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同步
第三单元
9 陈情表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有”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以
2.见
3.于
4.薄
5.举
6.当
7.日
8.矜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九岁不行
古义:
今义:动词,不可以,不被允许;形容词,不好。
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
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
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4.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
5.拜臣郎中
古义:
今义:中医医生。
6.寻蒙国恩
古义:
今义:为了要见到或得到所需求的人或事物而努力。
7.除臣洗马
古义:
今义:清洗马匹。
8.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
今义:刊登在报纸上;向上级报告。
9.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
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
10.则告诉不许
古义:
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1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古义: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1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
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夙遭闵凶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猥以微贱
4.具以表闻
5.则刘病日笃
6.凡在故老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8.保卒余年
9.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10.谨拜表以闻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急于星火。
特殊句
式:
译文:
2.且臣少仕伪朝。
特殊句式:
译文:
3.则告诉不许。
特殊句式:
译文:
4.今臣亡国贱俘。
特殊句式:
译文: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特殊句式:
译文: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特殊句式:
译文: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特殊句式:
译文:
8.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特殊句式:
译文:
六、词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这所房子看上去装修得十分豪华,但因为地点太偏僻,故而显得茕茕孑立。( )
2.三十年后再回到故乡,那曾经熟悉的村落已是破败不堪,只有村子东头的老门楼依然兀立,与运河边的老柳树形影相吊。( )
3.这山里的景色,无论是旭阳初升还是日薄西山,总是气象万千,煞是好看。( )
4.临近期中考试,学习压力陡增,只觉得时间不够用,整天疲于复习,朝不虑夕。( )
5.队员们跟着老藏羚羊来到了山坡上,在一个土坑里,他们发现了一只气息奄奄的小藏羚羊。( )
6.王大娘不指望养女能够结草衔环,养女能常回家看看,适当照顾照顾她,大娘就很知足了。( )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期功:古代以关系的亲疏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期、功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
2.太守: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
3.孝廉:汉景帝时设立的、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当地人物,向朝廷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
4.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
5.郎中:官名。始置于战国,职掌侍卫。秦、汉沿置,内充侍卫,外从作战。晋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
6.皇天后土: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
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通过对比说明尽孝日短、尽忠日长的句子是“ , ”。
2.《陈情表》中,李密申诉自己不敢违逆君命,但又不能离开祖母的进退不能的两难境地的句子是“ , ; , ”。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两句是“ , ”。
4.《陈情表》中,李密开篇写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其中提到自己早年丧父的两句是“ , ”。
5.《陈情表》中,李密开篇写了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其中提到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发育迟缓的两句是“ , ”。
6.《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自己的家庭情况,我们通过“ , ”两句可知,李密既无父辈照顾,又无兄弟帮扶。
7.《陈情表》中,委婉地拒绝了太守和刺史的举荐之后,李密收到了朝廷先后任命他为郎中和太子洗马的诏书,对此,李密的回应是“ , ”。
8.《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赴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 ”。
9.《陈情表》中,李密通过“ , ”两句向晋武帝表明自己本来就希望官职显达,并不顾惜名誉与节操。
10.《陈情表》中,运用《左传》中晋大夫魏武子之子魏颗未将父亲的爱妾殉葬因而在战场上受到父亲爱妾的父亲的帮助的典故,表明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 ”。
11.《陈情表》中,李密表明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是“ , , ”。
12.《陈情表》中,描写晋武帝急下诏书、授官李密的几句是“ , , , ”。
片段阅读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④何如 ”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
[注] ①改醮(jiào):改嫁。②烝(zhēng)烝:淳厚的样子。③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④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尝与人A书曰B庆父不死C鲁难D未已E从F事白其G书H司隶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幼时父亲亡故,母亲改嫁,李密感念眷恋双亲并因此生病,幸好有祖母亲自抚养才得以成人。
B.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是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C.李密认为安乐公与齐桓公可以并列,两人都因为任用人才得当而使国家兴盛,后来又都因用人不当而遭遇不幸。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免去李密的官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戎以晋室方乱,慕蘧伯玉之为人,与时舒卷,无蹇谔①之节。自经典选,未尝进寒素,退虚名,但与时浮沈,户调门选而已。寻拜司徒,虽位总鼎司②,而委事僚寀。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故吏多至大官,道路相遇辄避之。
性好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积实聚钱,不知纪极,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而又俭啬,不自奉养,天下人谓之膏肓之疾。女适裴危页,贷钱数万,久而未还。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从子将婚,戎遗其一单衣,婚讫而更责取。家有好李,常出货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以此获讥于世。
(节选自《晋书·王戎传》,有删改)
[注] ①蹇谔:忠正直言。蹇,同“謇”,忠直。②鼎司:指三公之位。
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时舒卷,出自《老子》中的“和光同尘,与时书卷”,指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顺应时势,能屈能伸。
B.膏肓,古代医学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C.从子,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后将亲兄弟之子(即侄子)称为从子。
D.更,表示程度的加深,文中“婚讫而更责取”意为婚事办完后越发责备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间乘小马,从便门而出游,见者不知其三公也。
(2)女后归宁,戎色不悦,女遽还直,然后乃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融亦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牟、单绞①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②,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诃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 ”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③,次释余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著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节选自《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有删改)
[注] ①岑牟、单绞:鼓史等穿的服装。②参挝:一种击鼓之法。③衵(nì)衣:内衣。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名和字意思上往往相互呼应,都是相同或相近的,如张衡、祢衡分别字平子、正平。
B.数,有“多次”之意,与《鸿门宴》中“数目项王”意思相同。
C.阅试意为考核。文中“阅试音节”的意思是考核鼓史们的演奏水平。
D.渔阳,地名,是唐时征戍之地。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文中“渔阳”的含义与此不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
(2)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
三年模拟练
(2023山东高考模拟,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五代史阙文》:司空图,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咸通中,登进士第。雅好为文,躁于进取,颇自矜伐,端士鄙之。从事使府,及登朝,骤历清要。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图自礼部员外郎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属天下板荡,士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征至京师。图既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但称知非子,又称耐辱居士。其所居曰祯贻溪,溪上结茅屋,命曰休休亭,常自为记云。
