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
五石之瓠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2.世世以洴澼为事
3.以说吴王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贻
2.方
3.虑
4.固
5.与
6.为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剖之以为瓢
古义:
今义:认为。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3.吴王使之将
4.能不龟手一也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特殊句式:
译文:
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特殊句式:
译文:
3.请买其方百金。
特殊句式:
译文:
4.或以封。
特殊句式:
译文:
5.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特殊句式:
译文:
6.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特殊句式:
译文:
7.则所用之异也。
特殊句式:
译文: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庄子》也叫《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大量采用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 )
2.“石”既可作重量单位,也可作容量单位。“石”作容量单位时,十斗为一石;作重量单位时,一百二十斤为一石。《五石之瓠》中的“石”指的是重量单位。 ( )
3.樽,古代的盛酒器具。下方多有圈足,上有镂空,中间可点火对器中的酒加热。 ( )
片段阅读练
一、(2023江苏连云港联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选自《庄子·逍遥游》,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2.选文中,庄子与惠子讨论樗树是否有用,而在《五石之瓠》中,庄子与惠子讨论大瓠是否有用,庄子想借此说明什么道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 ”曰:“然。”“然而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①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②之县解③。”
(选自《庄子·养生主》,有删改)
[注] ①适:偶然。②帝:天帝,最高的天神。③县解:解除倒悬之苦。县,通“悬”,悬挂。
3.比较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找出与“然而吊焉若此”句式相同的一项 (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不吾知也
D.何以伐为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庄子认为人体禀受于自然,方才有生死,如果好生恶死,这就是忘掉了受命于自然的道理。
B.在庄子看来,忧乐不能入,死生不能系,做到“安时而处顺”,就自然地解脱了,犹如解除了倒悬之苦。
C.选文中老子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人生态度,与《庖丁解牛》中所表现的哲学思想迥异。
D.秦失认为,他和老聃已经看淡了生死,世人喜生恶死显然违背了自然规律,背弃了实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选自《论语·述而》)
材料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①然!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②寝于巨室③,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选自《庄子·至乐》,有删改)
[注] ①概:通“慨”,感慨。②偃然:仰卧的样子。③巨室:大屋,此处指天地之间。
5.请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孔子和庄子面对丧事时的思想情感。
孔子: 。
庄子: 。
6.孔子和庄子对待丧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态度 请简要概括。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让王(节选)
《庄子》
①昔周之兴,有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人,似有道者,试往观 。”至于岐阳,武王闻之,使叔旦往见之,与盟曰:“加富二等,就官一列。”血牲而埋之。
②二人相视而笑曰:“嘻,异哉!此非吾所谓道也。昔者神农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喜;其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乐与政为政,乐与治为治,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今周见殷之乱而遽为政,上谋而行货,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为信,扬行以说众,杀伐以要利,是推乱以易暴也。吾闻古之士,遭治世不避其任,遇乱世不为苟存。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如避之以絜吾行。”二子北至于首阳之山,遂饿而死焉。若伯夷、叔齐者,其于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于世,此二士之节也。
