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复活(节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 复活(节选)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3 11:0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
9 复活(节选)
基础过关练
(2022江西抚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是托尔斯泰确定的全书枢纽、着力塑造的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的艺术形象。
托尔斯泰塑造卡秋莎·玛丝洛娃确实是煞费苦心的。小说一开始,作者就让她进入一个①    的生活的万花筒。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跟女主人公联系起来,有的用语言,有的用目光,有的用行动,有的用意念。这种②    的联系,不仅烘托出人物的形象,而且透射出时代特征和社会气氛。一方面是令人窒息的无穷苦难,一方面是灵魂糜烂的荒淫与无耻!
玛丝洛娃的苦难不断加深,她性格的复杂特征也愈益显露出来。她出身于社会最下层,却又自认为高出于其他苦难人。她天资聪颖,阅历丰富,能看清许多严酷的社会现象,识透上层人物的丑恶灵魂,但有时又天真得要命,容易轻信别人的③    ,结果受骗上当。她在苦难的深渊中感到绝望,以致自暴自弃,但这样也只是为了要麻痹自己,要不然她就无法生活下去。这一情况也说明天性纯洁的卡秋莎并没有完全灭亡,一旦时机成熟,她在精神上就会“复活”。托尔斯泰塑造的迷人的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极其真挚的感情,因此小说能那么强烈地震撼读者的心灵,从而对暗无天日的旧俄社会发出“我控诉!”。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以“托尔斯泰”为开头,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三个短句。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2江苏南通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写作,要向经典作品学习语言。 ① ,不仅因为它们是一个时期人文或文学的最高成就,也因为它们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语言范式。《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一节中宝玉、黛玉初次见面时的对话,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对老葛朗台见到金子时的眼神的描绘,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对米考伯先生外貌的介绍,等等, ② 。这种语言往往极为精粹形象,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极简洁的一个“排”字,既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又通过这个动作点出了人物的境况和性格。
经典作品的语言有借鉴价值, ③ ,语言修养也很难提高。有创新意识的作者,才有可能让笔下的文字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或遣词造句让人拍案叫绝,或场景描写让人刻骨铭心,或叙述抒情让人感同身受……
4.以托尔斯泰《复活》(节选)为对象,仿照上面语段中画线句的内容和形式,完成下面语段。
托尔斯泰小说《复活》(节选)中       的对话,       的描绘,       的介绍,也都是优秀的语言范式。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三年模拟练
(2022江苏常熟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分)
复活(节选)①
列夫·托尔斯泰
阴森森的监狱,门前站着岗哨,门口点着风灯,尽管蒙着一层洁白的雪幕,使大门、屋顶和墙壁都显出一片雪白,尽管监狱正面一排排窗子灯火通明,它给聂赫留朵夫的印象却比早晨更加阴森。
威风凛凛的典狱长走到大门口,凑近门灯,看了看聂赫留朵夫和英国人的通行证,困惑不解地耸耸强壮的肩膀,但还是执行命令,邀请这两位来访者跟他进去。他先领他们走进院子,然后走进右边的门,沿着楼梯走上办公室。他请他们坐下,问他们有什么事要他效劳。他听说聂赫留朵夫要跟玛丝洛娃见面,就派看守去把她找来,自己则准备回答英国人通过聂赫留朵夫的翻译向他提出的问题。
“这座监狱照规定可以容纳多少人 ”英国人问,“现在监禁着多少人 有多少男人,多少女人,多少儿童 有多少苦役犯,多少流放犯,多少自愿跟着来的 有多少害病的 ”