臣谨案:图,河中虞乡人,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未几,凝入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图感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劾,遂以本官分司。此岂躁于进取者耶!旧史不详,一至于此。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趁朝参”,此岂有意于相位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疾,卒时年八十余。
臣又按:梁室大臣,如敬翔、李振、杜晓、杨涉等,皆唐朝旧族,本当忠义立身,重侯累将,三百余年,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事梁祖,故《梁史》揭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温故知新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颇自矜伐——自矜者不长(《<老子>四章》)
2.日以诗酒自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3.少有文采——臣少多疾病(《陈情表》)
4.寻以中书舍人征——寻蒙国恩(《陈情表》)
习题演练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及昭宗A播迁B华下C图D以密迩E乘舆F即时奔问G复辞H还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板荡,出自《诗经·大雅》,其中《板》《荡》两篇都是写当时政治黑暗、人民痛苦的,后来用“板荡”指政局混乱、社会动荡不安。
B.分司,按唐制,中央官员在陪都任职者,称为分司,除分司御史外,其余均为闲职。
C.笏,古代君臣朝见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比画或记事。《项脊轩志》中,“持一象笏至”的“笏”与此处相同。
D.祖,庙号。君王有奠基之功,称为祖,有守成之德,称为宗,只有开国皇帝才能称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司空图才华横溢。他年轻时就因为文采出众,得到了时任绛州刺史的王凝的赏识,后来在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
B.司空图为人狂傲。他仕途失意,愤而辞官,归隐林泉,后与人通信,不署官位;为人撰碑,却将所得的报酬一日散尽。
C.司空图审时度势。他看到晚唐时宦官乱政,国事堪忧,立刻弃官归乡;后虽多次蒙受征召,也避世不出,全身远祸。
D.司空图颇富争议。他以号明志,结庐溪上,梁得天下后,又拒绝高官厚禄;但是《梁史》指责他道德有瑕,大节泯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图既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
(2)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唯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
5.“端士”认为司空图“躁于进取”,作者反驳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3分)
五年高考练
文言文阅读之固定句式
(2023新课标Ⅱ,10—14,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靖[注]曰:“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 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 ”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 ”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
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 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5.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分)
*项脊轩志
基础过关练
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顾
2.得
3.过
4.置
5.以
6.然
7.而
8.所
9.之
10.殆
二、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室仅方丈
古义:
今义: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
2.三五之夜
古义:
今义:表示不太大的大概数量。
3.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古义:
今义:已经。
4.吾妻来归
古义:
今义:返回;还给,归还。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雨泽下注
2.使不上漏
3.前辟四窗
4.垣墙周庭
5.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6.内外多置小门墙
7.东犬西吠
8.乳二世
9.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10.时至轩中
11.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四、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特殊句式:
译文: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特殊句式:
译文:
3.以当南日。
特殊句式:
译文: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特殊句式:
译文:
5.明月半墙。
特殊句式:
译文:
6.鸡栖于厅。
特殊句式:
译文:
7.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特殊句式:
译文:
8.妪,先大母婢也。
特殊句式:
译文:
9.室西连于中闺。
特殊句式:
译文:
10.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特殊句式:
译文:
1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特殊句式:
译文:
12.其制稍异于前。
特殊句式:
译文:
1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特殊句式:
译文:
五、词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一株亭亭如盖的桂树半遮庭院,暗香浮动,令人陶醉。( )
2.伴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和闪闪电光,雨泽下注,天地之间仿佛挂上了一道水做的帘幕,很快地面的低洼处便积满了水。( )
3.夜幕降临,整个村子像是玩了一天累得疲惫不堪的孩子,已经沉沉地睡去。偶尔鸡犬不宁,不显嘈杂,反而更衬出一丝安静。( )
4.平淡无奇的树,树荫,人行横道。小小的商店冥然兀坐。( )
六、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礼记》中记载:“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故称已故的父亲为“先考”,称已故的母亲为“先妣”。( )
2.古代称女子出嫁为“归”,如《诗经·周南·桃夭》中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和《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中的“归”都是这个意思。( )
3.笏,朝笏,君臣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 )
4.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代指成童。束发可指男子十五岁,而女子十五岁可被称为“豆蔻年华”。( )
5.闺,一般指上圆下方的圭形小门或外室。“闺”字通常和女子有关,没有结婚的女子通常称“闺女”,女子的卧室称“闺房”。( )
6.牖,窗。古代院落由外而内依次是门、庭、堂、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的窗子叫“牖”,室的北面的窗子叫“向”。“窗”在上古时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后泛指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 )
7.古人在称谓前加“大”,表示再长一辈的人,比如大父、大母等。大父就是父亲的父亲。( )
8.轩,指有栏杆的长廊或者殿堂前屋檐下的平台。此外,轩也指供大夫以上的官员乘坐的车。( )
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把浓郁的怀旧情感化作清茶一般的文字,用“ , , ”穿引起零散的生活片段。
2.《项脊轩志》中,写作者在修葺之后的项脊轩中独自静默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声音的句子是“ , ”。
3.《项脊轩志》结尾的妙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表现作者睹物思人,托物寓情的句子是“ , , ”。
4.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项脊轩志》中体现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 ”。
5.《项脊轩志》中,描写作者所在的大家庭的叔伯分家自立门户后鸡狗横行、人员杂乱、一片萧条的句子是“ , , ”。
6.《项脊轩志》中,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以“ ”衬托环境的幽雅寂静。
片段阅读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牴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摘编自《明史·归有光传》)
[注] ①春官:礼部。②刺刺:多言的样子。③击断:决断。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调顺德A通判B专辖C马政D名为E迁F实G重抑H之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具狱”的“具”和《陈情表》中“臣具以表闻”的“具”含义不同。
B.“辄寝阁不行”的“不行”和《陈情表》中“九岁不行”的“不行”含义相同。
C.“引为南京太仆丞”的“引”与《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中的“引”含义不同。
D.“好《太史公书》”的“好”与《鸿门宴》中“好美姬”的“好”含义相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2)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牴排,目为妄庸巨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新安鲍良珊客于吴,将归寿其母,作西王母之图,而谒予问瑶池之事。
……
《列子》曰:“穆王觞瑶池,乃观日之所入,一日行万里。王乃叹曰:‘呜呼!予一人不足于德而谐于乐,后世其追数吾过乎!’”穆王盖有悔心矣。然又曰:“穆王几神人哉!能穷当世之乐,犹百年乃殂,后世以为登遐焉。”《传》云天子西征宿于黄鼠之山至于西王母之邦执圭璧好献锦组西王母再拜受之,觞瑶池之上,遂驱升于弇山。乃纪其迹于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山海经》曰:玉山,西王母山也,在流沙之西。而博望侯使大夏,穷河源,不睹所谓昆仑者,此殆如武陵桃源,近在人世而迷者也。《武帝内传》云:帝斋承华殿中,有青鸟从东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顷之,西王母乘紫云辇,驾五色龙上殿,自设精馔,以盘盛桃,帝食之甘美。夫武帝见西王母于甘泉、柏梁、蜚廉、桂馆间,视穆王之车辙马迹周行天下,不又逸耶 岂公孙卿所谓事如迂诞,积以岁年,乃可致耶 然史云:候伺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则又何也 史又云:时去时来,其风肃然。岂神灵怪异,有无之间,固难言也
(摘编自归有光《西王母图序》)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传》云天子西征宿于黄鼠之山至于西王母之邦执圭璧好献锦组西王母再拜受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乃叹曰:“呜呼!予一人不足于德而谐于乐,后世其追数吾过乎!”
