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
第二单元
5 《论语》十二章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知者不惑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居
2.敏
3.道
4.归
5.克
6.言
7.兴
8.而
9.为
10.其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2.一日克己复礼
古义:
今义:一天;有一天。
3.《诗》可以兴,可以观
古义:
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助动词,表示许可;助动词,表示值得。
4.小子何莫学夫《诗》
古义:
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就有道而正焉
2.朝闻道,夕死可矣
3.见贤思齐焉
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譬如平地
6.请事斯语矣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敏于事而慎于言。
句式:
译文: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句式:
译文:
3.止,吾止也。
句式:
译文:
7.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句式:
译文:
六、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减肥要做到每餐食无求饱,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热量较低的食物。 ( )
2.心中有偶像,能启发见贤思齐的能量;眼前有目标,能激发勇往直前的力量。 ( )
3.如果人人都能发扬宽厚率真的君子之风,那么我们的社会风气也会文质彬彬、和谐包容。 ( )
4.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任重道远。 ( )
5.随着崇祯皇帝的去世,大明朝的帷幕也随之降落,大明朝可算是死而后已。 ( )
6.教书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字“薄复礼”,意思是遵循中国圣人的道德标准,不自私自利,应以克己复礼为荣。 ( )
7.二中女子排球队在比赛中连连失利,最后功亏一篑,只获得第八名。 ( )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 )
2.“小人”指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是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又指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前者与“大人”相对,后者与“君子”相对。 ( )
3.“乐”是一种技能,是“六艺”之一,也就是《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六艺”里的一种技能。 ( )
4.春秋时期,“士”的地位居于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也泛指读书人。( )
5.《诗》即《诗三百》,后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
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 ”。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解释了颜渊关于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 ”的效果。
3.在《<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最能体现孔子对真理、信仰等迫切而热烈的追求。
4.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 ”。
5.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 , 。”
6.《<论语>十二章》中,“ , ”两句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了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7.《<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填平洼地的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持之以恒则是因为“ ”。
8.《<论语>十二章》中,“ , ”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9.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而道远”的具体原因是“ ”和“ ”。
10.《<论语>十二章》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 , ”。
片段阅读练
一、(2022北京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子曰:“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材料二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论语·颜渊》)
材料三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材料四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注] ①几:轻微、婉转。②道:引导。
1.(1)“劳”有“劳苦”和“忧愁”的意思,材料一“劳而不怨”中的“劳”的意思应该是 。
(2)请翻译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的画线句。
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综合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简述选文中提到的“孝”包括哪几方面内容。
二、(2022浙江杭州重点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①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
材料二 子曰:“质胜②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材料三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材料四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论语·子路》)
4.解释上述材料中加点的两个“文”字:① ;② 。
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君子观的理解。
三、(2022北京五中期中,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①难②,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③,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④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⑤;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摘编自《礼记》)
[注] ①齐(zhāi):庄重,肃敬。②难:庄重可畏。③和:舒适。④沮:恐吓。⑤干橹:盾牌。
6.材料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 )
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
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