聂赫留朵夫随口翻译英国人和典狱长所说的话,没有深究那些话的含意。他想到马上就要跟玛丝洛娃见面,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地心慌起来。他给英国人翻译到一半,听见脚步声越来越近,办公室的门开了,先是一个看守走进来,接着是身穿囚服、头包头巾的玛丝洛娃。他一见玛丝洛娃,立刻感到心情沉重。
他站起来,迎着她走出几步,他觉得她的脸色严肃而痛苦,就像上次她责备他时那样。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手指头痉挛着揉搓她衣服的边缘,时而看他一下,时而低下眼睛。
“减刑批准了,您知道吗 ”聂赫留朵夫说。
“是的,看守告诉我了。”
“这样,只要公文一到,您就可以出去,在您愿意住的地方住下来。我们来考虑一下……”
她赶紧打断他的话,说:“我有什么可考虑的 西蒙松②到哪儿去,我就跟着他到哪儿去。”
她尽管非常激动,却抬起眼睛来瞧着聂赫留朵夫,把这几句话讲得又快又清楚,倒好像事先准备好了似的。
“哦,是这样!”聂赫留朵夫说。
“这是说如果他要我跟他一块儿生活的话,”她惊慌地停住嘴,然后又纠正自己的话说,“如果他要我留在他身边的话。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我得把这看作幸福才是。我还图个什么呢 ”
“如果您爱他……”他说。
“什么爱不爱的 这种事我早就丢掉了。不过,西蒙松是个十分特殊的人。”
“是啊,当然,”聂赫留朵夫开口说,“他是个非常好的人,我想……”
她又打断他的话,仿佛生怕他会说出什么多余的话,或者生怕她没机会把她要说的话说完似的。
“要是我做得不合您的心意,您要原谅我才好,”她说着,用神秘的、斜睨的目光瞅着他的眼睛,“看起来就该这么办。您也得生活啊。”
她说的恰好是刚才他所想的。然而此刻他已经不这样想了,他的想法和感情已然不同了。他不但感到羞愧,而且舍不得失去由于她的决定而要失去的一切。
“我没有料到会这样。”他说。
“您何必在这儿受苦呢。您已经受够苦了。”她说着,古怪地微微一笑。
“我并没有受苦,我过得挺好。要是可能的话,我还想为您出力。”
“我们,”她说到“我们”的时候,看了聂赫留朵夫一眼,“我们什么也不需要了。您为我出的力已经够了。要不是您……”她本想说什么,可她的嗓音发抖了。
“您总不能对我道谢。”聂赫留朵夫说。
“何必算账呢 我们的账上帝会算的。”她说,那双乌黑的眼睛泪光闪闪。
“那么我该走了吧 ”她发现英国人在等他,就说道。
“我不想告别,我还要跟您见面的。”聂赫留朵夫说。
“那我们就分手了。”她说,声音低得几乎听不清。他们的目光相遇了,聂赫留朵夫听着她说“那我们就分手了”,而没有说一般的告别话,看着她那古怪的、斜睨的目光和凄凉的笑容,心里明白过来,她做出决定的原因是:她仍旧爱他,认为同他结合在一起,就会破坏他的生活,而她跟西蒙松一块儿走掉,就会使得他自由。
现在她想到办成了她所要办的事,不由得暗暗高兴,不过转念想到她就要跟他分手,又不免心里难过。她握一下他的手,慌忙转身走出办公室。
聂赫留朵夫回过头去看英国人一眼,准备跟他一块儿走,可是英国人正在他的笔记本上记什么。聂赫留朵夫不愿意打断他,就在靠墙的木榻上坐下,忽然感到很疲倦。他之所以疲倦,不是因为昨夜失眠,也不是由于旅途劳顿,更不是由于激动,而是他感到对全部生活厌倦极了。他靠着小木榻的靠背,闭上眼睛,立刻睡着了,而且睡得又熟又酣畅。
(有删改)
  [注] ①本文节选自《复活》第三章第二十五节,记叙了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最后一次见面。在此之前的内容是,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争取到了减刑,并决心和玛丝洛娃结婚,但他只能作为翻译陪同一位英国人去监狱采访,才被许可前往探监。②西蒙松,因为向学生和农民大胆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一切东西,否定他认为错误的东西”而被捕,与玛丝洛娃相识,真心希望拯救玛丝洛娃的命运。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聂赫留朵夫随口翻译英国人和典狱长所说的话,没有深究那些话的含意”,心不在焉的态度表明了他此刻期盼又忐忑的心态。
B.玛丝洛娃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不仅因为西蒙松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也因为她希望让聂赫留朵夫恢复自由。
C.文中写聂赫留朵夫舍不得失去“由于她的决定而要失去的一切”,“失去的一切”包括失去所爱之人以及失去赎罪的机会。
D.文中加点部分“古怪地微微一笑”和“凄凉的笑容”,虽然都在写玛丝洛娃的“笑”,但是却透露出人物截然不同的心理。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视点转变自然灵活,读者可以了解到多方面的内容,深入各个人物内心洞悉他们的想法、愿望。
B.文章以环境描写起笔,其中“洁白的雪幕”和“灯火通明”的窗户正面衬托了监狱清冷阴森的氛围,烘托出人物的压抑感。