(2)此殆如武陵桃源,近在人世而迷者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嘉靖戊戌之春,予与诸友会文于野鹤轩①。吾昆②之马鞍山,小而实奇;轩在山之麓,旁有泉,芳冽可饮。稍折而东,多盘石,山之胜处,俗谓之东崖,亦谓刘龙洲③墓,以宋刘过葬于此。墓在乱石中,从墓间仰视,苍碧嶙峋,不见有土。惟石壁旁有小径,蜿蜒出其上,莫测所往。意其间有仙人居也。
始,慈溪杨子器名父创此轩。令能好文爱士,不为俗吏者,称名父。今奉以为名父祠。嗟夫!名父岂知四十余年之后,吾党之聚于此耶
时会者六人,后至者二人。潘士英自嘉定来,汲泉煮茗,翻为主人。余等时时散去,士英独与其徒处。烈风暴雨,崖崩石落,山鬼夜号,可念也。
(摘编自归有光《野鹤轩壁记》)
[注] ①野鹤轩:在昆山县境内。②昆:昆山县。马鞍山在昆山县西北。③刘龙洲: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积极要求抗金北伐,作品风格豪放。死后葬于马鞍山。
6.对第二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浙江慈溪人杨子器是野鹤轩的创建人,曾任昆山县令。
B.杨子器为政清廉,贤能有德,喜爱富有文学才华的士人。
C.作者称杨子器“不为俗吏者”,赞叹了杨氏的官品和人品。
D.作者与友人相聚于刘龙洲墓侧,暗含其追慕先贤之意。
7.本文为题写于野鹤轩壁上的短文,全文围绕与野鹤轩有关的人事展开,章法谨严,请对此加以分析。
三年模拟练
(2023江苏徐州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0分)
抱膝轩记
管同①
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②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③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④曰“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始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之间,讽书不辍。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 轩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有删改)
[注] ①管同:清代散文家,师从姚鼐。②杨吴城濠:今南京外秦淮河。③僦(jiù)宅:租房。④颜:门上的匾额。
温故知新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其水流日就狭——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2.而会是三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杂植桃杏韭菘之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4.殆无异于郊外——殆与余同(《石钟山记》)
5.家凡六徙——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并序》)
6.予居之未尝不适也——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赤壁赋》)
习题演练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独A其B屋C仅D四E间F自G奉H母I处J妻K孥L置M厨N爨O外P了Q无R燕S息T之U所V意W尚X阙Y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见鸡笼,意为“向北可以望见鸡笼山”,其中“见”的含义与《陈情表》中“慈父见背”的“见”不同。
B.“予自归江宁”中的“归”,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含义相同。
C.所,与“为”连用表被动,与《项脊轩志》中“某所,而母立于兹”的“所”含义不同。
D.容膝易安,意为“住在陋室中反而容易使人安适”,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审容膝之易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一篇书斋记,文中详细叙述了抱膝轩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B.由于租住的老屋破旧,环境恶劣,作者无法舒适居住,于是在屋外另建了抱膝轩。
C.抱膝轩处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无法隔音,但作者却抗声高诵,悠然自得。
D.作者描写抱膝轩以及其中的生活情景,意在表达自己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志趣。
4.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
(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5.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以“抱膝轩”命名书斋的原因。(3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三单元
9 陈情表
基础过关练
一、
又 加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二、
1.①介词,因为 ②介词,凭借……身份 ③介词,用 ④连词,表目的,来 ⑤与“无”连用,表示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2.①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 ②表被动 ③拜见 ④看见
3.①介词,到 ②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③介词,对于 ④介词,和“见”搭配使用,表被动
4.①浅薄 ②迫近 ③少,小 ④厚度小
5.①选举,古代一种选官制度 ②发动 ③尽 ④抬起
6.①承担 ②应该 ③对等,比得上 ④面对,向 ⑤在(某处、某时) ⑥将
7.①一天比一天 ②太阳 ③日子 ④一昼夜,一天
8.①怜悯 ②看重、推崇 ③得意、骄傲 ④持重,庄重 ⑤夸耀
三、
1.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
2.直到。
3.成人自立。
4.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5.尚书省的属官。
6.不久。
7.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8.报答。
9.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
10.申诉(苦衷)。
11.自己的私情。
12.辛酸悲苦。
四、
1.形容词作名词,忧患凶丧之事
2.名词作状语,在外/名词作状语,在内
3.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4.使动用法,使上闻、报告
5.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
6.形容词作名词,元老,旧臣
7.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8.使动用法,使……保全
9.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10.使动用法,使……知道
五、
1.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星火急”。
译文:比流星还要迅急。
2.特殊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且臣少(于)伪朝仕”。
译文:况且我年轻时在伪朝做官。
3.特殊句式:被动句,“不许”有被动意味。
译文:但向上申诉不被许可。
4.特殊句式:省略句兼判断句,省略谓语动词“是”。
译文:现在我是卑贱的亡国俘虏。