(有删改)
7.在第①段的横线处填入正确的虚词 ( )
A.诸 B.焉 C.盍 D.哉
8.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列传》中曾多次援引《论语》中的名言来表彰伯夷、叔齐的德行,你认为下列四项中他最不可能援引的一项是( )
A.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B.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D.道不同不相为谋。
9.从第②段中可以看出,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的主要理由有哪些 请分条概述。
三年模拟练
(2023江西赣州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一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
二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节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
三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节选自《庄子·秋水》,有删改)
温故知新
1.其学无所不窥——朝服衣冠,窥镜(《邹忌讽齐王纳谏》)
2.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本末倒置
3.以明老子之术——开宗明义
4.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宿将、宿儒
5.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少无适俗韵[《归园田居》(其一)]
6.周顾视车辙中——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7.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习题演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B.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C.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D.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抵率寓言也(一概,全都)
其言洸洋自恣(放纵自己,无拘无束)
故往贷粟于监河侯(以前)
用剽剥儒、墨(攻击,指斥)
B.《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类)
然善属书离辞(缀缉,撰著)
曾不若孀妻弱子(像)
若属皆且为所虏(代词,你们)
C.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难道)
庄周忿然作色(面部表情,气色)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率领)
不失其所者久(处所)
D.以诋訾孔子之徒(连词,表目的)
愿以境内累矣(介词,把)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结构助词,的)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周撰写的书籍,大都是寓言之类。庄周在著书时善于运用叙事寓情的手法;用语一点儿也不拘束,汪洋恣肆,然而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并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了自己不愿意为官的立场。
C.“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这个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周对监河侯之流不能急人所急的言行的不满。
D.在楚王派遣两位大臣请庄周出仕时,庄周说宁愿拖着尾巴生活在泥巴里,也不愿意做死后被珍藏在宗庙里让人供奉的神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5.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单元
*五石之瓠
基础过关练
一、
1.同“皲”,皮肤冻裂
2.同“纩”,丝绵絮
3.同“悦”,取悦
二、
1.①赠送,给予 ②遗留,留下
2.①药方 ②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③副词,正,正在
3.①用绳结缀 ②思虑 ③思考
4.①确实 ②顽固 ③使之固,巩固 ④坚持、一定
5.①给予 ②结交、同盟 ③语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 ④赞成 ⑤同“举”,推举,进用
6.①制作 ②因为 ③介词,替,给 ④认为 ⑤表示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 ⑥介词,被
三、
把……作为。
四、
1.名词作动词,种植
2.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大”的功用
3.名词作动词,率领
4.数词作形容词,相同,一样
五、
1.特殊句式:省略句,介词“以”后省略了宾语,应为“以(之)盛水浆……”。