C.文中英国人这一人物的设置颇具匠心,有助于作者从侧面介绍和揭露沙俄监狱的问题,丰富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D.小说人物塑造手法多变,如写典狱长主要采用白描手法,写玛丝洛娃则调动了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
3.列夫·托尔斯泰擅长描写人物细微的、难以捉摸的内心世界。请分析小说结尾画线部分聂赫留朵夫的复杂心理。(4分)
                             
                             
                             
4.《复活》的创作历经10年,初稿中作者给男女主人公安排了结婚并移居国外的幸福结局,定稿改成了玛丝洛娃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而选择了西蒙松。你认为哪种结局好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五年高考练
小说阅读之物象的作用
(2020新高考Ⅱ,6—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8分)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 我说:妈,作业也写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看父亲下棋,大多是赢,有时也输,一般都输在最后一盘。终于有一天,我好像明白了一些,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雪,我把板凳抱在怀里,肩膀靠着父亲的后背。我说:爸,最后一盘你那个“仕”支得有毛病。到了家,父亲拿出象棋,说:咱俩来三盘,不能缓棋,否则不下。那次我输了个痛快,每一盘棋都没有超过十五分钟,我心中所想好像全被父亲洞悉,而父亲看起来的闲手全都藏着后续的手段,每个棋子底下好像都藏着一个刺客。父亲说:现在来看,附近的马路棋都赢不了你,但你还是个臭棋,奇臭无比。今天教你仕的用法。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个夜晚特别长。
从那以后出去,背上了两个板凳。我十一岁的时候,有人从新民来找父亲下棋。那人坐了两个小时的长途车,到父亲常去的大树底下找他。“黑毛大哥,在新民听过你棋好,来找你学学。”那人戴着个眼镜,看上去不到三十岁,穿着白色的衬衫,汗把衬衫的领子浸黄了,用一块手帕不停地擦着汗。
眼镜不是第一个。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高矮胖瘦,头发白的黑的,西装革履,背着蟑螂药上面写着“蟑螂不死,我死”的,什么样子的都有。有的找到棋摊,有的径直找到家里。找到家里的,父亲推开一条门缝,说:辛苦辛苦,咱外面说。然后换身衣服出去。一般都是下三盘棋,都是两胜一负,最后一盘输了。有的人下完之后说:知道了,还差三十年。然后握了握父亲的手走了。有的说:如果那一盘那一步走对了,输的是你,我们再来。父亲摆摆手说:说好了三盘,不能再下了。不行,对方说,我们来挂点东西。挂,就是赌。所谓棋手,无论是入流的还是不入流的,都有人愿意挂,小到烟酒,大到房子、金子和存款,一句话就订了约的有,找个证人签字画押的也有。父亲说:朋友,远道而来别的话不多说了,我从不在棋上挂东西,你这么说,以后我们也不能再下了,刚才那三盘棋算你赢,你就去说,赢了黑毛。说完父亲就站起来走。还有的人,下完棋,不走,要拜父亲当师傅,有的第二天还拎着鱼来,父亲不收,说自己的棋,下可以,教不了人,瞧得起我就当个朋友,师徒的事儿就说远了。
那天眼镜等到父亲,拿手帕擦着汗,说要下棋,旁边的人渐渐围过。父亲坐在板凳上,树上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他指着自己的脑袋说:老了,酒又伤脑子,不下了。那年父亲四十岁,身上穿着我的校服,胡须长了满脸,比以前更瘦,同时期下岗的人,有的人已经做生意发达了,他却变成一个每天喝两顿散白酒,在地上捡烟蒂抽的人,话也比过去少多了,只是终日在棋摊泡着,确实如他所说,半年来只是坐在板凳上看,不怎么出声,更不下场下棋。
眼镜松开一个纽扣说:我扔下学生,坐了两小时汽车,又走了不少路,打听了不少人,可是你不下了。父亲说:是,脑袋坏了,下也没什么用。眼镜用手帕擦着汗,看着围着的人,笑了笑,说:如果新民有人能和我下,我不会来的。父亲想了想,指着我说:朋友,如果你觉得白来了的话,可以和他下。眼镜看了看我,说:你儿子 父亲说:是。眼镜在眼镜后面眨了眨眼,说:你什么意思 父亲说:他的棋是我教的,你可以看看路子,没别的意思,现在回去也行,我不下了。脑子坏了。眼镜又看了看我,用手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你几岁了 我说:十一。他说:你的棋是你爸教的 我说:教过一次,教过仕的用法。大伙儿笑了。眼镜也笑了,说:行嘞,我让你一匹马吧。我说:别了,平下吧,才算有输赢。大伙儿又笑了。眼镜蹲下,我把板凳拉过去,把棋子摆上。到了残局,我一车领双兵,他马炮单兵缺仕象,被我三车闹仕赢了。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回家的路上,我在后座上想着那支钢笔,问:爸,你真不下了 父亲说:不下了,说过的话当然是真的。又说,你这棋啊,走得太软,应该速胜,不过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在学校不要下棋,能分得开吗 我说:能,是个玩嘛。父亲没说话,继续骑车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开头母子之间的对话,间接表明父母的关系已因父亲痴迷于下棋而变得紧张。
