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2023山东菏泽期中)2023年3月,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首批、省内首个拥有“户口本”的生态空间。此次“登记上户”将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地在国土空间上予以精准落地,清晰界定了生态空间内各类自然资源产权主体以及不同自然资源之间的边界。下表示意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统计。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类型 面积(公顷)
森林 11 572.54
河湖 268.15
湿地 0.43
草原 25.06
荒地 535.19
其他 557.23
1.昆嵛山自然保护区对应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中的类型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水域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地质遗迹类型
2.自然资源“登记上户”在自然保护区运行管理中的作用有( )
①摸清自然资源分布和数量
②提高保护区的监管效率
③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④利于保护工作的分类施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2山东安丘期中)我国某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重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样的生态环境,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下图为该自然保护区一山体垂直带谱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 )
A.古冰川地貌
B.珍稀濒危动物
C.丰富的旅游资源
D.野生动植物资源
4.与世界同纬度相比,该自然保护区有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
①大气环流 ②太阳辐射
③洋流性质 ④相对高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自然保护区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区可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分区(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以下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的是( )
A.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B.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
C.生态农业观光园
D.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
6.在缓冲区( )
A.可进行科普教育
B.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C.可进行生态旅游和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
D.严格禁止一切开发活动
7.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有(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保留天然“本底”
③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
④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题组二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大熊猫国家公园( )
A.地处陕青川三省,集中连片分布
B.气候较温暖湿润,没有寒潮冻害
C.以盆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较大
D.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
9.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退耕还草、防风固沙
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
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
(2023河南新乡名校联考)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它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扩容增效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国家植物园坚持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理念,充分发挥植物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的核心功能。计划重点收集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乡土植物、北温带代表性植物、全球不同地理分区的代表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3万种以上,收藏五大洲代表性植物标本500万份,建成20个特色专类园、7个系统进化植物展示区和1个原生植物保育区。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0.国家植物园就地保护的植物多属于( )
A.北温带植物 B.热带植物
C.南温带植物 D.寒带植物
11.与就地保护相比,迁地保护的优势有( )
A.综合投入少
B.便于集中管理
C.能够防止物种入侵
D.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12.成立国家植物园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C.发展旅游观光业
D.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2022山东泰安检测)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质清澈、苇草肥美,沼泽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黑龙江省政府将扎龙自然保护区列为全省重点的保护对象。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扎龙湿地位置示意图
扎龙湿地月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示意图
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的形成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③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
④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扎龙湿地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的时期是( )
