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生物学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25 题,每题 2 分,共计 50 分)
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海拔 2400~3500 的高山竹林中,喜食竹子尤喜嫩茎、竹笋,偶尔食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大熊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体内各种细胞的密切合作
竹茎、竹叶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竹子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
大熊猫的成熟红细胞和发菜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观察水绵细胞时,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物像大小、细胞数目和视野亮度的变化是
( )
A.变大、变多、变亮 B.变大、变少、变暗C.变小、变多、变亮 D.变小、变多、变暗
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含有 0.9%的氯化钠溶液中,若将红细胞置于浓盐水中,红细胞则会失水皱缩,从而丧失输送氧气的功能。这些事实说明( )
A.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有重要作用B.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C.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D.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
近年来有关脂质的研究备受关注。脂质组学(Lipidomics)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入研究。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脂质
性激素、维生素 D、抗体都属于脂质C.有些脂质可以参与血液中糖类的运输D.脂质都可以作为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
消化酶、抗体、胰岛素等物质在生物生命活动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下列有关此类物质描述,错误的是( )
此类物质都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此类物质从合成到分泌到细胞外,会出现两种类型的囊泡
此类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参与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的相似性是此类物质合成和分泌的基础
某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含有 Mg2+、K+、Ca2+、Fe3+,其浓度都是 0.1 mol·L-1,培养一段时
间后,培养液中剩余最多的是( )
A.Fe3+ B.Mg2+ C.K+ D.Ca2+
仁寿的黑龙潭,湖水秀美,烟波浩渺,一直是吸引八方来客的魅力名片。作为中学生,应树立环保意识,摒弃湖边洗衣陋习。洗涤剂中的氮、磷等元素会让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细菌和绿藻等大量繁殖,造成水华。关于蓝细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由于蓝细菌的叶绿体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
蓝细菌大量繁殖可以释放更多氧气,为水体中的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有利于改善环境
蓝细菌包括色球蓝细菌、颤蓝细菌、大肠杆菌等类型
蓝细菌和绿藻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组成成分有区别
《汜胜之书》是西汉晚期农学著作,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农学著作,书中提到收获的粮食要“曝使极燥”,降低粮食的含水量后才入仓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曝使极燥”后的种子抵抗严寒的能力会降低
“曝使极燥”后,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大幅度减少
降低粮食的含水量,可防止种子在储存过程中发霉
降低粮食的含水量,可减少储存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
细胞的种类和形态具有多样性,依据细胞图像中特定的结构可以判断细胞的类型。下列有关判断依据不正确的是( )
A.若细胞中有核糖体等细胞器,则一定为亚显微结构图B.若细胞中表示出细胞壁,则一定为植物细胞结构图C.若细胞中没有核膜,则可能为原核细胞结构图
D.若细胞中具有中心体,则可能为动物细胞结构图
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
空间结构 B. 氨基酸种类
C. 氨基酸数目 D. 氨基酸排列顺序和蛋白质构成的网架结构
如图示真核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苏丹Ⅲ可用来鉴定物质甲,乙的单体是氨基酸B.丙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其中含有糖类
线粒体、叶绿体含有结构 2
乙构成结构 1 的基本支架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是完全对称的B.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
C.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运输过程与膜蛋白无关D.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在日常生活中“控糖”有助于预防高血压、肥胖、龋齿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控糖”就是禁止所有糖类的摄入
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所以对人体健康无益C.人体摄入的淀粉必须分解为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利用D.糖类在人体细胞内首先转化为脂肪,导致人肥胖
从某动物细胞的 3 种细胞器,经测定其中 3 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有氧呼吸只在细胞器甲中进行
细胞器乙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和分泌有关
细胞器丙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有甲和丙
如图为伞藻嫁接实验与伞藻核移植实验示意图,该实验结果说明( )