5.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了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
译文: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无从(长大)以至今日。
6.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以是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因此自己的私情(使我)不愿停止奉养而远离(祖母)。
7.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是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
译文:这样(看来)我向陛下尽忠的日子还很长。
8.特殊句式:判断句,“非……”表否定判断。
译文:不单是蜀地的人士及太守逵与刺史荣明明白白知道的。
六、
1. 茕茕孑立: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形容孤单,无依无靠。对象误用。
2. 形影相吊:身体和自己的影子相互慰问,形容孤独。对象误用。
3.√ 日薄西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4. 朝不虑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不合语境。
5.√ 气息奄奄: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临近死亡。
6.√ 结草衔环:表示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七、
1.√
2. 太守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3. 应为“汉武帝时设立”。
4.√
5. 晋时为尚书省的属官。
6.√
八、
1.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2.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 则告诉不许
3.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4.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
5.臣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6.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7.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
8.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9.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10.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11.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2.诏书特下 拜臣郎中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片段阅读练
1.BCE 句子省略了“曰”的主语“李密”,“曰”是“说”的意思,“曰”后为说话的内容,所以B处应断开。“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出自《左传》的一个成语,所以分别在C处和E处断开。根据前后文意可知,“从事”是官名,中间不能断开。“白其书”与“司隶”之间语意连贯,“司隶”是“白”的对象,G、H两处均不可断开。因此,应在B、C、E三处断开。
2.D “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错误。“密有才能……自以失分怀怨”是说李密想改任内官,但因朝中无人为他说话未能如愿,而被升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晋武帝为此很生气”于文无据,故选D。
3.答案 (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2)孔明与对话的人的水平不对等,他的言教因此琐碎。
解析 (1)暇:空闲,闲暇。师事:拜……为师。门人:弟子,学生。方:把……比作。
(2)敌:对等,相当。是以:因此。碎:琐碎,烦琐。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又名虔。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李密当时只有几岁,念伤眷恋备至,他为人性情淳厚,于是积郁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而恭谨闻名。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斜靠着休息,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总要尝过之后才端给祖母。(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研究学问,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
后来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朝廷再次以太子洗马之职征召他到洛阳。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怎么样 ”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相并列。”张华询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身长蛆。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曹魏,任用黄皓而亡国,由此知道他们的成败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言教为什么那么琐碎 ”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是对普通人说的话,语言应当琐碎。孔明与对话的人的水平不对等,他的言教因此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很好。
(李密)离京出任温令,却憎恨从事,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从事把他的书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认为李密在县中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常希望改任内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为他说话,于是升任汉中太守,自认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职分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让李密作诗,李密的诗的末章说:“人们也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皇上英明睿智,这话岂能这样说!”武帝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上奏免去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在家中去世。
4.D 文中“更”是“又,另”的意思,“婚讫而更责取”意为“婚事办完以后又要了回来”。
5.答案 (1)有时骑着小马,从便门出去游玩,见到他的人不知他是位列三公的官员。
(2)女儿后来回娘家看望父母,王戎脸色不好看,女儿急忙把钱还给他,这样之后他才高兴起来。
解析 (1)间:间或,有时。乘:驾驭。见者:见到他的人。