B.父亲下棋多在街头,这表现出一个民间高手始终得不到正式认可的郁郁不得志。
C.“我”拒绝“眼镜”让马,表现的是孩子下棋时的心理,既充满自信,又在意输赢。
D.“眼镜”是个温和友善的人,又是个和父亲一样的棋痴,他们相互理解彼此尊重。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写回忆父亲教“我”用仕的“那个夜晚特别长”,表述虽然平淡,却写出了“我”的心理感觉,以及对父子雪夜论棋那一场景深深的怀念。
B.本文在“眼镜不是第一个”话头之后,插入一段下棋人众生相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为下文“眼镜”与父亲对弈的高潮做了铺垫。
C.父亲评价儿子的棋“走得太软”,但又说这样也好,看似不无矛盾的态度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下棋之道及处世之道的指点。
D.本文的叙述整体而言沉静克制,偶尔出现的幽默语句,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写出了追忆中的少年时光那不乏温情轻松的一面。
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
                             
                             
                             
4.父亲说“我们下棋是下棋”,怎样理解这句话 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6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单元
9 复活(节选)
基础过关练
1.答案 (示例)①五光十色 ②千丝万缕 ③花言巧语
解析 ①根据后文“生活的万花筒”“形形色色”可知,此处可填“五光十色”“五彩缤纷”等。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②由前面“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跟女主人公联系起来,有的用语言,有的用目光,有的用行动,有的用意念”可知,语境是说形形色色的人物与女主人公之间联系紧密,关系复杂,可用“千丝万缕”“错综复杂”。千丝万缕:形容关系非常密切。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③由前面“有时又天真得要命,容易轻信别人”和后面“结果受骗上当”可知,语境是说玛丝洛娃容易轻信别人的话语而上当受骗,故此处要填一个关于“话语”的名词性成语,可用“花言巧语”“甜言蜜语”等。花言巧语:虚假而动听的话。甜言蜜语:为了讨人喜欢或哄骗人而说的好听的话。
2.答案 (示例1)托尔斯泰把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确定为全书的枢纽,着力塑造这个艺术形象,使她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
(示例2)托尔斯泰着力塑造女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的艺术形象,把她确定为全书的枢纽,使她在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大放异彩。 
解析 题干要求以“托尔斯泰”为开头,故可以让托尔斯泰作主语。同时,要注意分析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可以用“使”“让”等表达逻辑关系的词语连接句子。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答案 托尔斯泰塑造的这一迷人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极其真挚的感情,因此小说能那么强烈地震撼读者的心灵,从而对暗无天日的旧俄社会发出“我控诉!”的呐喊。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迷人的这一艺术形象”语序不当,多层定语排序的规则是先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然后是形容词性词语,应改为“这一迷人的艺术形象”;二是“发出”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我控诉!”后加上“的呐喊”。