A.1月至2月 B.6月至9月
C.3月至5月 D.10月至12月
3.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涵养水源
C.调蓄洪水 D.美化环境
(2023天津东丽期末)自然保护区按功能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为亚太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也是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水禽越冬地,已成为周边地区生态旅游目的地。下图为崇明岛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下列关于崇明岛自然保护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进行绝对保护
B.缓冲区只允许进入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C.核心区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D.在保护的前提下,可以进入实验区从事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
5.在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需要注意( )
A.严禁游客进入实验区
B.合理控制核心区的游客数量
C.保护鸟类栖息地
D.适当增加缓冲区的基础设施
题组二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2022江苏四市二模改编)每年秋季,生活在落基山脉东部的帝王蝶成群结队从美国北部、加拿大南部启程,飞往数千千米外的墨西哥山林越冬。次年2月至3月,又一路北上,重回故土。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是其回程第一站,帝王蝶在这里产下第一代子帝王蝶。随后,第一代子帝王蝶将在5月到6月继续北上飞至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产下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子帝王蝶。8月末,新生的帝王蝶会重新回到墨西哥中部的越冬地。下图为“帝王蝶越冬地种群数量变化图”,下表为“2004—2018年影响帝王蝶种群规模因素权重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影响夏季帝王蝶种群规模因素权重 影响冬季帝王蝶种群规模因素权重
晚冬帝王蝶种群规模(6%) 夏季帝王蝶种群峰值规模(92%)
繁殖地春季气温、降水(54%) 秋季可供食用的花蜜数量(0.5%)
繁殖地夏季气温、降水(30%) 越冬地森林面积(7%)
草甘膦使用状况(10%) 其他(0.5%)
6.1994—2018年,越冬地帝王蝶种群数量( )
A.20世纪末缓慢增长
B.500万以下的年份占比大于60%
C.21世纪初迅速下降
D.1 000万以上的年份占比小于20%
7.下列关于影响帝王蝶种群规模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帝王蝶种群规模与夏季帝王蝶种群规模呈负相关
B.气候变化是影响帝王蝶种群规模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C.草甘膦使用状况是帝王蝶种群规模锐减的首要因素
D.迁徙中的死亡是帝王蝶种群规模萎缩的主因
8.下列符合帝王蝶天性的保护措施有( )
①控制草甘膦使用量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引导就地生存
③减少碳排放
④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人工繁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023辽宁名校大联考)近几年,东北虎野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其活动范围逐步扩大。下图中阴影部分为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珲春自然保护区成为东北虎理想栖息地的原因是( )
A.森林繁茂,不受人类干扰
B.地形复杂,利于东北虎捕食
C.生物资源丰富,食物充足
D.水系发达,便于东北虎栖息
10.珲春实现保护东北虎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是 ( )
A.加强宣传,发展生态旅游
B.开发水能资源,实现电力外送
C.重视规划,种植名贵木材
D.发展林下经济,进行人工养殖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基础过关练
1.A 2.C 3.D 4.B 5.C 6.B 7.A 8.D
9.A 10.A 11.B 12.A
1.A 读表可知,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森林面积最大,应对应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中的森林生态系统,A正确;水域面积、草原面积较小,材料没有显示地质遗迹分布的相关信息,B、C、D错误。故选A。
2.C 自然资源“登记上户”在自然保护区运行管理中的作用是摸清自然资源分布和数量、提高保护区的监管效率、利于保护工作的分类施策,①②④正确;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主要需要宣传教育,与自然资源“登记上户”关系不大,①错误。故选C。
3.D 由材料可知,该自然保护区未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故该自然保护区没有古冰川地貌,A错误;该自然保护区为众多生物提供了系统发育和生长繁衍的场所,说明其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材料中并未明确提及珍稀濒危动物,B错误、D正确;该自然保护区主要作用是保护生态环境及动植物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及动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业,C错误。故选D。
4.B 读图可知,该自然保护区内山脉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说明其位于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生态系统复杂,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①正确;图中山脉相对高度较大,垂直差异明显,生态系统复杂,④正确;世界同纬度各地,太阳辐射相差不大,②错误;根据基带高度判断,该自然保护区应距海洋较远,故洋流对其影响较小,③错误。应选B。
5.C 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人为制造的旅游地,不属于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故选C。
6.B 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的一定的区域,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区内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故选B。
7.A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能够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①正确;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②正确;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③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并非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而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④错误。故选A。