(2)归宁: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遽:迅速,急忙。直:价值,价钱,此处指借的钱。
[参考译文]
王戎因为晋室正处于混乱中,仰慕蘧伯玉的为人,顺随形势屈伸,没有忠正直言的节操。自从主管人才选拔授官的事务,他从未任用过出身寒微之士,也没有贬退过徒有虚名之人,只是随时事而沉浮,在官吏内调用选举罢了。不久被任命为司徒,虽然地位总领三公,却把正事交给同僚。有时骑着小马,从便门出去游玩,见到他的人不知他是位列三公的官员。他原来的属官多升为大官,路上遇到王戎就避开。
他生性喜好谋利,大量收购四面八方的园田及水力磨坊,遍及天下。积聚财物,没有止境,常常自己拿着算筹,昼夜计算,总嫌不足。又俭朴吝啬,都不供养自己,天下人说他是病入膏肓。女儿嫁给裴时,向他借钱数万,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后来回娘家看望父母,王戎脸色不好看,女儿急忙把钱还给他,这样之后他才高兴起来。一个侄儿将要结婚,王戎送给他一件单衣,婚事办完后又要了回来。家里有好李子,常拿出去卖,怕别人得到种子,卖时总在果核上钻个孔。因此在当世受到嘲笑。
6.A “都是相同或相近的”错误,古人的名和字有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如曾皙,名点。
7.答案 (1)曹操虽心怀怨愤,但因祢衡的才能名声,不打算杀他。
(2)(你这)鼓吏为什么不换装扮,却胆敢轻率进入呢
解析 (1)怀忿:心怀怨愤。而: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以:因为。
(2)何不:为什么不。改装:换装扮。敢:胆敢。
[参考译文]
祢衡字正平,是平原般县人。他年少的时候便有才智机辩,崇尚气节,为人刚直傲慢,喜欢故违时俗,待人接物傲慢不逊。只与鲁国的孔融和弘农的杨修交好。孔融也很爱惜祢衡的才华,多次在曹操面前称道他。曹操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曹操,自称有狂病,不肯前去,而且多次有狂妄不敬之言。曹操虽心怀怨愤,但因祢衡的才能名声,不打算杀他。曹操听说祢衡善于击鼓,就征召他做鼓史,于是大会宾客,考核音乐节拍。众鼓史经过,都命令他们脱去身上的衣服,穿上鼓史穿的衣帽。轮到祢衡,他正击《渔阳》参挝,容貌仪态与平时不同,鼓声悲壮,听者无不情绪激昂。他到曹操面前停了下来,官吏呵斥他说:“(你这)鼓史为什么不换装扮,却胆敢轻率进入呢 ”祢衡说:“是。”于是先脱掉内衣,然后将余下的衣服脱掉,赤身裸体而立,慢慢地取过鼓史的衣服穿上,穿戴完毕,重新击鼓而去,毫无羞色。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但他反而羞辱了我。”
三年模拟练
温故知新
1.夸耀
2.每天
3.年幼,年少
4.不久
习题演练
1.CFG “及昭宗播迁华下”中,“昭宗”是主语,“播迁”是谓语,“华下”是宾语,句子结构完整;“图”作“以密迩乘舆”的主语,句意完整。故应在C、F处断开。“即时奔问”与“复辞还山”的主语分别是皇帝和司空图,故应在G处断开。
2.D “只有开国皇帝才能称祖”错误,如明成祖朱棣、清圣祖康熙均不是开国皇帝。
3.D “《梁史》指责他道德有瑕,大节泯灭”错误。原文“《梁史》揭图小瑕以泯大节者”,意思是《梁史》揭示司空图的小的瑕疵来泯灭他的大节,即《梁史》试图用小过错来掩盖他的大节,达到污蔑他的目的。
4.答案 (1)司空图依恃才学,轻慢世人,认为自己应当担任宰相,当权者厌恶他,逐渐压制他的锐气。
(2)有一天委身朱温的梁朝,其中的那些过分的人辅佐成全弑君的逆贼。只有司空图坚守清廉忠直(的准则)避世不出,终身不侍奉梁太祖。
解析 (1)负:依恃,凭仗。慢:轻慢。时要:当权者。稍:逐渐。
(2)一旦:有一天。其甚者:其中的那些过分的人。赞:辅佐。成:成全。
5.答案 ①司空图感激王凝的知遇之恩,不忍心离开幕府,百日不赴京上任,并非汲汲于权位。②旧史记载不详。(答“《梁史》有意抹黑”,也可给分)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应找到对应文本“此岂躁于进取者耶”,然后结合前后文内容进行分析。由前文“图感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可知,作者认为司空图感激王凝的知遇之恩,不忍心离开幕府,百日不赴京上任,并非汲汲于权位;由后文“旧史不详,一至于是”可知,作者认为旧史记载不详。
[参考译文]
《五代史阙文》:司空图,字表圣,自称是泗州人。年少时就有优秀才能,咸通年间,一举考中进士。他很喜欢写文章,急于追求功名,非常喜欢自夸,正直之士都鄙视他。在使府做事,从登朝起,先后担任清显重要的职务。黄巢贼兵作乱,皇上流离迁徙。司空图有祖先遗留的产业位于中条山,极尽林泉之美。司空图从担任礼部员外郎开始就躲在那里,每天用诗酒自娱自乐。当时天下动乱不安,士人多前去依靠他,他们互相吹捧,因此声名很盛。昭宗回京后,以户部侍郎之职征召司空图到京师。司空图依恃才学,轻慢世人,认为自己应当担任宰相,当权者厌恶他,逐渐压制他的锐气。司空图愤恨不平,称病引退,又回到中条山。与人书信往来,不在意官位,只自称为知非子,又自称耐辱居士。他所住的地方叫祯贻溪,溪上构筑了一座茅屋,命名为休休亭,经常自己为亭子写记。
我谨慎考查:司空图,河中虞乡人,年少时就有文采,不曾被乡里人称道。恰逢王凝从尚书郎外放为绛州刺史,司空图用文章拜谒他,很为王凝所赏识赞叹。不久,王凝入朝任知制诰,升任中书舍人,主持贡举,提拔司空图。不久,王凝出任宣州观察使,召司空图为从事。渡江后,御史府上奏让司空图任监察一职,朝廷下诏让他回京。司空图感念(王凝)知遇之恩,不忍轻易离开幕府,满一百天仍不去京城,被台司弹劾,于是以本官的身份任分司一职。这难道是急于追求功名吗 旧史记载不详细,竟到了这个地步。司空图见唐朝政令有很多古怪之处,宦官掌权,知道天下必乱,就弃官归隐中条山。不久以中书舍人的身份被征召,又被拜为礼部、户部侍郎,(他)都没有赴任。等到昭宗流离迁徙到华下,司空图因为与皇上关系亲近而同乘一辆车,皇上随时询问,他又辞别皇上回到中条山。所以作诗说“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趁朝参”,这难道是有意于相位吗 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司空图写碑文,(司空图)得到数千匹绢,他把它们扔到虞乡街市中心,任凭乡人取走,一天就被拿光了。梁太祖接受禅让,用礼部尚书之职征召他,(司空图)以老病为借口推辞了,去世时八十多岁。
我再次考查:梁朝大臣,如敬翔、李振、杜晓、杨涉等人,都是唐朝旧贵族,本应当凭借忠义立身,家中世代封侯爵将,三百多年,有一天委身朱温的梁朝,其中的那些过分的人辅佐成全弑君的逆贼。只有司空图坚守清廉忠直(的准则)避世不出,终身不侍奉梁太祖。所以《梁史》揭示司空图的小的瑕疵来泯灭他的大节,是确有些原因的。
五年高考练
1.EFG “夫为人所陷”陈述苻坚被慕容垂陷害的情况,承接前一句“盖坚为垂所陷明矣”,“为……所……”为固定结构,故A、B处不用断开;胜敌,即战胜敌人,D处不能断开。“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句意完整,作“不亦难乎”的主语,C处不可断开,E处要断开。“乎”是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焉”是语气词,常用于句末,表停顿,F、G处断开。“苻坚之类是也”是一个判断句,“是”,这样,指代“无术”,意思是苻坚这一类的人就是这种没有智谋的,故H处不能断开。
2.B “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说法错误。“金”指“钲”(“锣”),是古代军中一种铜制乐器,作战时击之为收兵信号。而“刁斗”是古代军中所用的一种器具,又名“金柝”“焦斗”,白天煮饭,夜间敲击报时警备。
3.D “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错误。唐太宗所说的“得失事迹”,包含苻坚之失和吴汉之得。
4.答案 (1)请你们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使双方将士能够较量一番,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也是一件乐事吗 (“却”“周旋”“缓辔”各1分,句意1分)
(2)古人到作战之时,想出奇妙的招数,进攻敌人没有意料的地方,这也是奇正相变的法则吗 (“意”“斯”“法”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却,退。周旋,相机进退,与对手追逐较量。缓辔,放松缰绳,骑马缓行。
