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
第四节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运输方式与交通布局
下表为除去管道运输、河流运输以外的四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比较表。读表,完成下面两题。
运输方式 运费 速度 运量 灵活性
甲 较低(长途) 较快 较大 差
乙 较高 较慢 小 好
丙 低 慢 大 差
丁 高 快 小 差
1.甲表示 (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
2.潮州市各区县在潮州市某学院就读的学生,暑假回家适宜选用 (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1河南郑州期中)下图中箭头方向表示优势越来越明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乙运输方式是 ( )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公路运输
4.与丙运输方式相比,甲运输方式的明显优势是( )
A.连续性好 B.灵活性强
C.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D.安全系数高
(2021河南许昌期末)韩国规划的中、日、韩海底隧道是连通中国、韩国和日本的交通设施。海底隧道的开通可以极大缩短三国之间的时间距离。韩国希望通过海底隧道构筑东北亚运输网,进而成为东北亚的物流中心。下图为中、日、韩海底隧道规划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影响中、日、韩海底隧道规划的主导因素是 ( )
A.社会经济 B.科技水平
C.海底地形 D.气象水文
6.该海底隧道建设首选悬浮隧道的原因是 ( )
A.海水腐蚀性强 B.工程造价较低
C.技术要求较低 D.地质条件复杂
题组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天津杨柳青一中质量检测)蒙内铁路连接肯尼亚最大港口蒙巴萨与首都内罗毕,全长472千米,被肯尼亚人誉为“世纪铁路”。蒙内铁路由中国投资承建,采用中国国铁一级标准,是首条海外全中国标准铁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中国承建蒙内铁路可以从中获得的社会效益是 ( )
A.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B.扩大在当地的影响力
C.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D.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8.蒙内铁路建成通车 ( )
A.促进东非各国经济文化一体化
B.有利于肯尼亚鲜花出口欧美
C.有利于肯尼亚吸引投资
D.改变内罗毕的主要职能
(2021河南驻马店期末)麦麦高铁是我国企业在海外参建的首条设计时速达到360 km的高铁项目,也是沙特阿拉伯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高速铁路,工程主要包括:铁路桥11座,野生骆驼通道2座,地下通道3座,涵洞135座,全长约450千米。下图为麦麦高铁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该高铁连接吉达国际机场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就业岗位
B.缩短运输距离
C.完善交通网络
D.方便运入物资
10.中国高铁国际化战略的主要目的有 ( )
①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②帮助海外国家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③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④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题组三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022广东深圳调研)1992年,西班牙开通了第一条高铁线。如今,西班牙全国境内运营的高铁线路已达3 567千米,位居欧洲第一,次于中国,为世界第二。西班牙的高铁四通八达,几乎在每个城市都可以坐高铁直达另一城市,境内城市共计48处世界遗产,很多人专程去游览。下图示意西班牙高铁(运营、正建、规划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西班牙高铁高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国土面积 B.地形、地质
C.客货运输 D.资金、技术
12.发达的高铁运输,极大促进了西班牙 ( )
A.农产品出口
B.工业结构升级
C.旅游业发展
D.对外贸易繁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运输方式与交通布局
(2021江苏新桥高级中学期末)自2008年京津城际列车开通以来,我国高速铁路网络规模不断增长,并逐步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展,其与民航网络在空间腹地范围上的重叠程度也不断提高。下图示意我国高铁与民航客运增长趋势。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09—2011年航空客流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高铁准点率优势明显
B.旅客往返机场路程较远
C.高铁大规模建成开通
D.航空公司削减航班班次
2.高铁客流总量超过航空之后 ( )
A.航空客流量逐年缓慢下降
B.航空客流增速平稳
C.高铁客流量逐年加快增长
D.高铁导致航空衰落