7.《孔子家语》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
三年模拟练
(2023山东济南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孔子谓宓子贱曰:“子治单父①而众说,语丘所以为之者。”曰:“不齐②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曰:“不齐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孔子曰:“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昔者尧舜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夫举贤者,百福之宗也,不齐之所治者小也,不齐所治者大,其与尧舜继矣。”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 ”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 ”阳昼曰:“夫扱纶错饵,迎而吸之者也,阳桥③也,其为鱼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孔子弟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问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曰:王事若袭,学焉得习,以是学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奉禄少鬻,鬻不足及亲戚,亲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孔子不说,而复往见子贱曰:“自子之仕,何得亡也 ”子贱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学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奉禄虽少鬻,鬻得及亲戚,是以亲戚益亲也,所得者二也;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亲也,所得者三也。”孔子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 ”
(节选自《说苑·政理》,有删改)
[注] ①单父:春秋时鲁国邑名。②不齐:宓子贱以名自称。③阳桥:鱼名。
温故知新
1.中节也,中民附矣——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2.钓道奈何——为之奈何(《鸿门宴》)
3.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4.若存若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5.斯焉取斯——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6.亲戚益疏矣——益奇之(《促织》)
7.孔子不说——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习题演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弟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问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
B.孔子弟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问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
C.孔子弟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问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
D.孔子弟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问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治单父而众说”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B.“所兄事者五人”与“吾得兄事之”(《鸿门宴》)两句中“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C.“过于阳昼”与“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过”字含义相同。
D.“子亦有以送仆乎”与“以为轮”(《劝学》)两句中“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听了宓子贱治理单父的感悟后,孔子认为如果能给宓子贱一个很大的地方让他去治理,他在政绩方面将会是尧、舜的后继者了。
B.宓子贱将要做单父县令,去拜访阳昼,想向阳昼请教为官之道,阳昼却与宓子贱谈起了钓鱼的两点体会,意在让宓子贱知难而退。
C.宓子贱还未到单父,许多官员就到道路上去迎接他,宓子贱对这些官员避而不见,而等他到了单父,他就请来德高望重的老人,并与他们共同治理单父。
D.同时为官,孔蔑认为自己有三失,宓子贱认为自己有三得,在了解到孔蔑和宓子贱做官以来的不同得失后,孔子夸赞了宓子贱的君子品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
(2)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疏矣。
5.孔蔑与宓子贱在对公务与学习之间关系的认识上有怎样的不同 请简要概括说明。(3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单元
5 《论语》十二章
基础过关练
一、
同“智”,明智,聪明
二、
1.①居住 ②平日、平时 ③处于 ④囤积、储存
2.①勤勉 ②聪慧
3.①才艺或道德 ②道理 ③路程 ④取道 ⑤风尚
4.①称赞,称许 ②归向,归附 ③同“馈”,赠送
5.①约束 ②能够 ③战胜
6.①一个字为一言 ②说 ③言论
7.①激发人的感情 ②起 ③创办,建立
8.①连词,表顺承 ②如果 ③连词,表并列
9.①制作,制造 ②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③做,做到
10.①代词,它的 ②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 ③表示祈使 ④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三、
1.两个词,然,指示代词,这样;后,时间较晚,与“先”“前”相对,可译为“之后”“以后”。
2.一旦。
3.两个词,可,可以;以,用来。
4.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四、
1.形容词作动词,匡正
2.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3.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4.名词作状语,在内心
5.形容词作动词,填平
6.名词作动词,实践,从事
五、
1.句式: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于事”“于言”分别位于动词“敏”和“慎”后,正常语序应为“于事敏而于言慎”。
译文:做事勤勉,说话谨慎。
2.句式: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于义”“于利”分别位于动词“喻”后,正常语序应为“君子于义喻,小人于利喻”。
译文:君子对于义是知晓的,小人对于利是知晓的。
3.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
4.句式:判断句,“为”表判断。
译文: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
5.句式:“如……何”为固定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等,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译文:怎样对待礼呢
