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读书:目的和前提
《读书:目的和前提》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教材分析
1.积累基础知识,理解并阐释文中的主要内容,学会筛选并整合信息,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 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了解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黑塞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探讨阅读经典作用,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读书的目的和前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理清思路,了解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文章严谨的逻辑顺序。
教学重难点
2020年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为推动全民阅读新热潮,市图书馆拟组织“世界读书日,名家说‘读经典’”主题活动,活动拟定以“名人书房展”的形式进行,推出中西各具特色的名家书房展厅50个,推广名家阅读方法,探寻名家读书印记,展现名人精神世界。我校负责设计“黑塞的书房”,推荐黑塞的阅读经验。
走近任务
课文探究
1.作者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修养”?它的目的是什么?
“真正的修养”即“精神和心灵完善”。修养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这两句话并不矛盾。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完善”,而“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能力和本领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2.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是不是矛盾?
(1)作者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比如参加社会实践等。
(2)“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特别是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3.黑塞认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有哪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作用?
(3)特点: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正因为如此,才顺势提出读杰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杰作。
(4)对我们的人生的作用: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使我们感到满足和幸福;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我们集中心智;使我们的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这些都符合“真正的教养”的内涵,说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确实是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4.黑塞倡导什么样的读书观?为什么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个性或人格的追求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另外这也是现实的需求 (1)读书观:爱和生命的阅读,敬重知识,心的教养,读书者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2)原因:
①现实状况不容乐观。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习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
②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获得教养是解决现实状况的一条有效途径。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那么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③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5.作者少年时代的阅读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在图书的海洋中,只要我们去寻找,就一定会发现我们钟爱的作品或能吸引我们的内容。
②面对巨大的“藏书室”,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阅读。
③阅读中会有很多意外的发现,这些发现会不断开拓我们的阅读视野,引领我们渐渐痴迷读书。
6.作者对巴尔扎克作品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作者最初不喜欢甚至厌烦巴尔扎克的作品,很久之后才发现了巴尔扎克作品的魅力。这说明,随着阅历的增长和阅读的不断深入,读书的兴趣、爱好也会发生改变,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
① 举例论证。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列举自己读书的经历来证明读书要以读者的个性或人格追求为前提。化抽象的说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② 对比论证。本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拿印度文学与中国经典著作对比,突出中国经典著作让“自然与精神,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相反相成,各得其所”的特点。再如读巴尔扎克作品的前后对比等,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③ 比喻论证。如“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形象地表现了获得修养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短暂的功利性行为。
7.作为一篇议论性随笔,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分析。
主题归纳
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1.《读书:目的和前提》的写作特点。
(1)构思精巧,条理清晰。
作者从真正的修养谈起,指出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进而以自身的阅读经历为例,论述应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进行获得教养的阅读,最后针对当今出现的轻视阅读的现象,提出阅读杰作的建议。论述层层推进,脉络清晰。
(2)方法灵活,论证有力。
①举例论证。文中,作者以自身的阅读经历为例,将论述的道理寓于故事之中,形象易懂。
写法赏析
②对比论证。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如第二段中的“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作者连续使用两次“不是要……是……”来论述读书的作用,增强了语言的严密性和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如第一段中的“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共振,于永恒中生存”,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释得很具体,指出真正的修养的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即获得修养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一个短暂的功利性行为。
(3)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
随笔抒写的是作者对生活的某种感受,捕捉的是那种瞬间的思想火花,抓拍的是那些一闪而过的场景。作者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花费大量的笔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娓娓道来,强调读书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在它数以千计的卷帙里面,绝大多数我一点不感兴趣,也永远不会再感兴趣。可是就在这故书堆中,渐渐地,我也发现了另一类东西”。语言亲切自然、富有哲理。
谢谢
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