A.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质有关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下列关于“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
用藓类叶片观察叶绿体时,无需染色,可用高倍镜直接观察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时,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呈逆时针流动,在实物图中实际上呈顺时针流动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膜结构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运行B.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分泌细胞,其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完全相同,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D.广阔的生物膜为许多酶提供了附着位点,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
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都是具有两层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细胞器
内膜上都含有 DNA、RNA 甚至核糖体
都是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
都不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右图是细胞核模式图,①~④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某些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可以通过④进出细胞核
②是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和中心体的形成有关
该结构中含有 DNA,所以它是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
①在细胞分裂结束以后,会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下图是浸润在蔗糖溶液中的马铃薯块茎细条的实验前长度与实验后长度之比随蔗糖溶液浓度的变化曲线。假设实验中 a~f 组马铃薯块茎细条的初始状况相同, 蔗糖不进入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将 f 组马铃薯块茎细条转入清水中,细胞不一定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浸润导致 e 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 d 组的
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液初始浓度介于 0.4~0.5mol·L-1 之间
实验后,a 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 b 组的
研究人员在脂质体外包裹上聚乙二醇保护层,并镶嵌上抗体,制造出一种能定向运送药物的“隐形脂质体”。这种“脂质体”已在癌症治疗中得到应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脂质体表面没有白细胞识别的糖被,能避免被免疫细胞识别
脂质体膜上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从而使药物定向作用癌细胞
药物 A 能进入癌细胞发挥作用与脂质体及质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图中脂质体所运载的药物 A 为水溶性药物,B 为脂溶性药物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O2 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葡萄糖也可能以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抗体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要消耗能量
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以及衰老的红细胞被白细胞吞噬为跨膜运输D.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破裂,细胞膜充当了半透膜
下列物质中,进出细胞的转运速度与浓度梯度的关系符合右图中曲线的是( )
A.氨基酸 B.甘油
C.核苷酸 D.K+
用某红色溶液处理苔藓小叶后在显微镜下很快观察到如右图所示现象,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红色区域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绿色区域B.绿色是由于与试剂反应所致
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解体
红色溶液中的溶质进入细胞需要能量
水通道蛋白对水有专一性,能使水分子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水通道不能协助氨基酸进入细胞内
B.水分子通过水通道的过程不消耗能量C.一种物质可能有多种跨膜运输方式
D.加入蛋白质抑制剂会提高水通道跨膜运输水分子的速率
第Ⅱ卷 非选择题(5 题,共计 50 分)
26.(除部分空 3 分之外均为 1 分,合计 9 分)真核细胞的生物膜作为细胞的重要组成结构, 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膜的问题。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 (3 分)等构成,这些生物膜的结构和成分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请参照表中内容完成下表。
结构名称 ① 内质网膜 细胞膜 高尔基体膜 ⑤
功能 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 开 ② ③ 对来自内质网的 蛋白质进行加工、 分类、包装 作为能量转换的场所
膜的主要成分 ④
功能举例 其上的孔是RNA 等大分子物质进出 的通道 参与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 程 参与 K+从土壤进入植物根细胞的过程 ⑥ 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化为化学 能
27.(每空 2 分,共 10 分)造成植物体内发生冰冻而受伤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冻害。某科研团队对冬小麦在不同时期细胞内水的含量及呼吸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甲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由甲图结果可知,冬季小麦细胞内的水主要以 (2 分)形式存在,不易结冰和蒸腾。当冬季气温过低时,小麦植株也会出现冻害,冻害主要发生在小麦的