(2021湖南嘉禾一中段考)2018年12月25日,连接杭州和黄山的杭黄高铁正式通车,将沿线名城(杭州)、名湖(千岛湖)、名山(黄山)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世界级黄金旅游通道。杭黄高铁全线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87.6%。下图为杭黄高铁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影响杭黄高铁修建的主导因素是 ( )
A.技术 B.经济 C.气候 D.人口
4.杭黄高铁桥隧比例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沿线地势起伏大
B.工程建设技术水平高
C.沿线耕地面积大
D.沿线聚落分布较密集
题组二 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天津五校期末改编)2020年12月9日,格库铁路(格尔木—库尔勒)全线开通运营。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5.与兰新铁路相比,格库铁路沿线 ( )
A.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
B.连接省级行政区多
C.穿越植被类型少
D.纬度低,热量充足
6.台特玛湖特大桥跨越塔里木河和台特玛湖,设计方案从最初桥长7千米扩展为25千米,大幅缩短了路基长度,增加了桥梁长度,方案修改的主要目的是 ( )
A.构建人地和谐的新型旅游景观
B.保障区域内水流畅通和生物迁徙
C.阻挡风沙以保护耕地
D.减少地势起伏对车辆运行的影响
7.该铁路通车 ( )
①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
②缩短东、西部地区的空间距离
③增加区域交通运输方式的种类
④有效提升南疆地区的运输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2021江西赣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图中区域早期有323国道经过,后又开通了厦蓉高速公路。早期甲地农民利用自家宅院,经营以河鲜为主的餐饮业,所用河鲜现捞现杀,蔬菜现摘现炒,途经该地的卡车司机多来此消费,随着名气越来越大,食客逐渐以周边城市居民为主。高速公路建成后,在乙地周围出现了多家河鲜主题餐馆,生意日趋兴盛,甲地生意逐渐回落。
(1)与M县城城区相比,分析在甲地经营河鲜美食餐饮的有利条件。
(2)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以河鲜为主题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题组三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021天津南开中学月考)“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货物在“无水港”内完成一切通关手续,相当于把海港搬到了内陆,通过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方式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近年来,天津港陆续在内陆腹地辟建了25个“无水港”,完善港口与内陆腹地的运输通道,实现内陆腹地与国际航运的贯通。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
A.高铁运输快速发展
B.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C.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
D.河海联运逐步实现
10.天津港在内陆腹地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的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运输成本
B.减轻港口转运负担
C.节省运输时间
D.扩大港口腹地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运量较大、运费较低、速度较快、灵活性差的为铁路运输;灵活性好为公路运输的显著特点;运量大、运费最低、速度慢的为水路运输;运量最小、运费最高、速度最快的为航空运输。再结合材料判断,甲是铁路运输,乙是公路运输,丙是海洋运输,丁是航空运输,故选A。
2.B 该学院位于潮州市,因此潮州市各区县在该学院就读的学生离家较近,暑假回家适宜选用灵活性好的公路运输,乙是公路运输,故选B。
3.A 由图可知,乙运输方式运输速度优势明显,运输费用和运输数量优势不明显,可知乙运输方式运费高、运量小,但速度快,应为航空运输,A正确;铁路运输在运输数量方面有明显优势,水路运输、公路运输在运输速度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4.B 与丙运输方式相比,甲运输方式在运输速度和运输数量方面均无优势,可推测甲运输方式速度较慢,运量较小,可能为公路运输,而丙运输方式可能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灵活性强,B正确;铁路运输受自然条件影响小,连续性好,安全系数高。
5.A 中、日、韩三国经济联系密切,人员往来频繁,货物运输量巨大,海底隧道的开通可以极大缩短三国之间的时间距离,降低物流成本,进一步加强三个国家的交流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影响中、日、韩海底隧道规划的主导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A正确;科技水平是建设海底隧道的重要保障,但不是主导因素,B错误;海底地形和气象水文是建设海底隧道的不利条件,C、D错误。
6.D 该海底隧道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因此该海底隧道建设首选悬浮隧道,D正确;悬浮隧道更易受海水腐蚀,A错误;悬浮隧道的技术要求高,工程造价高,B、C错误。
7.B 中国承建蒙内铁路可展示中国实力,扩大中国在当地的影响力,B正确;A、C、D属于对肯尼亚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8.C 蒙内铁路建成通车,交通发展,有利于肯尼亚吸引投资,C正确;蒙内铁路在肯尼亚境内,不能促进东非各国经济文化一体化,A错误;铁路相对航空运输速度慢,蒙内铁路建成通车对肯尼亚鲜花出口欧美的促进作用不大,B错误;内罗毕为首都城市,主要是政治职能,蒙内铁路建成通车不能改变内罗毕的主要职能,D错误。