译文: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自己的容量。
2.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是“人”的定语,故正常语序为“宋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人”。
译文:宋国有一个善于调制防止手冻裂的药物的人。
3.特殊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百金”前省略了介词“以”,“(以)百金”是“买”的方式状语,故正常语序应为“请(以)百金买其方”。
译文:请求用百金买下他的药方。
4.特殊句式:省略句,“以”是介词,其后应接名词或代词作状语修饰“封”,结合上下文可知,其后省略了代词“之”,故应为“或以(之)封”。
译文:有人用它来获得封地。
5.特殊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以为”中“以”是介词,其后省略了代词“之”,正常表达是“以(之)为”;“乎”的意思是“在”,“乎江湖”是“浮”的地点状语,应位于“浮”的前面,故整句话的正常语序应为“何不虑以(之)为大樽而乎江湖浮”。
译文:为什么不用绳结缀把它制成大樽,缚在身上,在江湖之上浮游
6.特殊句式: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
译文:葫芦并非内中不够空虚而宽大,我因为它没有用处就击破了它。
7.特殊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这是使用方法的不同。
六、
1. “《庄子》也叫《道德经》”错误。《庄子》也叫《南华经》。
2. 《五石之瓠》中的“石”指的是容量单位。
3.√
片段阅读练
1.A “患其无用”是完整的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两项;“彷徨乎无为其侧”与“逍遥乎寝卧其下”句子结构相同,两者前后都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A。
2.答案 庄子认为,大有大的用处,但是一般人只能明白小的用处,并且以用小的方式来用大,因而困苦,无法逍遥。
解析 《五石之瓠》中,庄子与惠子讨论大瓠是否有用,并且认为大瓠并不像惠子所说的那样无用,而是可以制成大樽缚在身上浮游于江湖之上,以得逍遥。这表现了庄子对“有用”与“无用”的认识。根据“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可知,庄子认为大樗树虽不符合绳墨、圆规、方矩等的要求,但可以把它栽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让人优游自得地躺卧于树下。由此可知,庄子认为大瓠之种与樗树都有大的用处,但一般人看不到看似无用的大的用处,只会以用小的方式来用大,因而困苦,无法逍遥。只有跳脱出实用的狭小视角,才可以看到事物更多的可能性,才能逍遥。根据上述分析整理作答即可。
[参考译文]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棵大树,人们都叫它‘樗’。它的主干疙里疙瘩,不符合绳墨取直的要求,它的树枝弯弯曲曲,不符合圆规和方矩取材的需要,虽然生长在道路旁,木匠连看也不看。现今你的言论大而无用,大家都会舍弃它的。”庄子说:“你难道没看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 低着身子伏在地上,等待那些鸡鼠之类的路过的动物;东跳西跃,不避高下;落入捕鸟兽的工具中,死于猎网之中。如今有那牦牛,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它能做大事,却不能捕捉老鼠。如今你有这么大一棵树,却担忧它没有什么用处,怎么不把它种在什么也没有生长的地方,种在广阔空旷的田野里,清静自然地徘徊于树旁,悠闲自在地躺卧于树下。大树不会遭到斧头的摧折,也没有什么东西会去伤害它,虽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可是哪里又会有什么困苦呢 ”
3.B “然而吊焉若此”为状语后置句,“若此”是“吊”的方式状语,应位于其前,即“然而若此吊焉”。A项,定语后置句,“中心词(爪牙、筋骨)+之+定语(利、强)”的格式,“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定语应位于中心词前,即“蚓无利爪牙,强筋骨”。B项,状语后置句,“于版筑之间”是“举”的地点状语,应位于其前,即“傅说于版筑之间举”。C项,宾语前置句,“吾”是“知”的宾语,应位于其后,即“不知吾也”。D项,宾语前置句,即“以何伐为”。故选B。
4.C “与《庖丁解牛》中所表现的哲学思想迥异”错。根据“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可知,选文中老子的人生态度是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这与《庖丁解牛》中“依乎天理”所表现的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相同。
[参考译文]
老聃去世,秦失前去悼念,大哭了几声便出去了。弟子(问秦失)说:“他不是您的朋友吗 ”(秦失)说:“是。”(弟子又问说:)“既然这样那么像您这样悼念朋友,可以吗 ”(秦失)说:“可以。开始我认为他是个俗人,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刚才我进去悼念,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聚在这里(一起悼念老聃),一定是有人本不想说什么却情不自禁地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这样(喜生恶死)是违背自然规律,背离实情,忘记了人的生死寿夭皆受于自然(的道理),古时候人们称这种做法为违背自然规律所受的处罚。偶然来到世上,老聃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老聃顺势而死。安于时运,顺应变化,哀伤和欢乐的情绪便都不会进入心中,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就是天帝解除人的倒悬之苦。”