(2)意,意料。斯,这。法,法则。
知识链接
文言固定句式之表疑问的固定句式
1.明确概念
文言固定句式的语法特点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搭配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相对固定的语法意义。
2.知晓类型
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假设和表示选择等几种习惯用法,它们往往有相对固定的译法。
3.掌握方法
阅读时,掌握和熟记这些固定句式的意义,有助于掌握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
4.积累句型
(1)“如……何”“若……何”“奈……何”是三个表示疑问的习惯用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等,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如: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2)“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表询问或商量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如: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赋》)
(3)“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如:夫子何命焉为 (《墨子·公输》)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等。如: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石钟山记》)
(5)其他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式:
①“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借什么……”。如:王曰:“何以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③“何(奚)以……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如: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
5.答案 ①苻坚被慕容垂所陷害,没有智谋;②苻坚只懂得聚合兵力作战而不具备分兵进攻的能力。(第①点2分,第②点1分)
解析 原文“‘……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是说,苻坚率军去投奔慕容垂,却险遭杀害,可见苻坚被慕容垂所陷害,无术,据此概括出第①点。由“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可知,李靖认为苻坚失败的原因是用兵能合不能分,据此概括出第②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凡作战,如果兵力对比我众敌寡,就不能在地形险要之处作战,应该要在平坦开阔的地方作战。以便于部队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锣音就收兵,这样战斗就没有不胜利的。兵法中说:“指挥大部队作战,可进就进,不可进就停止。”晋太元年间,前秦王苻坚率领大军开进并驻守寿阳,沿淝水一岸摆好阵势,同晋将谢玄隔水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你率军长途跋涉深入我境,却临水列阵,是不想同我速战。请你们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使双方将士能够较量一番,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观战,不也是一件乐事吗 ”苻坚的部将都说:“应当凭据淝水阻截晋军,不让其渡河上岸。我军兵多,对方兵少,这样必然是万全之策。”苻坚说:“只管退军,让他们渡河,(乘其渡河之时,)我们以数十万骑兵逼向河中而歼灭他们。”苻融(坚之弟)也赞成这样做。于是,苻坚下令秦军后撤。不料部队因动而乱,不能停止后退。于是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领精兵八千渡过淝水。谢玄和谢琰进军激战于淝水之南,苻坚部队惨遭失败。
材料二:
太宗问:“古人到作战之时,想出奇妙的招数,进攻敌人没有意料的地方,这也是奇正相变的法则吗 ”李靖答:“古代的战斗,多是以自己微少的智谋战胜没有智谋的人,以一些有微小长处的人战胜没有长处的人,这哪能谈得上懂兵法呢 如谢玄打败了苻坚,不是谢玄善于用兵,而是苻坚不善于用兵。”太宗转头命侍臣找出《谢玄传》,读过之后说:“苻坚哪些地方处理不善呢 ”李靖说:“我看《苻坚载记》上说:‘(淝水之战时)前秦各军都溃败,只有慕容垂一支军队得以保持完整。苻坚率领残兵一千余人来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死苻坚,没有杀成。’这又可以看出前秦军的混乱。慕容垂一军独能保持完整,苻坚被慕容垂所陷害就很明显了。既被人陷害,还想战胜敌人,不就难了吗 所以我说的没有智谋,就是苻坚这一类的人。”太宗问:“兵力的使用有分散有集中,必须各得其当。从过去的事迹来看,谁运用得最好 ”李靖说:“苻坚统率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是用兵能集中不能分散的缘故。吴汉讨伐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散屯兵,相距二十里,当公孙述进攻吴汉时,刘尚出兵合击,大败公孙述,这是用兵分散而能集中的缘故。”太宗说:“是这样。这些得失的战例,足以作为后世的借鉴。”
*项脊轩志
基础过关练
一、
1.①转头 ②回头看 ③拜访 ④理会,考虑 ⑤副词,难道 ⑥但
2.①得到,获得 ②能 ③同“德”,感恩、感激 ④得当,合适
3.①过去 ②经过 ③超过,胜过 ④过错
4.①放置 ②设置 ③放弃,丢下
5.①介词,拿,用 ②介词,依靠、根据 ③连词,表示修饰
6.①词尾,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状态 ②连词,表示转折,可是,却 ③同“燃”,燃烧 ④指示代词,这样,那样
7.①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②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 ③人称代词,你的 ④连词,表示并列
8.①处所,地方 ②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指代人或事物 ③与介词“自”“由”“从”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9.①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②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③助词,相当于“的” ④代词,代指“妪”
10.①恐怕,可能 ②危险 ③近,接近
二、
1.一丈见方。
2.农历每月十五。
3.不久后。
4.出嫁,嫁。
三、
1.名词作状语,往下
2.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3.名词作状语,在前面,这里指在阁子北面
4.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
5.数词作名词,一体
6.名词作状语,在内外
7.名词作状语,对着西家
8.名词作动词,喂奶、哺育
9.名词作动词,朝见皇帝
10.名词作状语,时常
11.名词作状语,亲手
四、
1.特殊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项脊轩,是原来的南阁子。
2.特殊句式:省略句,应为“余稍为修葺,使(之)不上漏”。