9.C 该高铁连接吉达国际机场可促进机场与高铁的对接,完善交通运输网,C正确;高铁连接机场对增加就业岗位影响不大,A错误;据图可知,该高铁连接吉达国际机场使线路比直达长,B错误;高铁主要用于客运,D错误。
10.D 中国高铁国际化可增加高新技术产业的输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①正确;中国高铁国际化战略可加强我国与世界的交流,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③正确;中国高铁国际化战略主要是为了获得效益,②错误;高铁的建设并不是为了运输能源,对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作用不大,④错误。故选D。
11.D 高铁是以客运为主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投资建设成本高,需要大量资金,对技术要求高,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资金和技术,故选D。
12.C 由材料可知,西班牙境内城市共计48处世界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发达的高铁运输能为游客提供快速、舒适体验,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故选C。
能力提升练
1.C 由图可知,2009—2011年高铁客流量迅速增加,航空客流增速下降,说明高铁大规模建成开通挤占了航空运输的消费市场,C正确;若高铁数量极少,即使其准点率优势明显,客流量也不会很大,不会使航空客流增速明显下降,A错误;旅客往返机场路程较远是一直都存在的现象,B错误;航空客流量尽管增速减慢,但仍然在增长,不能推测航空公司削减航班班次,D错误。
2.B 由图可知,2012年高铁客流总量超过航空,之后,航空客流增速折线变化幅度小,增速平稳,B正确;航空客流量缓慢增长,A错误;2014—2015年高铁客流量增长变慢,C错误;高铁和航空各具优势且航空客流量缓慢增加,并没有衰落,D错误。
思维导引
3.B 影响现代交通线路布局的主导因素一般为经济因素;科技是保障因素,能克服不利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河流等)是基础因素;人口不是主导因素。故选B。
4.A 由图可知,杭黄高铁线路主要穿越山地,沿线地势起伏大,造成了杭黄高铁桥隧比例大,A正确;工程建设技术水平高是保障因素,不是桥隧比例大的主要原因,B错误;沿线经过的主要是山区,耕地面积小,聚落分布比较稀疏,C、D错误。
解题指导
解题时要明确杭黄高铁线路沿线的地形状况:沿线地势起伏大、坡度大。
5.A 兰新铁路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格库铁路位于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A正确;兰新铁路和格库铁路连接的省级行政区均为两个,B错误;格库铁路穿越高山草原和温带荒漠,兰新铁路穿越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与兰新铁路相比,格库铁路沿线穿越的植被类型并不少,C错误;格库铁路沿线部分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热量不充足,D错误。
6.B 台特玛湖特大桥跨越塔里木河和台特玛湖,大幅缩短路基长度,增加桥梁长度,是为了保障区域内水流畅通和生物迁徙,B正确、A错误;当风沙遇到路基阻挡时,风速下降,大量沙粒沉积在路基处,可以保护耕地,缩短了路基长度不利于保护耕地,C错误;台特玛湖特大桥位于塔里木盆地,地势起伏并不大,D错误。
7.C 该铁路连接新疆的南疆地区和青藏地区,能有效提升南疆地区的运输能力,可以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①④正确;该铁路并没有连接东部地区,且铁路的建设不能缩短空间距离,只能缩短时间距离,②错误;该铁路通车增加了区域交通线路,并没有增加区域交通运输方式的种类,该铁路未通车前,该区域就有铁路运输,③错误。故选C。
8.答案 (1)位于农村地区,有丰富新鲜的农副产品供应;靠近国道,客源市场广;靠近河流,风景优美,环境质量好;利用自家宅院开设餐厅,成本低;空地多,便于停车;劳动力价格低。
(2)周边城市为主要食客来源;高速公路方便快捷,在乙地有出入口,方便周边城市食客来回。因此,乙地交通更加便利,经营该类美食的餐馆更多,甲地交通相对不便,客源变少,生意回落。
解析 (1)餐饮业属于服务业,因此本题从影响服务业布局的市场、交通运输、地价、劳动力等因素角度分析即可。(2)甲、乙两地的食客主要来自周边城市,高速公路建成后,食客来往乙地和周边城市更方便,因此经营以河鲜为主题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
9.C 由题目材料可知,“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通过铁路、公路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因此“无水港”业务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当前的货物运输主要是标准化的集装箱运输,使得运输效率大为提高,C正确;高铁主要是客运,A错误;“无水港”主要应用陆地运输,跟海运速度无关,B错误;主要是铁路和公路运输,跟内河运输无关,D错误。
10.D 天津港在内陆腹地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可以实现海铁联运,将港口的辐射范围扩大,进而扩大了港口腹地,D正确;对降低运输成本作用不大,A错误;没有减轻港口转运负担,B错误;运输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内陆腹地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不一定能节省运输时间,C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