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言:
他喝起酒来”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起文章来”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是五岳寻仙,浪迹山水.他是”梦长庚星而诞”,死又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却屡屡受挫,他----就是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排挤出京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素有诗仙之称,在
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
主义气息的诗人。李白是
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
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以奇文取称
--元稹
才大语终奇
--钱起
才矣奇矣
--白居易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
对联颂李白:
1)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莲文苑第一家。
2)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3)酌酒花间,磨针石上;
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题意: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本诗另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象手法。“吟”是“歌行体”诗的一种形式。“留别”则表明了写作本诗的动机。
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
解 题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
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
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李白与杜甫、高适在梁、齐、宋、鲁等地游历了一番,他准备由东鲁(现山东一带)南游越中(现浙江一带),便写下此诗作别友人,然后,开始了新一次的漫游旅程。
☆文章背景
解 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
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
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
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
播放录音,指导朗读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横:
拔:
东南:
遮断
超过
向东南。名→状。
对比 夸张 衬托
意境(天姥):
峻拔雄伟
感情:
热情向往
内容 事件 意境特点 表现手法 思想
情感
梦游之 瀛洲 难求
天姥 可睹 峻拔雄伟
对比
夸张
衬托
联想对比
以虚衬实
烟涛微茫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倾天台
由
热情
向往
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哪几句直接写天姥山?采取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梦因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让人怯步;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则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为下文梦境设伏。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诚。
夸张、比较、衬托
——神奇、高大、雄伟
为下文的梦游作铺垫。
天下的名山大川很多,天姥甚至还没天台山有名。诗人为什么独钟情于天姥?
在诗人心中,天姥高耸入云,势拔五岳,“拔”是一种想象中的夸张,在夸张与想象中带入浓烈的个人情感。
天姥被诗人理想化、人格化,已不仅是实际意义上的山,而是一座精神大山,一种人格象征,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梦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游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各画面的景有什么特点?
月夜渡湖
寂静清幽
白日登山
壮观雄奇
山之夜景
仙人登场
神奇迷离
壮丽辉煌
第二部分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诗人是如何进入梦境的?月夜渡湖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飞”写出了急切心情和飘逸似仙的姿态。
李白一生都喜月,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是他的好友,沐在月光中飞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才高自恃,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高傲之心和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天生我才必有用”如出一辙。穿上谢公之木屐,实是追慕先贤。
“青云梯”直上云霄的山路,比喻的运用写出了山之高。
景物特点: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
第二部分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登山途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何寓意?
海日是半壁见到的,泰山尊为五岳之首,还需泰山顶上看日出,而天姥山半壁已见到,足见山之高。天鸡一唱天下白,象征着希望,理想。
而我在千折百转的山岩间穿行,不知道拐过多少个弯,奇花异草迷人眼,迷恋着花。指作者还在俗世沉沦,迷恋。
从“千岩万转路不定”到“水澹澹兮生烟”,所写的景物有何特点?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并不亮丽,却满含阴郁。真正使他要告别东鲁诸公,去吴越游历的诱因是李白遭受排挤,心中郁结愤懑。因此这里的“烟”、“水”、“青云”等都满含阴郁。
第二部分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入夜之后诗人又有什么所见所闻?
洞外:熊咆龙吟之声震天地,泉水殷殷如雷鸣,连深林和层巅都震惊。天色阴沉,给人恐怖之感。
洞内: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虎是百兽之王,在这里鼓瑟,鸾是凤凰,吉祥之鸟,这里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极尽想象,极尽浪漫。
第二部分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
①“长嗟”“惟”“失”,能够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
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能够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由期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一说)梦醒之后流露出诗人无限的留恋和惋惜。李白是多么希望但愿长梦不愿醒啊!从“失”字可见一斑。
(二说)梦中可怕,梦醒惊愧。由“恍”和“长嗟”可见梦无好梦,人生还要早醒早悟。
如何理解作者描绘的梦境 这里的“梦”具有怎样的内涵?
作者在梦境中,表现了一个自由、快乐的神仙世界。
梦境与人世对比,是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对比。
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第三部分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哪两个字照应了题目?这一段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这一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第三部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
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梦游之由(前)—— 叙述
梦游之景(中)—— 描写
梦游之吟(后)—— 议论、抒情
结构层次
谢谢
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