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10 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10 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3 10:1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
专题强化练10 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
20分钟
  (2021福建三明质量检测)2021年4月2日,北京绿色交易所举行了国内首次油轮碳中和认证仪式,某油轮在青岛—巴士拉—青岛航程中(1月26日至3月25日)固定源排放所产生的8 583吨二氧化碳温室气体,通过购买等量华能风电场产生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抵消,实现碳中和。下图为青岛—巴士拉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该油轮返程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顺流(北印度洋)  ②水温
③载货量  ④逆流(北印度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国内首例油轮碳中和成功实践的直接影响是 (  )
A.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
B.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C.提高油轮的经济效益
D.促使人们节约能源
  (2022山东滨州期中)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我国政府提出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经过综合测算,某届冬奥会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下图为该届冬奥会碳中和途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我国要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是(  )
A.高耗能产业发展迅速
B.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
C.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
D.城镇化加快,内需扩大
4.该届冬奥会为了达到碳中和,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A.所有冬奥会场馆实现全太阳能发电
B.办公场馆取消空调,减少制热耗能
C.冬奥会场馆周边拆迁造林,增加碳汇
D.运用GIS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2022江苏徐州期中)中国政府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计算罗盘”是利用罗盘的旋转功能显示碳足迹数量及树木固碳能力(按20年计算)的工具。下图为“碳中和计算罗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5.通过“碳中和计算罗盘”推算,每棵树碳中和的固碳能力(按20年计算)约为(  )
A.36千克  
B.72千克
C.360千克  
D.720千克
6.远距离出行,单位路程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是 (  )
A.公共汽车、飞机、小轿车
B.飞机、公共汽车、小轿车
C.飞机、小轿车、公共汽车
D.小轿车、飞机、公共汽车
7.有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合理措施是(  )
A.加大煤炭、石油开发 
B.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大力实施去工业化  
D.降低公众消费水平
  (2022北京海淀一模)碳排放权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商品,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交换,从而达到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下图为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若图中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以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
A.企业甲能源使用效率高
B.企业乙占地面积更小
C.企业甲碳排放总量更大
D.企业乙交通运输量更少
9.该《办法》的实施可促进我国(  )
A.轻工业企业生产规模减小
B.高科技企业空间集聚增强
C.重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增加
D.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减弱
  (2023河南安阳期初)对传统电气化进行全面升级,实施再电气化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再电气化包括两个环节:一是生产环节,二是消费环节。下图示意实施再电气化的基本路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从生产环节看,再电气化主要体现为(  )
A.直接用于消费的能源增加
B.用于发电的能源占比提升
C.化石能源发电量快速下降
D.非化石能源占比保持稳定
11.推进消费环节再电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产业结构  
B.人口数量
C.科技水平  
D.消费需求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10 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
1.D 2.A 3.B 4.D 5.C 6.D 7.B 8.A
9.C 10.B 11.C
1.D 据材料可知,油轮在青岛—巴士拉—青岛航程中(1月26日至3月25日)主要是北半球冬半年,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为逆时针方向,油轮从青岛到巴士拉是顺流,返程是逆流,从而影响碳排放,①错误、④正确;水温对油轮航行能源消耗影响不大,②错误;该油轮返程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不同,还可能与载货量有关,油轮返程时载货量大,使碳排放量增大,③正确。故选D。
2.A 国内首例油轮碳中和成功实践给风电场带来了经济效益,会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A正确;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是今后的趋势,不是直接影响,B错误;该实践并未提高油轮的经济效益,C错误;一定程度上能促使人们节约能源,但不是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A。
3.B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这是我国实现碳中和最大的限制性条件,B正确;高耗能产业可以采取技术措施实现碳中和,且我国正在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A错误;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和城镇化加快,内需扩大,都不是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C、D错误。
4.D 太阳能发电易受季节、天气、昼夜等因素影响,所以冬奥会场馆不可能实现全太阳能发电,A错误;冬奥会举办期间气候寒冷,办公场馆不能取消空调,B错误;冬奥会场馆周边拆迁造林以增加碳汇的做法见效较慢,且周边地区拆迁费用较高,不合理,C错误;运用GIS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可以降低能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D正确。
5.C 从罗盘中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活动类型的碳排放量,还可以看到与该活动类型相对应的碳中和树木的棵数。比如500吨水的碳足迹是465千克,而其对应的碳中和树木棵数为1.27棵,那么每棵树的碳中和固碳能力(按20年计算)约为360千克(465千克÷1.27棵≈366千克/棵),故选C。
6.D 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2 000千米飞机的碳足迹为278千克,
5 000千米小轿车的碳足迹为1 665千克,10 000千米公共汽车的碳足迹为130千克。同样换算成1 000千米距离的碳排放量,飞机为139千克,小轿车为333千克,公共汽车为13千克,故远距离出行,单位路程碳排放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小轿车、飞机、公共汽车,D正确。
7.B 传统能源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多,故加大煤炭、石油开发不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A错误;清洁能源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少,故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有助于实现碳中和,B正确;大力实施去工业化会影响人们生活与经济发展,C错误;降低公众消费水平,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认知,同时也很难实现,D错误。故选B。
8.A 读图可知,企业甲向企业乙出售配额,说明企业甲碳排放量小,能源使用效率高,A正确,C错误;两企业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说明企业规模接近,则占地面积和交通运输量应该也比较接近,B、D错误。故选A。
9.C 轻工业企业碳排放量小,在碳交易体系中可以出售配额获得资金收入,生产规模会扩大,A错误;该《办法》的实施对于高科技企业的空间集聚影响不大,B错误;重工业企业碳排放量大,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去购买碳排放配额,为节省这部分费用,其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减少碳排放,C正确;读图可知,企业之间的生产联系会增强,D错误。故选C。
名师点睛 碳排放交易
  碳排放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设立的市场机制。假如碳排放的总量是限定好的,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指标”。比如说全球限定排放100个单位的碳排放量,A国获得15个单位的指标,B国获得10个单位的指标,其他国家获得其余75个单位的指标。若A国只排放了10个单位的碳排放量,而B国排放了12个单位的碳排放量,那么B国就可以从A国购买2个单位的碳排放量。
这样,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所有国家都会加大科技投入,减少碳排放量。
10.B 读图可知,再电气化在生产环节突出表现为能源大量用于发电,A错误、B正确;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要求下,化石能源发电量会下降,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会上升,但这个过程是渐进式的,C、D错误。故选B。
11.C 若要使电能成为终端消费的主要能源,应当首先提高科技水平,对目前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用能进行改造,尤其是对过去不能使用电能的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和电气化改造,C正确。人口数量与消费环节再电气化无关,A错误;相对于科技水平,产业结构、消费需求对于推进消费环节再电气化作用较小,B、D错误。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