译文:我稍稍修缮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
3.特殊句式:省略句,应为“以(之)当南日”。
译文:用(北墙)对着南边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
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
译文:又在庭院里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
5.特殊句式:省略句,应为“明月(照)半墙”。
译文: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
6.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鸡于厅栖”。
译文:鸡在厅堂里歇宿。
7.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家有老妪,尝于此居”。
译文:家中有位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
8.特殊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这个老婆婆,是我去世的祖母的婢女。
9.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室西于中闺连”。
译文:房子的西边与内室相连。
10.特殊句式: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应为“余自束发(于)轩中读书”。
译文: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
11.特殊句式:被动句,“焚”有被动的意味。
译文: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可能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12.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应为“其制于前稍异”。
译文:它的形制跟过去稍有不同。
13.特殊句式: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下的。
五、
1.√ 亭亭如盖:高高挺立,树冠像伞盖一样。
2.√ 雨泽下注:雨水往下流。
3. 鸡犬不宁: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搅扰得很厉害。不合语境。
4. 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使用对象错误。
六、
1.√
2.√
3.√
4.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
5. “外室”错,应为“内室”。
6.√
7.√
8.√
七、
1.瞻顾遗迹 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不自禁
2.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
3.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4.小鸟时来啄食 人至不去
5.东犬西吠 客逾庖而宴 鸡栖于厅
6.万籁有声
片段阅读练
1.BDF “顺德通判”为官职名,作“调”的宾语,B处应断开。“专辖马政”为动宾结构,中间不应该断开,应在D处断开。“名为迁”与“实重抑之”对举,F处应断开。因此,应在B、D、F三处断开。
2.B A.“不具狱”的“具”意为“拟写”,《陈情表》中“臣具以表闻”的“具”意为“详细”,二者含义不同。B.“辄寝阁不行”的“不行”意为“不执行”“不实施”,《陈情表》中“九岁不行”的“不行”意为“不会走路”,二者含义不同。C.“引为南京太仆丞”的“引”意为“推荐”,《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意为“牵扯”,二者含义不同。D.“好《太史公书》”的“好”和《鸿门宴》中“好美姬”的“好”都是“喜欢、喜爱”的意思,含义相同。
3.答案 (1)(归有光)九岁时(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完全通晓“五经”“三史”等书,师从同乡人魏校。
(2)当时王世贞主宰文坛,归有光极力排斥他,把他看作非常平庸凡劣的人。
解析 (1)属:撰著。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同邑:同乡。
(2)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牴排:排斥。目:看,注视。妄庸:平庸凡劣。
[参考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是昆山人。九岁时(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完全通晓“五经”“三史”等书,师从同乡人魏校。嘉靖十九年参加乡试中举,(后来)八次参加礼部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论道。学生常有几百人,都称他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归有光才考取进士,被任命为长兴知县。他用古代的政教风化来治理政事。每次审理诉讼,都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絮絮叨叨地说着吴地语言,断完案就让他们离开,不写案卷。上级官吏的命令不适宜,就搁置不予施行。该决断的时候,就径直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上级官吏大多不喜欢他,就调他去做顺德通判,专管马政,名为升迁,实为重重地打压他。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向来了解归有光,引荐他做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归有光)死在任上。
归有光写作古文,以经术为本,他喜欢读《太史公书》,参透了其中的精神旨意。当时王世贞主宰文坛,归有光极力排斥他,把他看作非常平庸凡劣的人。王世贞心里很不满,后来也衷心佩服归有光,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您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有不同的志趣,只是自我伤感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的。归有光经学素养精湛深厚,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德清人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将他们并称为“归、胡”。
4.答案 《传》云/天子西征/宿于黄鼠之山/至于西王母之邦/执圭璧/好献锦组/西王母再拜受之
解析 “云”是“说”的意思,其后要断开。“天子西征”中“天子”作主语,“征”作谓语,“天子西征”结构完整,其后断开。“宿”是动词,主语是前面的“天子”,“于”作为介词与“黄鼠之山”组成介宾结构充当“宿”的状语,故在“山”后断开。“执圭璧”中“圭璧”作“执”的宾语,主语是前面的“天子”,故“执圭璧”前后均应断开。“西王母再拜受之”句意完整,中间不应该断开,应在“西”之前断开。
5.答案 (1)穆王于是长叹道:“唉!我在道德做得不够却喜爱游乐,(我死了,)后世的人大概会追算我的过失吧!”
(2)这恐怕就和(陶渊明所写的)武陵桃源一样,近在人世却让人无法找寻。
解析 (1)乃:于是,便。谐:此处可译为喜爱。追数:追算。过:过错,过失。
(2)殆:大概,恐怕。如:像,如同,此处译为“和……一样”。迷:迷路,迷失,此处可译为无法找寻。
[参考译文]
新安县人鲍良珊旅居吴地,将要回家为母亲祝寿,画了一张西王母像,(他)来见我,向我问询关于瑶池的事。
……
