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23 08:22:37

文档简介

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第1卷 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并于2021年5月15日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地球与火星相关数据对比表,完成下面1-2小题。
行星 质量 (地球为1) 体积 (地球为1) 公转周期 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轨道面 之间的交角
地球 1.00 1.00 1年 23时56分 23°26′
火星 0.11 0.15 1.9年 24时37分 23°29′
1.与地球相比,火星上的
①恒星日较长②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值较大③恒星年时间较长④回归年时间较短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下列有关火星上的天文四季和五带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寒带纬度范围比地球大②南温带纬度范围比地球大③冬季时间比地球长④夏季时间比地球短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曼哈顿悬日”,是指在美国纽约曼哈顿(74°W,40°43'N)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曼哈顿街道为严格的网格式布局,每年都有两段时期,日落时阳光会洒满曼哈顿的所有特定朝向的街道,呈现出壮观的景象。下图显示的是某年5月28日曼哈顿日落“悬日”景象,回答下列3-4题。
3.出现“曼哈顿悬日”现象的街道走向大致是
A.东—西向 B.东北—西南向
C.南—北向 D.西北—东南向
4.出现“曼哈顿悬日”现象当天,以下四个城市正午时
太阳最接近头顶的是
A.纽约 B.海口
C.伦敦 D.悉尼
我国某校学生准备和家人一起观看日出,经查找资料得到连续两日日出、日落时间(下表中时间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5-6小题。
日出 日落
第一天 07:01:16 17:31:08
第二天 07:02:29 17:30:22
第三天 07:03:37 17:29:13
5.该月可能为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6.该学校所在城市可能是
A.哈尔滨(45°N,126°E) B.北京(40°N,116°E)
C.成都(31°N,103°E) D.乌鲁木齐(43°N,87°E)
热融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湿和地温升高,部分地下冰融化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可分为两种:热融沉陷和热融滑塌。在坡度较小的地区,地表塌陷后积水会形成热融湖;在坡度较大的地区则会出现热融滑塌。据此完成下面7-9小题。
7.下列可能有热融地貌发育的区域是
A.两广丘陵 B.伊比利亚半岛
C.西西伯利亚平原 D.埃塞俄比亚高原
8.热融沉陷区域形成的热融湖
A.底部岩层会发生弯曲 B.都是季节性湖泊
C.会陷落形成溶洞 D.会使冻土层变薄
9.推测祁连山东部发生热融现象的形式和高峰时间一般是
A.热融沉陷—夏季 B.热融滑塌—春季
C.热融滑塌—夏季 D.热融沉陷—春季
下图示意某河流地貌形成演化中的不同阶段,读图完成下列10-11题。
10.该河流地貌演化时段的先后顺序为
A.abcd B.badc C.cdab D.dacb
11.野外考察发现P处沉积物混杂着较多粒径粗大的砾石,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
A.堆积作用强烈 B.侵蚀作用强烈
C.山洪暴发频繁 D.河流改道频繁
一个稳定的低压系统在移动过程中经过法国巴黎市。下图表示4月3日~4月6日巴黎市在低压系统中的相对位置。据此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图示低压系统的移动方向是
A.东南向西北 B.西北向东南
C.西南向东北 D.东北向西南
13.4月6日巴黎市的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读图,完成下面14-15小题。

某海域全年日均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单位:×0.484W/m2)等值线图
14.图中北回归线附近海域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运动 B.洋流分布 C.天气变化 D.太阳辐射
15.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
A.雨雾天气较多 B.浮冰和冰山广布 C.渔业资源较丰富 D.盐度比周围海域高
第2卷:非选择题(55分)
16.(16分)2019年夏季,小明在从新加坡去北欧旅游的过程中,发现新加坡昼长为12小时左右,越向北走,一日之中白昼就越长,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时,竟然出现了极昼现象。下图示意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1)观察对比三图,思考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2分)
(2)结合图示,分析春、秋分日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2分)
(3)结合图示,分析北半球夏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哪个范围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哪个范围的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6分)
(4)结合图示,分析北半球冬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哪个范围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哪个范围的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6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长江三峡以西在远古时代属于古地中海,随着地壳不断运动,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陆地,古长江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约1.4亿年前,长江中游巫山山脉形成,古长江在其西侧向西流,在其东侧向东流。后来,随着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消失。距今300万年时,喜马拉雅山强烈隆起,巫山西侧长江流域地势整体抬升,巫山两侧河流溯源侵蚀进一步加剧,东侧河流成功袭夺(分水岭两侧,侵蚀力强的河流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河流上游河段的现象)西侧,古长江东流而去,形成长江三峡雏形。第四纪,巫山山脉继续抬升,长江三峡峡谷(下图)最终形成。
(1)说明巫山山脉隆起对东侧河流成功袭夺西侧河流的作用。(6分)
(2)分析青藏高原隆起后对图示巫山以西的地貌、水文的影响。(6分)
(3)推测长江三峡峡谷未来变宽的必要条件。(4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牵牛花云”形成于海上,呈有序线状排列,在早晨伴随着朝霞逐渐向陆地移动,上午到达陆地上空。地处澳大利亚北部的卡奔塔利亚湾能观赏到著名的“牵牛花云”景观(左图)。右上图示意常出现“牵牛花云”现象的地理位置和某月15℃等温线分布图。伯克敦位于卡奔塔利亚湾沿海地区,由下图为其气候资料图。
(1)说出“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
简析其原因。(5分)
(2)结合伯克敦气候资料图,描述其气候特征,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成因。(5分)
(3)推测图所示月份最可能为1月还是7月,分析该月份不易出现“牵牛花云”登陆的
现象的原因。(5分)
19.(8分)材料:开都河水系位于新疆天山南坡。监测数据表明,近50年来,开都河的径流量有增加趋势。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指出开都河的主要补给类型,并概述其径流量年内变
化的主要特点。(5分)
(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推测近50年来开都河流量呈增加趋势的自然原因。(3分)宜宾市叙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1.A 2.A 3.D 4.B 5.D 6.B 7.C 8.D 9.C 10.B 11.C
12.B 13.D 14.B 15.C
16.(1)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是相互垂直的。(2)春、秋分日时全球各纬度昼夜平分。
(3)北半球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此时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4)北半球冬至日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17.(1)巫山山脉隆起,受地壳张力影响,山体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地形抬升阻挡太平洋水汽,形成地形雨,增加东侧河流径流量;山脉隆起加大东侧河流落差,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成功袭夺西侧河流。
(2)青藏高原隆起,古地中海西退,在高原与长江上游南北两侧山地之间形成相对低洼的盆地;青藏高原隆起,盆地西侧河流落差加大,流速加快;青藏高原隆起,古长江流向变为自西向东流。
(3)地质条件稳定,峡谷地貌基本格局不变;长江水量稳定或增加,流水侧蚀作用保持或增强。
18.(1)气团气温升高,湿度降低;原因:白天陆地温度比海洋高;不再接受海面水汽蒸发补给。
(2)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干季,该区域受来自内陆的东南信风控制,炎热干燥;湿季,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高温多雨。
(3)7月;干季,盛行风来自陆地,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空气水汽不易凝结成云;受东南信风(偏南风)控制,风向与“牵牛花云”登陆方向不一致。
19.(1)主要补给类型:雨水、 积雪和冰川融水、地下水。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秋季(或5—10月)为汛期,冬春季(11月—次年4月)为枯水期。
(2)流域内降水量增加。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冰雪融化量增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