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
专题强化练15 常见环境问题的危害及治理
(2021重庆南开中学期末)下图为漫画《梦回故乡》。读漫画,完成下面两题。
1.漫画所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用地紧张
B.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导致臭氧空洞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2.解决漫画所示问题的合理措施为 ( )
A.建设新城,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避免臭氧空洞出现
D.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加强绿化建设
(2021重庆二外期中)下图为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
4.造成该区域该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农作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
20世纪50年代以后,地球上相继出现了三大酸雨区,其中,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世界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之一。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危害极大。根据材料,完成下面两题。
5.下列环境问题,可能由酸雨直接引发的是 ( )
A.海平面上升
B.南极企鹅患白内障
C.水土流失
D.森林大面积枯萎死亡
6.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促进酸雨防治的是 ( )
A.使用低硫燃料
B.控制汽车尾气排放
C.减少使用氯氟碳化物作为制冷剂
D.安装烟气脱氮装置
神府煤矿区位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丘陵沟壑两大地貌类型交错过渡地带,是典型的高强度煤炭开发区,目前对该煤矿区采取保水开采技术(确立地下水位控制的阈值,减轻覆岩损伤的采矿技术)采煤。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对该煤矿区实施保水开采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 )
A.避免产生扬尘
B.减少洗煤用水
C.防止地面坍塌
D.保护地表植被
8.为减轻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
A.实施复垦,恢复地表植被
B.跨流域调水,回灌采空区
C.封闭开采区,使其自然修复
D.减少采煤量,控制开采强度
9.(2021山西原平一中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二、三工作组报告宣讲会在中国气象局召开。某参会人员介绍,如不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如积极行动,仍有可能实现2℃升温目标。要实现在21世纪末2℃升温的目标,需要能源供应部门进行重大变革,并及早实施全球长期减排的路径。他建议,加强风险管理,降低气候变化风险,从国家层次上要重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呼吁大家行动起来,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材料二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针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下图。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 ℃;到2100年,按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约低 ℃。
(2)阅读下面的地理现象关联示意图,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含义。
① ;② ; ③ ;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⑤城市环境问题。
(3)简要说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合理措施。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15 常见环境问题的危害及治理
1.D 漫画中的内容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过度砍伐等问题,所以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D正确。
解题关键
漫画中的大烟囱冒着浓烟、河水是黑色的、树木被砍伐只剩下树桩。
2.D 漫画所示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合理措施是调整工业结构和布局,减少高污染企业,加强绿化建设,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环境自净能力,D正确。建设新城主要是解决交通拥堵、居住困难等城镇化问题,A错误。图中污染主要来自工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减少漫画所示问题的影响较小,B错误。“研制新型制冷设备,避免臭氧空洞出现”对减轻大气污染、水污染影响不大,C错误。
3.C 由人地关系示意图可知,该环境问题加剧的关键是农作侵入牧区,导致草地被破坏、草场过度放牧等,因此应为土地荒漠化,C正确。
4.B 土地荒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由于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才会导致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行为,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B正确。
5.D 酸雨会使土壤酸化,腐蚀树木,从而导致森林大面积枯萎死亡,D正确;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变暖造成的,南极企鹅患白内障与南极紫外线辐射增强有关,酸雨不会引发水土流失,A、B、C错误。
6.C 酸雨主要是空气中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含量增加导致的,因此使用低硫燃料、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安装烟气脱氮装置均有利于促进酸雨的防治,A、B、D均不符合题意;减少使用氯氟碳化物作为制冷剂是减轻臭氧层破坏的措施,C符合题意。
7.C 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对地下含水层破坏严重,采取保水开采技术,能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状况,从而起到防止地面坍塌的作用,C正确。
8.A 煤矿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利用煤炭开采过程中剥离的表土,对采矿区实施复垦,恢复地表植被,对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效果显著,A正确;在气候干旱区实施跨流域调水,投资成本大,并且容易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B错误;采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使其自然修复效果不明显,C错误;减少采煤量,控制开采强度,不符合矿区持续发展的要求,D错误。
9.答案 (1)0.3 1.8(1.5~2均可)
(2)①全球变暖 ②臭氧空洞 ③酸雨
(3)原因: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
措施: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度。
解析 (1)读图可知, 按A预案,2000年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约3℃,即每10年将升高约0.3℃;到2100年,按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达到约2.3℃,将比按A预案的约4.1℃低了约1.8℃。(2)根据图中人类活动判断即可。天然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变暖,所以①为全球变暖;冰柜、电冰箱等排放的氯氟碳化物会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空洞,所以②为臭氧空洞;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增加会导致酸雨,所以③为酸雨。(3)结合我国国情可知,我国人口众多,且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耗量大;而且我国作为燃煤大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矿物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其中煤炭占一半以上,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对此,可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降低矿物能源的使用比重;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等低能耗产业,降低高能耗产业比重;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大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此外,还需要加强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节能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