4.答案 (示例)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 对聂赫留朵夫心理活动 对狱中其他人对话的情景
解析 根据托尔斯泰小说《复活》(节选)的内容可知,小说中的对话主要是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对话。小说描绘了聂赫留朵夫内心经历的变化过程,“他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不让自己哭出声来”“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等,这是小说对聂赫留朵夫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小说开头“‘你别跟我啰唆了。’他旁边那个衣衫褴褛的男人叫道。‘你到底拿过没有 ’‘对你说,人都快死了,你还要什么 ’对面有一个人嚷道”“‘对你说:你去管闲事干什么……’这边……那边有个女犯大声说”等介绍了狱中其他人对话的情景。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5.答案 (示例)①经典作品之所以千古传诵 ②都是运用语言的典范 ③但如果只会借鉴而不思创新
解析 ①处,根据后面“不仅因为它们是一个时期人文或文学的最高成就,也因为它们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语言范式”可知,语境是说经典作品不仅在当时有影响,也会影响后人;由“不仅因为”“也因为”可知,所填句子中应有“之所以”,故可填“经典作品之所以千古传诵”之类的内容。②处,由语境可知,所填句子是对前边所举例子的总结;由前文“也因为它们为后人提供了优秀的语言范式”可知,此处所举的几个例子都是运用语言的典范,故可填“都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之类的内容。③处,根据后文“语言修养也很难提高”可知,此处是假设借鉴不当的情况;由后文“有创新意识的作者,才有可能……”可知,此处是说如果只借鉴不创新,故可填“但如果只会借鉴而不思创新”之类的内容。
三年模拟练
1.D “透露出人物截然不同的心理”错误,两处都有“爱”,有相同之处。
2.B “正面衬托”错。小说用“洁白的雪幕”和“灯火通明”的窗户等,从反面衬托了监狱的阴森,表现了聂赫留朵夫走进监狱时的心情。
3.答案 ①释然,帮助玛丝洛娃完成精神“复活”后如释重负;②空虚,帮助玛丝洛娃完成精神“复活”后突然无事可做;③失落,被玛丝洛娃再次拒绝后若有所失;④厌倦,对过去生活、所处阶层的厌倦。(一点1分)
解析 由“您已经受够苦了”“我们什么也不需要了。您为我出的力已经够了。要不是您……”“何必算账呢 我们的账上帝会算的”可知,玛丝洛娃宽恕、感谢聂赫留朵夫,走出了和聂赫留朵夫的情感纠葛,聂赫留朵夫因帮助玛丝洛娃完成精神“复活”而如释重负。由“聂赫留朵夫……在靠墙的木榻上坐下,忽然感到很疲倦……睡得又熟又酣畅”可知,聂赫留朵夫帮助玛丝洛娃完成精神“复活”后突然无事可做,内心空虚。由“哦,是这样”可知,聂赫留朵夫确认玛丝洛娃拒绝他而选择跟着西蒙松后感到失落;由“又不免心里难过”可知,聂赫留朵夫被玛丝洛娃再次拒绝后若有所失。由“他之所以疲倦,不是因为昨夜失眠……睡得又熟又酣畅”可以看出聂赫留朵夫对过去生活、所处阶层的厌倦。
4.答案 玛丝洛娃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而选择了西蒙松的结局比较好。(1分)①玛丝洛娃宽恕、感谢聂赫留朵夫,为所爱的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体现了美好的人性;②玛丝洛娃选择与西蒙松结合,在他的良好影响下过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说明她自尊的本性已经复活;③不完美的结局和玛丝洛娃的遭遇相照应,体现了沙俄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人民的普遍命运,深化了主题;④这一反转式的结局在情节上也使文章思路开阔,行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深思。(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满分)
解析 题干中列出初稿和定稿的不同结局,虽然这是一个开放性试题,但是学生最好选择后者。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看法,即认为玛丝洛娃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而选择了西蒙松的结局比较好。分析文章这样安排结局的好处,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表达效果等方面入手。