8.D 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在岷山、秦岭、邛崃山,没有集中连片分布,选项A错误;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地区受寒潮冻害影响较小,但并不是完全不受寒潮冻害影响,选项B错误;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区地形以山地为主,选项C错误;大熊猫国家公园均分布在山区,山地海拔较高,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且山体相对高差较大,因此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选项D正确。
9.A 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地势起伏大,因此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该片区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防止河流上游发生水土流失,选项A正确;岷江上游退耕还林还草,是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不是为了防风固沙,选项B错误;岷江上游人口较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破坏,不是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故生态文明建设不应聚焦在垃圾分类、资源优化上,选项C错误;岷江上游水质较好,不需要清淤治污、提升水质,选项D错误。
10.A 北京地处北温带,就地保护的植物多属于北温带植物。
11.B 迁地保护指人们将需要保护的植物迁离其原生存地,集中迁移到自然或人为创设的适合其生长的环境中,可以达到方便集中管理的效果,B正确;与就地保护相比,迁地保护需要投入更多的建设成本,以创设适合生物生长的环境,投入较高,A错误;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迁地保护与物种入侵无关,C错误;与就地保护相比,迁地保护所形成的生态系统较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不一定更加稳定,D错误。故选B。
12.A 由材料可知,国家植物园的核心功能是“植物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故其成立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B、C是成立国家植物园可以达到的效果,但并非其主要目的;成立国家植物园并不能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D错误。故选A。
能力提升练
1.D 2.B 3.A 4.C 5.C 6.D 7.B 8.B
9.C 10.A
1.D 湿地的形成条件主要从气候(降水、蒸发)、地形(排水)、下渗等方面来分析。扎龙湿地的形成与该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有关,①②④正确。湿地所在地区一般地下水水位高,地下水水位低则不易形成湿地,③错误。故选D。
2.B 由扎龙湿地月平均降水量和径流量示意图可知,扎龙湿地6月至9月降水量最多,月平均径流量在这一时期也达到高峰,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的作用,该时期扎龙湿地面积最广,对齐齐哈尔市环境调节能力最强。
3.A 扎龙湿地生态保持良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故黑龙江省对扎龙湿地进行重点保护的主要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A正确。
4.C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禁止一切开发活动,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允许进入开展科学研究活动,B不符合题意;在保护的前提下,可以进入外围的实验区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等活动,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C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游客可进入实验区,A错误;核心区严禁游客进入,B错误;鸟类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应当注意保护鸟类栖息地,C正确;缓冲区只允许进入开展科学研究活动,需加强保护,增加基础设施会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C。
6.D 读图可知,20世纪末越冬地帝王蝶种群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A错误;1994—2018年,越冬地帝王蝶种群数量500万以下的年份与500万以上的年份基本持平,500万以上的年份稍多,B错误;2000—2006年,越冬地帝王蝶种群数量总体上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C错误;1994—2018年,越冬地帝王蝶种群数量在1 000万以上的只有三个年份,占比小于20%,D正确。故选D。
7.B 表中数据显示影响冬季帝王蝶种群规模因素权重中,夏季帝王蝶种群峰值规模占比高达92%,因此冬季帝王蝶种群规模与夏季帝王蝶种群规模呈正相关,A错误;夏季帝王蝶种群规模影响因素中,繁殖地春、夏季的气温和降水占比较高,且夏季帝王蝶种群峰值规模严重影响冬季帝王蝶种群规模,因此气候变化是影响帝王蝶种群规模变化的最重要因素,B正确;表中显示草甘膦使用状况的权重只有10%,因此其不是影响帝王蝶种群规模锐减的首要因素,C错误;材料并未显示迁徙途中帝王蝶死亡数量,D错误。故选B。
8.B 控制草甘膦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帝王蝶的伤害,①正确;帝王蝶受气温和降水影响较大,需要长途迁徙,无法在自然保护区内就地生存,②错误;结合上题及表中数据可知,春季和夏季的气温、降水在影响帝王蝶种群规模因素权重中占比大,因此减少碳排放,从而减小气温和降水的波动,可有效保护帝王蝶,③正确;加大科技投入,人工繁殖帝王蝶,可以增加帝王蝶数量,但并非符合帝王蝶天性的保护措施,④错误。故选B。
名师点睛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
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还可以保留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9.C 读图可知,珲春东北虎自然保护区地处河流源头,应为山地地形,这里人类活动少,对东北虎的人为干扰少,A表述不准确;地形复杂,利于其他动物躲避,不利于东北虎捕食,B错误;温带森林中食草动物较多,东北虎的食物充足,C正确;河流不是东北虎的栖息地,水系发达提供的主要是水源,D错误。故选C。
10.A 珲春实现保护东北虎与经济协调发展,要注意保护性开发。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A正确;开发水电、种植名贵木材以及发展林下经济,都会对东北虎的生存、繁育造成影响,不利于保护东北虎,B、C、D错误。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