(2 分)(填“幼嫩部位”、“成熟部位”)。
研究表明,提高细胞内液体的浓度可使植物的结冰温度降低。因此在抗寒锻炼过程中, 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 (填“增多”或“减少”)(2 分),从而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
进一步研究表明,冬小麦抗寒锻炼前后细胞膜与液泡膜会发生如乙图所示的变化,锻炼后冬小麦抗寒能力会增强,请据乙图推测其原因是
。(2 分)
综合上述研究,请提出一条预防我国北方大田作物冻害发生的可行方案
。(2 分)
28.(每空 2 分,共 10 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 0.1 g·mL-1 的 NaOH 溶液、质量浓度为 0.05 g·mL-1 的 CuSO4 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 A、B,向 A、B 两试管中各加入 1 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 A 试管加 (2 分),向 B 试管加 5 滴无水乙醇,混匀后向 A、B 两试管再加 2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 5 min;
③取 (2 分)溶液和 (2 分)溶液等量混合, 配制成斐林试剂;
④从温水中取出 A、B 试管,各加入 1 mL 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 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 2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2 分),则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 (2 分),则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
(蛋白质)变性。
29.(11 分)如图为人体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后,吞噬细胞内处理过程的示意图(①为过程,②为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是[ ] (2 分)(填名称), 吞噬过程说明细胞膜的
结构具有 (1 分)。
溶酶体是由[ ] (2 分)(填名称)形成的一种细胞器,其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为什么溶酶体膜不被分解?请提出一种假说,解释这种现象:
。(2 分)
溶酶体的结构损伤会引起某些疾病,例如肺部吸入硅尘(SiO2)后,SiO2 会被吞噬细胞吞噬, 但是由于吞噬细胞内缺乏 (1 分),而 SiO2 却能破坏溶酶体膜, 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等进行分解。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分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 (1 分)和 (1 分)。由此推测,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胞的自噬作用会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1 分)。
(
4
)30.(每空 1 分,合计 10 分)图 1 表示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图 2 表示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一段时间后,测得的培养液中各种离子 Mg2+、Ca2+、SiO4 的浓度,请根据图回答
下面的问题。
图 1 图 2
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 (1 分),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只能依靠胞吞和胞吐,这依赖于细胞膜具有 (1 分)。
在图 1 中的 a~e 五种过程中,代表主动运输的是 (1 分),能表示乙醇运输过程的是 (1 分),能表示 K+从血浆进入红细胞过程的是 (1 分)。
从图 2 中可以看出番茄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的离子是 (1 分),水稻需求量最大的离子是 (1 分),说明不同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
(1 分),这与细胞膜上的 (1 分)有关。
水稻培养液里的 Mg2+和 Ca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原因是
(1 分)。2023 级高一上期中考试(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25题,每题 2分,共计 50分)
1-5:CBBAC 6-10:ADABA 11-15:BDCCD 16-20:CCBAD 21-25:CCBAD
第Ⅱ卷 非选择题(5题,共计 50分)
26.除部分空 3分之外均为 1分,合计 9分
(1)核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答对 1个给 1分)
(2)①核膜 ②蛋白质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部位 ③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④脂质和蛋白质
⑤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⑥对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和包装(每空 1分)
27.每空 2分,共 10分
(1)结合水 幼嫩部位
(2)增多
(3)质膜内陷形成向细胞外排水的通道,细胞质内水减少避免结冰
(4)在晚秋和早春时减少作物的水分供应;减少氮肥等促进植物生长的肥料的供应;增强光
合作用以累积更多的糖分(任答一点即可)
28.每空 2分,共 10分
(1)5滴蒸馏水 质量浓度为 0.1 g·mL-1的 NaOH 质量浓度为 0.05 g·mL-1的 CuSO4
(2)①若 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②若 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也出现砖红色沉淀
29.除部分空 2分之外均为 1分,合计 11分
(1)①胞吞 一定的流动性
(2)②高尔基体 溶酶体膜的成分可能被修饰,使酶无法对其发挥作用;溶酶体膜的转运物
质使膜周围的环境(比如 ph)不适合发挥作用;溶酶体膜可能因为所带电荷或某些特定的基
团的作用而能使酶自身远离。(任答一点即可)
(3)分解 SiO2的酶
(4)被回收利用 被排出细胞外 增强
30.每空 1分,合计 10分
(1)蛋白质 一定的流动性 (2)a、e b a (3)Ca2+ SiO4 4 选择性 载体蛋白的种类 (4)水
稻细胞吸收水分的速率大于吸收Mg2+、Ca2+的速率(或水稻细胞吸收水分的比例大于吸收Mg2+、
Ca2+的比例)
{#{QQABDQCEogCgAAJAARgCQw3gCEAQkBEAAIoOxAAMIAIAQBF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