6.句式:宾语前置句,“仁”为介词“以”的宾语,应位于“以”后,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
译文: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
7.句式:定语后置句,以“名词+定语+者”为标志,正常语序为“有可以终身行之一言乎”。
译文: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吗
六、
1.√ 食无求饱:吃饭不要求饱。指生活要有节制。
2.√ 见贤思齐: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3. 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一般用来形容人,不能用来形容“社会风气”。
4.√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5.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做某事。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此处望文生义。
6.√ 克己复礼:严格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返回到礼制上。
7. 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结合语境中“连连失利”可知,不能用“功亏一篑”;如果是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在决赛中惜败,获得亚军,才是“功亏一篑”。
七、
1.√
2.√
3. 《师说》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4.√
5.√
八、
1.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2.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
3.朝闻道 夕死可矣
4.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6.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7.吾止也 吾往也
8.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9.仁以为己任 死而后已
10.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片段阅读练
1.答案 (1)忧愁
(2)(如果对父母)不恭敬,(那么)用什么来区别呢
民众的德行就归于淳厚了。
解析 (1)“劳而不怨”的意思是“虽然忧愁但不怨恨”,故材料一中“劳”的意思是忧愁。
(2)“敬”,恭敬;“何以”,用什么,怎么;“别”,区别;“归”,归向;“厚”,宽厚。
2.答案 共同原则:劝告他人时,要用委婉、恰当的方式;如果别人不听从,仍然要尊重对方,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我的看法:(示例)赞成孔子的观点,我们对父母、朋友可以提出建议,但要注意提建议的方式,要尊重他人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他人身上。
解析 通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两则材料都表明在进行劝告时要注意方式,如果对方不听从,那么也不要强加于人,更不要心怀怨恨。
3.答案 ①对父母提意见时,要委婉,即使不被采纳也要恭敬,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②赡养父母时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的需求,更要发自内心地恭敬地对待他们;
③父母死亡时,要慎重对待,并发自内心地追念远代祖先。
解析 材料一的意思是如果父母有过错,我们应该委婉地劝说,如果父母不接受劝告,也要恭敬。可见“孝”表现在对待父母的态度要恭敬。材料三中,由“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可概括出:赡养父母时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的需求,更要发自内心地恭敬地对待他们。材料四中,“慎终追远”的意思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儒家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由此可概括出“孝”还体现在父母死亡时,要慎重对待,并发自内心地追念远代祖先。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虽然忧愁但不怨恨。”
材料二 子贡问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并好好地引导他,如果他不听从就停止,不要自取侮辱。”
材料三 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所说的孝指的是能奉养父母,即使狗和马人们都能有所饲养,(如果对父母)不恭敬,(那么)用什么来区别呢 ”
材料四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民众的德行就归于淳厚了。”
4.答案 ①特指儒家的礼仪制度 ②华美、文采
解析 ①处,“郁郁乎文哉”的意思是“多么丰富的礼仪制度啊”,“文”在这里特指儒家的礼仪制度。②处,“质胜文则野”的意思是“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这里的“文”的意思是“华美、文采”。
5.答案 ①君子要合乎周王朝所建立的一整套礼仪规范。②君子是内外双修的,既要有丰富的学识,又要有礼貌的举止和文雅的谈吐,只有文质兼备,才称得上君子。③君子是全面发展的,文、行是人的外在,忠、信是人的内心,“才”与“道”是融为一体的。④做君子的人,对于自己不了解、不清楚的事情,都要采取谨慎的态度,直到弄明白了再来发表意见。
解析 由材料一来看,孔子认可周代的礼仪制度,认为它是丰富的,所以君子要符合周王朝的礼仪规范。
由材料二来看,孔子认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成为君子,这里的文采与质朴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二者同样重要,只有文质兼备,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
由材料三来看,孔子用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即典制、德行、忠诚和守信。“文”和“行”都属于外在的修养,“忠”和“信”则是内在的修养,外在的修养虽然是在为内在的修养打基础,但也是造就内在人格的必要条件,君子是全面发展的。
由材料四来看,孔子认为,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意思是“对于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情,就不发表意见”,即君子要有谦虚的态度,对不了解的事情要谨慎,等弄清楚再发表看法,不能妄下断言。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周代借鉴了夏朝和商朝两代,多么丰富的礼仪制度啊!我遵循周代的。”
材料二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与质朴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能成为君子。”
材料三 孔子用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典制、德行、忠诚、守信。
材料四 孔子说:“粗鲁啊!子由!君子对于自己所不了解的事情,就不发表意见。”
