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填空题专题训练
1.热传递的方式有 , , 三种。
2.阳光照射物体的角度越接近 ,物体的吸热量越大。
3.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 进入人眼,对眼产生刺激并传导大脑,人就看到了光源或该物体。
4.自身能 的物体叫光源,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
5.阳光可分解成 、橙、 、绿、 、靛、 七种颜色的光。
6.厨房里的抽油烟机一般安装在炉灶的( )。因为油烟会随着热空气一起上升。
7.根据恐龙牙齿化石的特点,可以推测恐龙的 ;根据地层沉积的动植物等特点,可以推测恐龙的 。
8.地面的空气受热后,热空气会 ,冷空气会 。
9.光遇到镜子会发生 现象。
10. 色物体容易吸热, 色物体不容易吸热。
11.我们有一些稳定的相貌特征是从父母那儿获得的,如双眼皮或单眼皮、有酒窝或没有酒窝等。这些特征在生物学上称为 。
12.地面的空气受热后,热空气会 ,冷空气会 。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 。
13.科学研究认为,恐龙最早出现在 年前,而在距今 年前全部灭绝了。
14.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按从上至下的顺序依次是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载物台、 组成的。
15.1666年, 用三棱镜对太阳光进行研究,发现阳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发生折射。
16.有益于酿酒的微生物是 ,让酒变酸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17.植物的后代与亲代都非常相似,但是在 上又有一些差异。
18. 的物体叫光源。按光源的发光原理可以把光源分为 和 。
19. 、 或 是引起传染病的致病元凶,它们是病原体。
20.潜望镜的原理主要是利用 面镜子,使来自物体的光经过 次反射进入人的眼中。
2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有 、 、 。
22.红、 、 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 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23.早期的太阳能热水器是简单的 状。
24.我们在 下看到的一切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统称为 。
25.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包括储水箱、 、入水口、 。
26. 是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7.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看不到物像,则需要缓慢移动 ,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28.农民把稻谷、玉米铺在平整的水泥地面晒干,这是因为太阳可以用 方式把光和热传递到地球上来。
29.水和空气通过热传导传递的热很少, 是主要的传热方式。
30.动物的后代与亲代非常 ,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31.发出热量的物体是 。
32.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 。
33.物体由于 ,会发生热的传递。
34.一切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统称为 。
35.孩子叫作 代,也叫子代。父母叫作亲代。
36. 的光或来自物体的 进入人眼,人就看到了光源或该物体。
37.一些太阳能热水器在集热管内部有抛物面聚光器,具有 的作用。
38.热传递时,热总是从温度 的部分传向温度 的部分。
39.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 ;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 。
40.科学研究发现,植物的后代与 都非常相似,但是在 上又有一些差异。
41.人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古生物的 发现古生物与当今生物有相似之处。
42.猛犸象和 的亲缘关系比较近,在480万年前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43.一家人中,父母叫做 ,子女叫做 。
44.在生物学上,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一些稳定的相貌特征称为 。
45. 发现阳光通过 时会发生折射,将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46. 是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或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是引起传染病的致病元凶,它们是 。
47.同样光滑的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 )物体的反射能力强;( )物体吸收热量的能力强。
48.根据恐龙牙齿化石的特点,可以推测恐龙的 。
49.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集热管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能转化成 ,并通过 将热水储存的装置。
50.彩虹是由 种颜色组成的,是空气中的 使阳光发生色散而形成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传导 对流 辐射
【详解】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热传递主要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2.垂直
【详解】阳光照射物体的角度与吸热有关系,其中阳光直射时,光强升温快;斜射时,光弱升温慢。阳光照射物体的角度越接近垂直,物体的吸热量越大。
3.反射光
【详解】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
4. 发光 直线
【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都是光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如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等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5. 红 黄 蓝 紫
【详解】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
6.上方
【详解】热空气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体积增大,密度降低,稀薄 教冷空气相对来说轻,所以上升趋势。而冷空气相反,温度低相对于热空气属于压缩版本,自然就下沉了。厨房里的抽油烟机一般安装在炉灶的上方。因为油烟会随着热空气一起上升。
7. 食性 生活环境
【详解】根据恐龙牙齿化石的特点,可以判断恐龙的食性。植食性恐龙的牙齿一般比较钝,呈叶状,勺状,用来研磨食物。肉食性恐龙的牙齿一般呈刀状、刺状、边缘带锯齿、向后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相互影响。根据地层沉积的动植物等特点,可以推测恐龙的生活环境。
8. 上升 下降
【详解】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相反,空气遇冷后体积缩小,冷空气下降。
9.反射
【详解】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遇到镜子和其他强反光物体时,会发生光反射现象,被反射后的光线仍沿直线传播。
10. 黑 白
【详解】白色物体反射一切颜色的光,所以白色物体不易吸收太阳热辐射;黑色物体吸收一切颜色的光,所以黑色物体最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11.性状
【详解】我们有一些稳定的相貌特征是从父母那儿获得的,如双眼皮或单眼皮、有酒窝或没有酒窝等,这些特征在生物学上称为性状。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后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性状。在这一过程中,基因有可能发生变异。
12. 上升 下降 热对流
【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对流是气体、液体内部传递热量的主要方式,地面的空气受热后,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这种热传递的方式是对流。
13. 2亿 6500万
【详解】古生物化石指是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科学研究认为,恐龙最早出现在2亿多年前,而在距今6500万年前全部灭绝了。
14. 目镜 转换器 反光镜
【详解】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有镜座、镜臂、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准焦螺旋。根据对显微镜组成的认识,主要包括目镜、物镜、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载物台、反光镜。如图:
15.牛顿
【详解】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牛顿,在家休假期间用三棱镜进行了著名的色散试验。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7种颜色的光谱带,精确地说明了色散现象,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物质的色彩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
16.酵母菌
【详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益于酿酒的微生物是酵母菌,让酒变酸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17.形状
【详解】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通俗地说,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后代与亲代都非常相似,但在形状上又有一些差异。
18. 自身能够发光 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详解】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自然界自身能发光的叫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人为因素使其能发光的物体叫人造光源,如烛光、灯光等。按光源的发光原理可以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9. 病毒 细菌 寄生虫
【详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如肝炎病毒、痢疾杆菌、蛔虫等均属于病原体。
20. 两 两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潜望镜的原理是利用两个反射镜使物光经两次反射而折向眼中,使来自物体的光经过两次反射进入人的眼中。
21. 热传导 热对流 热辐射
【详解】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在很多情况下,这三种方式是同时进行的,太阳的热是通过热辐射传到地球上的。
22. 绿 蓝 彩色电视机
【详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23.筒
【详解】早期的太阳能热水器是简单的筒状。现在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储水箱和集热管构成。
24. 显微镜 微生物
【详解】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就是小到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生物。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切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等。
25. 集热管 出水口
【详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包括储水箱、集热管、入水口、出水口。
26.传染病
【详解】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是引起传染病的致病元凶,它们是病原体,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27.载玻片
【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组,物镜和目镜。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看不到物像,则需要缓慢移动载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28.热辐射
【详解】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农民把稻谷、玉米铺在平整的水泥地面晒干,这是因为太阳可以用热辐射方式把光和热传递到地球上来。
29.热对流
【详解】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所以水和空气通过热传导传递的热很少,热对流是主要的传热方式。
30.相似
【详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做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由于遗传与变异,动物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31.热源
【详解】能够产生热量并不断向周围散出热量的物体,自身温度不变的物体属于热源。一般当一个物体从周围介质吸收或放出热量时,温度都会改变,不能称之为热源。
32.热的不良导体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33.温度差别
【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所以物体由于温度差,会发生热的传递。
34.微生物
【详解】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
35.后
【详解】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后代,也叫子代;父母是孩子的上一代,也叫亲代。
36. 光源 反射光
【详解】眼睛是人类直接了解客观世界的视觉器官,没有眼睛,我们对四周的感觉将是一片黑暗。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反射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37.反射板
【详解】一些太阳能热水器在集热管内部有抛物面聚光器,具有反射板的作用。增加反射板能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热效率。
38. 较高 较低
【详解】热从物体温度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热方法叫热传导。各种物质都能够传导热,但是不同物质传导热的本领不同。
39. 热的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
【详解】不同的材料导热性能不同。我们把容易导热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40. 亲代 形状
【详解】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不断地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通俗地说,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科学研究发现,植物后代与亲代都非常相似,但在形状上又有一些差异。
41.化石
【详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
42.亚洲象
【详解】猛犸象和亚洲象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他们是在480万年前,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最后一批猛犸象大约于4000年前灭绝。
43. 亲代 后代(子代)
【详解】一家人中,父母叫做亲代,子女叫做后代(子代)。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44.性状
【详解】在生物学上,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一些稳定的相貌特征称为性状。比如双眼皮或单眼皮、有酒窝或无酒窝等。
45. 牛顿 三棱镜
【详解】英国的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迷,他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而且这条光带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
46. 传染病 病原体
【详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是引起传染病的致病元凶,它们是病原体,具有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47. 白色 黑色
【详解】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因此,同样光滑的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白色物体的反射能力强,黑色物体吸收热量能力强。
48.食性
【详解】科学家根据恐龙牙齿化石的特点,可以判断恐龙的食性。植食性恐龙的牙齿一般比较钝,呈叶状,勺状,用来研磨食物。肉食性恐龙的牙齿一般呈刀状、刺状、边缘带锯齿、向后弯。用于切割、刺穿、咬碎骨头等。
49. 热能 储水箱
【详解】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循环管道和水箱等组成。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集热管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并存储在储水箱内。
50. 七 小水珠(或小水滴)
【详解】18世纪,牛顿曾用三棱镜分解阳光,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谱,又用牛顿盘合成白色光。彩虹是下雨时天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