由“您已经受够苦了”“我们什么也不需要了。您为我出的力已经够了。要不是您……”“何必算账呢 我们的账上帝会算的”可知,玛丝洛娃宽恕、感谢聂赫留朵夫,为所爱的人的幸福而自我牺牲,体现了美好的人性。
根据“我有什么可考虑的 西蒙松到哪儿去,我就跟着他到哪儿去”“西蒙松是个十分特殊的人”“他是个非常好的人”以及注释可知,玛丝洛娃选择与西蒙松结合,在他的良好影响下过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生活,说明她自尊的本性已经复活。
根据“‘那我们就分手了。’她说……就会使得他自由”可知,不完美的结局和玛丝洛娃的遭遇相照应,体现了沙俄统治下被侮辱被损害的人民的普遍命运,深化了主题。
根据“这样,只要公文一到,您就可以出去,在您愿意住的地方住下来。我们来考虑一下……”“她赶紧打断他的话,说:‘我有什么可考虑的 西蒙松到哪儿去,我就跟着他到哪儿去。’”“她又打断他的话,仿佛生怕他会说出什么多余的话,或者生怕她没机会把她要说的话说完似的”“‘那我们就分手了。’她说……就会使得他自由”“现在她想到办成了她所要办的事……慌忙转身走出办公室”可知,这一反转式的结局在情节上使文章思路开阔,行文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更耐人深思。
五年高考练
1.B 首先,由文章第一、四段可知,父亲下棋地点多在“大树下,修车摊,西瓜摊,公园里”,总是有路人围观,并且“从各个地方来找父亲下棋的人很多”,再结合最后“眼镜”的挑战,可看出父亲棋好的名声在外,就下棋这件事而言,父亲不可能“郁郁不得志”;其次,从父亲对带“我”下棋和对待输赢的态度上,以及最后放弃与人下棋,都可以看出父亲个性随和,洒脱淡泊,也不会为了下棋这样的事情“郁郁不得志”,这不符合父亲的人物性格。
2.B 插叙的内容凸显了父亲的“大师”形象,但后续“眼镜”与父亲对弈的故事并没有发生。因此,B项错误。
3.答案 ①板凳作为普通家常用品,与父亲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凸显了父亲亲和、自然、淡泊、随性的个性特征;②“我”背着板凳跟父亲去下棋的情形,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又敬又爱的情感;③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暗示着“我”正式成为一个真正的棋手,也暗示“我”在棋艺方面得到了父亲的认可,为后续父亲让“我”和“眼镜”对弈做了铺垫。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了解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事物(或细节)的一般作用。本文“板凳”出现了多次,从原文内容上看,板凳是家常用品,父亲下棋总是在街头,不得不自带板凳,板凳的出现自然而真实。而“我”总是背着板凳跟父亲去下棋的细节,表现了“我”从心理到行动上对父亲的喜爱,也含有徒弟对师傅的崇拜与敬服心理。文中“那个夜晚”之后,“我”就“背上了两个板凳”,又给板凳增加了一层寓意。背一个板凳意味着给父亲准备板凳,背两个板凳则意味着“我”真正成为父亲这个“师傅”的追随者,这里的细节也暗示“我”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知识拓展
物象的作用
自身作用 物象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可以丰富文章内容。
环境作用 衬托环境,或对时代氛围有所揭示或暗示,或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人物作用 烘托人物情感、性格,衬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
情节作用 物象反复出现,串联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或者使结构更加严谨。
点题作用 物象揭示或暗示了怎样的主题。
4.答案 ①父亲追求下棋的纯粹性,绝不拿棋艺换取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又关乎做人之道。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有言传身教,教导“我”为人处世之道的意味。
解析 “我”赢棋后,“眼镜”想送“我”钢笔被父亲拒绝,强化了“下棋”本身的纯粹性。与前文叙述的父亲拒绝下棋“挂”东西,拒绝拜师,拒收礼物,更不在乎输赢前后相承,都表现出父亲看淡物质或其他利益的淡泊心态,他不以棋艺换利益。也就是说“下棋”这件事的目的仅仅是“下棋”,与任何利益无关,这是下棋之道,也是个人尊严。父亲在儿子面前拒绝“眼镜”的馈赠,言传身教下棋与其他外物的关系,是在教导“我”做人的道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