6.C 题干中“言必先信”的意思是“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强调“诚信”。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的意思是“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强调“诚信”。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意思是“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强调“讲信用”,即“诚信”。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的意思是“对于年老的,使他得到安乐;对于朋友,就信任他”,强调“信任”。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的意思是“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强调“诚信”。
7.答案 孔子被围困,绝粮七日。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仍然讲诵不辍,弦歌不衰。孔子的行为体现了儒者所特有的立身准则:“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即使面临众人威逼、武力恐吓、死亡威胁、残暴统治等困厄情况,也不会改变操守。这就是儒者的人格。
解析 首先概括题干中所说的孔子的行为,即在“绝粮七日”“从者皆病”的情况下,孔子依然“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然后从材料中寻找能体现孔子行为的语句,即“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最后进行评述,注意扣住“儒者人格”,比如为什么孔子能够在“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的情况下,仍能够如此从容地“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正是因为真正的儒者不会因为众人胁迫、武力恐吓、死亡威胁等而改变自己的操守。
[参考译文]
鲁哀公命令(人)铺设席位,向孔子询问,说:“冒昧地问(您),儒者的德行(有哪些)。”孔子回答道:“儒者有(如)筵席上的珍宝来等待(诸侯)聘用,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怀藏忠诚和诚信来等待被举荐,努力去做来等待被采用,儒者立身处世(就)像这样。儒者在日常生活中庄重严肃,他们的行为举止都很恭敬,讲话一定以诚信为先,行为一定公正不偏,在道路上不与人争走平坦地方的好处,冬天夏天不与人争暖和凉快的舒适,吝惜自己的死亡来等待(时机),保养自己的身体来有所作为。儒者(在修养方面的)准备(就)像这样。把货物钱财交付给儒者,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他)见到利益不会辜负自己的道义;用众人胁迫他,用武力恐吓他,面对死亡(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儒者独特的志向和操守(就)像这样。儒者有把忠信作为盔甲,把礼义作为盾牌(的情况);尊奉仁义做事,怀有道义交往,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儒者(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
三年模拟练
温故知新
1.中等
2.怎么办
3.用来……的
4.存在
5.哪里
6.更加
7.喜悦,高兴。后作“悦”
习题演练
1.C 句中第二个“孔子”是“往过孔蔑”的主语,两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根据后文“孔蔑曰……”可知,“问之”的主语是承前省略的“孔子”,故“孔蔑”是“过”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A项。故选C。
2.C A.同“悦”,喜悦,高兴。B.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把……当作兄长一样。C.拜访/超过。D.连词,表目的/介词,把。
3.B “意在让宓子贱知难而退”说法错误,原文为“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阳昼是用钓鱼的道理来告诉宓子贱为政之道,而不是“让宓子贱知难而退”。
4.答案 (1)我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百姓的父亲,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百姓的子女,体恤所有的孤儿并为百姓的丧事感到悲伤。
(2)公事繁多紧张,不能去悼念死者和看望病人,因此朋友更加疏远了。
解析 (1)第一个“父”/第一个“子”,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恤”,体恤;“哀”,为动用法,为……悲伤。
(2)“吊死视病”,悼念死者和看望病人;“是以”,因此;“益”,更加;“疏”,疏远。
5.答案 孔蔑认为公事缠身,所学的知识无法得到温习,因此学习不能够明白;宓子贱认为当初记诵的文章,现在在处理公务中实践它,于是学习的东西一天比一天明白。
解析 结合“王事若袭,学焉得习,以是学不得明也”可知,孔蔑认为公事缠身,所学的知识无法得到温习,因此学习不能够明白。结合“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学日益明也”可知,宓子贱认为当初记诵的文章,现在在处理公务中实践它,于是学习的东西一天比一天明白。
[参考译文]
孔子对宓子贱说:“你治理单父,大家都很高兴,告诉我你是靠什么做到这一步的。”子贱说:“我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百姓的父亲,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百姓的子女,体恤所有的孤儿并为百姓的丧事感到悲伤。”孔子说:“不错,但这只是小的善行,能使平民亲附,但还不够。”子贱又说:“我当作父亲一样侍奉的有三人,当作兄长一样侍奉的有五人,所结交的朋友有十一人。”孔子说:“当作父亲一样侍奉的有三人,能够用来教育人们尽孝道了;当作兄长一样侍奉的有五人,能够用来教育人们敬爱兄长了;结交的朋友有十一人,能够以此教育人们互相学习了。这些是中等的善行,中等阶层的民众会亲附,但是还不够。”子贱说:“此地百姓中比我有德行有才能的有五人,我侍奉他们,他们都教给我治理单父的方法。”孔子说:“要想使自己成就大事业,关键就在这里了。从前尧、舜清心寡欲,放下架子,来探听、观察天下,致力于招揽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推举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这是各种福祉的根本,子贱所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子贱所治理的地方很大,他在政绩方面将会是尧、舜的后继者了。”
宓子贱将要作单父县令,去拜访阳昼,说:“你有什么用来送给我的话吗 ”阳昼说:“我从小贫贱,不懂得治民的方法,只有钓鱼的两个道理,请让我把它们送给你吧。”子贱说:“钓鱼的道理是怎样的 ”阳昼说:“抛下钓丝投放诱饵,迎上来吞食的,是阳桥鱼,这种鱼肉少且味道不美;如果若隐若现,似食不食的,是鲂鱼,这种鱼肉肥厚而味浓。”宓子贱说:“讲得好。”在他还未到单父的时候,在道路上迎接他的官吏来往不断,子贱说:“快赶车走,快赶车走,那阳昼所说的阳桥鱼来了。”等到了单父,就请出那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并与他们共同治理单父。
孔子的学生有个名叫孔蔑的人,与宓子贱一同做官。孔子经过孔蔑处,问他说:“自从你做官后,得到了什么 失去了什么 ”孔蔑说:“自从我做官后,没有得到什么,但失去的却有三种,这就是:公事缠身,所学的知识得不到温习,因此学习不能够明白,这是第一失;俸禄太少,粥还不足够供给内外亲属,亲戚日益疏远了,这是第二失;公事繁多紧张,不能去悼念死者和看望病人,因此朋友更加疏远了,这是第三失。”孔子不高兴,又前去见子贱,说:“自从你做官后,得到了什么 失去了什么 ”子贱说:“自从我做官后,没有失去什么,却得到了这三样:当初记诵的文章,现在在处理公务中实践它,因此学习的东西一天比一天明白,这是所得之一;俸禄虽少,可粥还能供给内外亲属,因此亲戚更加亲近,这是所得之二;公事虽然紧张,但我晚上辛苦,去悼念死者和看望病人,因此朋友更加亲密了,这是所得之三。”孔子评价子贱说:“真是君子啊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鲁国如果没有君子,这个人是从哪里学到的这种品德呢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