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完成下面两题。
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 )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D.臭氧层空洞扩大
2.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有( )
①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保护技术、援助资金
②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
③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更应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④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① ② ③
3.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 )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
4.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5.关于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的能量和物质是没有限量的
B.人类自身的生产要和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C.人类和环境一直都是协调的
D.自然资源就是为人类所使用的,因而可随意获取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度,下图为“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
A.偷猎
B.栖息地丧失
C.外来物种入侵
D.其他原因
7.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生态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生态农业模式。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生态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有 (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有 ( )
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
②消费者选用一次性用品
③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
④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⑤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⑥生产企业减少对商品的过度包装
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⑧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⑦ D.③⑤⑥⑦⑧
某研究团队对我国2015—2017年部分城市碳排放增速(ΔCO2%)与经济增速(Δ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下图),当e<1时,经济增长快于碳排放增长;当e>1时则反之。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0.2015—2017年,下列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关系最为理想的是 ( )
A.金昌 B.上海 C.厦门 D.武汉
11.与东部低碳成熟型城市相比,对东部低碳成长型城市碳排放贡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
A.产业结构 B.人口规模
C.消费水平 D.交通运输
下图为某牛奶集团公司建设的一体化牛奶—生物炼油厂概念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该厂实现能量传递和转换的关键位置是 ( )
A.分馏厂 B.能源岛 C.生物柴油厂 D.奶牛场
13.关于该炼油厂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实现了能量的自给自足
B.能源利用率高,废弃物排放少
C.生产环节清洁,不生成二氧化碳
D.利于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下图为我国河北某地传统温室大棚改建为新型连体温室大棚的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4.与传统温室大棚相比,推广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将有利于发展 ( )
A.商品农业 B.节水农业 C.处方农业 D.生态农业
15.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面临的主要困境是( )
A.建设成本较高 B.土地利用率低
C.市场适应性差 D.技术要求较高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方法主要是卫生填埋。瑞典比我国更早着手于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工作,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下图示意瑞典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6.卫生填埋垃圾要注意防止 ( )
①占用土地资源
②产生废气和污水
③污染地下水
④渗滤液渗透,污染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我们从瑞典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中主要借鉴的是 ( )
A.配备专职收集人员 B.推广分类运输
C.垃圾资源化处理 D.加大企业投入
目前,清洁生产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实施工业生产的重要思路,其中回收和处理废弃产品是重要的环节。下图为某大公司清洁生产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8.根据清洁生产特征,推测上图中R代表的内容最可能是 ( )
A.清洗、喷漆 B.分类、检查
C.维修、保养 D.翻新、包装
19.该公司旧产品零部件重新进入装配的意义为 ( )
A.提高终端产品质量
B.提高产品售价
C.节省原材料购买和能源使用
D.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20.推行清洁生产,会使环境对工业区位的约束力 ( )
A.减小 B.增大
C.没有变化 D.先增大后减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我国是世界上草场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目前,我国主要牧区草场退化严重,全国草场退化面积已占到草地总面积的85%左右。下图示意我国天然草场理论载畜量与实际载畜量的变化。
(1)据材料指出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分)
(2)请为我国牧区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6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于2019年3月11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开幕,来自全球的4 700余名政要、商界人士和民间机构代表参会,在5天内讨论了与环境和可持续经济有关的创新解决方案等问题。下图为“环境问题结构图”。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 。(3分)
(2)环境问题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请结合材料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表现为 、 。(2分)
(3)结合图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途径。(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陕西省北部的渭北地带,塬面广阔平坦、土壤肥沃,平均海拔1 100 m,黄土层厚80~200 m,年平均气温9.2℃,无霜期170天,年日照时数2 552小时,日照率达58%,昼夜温差大。该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苹果生产自然条件,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
材料二 图a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图b为当地科技人员与果农们摸索出的果、畜、沼、窖、草“五配套苹果园”生态生产模式图。
图a
图b
(1)指出图a中苹果分布区主要的环境问题,并说明原因。(8分)
(2)据图b说明“五配套苹果园”生态生产模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8分)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用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的核算体系。在生态足迹计算中,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面积等。全球生态足迹是地球上所有人生态足迹的总和。下图示意全球生态足迹的变化。
(1)描述全球生态足迹的变化特点,并指出其超出地球的承载力的年份。(5分)
(2)请列举减少个人生态足迹的做法。(6分)
答案与解析
1.A 读图可知,该环境变迁主要出现在沿海地区,最可能是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A正确。
2.D 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低,能源利用效率低,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保护技术和适当的援助资金,①正确;发达国家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至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②错误;发展中国家目前需要发展经济,发达国家更应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③错误;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的发达国家要率先减排,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实现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④正确。故选D。
3.C ①时期,主要是人类开发自然,说明人类的生产能力极大提高,从环境中大量获取物质能量,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高度,此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征服,C正确。
