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24 11:2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1课 温故知新
1.原始农业出现的时间及意义?
2.世界三大农业起源中心?
3、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与社会生活?(西亚、古埃及、古中国、古希腊罗马、古代美洲)
4、世界古代农业的特点?
5、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表现?
6、精耕细作的表现?
课程标准: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结合【导学案】快速阅读课文。课本要有圈划和标注。

自主学习,用时7分钟
食物采集
食物生产
原始农业出现意义
生产关系变化
科技
生活生产
人口
阶级、国家
文明(不同区域不同文明)
男女地位变化
生产力发展
决定
一、美洲物种的外传
问题设计1:阅读P8第一段:找出美洲食物物种外传的原因?
问题设计2:阅读P8第一目二、三、四、五段,找出美洲食物物种在欧洲、亚洲的传播情况?
二、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问题设计1:阅读P10第二、三段,指出从欧亚传入美洲的农作物有哪些?并梳理小麦和水稻在美洲的推广情况?
问题设计2:阅读P10第四段,指出从欧亚传入美洲的禽畜有哪些?及其影响?
(三)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问题设计1:阅读P11第三目,指出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带来哪些影响?
新航路开辟前的食物物种交流
早期农业传播示意图,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本课8页引言+下图,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的特点?
特点:
①交流范围有限,
在邻近地区或各大洲内部进行;
集中在亚非欧之间。
②交流物种较少。
玉米、苋菜、蚕豆、南瓜
玉米、马铃薯、蚕豆、羊驼、美洲驼
一、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1、背景:
2、表现: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欧洲殖民扩张;
③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④国际贸易的发展。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作物在美洲的推广
①粮食:
②水果:
③蔬菜:
④经济作物:
⑤动物:
玉米、马铃薯、甘薯、
番茄、辣椒、南瓜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由西班牙、葡萄牙人传入欧洲,后来传播到亚非等地。
明朝时传入中国
小麦、大麦、水稻;
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黄瓜(印度)、豌豆(地中海、中亚西亚)
甘蔗(印度)、咖啡(非洲);
马、牛、羊、鸡、猪、驴
限时记忆2分钟
小麦和水稻对美洲影响最大
丰富了美洲的食物种类,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苹果(中国)、甜橙(中国)、葡萄(欧洲、西亚和北非)柠檬(中国的西南部和缅甸北部)
(1)玉米传入中国:
①过程:
②多种途径:
明朝传入,
清朝大规模推广,
鸦片战争前遍布全国。
明朝美洲食物物种传入中国
【活动设计】1、根据课本P9“学思之窗”,谈谈甘薯是如何传入中国的?传播途径是? (注:凤冈:今广东东莞市)
甘薯明朝时通过民间贸易传入中国。
途径:从吕宋(菲律宾)传入福建;
从安南(越南)传入广东。
(2)甘薯传入中国
一、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
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
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
马铃薯和甘薯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1.明代中后期,沿海地区的甘薯种植相当普遍,“闽广人赖以救济,其利甚大”。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中国沿海地区适合种植 B.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C.闽广人追求其利 D.明朝的对外开放政策
B
当堂巩固
【活动设计】2、(2019江苏高考节选)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据材料和地图概括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有哪些?(10分)
①欧洲主导;
②内容丰富;
③结果具有双重性;
④时间具有长期性。
⑤范围具有全球性;
⑥交流具有双向互补性;
材料一 土豆耐寒,落地就生根,入土必出芽,饱腹感更明显。公元1679年,康熙十八年。福建松溪县发布劝农文告,要求当地农民大力种植“马铃薯”。在清朝,有玉米参加轮作复种的土地,比没有玉米轮作的土地增产四分之一,水稻亩产超过千斤是近几十年才实现的事,而甘薯亩产千斤在清代时就能轻松做到。
①提高了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材料二
——据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统计
二、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二、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材料三: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玉米、
马铃薯、甘薯除了供人类食用以外,也用作饲料,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人类生活。
欧洲的家畜,如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②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结构,
丰富了食物种类,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③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促进世界经济联系增强;
二、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材料四 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粮食除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外,还投入市场出售,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北美地区,水稻除供应本地消费外,大量用于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教材P11历史纵横:咖啡和咖啡馆。
材料五 咖啡的传播改变了欧美等地的社会生活。不同肤色的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会的重要场所,形成了各地特有的咖啡文化。一粒粒咖啡豆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还有“合同一家”的世界文化融合。
二、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④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材料六 通过将玉蜀黍和甘薯挤塞进每一个角落和每一处缝隙,在1700年至1800年间,棚民(福建等地客家人)和移民让这个国家的种植面积几乎增加了两倍。为了开辟必须的农田,他们砍伐了许多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森林。失去林木的遮蔽,山坡再也不能蓄住雨水。土壤养分从山丘上被冲刷下来。最终,养分耗尽的土地甚至连玉蜀黍和甘薯都无法滋养了。于是农民会砍伐更多的森林,这个周期又再一次开始。
——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消极: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破坏植被,水土流失。
另:①一些物种在没有天敌的新环境下泛滥成灾
②疾病传播,导致美洲、大洋洲原住居民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便于欧洲人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二、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外来物种入侵
水葫芦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并不苛刻,不论是家里的臭水塘,还是村里的河流,它们都能够生存。
美国白蛾适应范围广,繁殖力特强
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影响?
(1)原因:
(2)影响:
①新航路的开辟及殖民扩张。
②国际贸易的发展,商人的引种、推广。
③美洲作物产量高、适应性强。
④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
⑤政府政策的推动。
①使民众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②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③促进了经济作物种植,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
④过度垦荒,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知识拓展】
课堂小结
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
美洲物种的外传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蔬菜作物(番茄、辣椒)
农作物(粮食、水果、蔬菜等)
改变饮食习惯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禽畜(鸡、牛、驴、马、猪、羊等)
提高粮食产量,世界人口激增
推动经贸发展
影响生态环境
新航路开辟后的
食物物种交流
促进了文明交流
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面对当前世界各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我们要以开放的态度,坚持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感悟
第2课复习提问:
1、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的背景、表现、影响?2、玉米传入中国的过程、途径?3、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影响?
4、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