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练习题 1.1 第二课时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练习题 1.1 第二课时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3 15:5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同步
第二课时 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的形成、受精作用孕育新的生命
题组一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比较
1.如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2.(2022江苏盐城东台创新高级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精子形成过程需要变形,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不需要变形
B.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
C.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细胞
D.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题组二 受精作用
3.下列有关受精作用和有性生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有性生殖有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过程
B.受精后,受精卵的代谢变得比较缓慢
C.受精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进入卵母细胞后,该细胞能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实现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4.(2022江苏徐州合规性考试模拟)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合子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
②合子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
④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如图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及受精作用相关过程的坐标图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纵坐标的含义是          ,该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    (器官)中。
(2)HI段表示    过程。CD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量之比为    。
(3)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填数字)。
(4)图2中③处于        (填时期),此细胞的名称是       ,它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为        。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综合分析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1.如图是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
B.由过程Ⅱ可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精子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过程Ⅰ和Ⅱ中
D.仅有过程Ⅰ即可维持亲子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2.(2022江苏扬州中学月考改编)MPF是一种促成熟因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PF含量升高,可促进核膜破裂,使染色质浓缩成染色体,当MPF被降解时,染色体则解螺旋。下图表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分裂机制,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短暂的间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AB段为减数分裂前间期,BC段含有同源染色体
B.MPF含量较高,有利于细胞进入分裂期
C.MPF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发挥作用均具有周期性
D.DE段MPF的分解可能受到了抑制
题组二 辨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
3.(多选)(2021江苏扬州中学期中)某科研小组对兔子(2n=44)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测定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细胞a可能是精细胞
B.细胞b和细胞g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C.细胞c和细胞g都可能发生了染色单体分离
D.细胞d、e、f中都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4.(2021江苏南通如皋第一次质量调研)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时期的模式图;图2表示某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关系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所示的分裂过程发生的器官是    ,甲→乙属于    分裂,乙→丁属于        分裂。
(2)甲、乙、丙、丁四个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乙细胞的名称为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细胞中。
(3)图1中的细胞处于图2中的CD段的有    。DE段的变化是         的结果。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C 2.B 3.B 4.A
1.C 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图像,不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图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属于精子的形成过程;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位置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图像,可能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图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属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2.B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2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但第一极体形成第二极体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B错误。
3.B 由亲代产生有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或配子的结合成为合子(如受精卵),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教材P12),A正确;受精后,受精卵的代谢更加旺盛,B错误;受精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进入卵母细胞后,卵母细胞立即释放相应的物质,阻止其他精子的进入,C正确;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每种生物维持了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的恒定,也实现了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教材P12),D正确。
4.A 受精卵(合子)中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①正确;精细胞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丢失大部分细胞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质,受精卵(合子)中的细胞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②正确;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而尾部留在细胞外,③错误;受精卵中的细胞核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而来的,故其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④正确。
易错提示
混淆受精卵中遗传物质的来源
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5.答案 (1)细胞中核DNA的含量 卵巢 (2)受精 1∶2∶2 (3)①④ (4)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次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和极体
解析 (1)图1中的曲线加倍后又连续两次减半,应为细胞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2中③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为雌性,减数分裂发生在卵巢中。(2)A~G为减数分裂相关过程,HI段表示受精过程。CD段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量之比为1∶2∶2。(4)图2中③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可判断该细胞为处于后期Ⅱ的次级卵母细胞,该细胞分裂后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
能力提升练
1.A 2.C 3.BD
1.A 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Ⅰ是减数分裂,过程Ⅱ是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且从图中无法判断受精卵中细胞质的主要来源,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Ⅰ中,即过程Ⅰ中,C错误;过程Ⅰ和Ⅱ共同维持亲子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错误。
2.C AB段为减数分裂前间期,CD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短暂的间期,则BC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分裂期的前期会发生核膜逐渐解体,MPF含量升高,可促进核膜破裂,有利于细胞进入分裂期,B正确;MPF可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发挥作用,但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MPF也才能周期性发挥作用,而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C错误;DE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时间应该远少于AB段(减数分裂前间期),但从图中看出,二者时间几乎相等,说明DE段MPF的分解可能受到了抑制,D正确。
3.BD 首先根据题图中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判断各细胞分别处于哪个时期,然后结合选项解答。细胞a的核DNA数和染色体数均为n,为体细胞相应数目的一半,因此细胞a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为精细胞,A正确。细胞b的核DNA数为2n,染色体数为n,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细胞g的核DNA数和染色体数均为4n,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的细胞,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细胞c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为2n,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g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则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C正确。d、e核DNA数处于2n~4n之间,表示细胞分裂间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f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4n,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f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D错误。
4.答案 (1)睾丸(精巢) 有丝 减数 (2)甲、乙、丙 精原细胞 丙 (3)丙、丁 着丝粒分裂
解析 分析图1: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为有丝分裂结束形成的子细胞;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分析图2: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包括G2期、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1)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为雄性动物,故图1分裂过程发生的器官是睾丸(精巢);甲→乙属于体细胞的形成过程,属于有丝分裂;乙到丁的结果是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属于减数分裂。(2)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细胞丙。(3)图2中的CD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可对应图1的丙和丁;DE段发生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DNA分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