《列子》说:“周穆王在瑶池饮酒,观看太阳从哪里落下去,太阳一天行走一万里。穆王于是长叹道:唉!我在道德上做得不够却喜爱游乐,(我死了,)后世的人大概会追算我的过失吧!”穆王大概是有悔悟之心了。然而《列子》又说:“穆王差不多是神人了!能穷尽当世的欢乐,还活了一百岁才死去,后世的人认为他登仙了。”《穆天子传》说:穆王西征,在黄鼠山过夜,到达西王母的国家,穆王手持圭璧,友好地献上织花的丝带,西王母拜了两次接受了礼物,在瑶池之上宴请穆王,穆王因此在弇山升上天空。事前穆王就在山石上记下了这件事,并且在山上种了槐树,并题刻了“西王母之山”。《山海经》说:玉山,是西王母山,这座山位于流沙之西。但是博望侯出使大夏,直走到黄河的尽头,也没有看到人们所说的昆仑山,这恐怕就和(陶渊明所写的)武陵桃源一样,近在人世却让人无法找寻。《武帝内传》说:武帝在承华殿中斋戒,有一只青鸟从东方飞来落在承华殿前。汉武帝问东方朔,东方朔说:“这是西王母要来了。”不久,西王母乘坐紫云车,驾着五色龙上了承华殿。她亲手摆设精美的饭食,用盘子盛着桃,汉武帝吃了,味道甘美。汉武帝在甘泉、柏梁、蜚廉、桂馆等宫殿中见到西王母,比起周穆王驾着车马周游天下,不是又安逸多了吗 难道像公孙卿说的那样,神仙之事似乎荒唐而不切事理,时间久了,才能使神仙出现吗 但是史书中说:等候神仙出现,到海上寻找蓬莱,始终没有应验。那又是什么缘故呢 史书中又说:神仙时去时来,声势庄重。难道是神灵奇异,是否存在,本来就难以说清楚吗
6.B “喜爱富有文学才华的士人”错误。原文“令能好文爱士”是说他(杨子器)喜欢读文章,关爱读书人,并不是说他喜爱有文学才华的士人。
7.答案 野鹤轩在马鞍山脚下,文章从马鞍山写起,以芳冽泉水、嶙峋山石衬托刘过墓地;然后写建造此轩的县令的美政;最后写聚会轩中的场景。从景物到人事,层次分明、章法谨严。文章还借助与此轩有关的刘过、杨子器、友人,彰显了作者奋发有为的心志,结撰有力。
解析 由原文“吾昆之马鞍山……以宋刘过葬于此”可知,此处从马鞍山写起,并以芳冽泉水、嶙峋山石衬托刘过墓地;由原文“始,慈溪杨子器名父创此轩……今奉以为名父祠”可知,此处写建造此轩的县令的美政;由原文“俗谓之东崖,亦谓刘龙洲墓,以宋刘过葬于此”和“潘士英自嘉定来……山鬼夜号,可念也”可知,此处写到了与此轩相关的人事,借助与此轩有关的刘过、杨子器、友人,彰显了作者奋发有为的心志,结撰有力。
[参考译文]
嘉靖戊戌年的春天,我和各位友人在野鹤轩那里集会作文。我家乡昆山县的马鞍山,虽然小,风景却很奇特;野鹤轩在山脚,轩旁有山泉,泉水芳香清澈可以喝。略微向东转,有很多大石头,那是山上风景最美的地方,俗称东崖,也叫刘龙洲墓,因为宋朝的刘过葬在这里。刘龙洲墓处在乱石中,站在墓地间往上看,只见(山崖)一片青绿,怪石嶙峋,看不见有土。只在石壁旁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到它的上面,猜不出它会延伸到什么地方。我猜测在那里面有神仙居住。
最初,慈溪人杨子器,字名父,修建了野鹤轩。县令中喜欢读文章,关爱读书人,不做世俗的官吏的,被称作名父。如今把这里奉为名父祠。唉!杨子器先生怎么会知道四十多年之后,我们这些人会在这里聚会呢
当时聚会的有六个人,后来的有两个人。潘士英从嘉定县来,取水煮茶,反而成了这里的主人。常常我们都走了,唯独士英还和他的随从留下来。遇到狂风暴雨,山崩石落,像是山鬼在夜里哭号,我们不免会牵挂他。
三年模拟练
温故知新
1.一天比一天
2.指示代词,此
3.类
4.大概
5.总共,共
6.没有
习题演练
1.FPV “仅四间”补充说明“屋”的数量,应在其后断开,即在F处断开;“自……外”是固定结构,中间不能断开,应在“外”后面断开,即在P处断开;“燕息”是“所”的定语,“燕息之所”作“无”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应在“所”后面断开,即在V处断开。
2.B A.“北见鸡笼”的“见”指看见;“慈父见背”的“见”,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B.“予自归江宁”的“归”指返回;“吾妻来归”的“归”指出嫁。二者含义不同。C.本文中,“所”与“为”连用表示被动;“某所,而母立于兹”的“所”指处所、地方。
3.B “作者无法舒适居住”错误,由“予居之未尝不适也”可知,作者住在这里并没有感觉不适应,只是“了无……阙然”,即完全没有闲居、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是觉得有所缺憾,因此修了抱膝轩。故选B。
4.答案 (1)而且东岸全都是果园、菜园,错杂地种植了桃树、杏树、韭菜、白菜之类的果木菜蔬。山林衬托,船舶往来穿梭。
(2)在阁子北面开了四扇窗子,四周围绕院子砌上墙,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
解析 (1)“率”,全都;“属”,类;“映带”,衬托。
(2)“前”,指阁子北面;“垣墙”,名词作动词,指砌上垣墙;“栏楯”,栏杆;“胜”,美。
5.答案 ①仰慕居于隆中的诸葛亮;②效仿陶渊明,在容膝小室之中、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读书自娱;③表达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志趣。
解析 由“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岂敢以武侯自命”可知,作者仰慕诸葛亮。由“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可知,尽管“凡夫行旅之歌唱……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但是作者依然能够“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因此作者将书斋命名为抱膝轩,是为了效仿陶渊明,在容膝小室之中,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读书自娱。综合以上两点以及“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之间,讽书不辍”可知,作者将书斋命名为抱膝轩,是为了表达自己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志趣。
[参考译文]
自从明太祖建都江宁,杨吴城濠便被围到了江宁城内,水流一天比一天变得小。直到它向东到了竹桥,有一条河流穿过城墙前来汇合。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青溪一曲”。转而向南流,到了柏川桥,又与从钟山流出的水流汇合。又慢慢向南流,过了大中桥,只见淮水流入东关,与它汇合。杨吴城濠虽然变得狭小,但与这三条水流汇合,半里之间,水势依然盛大。加上此地向北可以望见鸡笼山,向东北可以望见钟山。而且东岸全都是果园、菜园,错杂地种植了桃树、杏树、韭菜、白菜之类的果木菜蔬。山林衬托,船舶往来穿梭。虽然居住在城中,大概和住在郊外也没有什么差别。
我自从回到江宁,共搬了六次家。近来才租房住在这条河的西边。房子是一座上百年的老屋,(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渗漏。每当炎热夏日,或骄阳暴晒,或阴雨连绵,或蒸烤闷热,或到处浸湿,环顾室内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我住在这里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只是屋子只有四间,除了侍奉母亲、安置妻子儿女、设置厨房以外,完全没有闲居、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是觉得有所缺憾。嘉庆十五年我从山东回来,才在第二间屋子墙后面开辟了一间屋子的地方,修建了一个小轩,匾额上写着“抱膝”。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放置一张榻,(我)安居室内,长啸歌吟,才得到了满意的处所。但是这个地方,前面靠近集市,后面连着内室,左边又直接挨着邻居家,没有隔墙。大凡行旅之人的歌唱声,妇女儿童的呼叫声、啼哭声,鸡犬的鸣啼、吠叫声,嘈杂喧闹,大概没有一刻不传过来。但每当我心领神会、志得意满,大声诵读时,家人总是笑着说我的声音扰人。前三者的吵闹声,常常被我的声音掩盖。当年诸葛武侯隐居隆中,抱膝吟诵《梁甫》。当时的人问他的志向,他只是笑而不回答。我给小轩命名,哪敢以武侯自许,大概也就是陶公所说的“容膝易安”的意思罢了。然而我既厌恶鄙视浅薄的文辞,又不急切地追求科举功名,只在这斗室之中,读书不辍。有人问我,我将如何回答他呢 轩修整好后,住了一年。第二年,我就被人招请,不常在家,这座屋子于是就荒废了。然而当时的兴致,又不能忘怀,所以回溯往事写下了这篇文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