5.答案 哀悯 达观
解析 由材料一中的“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可知,孔子对于人的去世表达了哀痛和怜悯之情。由材料二中的“箕踞鼓盆而歌”可知,庄子对于生死的态度是达观的。
6.答案 孔子有恻隐之心,哀人所哀,心有不安,所以食不甘味。“仁”是儒家思想的内核,推己及人是“仁之方”。庄子面对妻子之死,尽管内心悲哀,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达观的态度,因为庄子认为人死了,那是顺应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解析 孔子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推崇“仁”,即有仁爱之心,面对有人去世,生出恻隐之心,哀其所哀,所以食不下咽,痛哭不歌。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推崇“顺应自然”,认为人是由天地间的元气变成的有生命的形体,现今生命消亡自然又变为气回归天地,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规律,不需要为此痛哭。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在服丧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孔子在这天吊丧哭泣过,就不再歌咏。
材料二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去悼念,庄子却正伸开腿坐着敲打瓦盆唱歌。惠子说:“(您)和您的妻子居住(在一起),她为你生育子女,与你白头偕老,现在死了,您不哭也就够了,还敲打瓦盆唱歌,不也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不是这样。她当初死的时候,我难道能没有什么感慨吗 人由元气变为形体,有形体然后有生命。现在又变为死。这好像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况且她已经仰卧于天地之间了,而我却还呜呜地跟着痛哭,我认为这是不通达自然变化之理,所以便停止了。”
7.B 横线所在句子为陈述句,所填虚词应是句末语气词或代词,排除A、C两项;“哉”用在疑问或反问句的结尾,排除D项。故选B。
8.A A.这几句的意思是:明智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而根据“今天下暗,周德衰,其并乎周以涂吾身也,不如避之以絜吾行”可知,伯夷、叔齐面对当时混乱衰败的社会,没有“见义勇为”,而是选择避开以保持自己品行的高洁。B.句子的意思是:富贵如果可以合理求得的话,即使是做为人持鞭驾车的贱役,我也愿意;如果不能合理求得,我还是做自己所爱好的事。与文中“若伯夷、叔齐者,其于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相对应。C.句子的意思是:(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节,这样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零的。松柏的高洁与文中伯夷、叔齐“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于世,此二士之节也”的高洁一致。D.句子的意思是:志向不同,就不能在一起谋划。与文中伯夷、叔齐宁死也不效力武王的行为所体现的思想一致。故选A。
9.答案 ①不能趁殷朝混乱之际,夺取政权,谋求私利;②依仗军队保持威势,杀牲畜立盟约来取信,宣扬自己的德行来取悦众人,屠杀攻伐来求取利益,这是推动祸乱来代替暴虐。
解析 “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上谋而行货”的意思是“不因别人衰败而成就自己,不因别人的卑微而显示自己的尊贵,不因遇到时机就自己谋求利益。现在周朝看见殷朝混乱就急着夺取政权,崇尚谋略而行贿”,由此可概括为:不能趁殷朝混乱之际,夺取政权,谋求私利。
“阻兵而保威,割牲而盟以为信,扬行以说众,杀伐以要利,是推乱以易暴也”的意思是:依仗军队保持威势,杀牲畜立盟约来取信,宣扬自己的德行来取悦众人,屠杀攻伐来求取利益,这是推动祸乱来代替暴虐。这也是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的主要理由。
[参考译文]
从前周朝兴盛时,有两个贤士住在孤竹,叫作伯夷、叔齐。两人商量说:“听说西方有个像是得道的人,我们姑且去看看。”到了岐阳,武王听说了,派叔旦去接见他们,和他们订下盟约说:“加禄二级,任官一等。”用牲畜的血涂在盟书上而埋藏在地下。
两人相视而笑说:“咦,奇怪啊!这不是我们所说的道。从前神农治理天下,按时祭祀竭尽恭敬而不祈求福祉;他对于百姓,以忠信为本,尽力治理,而无所求。乐于从政的就让他从政,乐于治理的就让他治理,不因别人衰败而成就自己,不因别人的卑微而显示自己的尊贵,不因遇到时机就自己谋求利益。现在周朝看见殷朝混乱就急着夺取政权,崇尚谋略而行贿,依仗军队保持威势,杀牲畜立盟约来取信,宣扬自己的德行来取悦众人,屠杀攻伐来求取利益,这是推行动乱来代替残暴。我们听说古代的贤士,遇到太平盛世不逃避责任,遇到乱世不苟且偷生。现在天下政治黑暗,周德衰败,哪能和周并存来玷污我们自身,不如避开以保持我们品行的高洁。”他们两人向北到了首阳山上,就饿死在那里。像伯夷、叔齐这样的人,对于富贵,即使苟且可以得到,但他们却一定不去获取。高尚的节操,与俗人不合的行为,独自乐于自己的志向,不逐世事,这是他们两位贤士的节操。
三年模拟练
温故知新
1.观看,照
2.根本
3.阐明