4.B ①时期,主要是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人地矛盾日益尖锐;②时期,主要是人类受环境影响,开发环境的能力弱,发展水平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③时期,环境问题影响人类,人类开始反思,主动谋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友好发展。故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应为②①③,B正确。
5.B 人类自身的生产要和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B正确;环境物质和能量的供应是有限的,A错误;人类与环境并非一直都是协调的,工业文明时期,人地矛盾尖锐,C错误;人类若不加节制地任意取用自然资源,会导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不能随意获取,D错误。
6.B 读图可知,栖息地丧失在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中占比最大,B正确。
7.B 太湖定期禁渔是为了给鱼类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保证渔业资源能被长期、稳定地利用,这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B正确。
8.B 读图可知,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发展多种经营,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发展沼气池,有利于提供清洁能源,①③正确;生态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并没有加快城镇的发展,②错误;生态农业主要关注农作系统中农业资源的多层利用和高效流动,以实现节能减排和增收,并不一定能够促进民居集中,④错误。故选B。
9.D 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属于合理的耕作方式,但没有体现循环经济,①错误;消费者选用一次性用品,会加大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②错误;我国农耕区家畜饲养过程中的粪便可为谷物种植提供肥料,谷物种植过程中的秸秆也可为家畜饲养提供饲料,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③正确;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废弃物的利用效率低,并且产生环境污染,④错误;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利于废弃物的循环利用,⑤正确;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利用的自然资源减少,也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⑥正确;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符合循环经济理念,⑦正确;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能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的浪费,⑧正确。故选D。
10.C 厦门e<1,经济增长快于碳排放增长,且碳排放增速小于0,关系最为理想,C正确;金昌属于低碳后发型,碳排放增速大于经济增速,关系不理想,A错误;上海e<1,经济增长快于碳排放增长,但碳排放增速依然为正值,关系不是最为理想的,B错误;武汉e>1,碳排放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关系不理想,D错误。
11.A 东部低碳成长型城市碳排放增长快于经济增长,主要与其产业结构相关,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的比重较大,碳排放量较大,但重化工业的经济附加值相对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是很大,A正确。
12.B 甘油、粪肥、废弃物、谷物麸糠经过能源岛转化为电力,说明该厂实现能量传递和转换的关键位置是能源岛,B正确。
13.C 该炼油厂生产环节清洁,但不可能不生成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
14.D 与传统温室大棚相比,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发展菌菇培养,废弃培养液、菌渣用于蔬菜种植,蔬菜秸秆用作菌菇培养基,废弃物减少,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生态农业的发展理念。故推广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将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D正确。
15.A 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要保证菇房内的适宜温度,需要较高的成本,故该新型连体温室大棚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建设成本较高,A正确。
16.C 卫生填埋垃圾本就需要占用土地资源,会产生废气和污水,①②不符合题意;因垃圾会产生废水,且垃圾之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要防止渗滤液渗透,污染土壤,防止污染地下水,③④正确。故选C。
17.C 瑞典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并根据垃圾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有利于垃圾的资源化高效利用,是我们最应该借鉴的,C正确;我国早已开始配备专职收集人员,A错误;垃圾分类运输是很普遍的,B错误;该模式不需要投入很大,加大企业投入将大大增加成本,浪费能源和资源,D错误。
18.B R的上一个程序是“拆除、拆卸”,是旧产品的回收处理环节之一,R的下一个程序包括“再循环” “安全填埋”和“经认证的零部件”,由此分析,R代表将拆除、拆卸后的旧产品的零件进行分类、检查,B正确;“清洗、喷漆”“维修、保养”“翻新、包装”等环节的顺序应该是旧产品—拆除、拆卸—分类、检查—经认证的零部件—维修、保养—清洗、喷漆或翻新、包装—装配,A、C、D错误。
19.C 使用旧产品零部件可以减少原材料的购买和能源的使用,C正确;使用旧产品零部件不会提高终端产品的质量,A错误;使用旧产品零部件,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生产成本,可以降低产品售价,B错误;使用旧产品零部件会增加生产环节,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D错误。
20.A 推行清洁生产,企业可以减少对原材料区位的考虑,也会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所以推行清洁生产会使环境对工业区位的约束力显著减小,故A正确。
21.答案 (1)主要问题:过度放牧。(2分)
影响: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剧;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草原物种减少;等。(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2)保护天然草场资源;建设人工草场;合理放牧;(采用定居轮牧方式;合理规划载畜量)改良牲畜品种,提高生产能力。(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天然草场的实际载畜量远远大于理论载畜量,说明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资源被破坏,进而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剧;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恶化,草原物种减少;等。(2)我国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需要结合畜牧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改良牲畜品种,提高生产能力。
22.答案 (1)臭氧层破坏(1分) 全球变暖(1分) 大气污染和酸雨(1分)
(2)环境污染(1分) 生态破坏(1分)
(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发达国家禁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发展中国家要尽其所能地向绿色发展转型;加强国际合作对话;签署共同协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双方合作3个方面各说出1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1)图中①由氯氟碳化物引起,为臭氧层破坏;②由二氧化碳等引起,为全球变暖;③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引起,为大气污染和酸雨。(2)结合材料可知,发达国家经济活动强度高,污染物排放多,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较多,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生态破坏。(3)注意答题角度的全面性,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双方合作都要回答。
23.答案 (1)环境问题:水土流失。(2分)
原因:该地黄土层深厚,且黄土疏松,易遭冲刷;(2分)该地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对地表的侵蚀力强;(2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2分)
(2)果汁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提高了果农收入;果树与三叶草、青草间种,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利于水土保持;利用果渣、三叶草、青草养猪,既可获得经济效益,也可充分利用废弃物;沼气池的使用,既增加了有机肥和清洁能源,又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这种生产模式通过沼气池和水窖,使水资源、废弃物等得到较充分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
解析 (1)图a中苹果分布区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地面物质组成和植被(人类活动)等方面考虑。(2)根据图b,从产品的深加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肥力和减轻污染等方面综合分析。
24.答案 (1)特点:从1960年开始,总体呈上升趋势,(1分)在1970年生态足迹等于1个地球数量,(1分)在1970年之后生态足迹超出了地球的承载力。(1分)
超出地球的承载力的年份:1970年。(2分)
(2)改变消费方式;养成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节约粮食;低碳生活;等。(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解析 (1)读图即可得出结论。(2)减少个人生态足迹的做法包括:节约粮食;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节约用能,使用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环保购物;垃圾分类;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