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11 自然保护区(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专题强化练11 自然保护区(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3 10:1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同步
专题强化练11 自然保护区
20分钟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源于此,因此该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是我国最主要的水源地和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遭破坏产生的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河流的径流增加,而地下水相应减少
B.地表蒸发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河流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
C.由于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稀少,破坏后较容易再生并恢复
D.植被退化、减少,既会造成荒漠扩大,又会导致水土流失
2.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B.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C.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D.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
  (2021四川宜宾一诊)野生东北虎是世界级濒危物种,20世纪80年代,小兴安岭地区一度宣布东北虎绝迹,而该区域的太平沟自然保护区中黑熊、棕熊数量却明显增加。近几年,随着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推进,多次发现来自俄罗斯的野生东北虎在黑龙江两岸之间迁徙,频繁出入该区域。2020年10月27日,央视播出了该保护区黑熊被东北虎猎杀的新闻。下图示意黑龙江局部流域。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野生东北虎在黑龙江两岸之间迁徙的主要原因及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分别是(  )
A.繁殖 春季  B.温度 夏季
C.水源 秋季  D.觅食 冬季
4.野生东北虎进入太平沟后,可能会使(  )
A.该林区原本食物链保持不变
B.该区域动物总量明显增加
C.该区域生态系统最终趋向平衡
D.该林区提供的食物量锐减
5.针对野生东北虎在中俄之间迁徙的现象,我们应该(  )
A.减少人类活动干扰  B.兴建野生东北虎迁徙通道
C.干预虎熊种间竞争  D.投放食物“挽留”东北虎
  (2023黑龙江鹤岗期中)山西省自然保护区按类型结构划分共有4类,分别是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草原草甸。近年来,山西省通过不断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建设生态廊道、减少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等措施,使省内生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下图为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均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河流水源  C.行政政策  D.保护对象
7.山西省在分隔的保护区之间大力建设生态廊道的直接目的是(  )
A.构建生态网络  B.完善结构类型
C.增加旅游收入  D.美化生态环境
8.(2022江苏盐城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2年2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张掖“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段发现野生马鹿种群活动”的新闻。报道称,近年来当地持续整治生态环境,在日常巡山中还发现了棕熊、雪豹、雪鸡等野生动物。
材料二 祁连山生态系统在维护我国西部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1988年设立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 祁连山地区从因矿产探采、小水电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等过度无序活动导致自然保护区和河流下游生态陷入危机,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开展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和修复,让祁连山步入深度修复期,自此锁定绿色发展之路。当地政府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重大生态项目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1)简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
(2)分析人类活动对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河流下游生态安全造成的威胁。
(3)说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措施。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11 自然保护区
1.B 2.B 3.D 4.C 5.A 6.D 7.A
1.B 森林、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功能,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三江源地区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对大江大河的水量有重要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遭破坏后,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河流的径流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A错误;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地表蒸发会更加旺盛,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河流源头会干涸,长度也会缩短,B正确;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不容易恢复,C错误;当地的植被破坏主要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重,与水土流失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2.B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停止经济建设和将居民全部迁出只能在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局部地区进行,A错误;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B正确;青藏铁路修建时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C错误;三江源地区为湿地环境,不能建设人工草场,此地也无法生长森林,D错误。故选B。
3.D 若是出于繁殖需要,野生东北虎不会频繁出入该区域,A错误。夏季俄罗斯境内同样有适宜的温度,野生东北虎不需要南迁,B错误。水源在黑龙江南北两岸均较为丰富,不是野生东北虎在黑龙江两岸之间迁徙的主要原因,C错误。野生动物迁徙主要是出于寻找食物的需要,冬季黑龙江北岸俄罗斯境内食物短缺,是促使野生东北虎南下的主要原因,且冬季河流封冻,便于迁徙,D正确。
4.C 野生东北虎进入太平沟后,原有食物链顶端多了东北虎,A错误。由于野生东北虎数量不多,进入该区域后动物总量增加不明显,B错误。野生东北虎进入太平沟一段时间之后,该区域生态系统最终会趋向平衡,C正确。进入太平沟的野生东北虎数量有限,会导致该林区提供的食物量减少,但是不会锐减,另外为保证野生东北虎的正常进食,该林区可能人为投放部分食物,D错误。
5.A 为保护野生东北虎的生存环境,应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干扰,A正确。野生动物的迁徙并不一定有固定通道,为保护其自然生存环境,应尽量减少人为干预,B错误。人类不应干预各物种之间的竞争,C错误。为保护野生东北虎的野性,应尽量减少人为投放食物,让野生东北虎在自然状态下生长,D错误。故选A。
6.D 由材料可知,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共分为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草原草甸4类 ,这些类型是根据保护对象划分的。故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分布较均匀,是由保护对象分布较分散所致。
7.A 保护区的分隔会阻碍物种之间的交流,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在分隔的保护区之间建设生态廊道有利于构建生态网络,达到连接破碎生境、防止种群隔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A正确;完善结构类型、增加旅游收入、美化生态环境不是其直接目的,B、C、D错误。故选A。
8.答案 (1)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2)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
(3)坚决遏制非法采矿、水电开发等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依法关停或关闭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
解析 (1)祁连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它可以阻挡风沙东进,调节气候;它是黄河流域的供水地,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产流地,涵养水源功能突出;自然保护区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空间和环境,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2)矿产探采、小水电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等过度无序活动会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表塌陷、环境污染;过度的人类活动,还会侵占生物生存空间,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中上游过度开发,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河流可能出现断流。
(3)本题主要结合材料三,从遏制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