4.老成的,久于其事的
5.适合,迎合
6.回头看
7.将要
习题演练
1.C “我常与”是“失”的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应在“常与”后断开,排除A、D两项;“耳”是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曾不如”是“还不如”的意思,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C。
2.C A.故,因此。B.第一个“若”,如,比得上。D.“句读之不知”的“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3.A “都是空话,没有实事”错误。原文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并不是说庄子所有的著作“都是空话,没有实事”。
4.答案 (1)我宁愿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戏来使自己高兴,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来让我恣意行事。
(2)这只神龟是宁愿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让人尊重呢 还是宁愿活着在泥巴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解析 (1)“宁”,宁愿;“污渎”,浅而小的水沟;“游戏污渎之中”省略介词“于”,应为“游戏于污渎之中”;“羁”,束缚,牵制;“为……所……”,被动句的标志;第一个“快”,使动用法,使……高兴。
(2)“其……其……”,是……还是……;“贵”,尊重,崇尚;“曳”,拖,拉;“涂”,泥,泥巴。
5.答案 用寓言说理。文中关于庄子的三个小故事,都是庄子寓言说理的典范。面对楚威王的聘请,他用牺牛的寓言说理;面对监河侯的推辞,以鲋鱼的寓言讽刺;材料三中又以神龟的寓言拒绝了楚威王的聘请。
解析 材料一中,楚威王想要聘庄子为相,庄子拒绝的理由是“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岂可得乎”,这是用牺牛的寓言来拒绝。材料二中,庄子向监河侯借粮食,结果监河侯说“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然后庄子用涸辙之鲋的寓言来讽刺。材料三中,面对楚威王的聘请,庄子说“吾闻楚有神龟……于涂中乎”“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这是用神龟的寓言进行拒绝。由此可以看出庄子善用寓言说理。
[参考译文]
一
庄子是蒙地人,名叫周。他曾经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的学说涉猎广泛、无所不包,然而其核心思想却归宗于老子的学说。因此他撰写的十多万字的著作,大都是寓言。他写《渔父》《盗跖》《胠箧》,用来毁谤孔子学派的人,阐明老子的学说。《畏累虚》《亢桑子》一类的,都是空泛的言论,没有事实依据。可是庄子善于写作文章,分析词句,阐述事理,譬喻情状,用来指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当世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他的言辞恣肆放纵,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器重他。
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许诺让他出任卿相。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实是重利;卿相,确实是尊位。您难道没见过在郊外祭祀天地时用的牛吗 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在这个时候,即使它想做一头孤独的小猪,难道能办得到吗 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浅而小的水沟中游戏来使自己高兴,也不愿被执政者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来让我恣意行事。”
二
庄周家境贫寒,因此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行。我将要收到封邑的租赋税金,到时候借给你价值三百金的粮食,好吗 ”
庄周听了脸色骤变,生气地说:“我昨天来的时候,有声音在半道上呼唤我。我回头看到车辙里有条鲫鱼。我问它:‘鲫鱼,你为什么在这里呢 ’鲫鱼回答:‘我是东海的水官。你是否有斗升之水使我活下来呢 ’我说:‘行啊。我将到南方去游说吴、越两地的君王,引西江之水来迎接你,可以吗 ’鲫鱼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我所常与之生存的水,没有安身的地方。(现在,)我只要得到斗升之水就能活下去,您竟然说这种话,还不如早点儿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三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两个大夫先去(,想请庄子出仕),说:“希望把楚国的政务托付给先生!”
庄子拿着渔竿,没有回头看,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巾布把它包起来装进竹器里,藏在庙堂之上。这只神龟是宁愿死了以后留下骨头(被人们供奉)让人尊重呢 还是宁愿活着在泥巴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
两个大夫回答说:“(它)宁愿活着在泥巴里拖着尾巴爬行。”
庄子说:“请回吧!我将在泥巴里拖着尾巴爬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