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3 21:0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共20题)
一、选择题(共16题)
(2018·北京怀柔区·期末)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B.某些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地积累
C.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D.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2018·厦门市思明区·期末)若草原生态系统中只有“草 鼠 蛇 鹰”这条食物链,当蛇被大量捕杀,一段时间后
A.草场会被破坏 B.鹰的数量会增加
C.鼠的数量会减少 D.鹰的数量不会变
(2018·山东淄博市·期末)据 年 月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全球近 个地点测试蜂蜜的研究人员发现,约 的样本都含有一定剂量的杀虫剂。几乎除了南极洲以外所有大陆上的蜜蜂都面临着暴露在大量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危险中,这些农药对蜜蜂的健康有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杀虫剂会通过食物链影响蜜蜂的种群数量,导致有些植物不能充分传粉
B.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短期内难维持生态平衡
C.杀虫剂会随着水循环传播到其他区域,影响其他地区的生物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会有新物种取代蜜蜂发挥作用
(2019·大庆市龙凤区·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可能受到破坏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一条食物链
(2018·青岛市崂山区·期末)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害虫适应能力增强 B.食物链被破坏
C.网罩影响了草的光合作用 D.非生物因素的改变
(2018·重庆开州区·期中)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森林 B.草原 C.湖泊 D.荒漠
(2019·重庆万州区·期中)假定一个草原是由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若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2019·江门市恩平市·期中)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018·河南郑州市·期中)马尾松纯林容易受到松毛虫的爆发性危害,而在混交林(两种以上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中,这种单一性的虫害就不容易大发生。这是因为
A.松毛虫只能在马尾松纯林中生活
B.混交林中,食物链食物网复杂,可能有多种松毛虫的天敌控制松毛虫的增长
C.马尾松纯林中营养较多
D.马尾松纯林中的环境更适合松毛虫的生长和繁殖
(2021·同步练习)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019·襄阳市宜城市·期末)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C.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019·邯郸市磁县·期末)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北极荒原 B.蔬菜大棚 C.西溪国家湿地 D.热带雨林
(2019·北京西城区·期中)在草原上,环境适宜时草生长茂盛,野鼠数量随之增加,导致草被吃掉过多;过一段时间后,野鼠的数量会下降,草又逐渐多了起来。出现这一系列现象的原因是
A.草比原来长得快 B.草没有了,野鼠被饿死了
C.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D.草被吃光了,野鼠跑掉了
(2018·厦门市思明区·期末)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罗平油菜田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C.香格里拉依拉草原 D.大理洱海
(2022·同步练习)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冻原 B.温带落叶林 C.沙漠 D.热带雨林
(2022·同步练习)下列属于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自然因素是
A.引进物种 B.原油泄漏 C.火山爆发 D.工业废水排放
二、综合题(共4题)
(2018·北京东城区·期末)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用生态农业留住绿水青山
近年来,首都北京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实现了首都发展提质增效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今年,北京市将大力创建生态农业标准园区,从各个方面改良传统农业。
节水方面:采取农田地膜覆盖手段,阻断了土壤水分的垂直蒸发和乱流,增大了水分蒸发的阻力,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抑蒸力可达 以上。在小麦或玉米行间覆盖秸秆也能减少蒸发和有效利用降雨,达到节水、节能,干旱不减产的目的,争取实现节水 以上。
节药方面:利用生物防治的方式减少害虫病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放养蚯蚓、青蛙、杀虫螨、七星瓢虫和啄木鸟等害虫的天敌,可有效杜绝农药、化肥、激素的使用,遵循原生态食材生产标准,保证了食材的安全。
清洁能源方面:全面杜绝燃煤在园区中的利用,减少大气污染。大力推广示范太阳能等多种技术,解决育苗、果蔬生产的冬季加温问题。
粪便处理方面:采用建造沼气池的方式,不仅解决了村内畜禽粪便污染问题,还满足了村民生活用气和有机农作物生产需求。作为原料的人畜粪便、厨余垃圾等,发酵后产生的沼气可用于燃烧和发电,村民真正做到“点灯不用油,做饭不发愁”。沼渣、沼液作为优质的有机肥施用于菜田,保证了土壤内的有机物含量,减少了化学肥料对土壤成分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离不开生态农业践行者们的集体攻关,得益于集体智慧的凝集,团队合力的发挥,以及对“高效、节能、环保”发展理念的身体力行。村民们表示:“不仅用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留住了绿水青山,更留住了老百姓的心”。
(1) 玉米植株体内水分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主要通过 (器官)进行。采用地膜覆盖和行间覆盖秸秆的手段,主要目的是减少 (填“土壤中”或“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
(2) 利用生物防治的方式减少害虫时,青蛙和啄木鸟的关系是 。施放七星瓢虫等昆虫,除了生物防治外,还能在开花期帮助植物 。
(3) 传统燃料—煤是由远古时期大型 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复杂的过程变化形成。沼气池可以将粪便和厨余垃圾转变为沼气和能量,沼气池中发挥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能够用于“点灯和做饭”的能源,最终来自 。
(4) 农田生态系统的管理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稻田治虫不力,也会导致减产,说明农田生态系统的 相对较弱。
(5)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的有 (选填下列数字序号)。
①草稿纸、打印纸尽量双面使用
②外出就餐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
③洗脸洗手过程中保持自来水处于流动状态
④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不用时也不要切断电源
⑤外出尽量选择步行、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⑥炎热的夏季可将空调温度尽可能调低以保证人体的舒适
(2018·北京房山区·期末)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人工浮床
人工浮床”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净化水质,解决水体中氮、磷等污染问题。其设计原理如下: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轻型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如泡沫板),把特制的轻型载体按不同的设计要求,拼接、组合、搭建成所需要的面积或几何形状,放入、固定并漂浮于受污染水体(如江河、湖治等)中;再将经过筛选、驯化的能够吸收水中污染物(如氮、磷等)的水生或陆生植物植入预制漂浮载体的种植槽内,让植物在类似无上栽培的环境下生长(如图所示)。
植物根系自然生长并悬浮于水体中,吸附、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污染物质,为水体中的鱼虾、昆虫和微生物等提供生存条件,同时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在植物、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环境水质得以净化,达到修复和重建水体生态系统的目的。
(1) 文章中提到的所有生物并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 。
植物根系上吸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2) 据图,请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3) “人工浮床”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
(4) 水体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质有 。
(2019·北京通州区·期末)下面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 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
(2) 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増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
(3) 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 。
(4) 图三中的 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 ,它通过生理过程 (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有效的维持了生物圈中的 。
(5) 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开发和使用,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怎么做? 。
(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总面积约 公顷的自然生态展示区,是在原有的妫(gui)水河森林公园基础上改造提升而建成的。
原来森林公园内林地生态系统相对单一,造成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不足。设计师们对这里的生态系统进行了修复。在原来树林的基础上补植了上万株乔木和灌木,给鸟类、昆虫等提供了栖息繁殖地。除此之外,展示区内还有一个总面积约 公顷的湿地,在湿地内,种植了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通过湿地内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将园区上游妫水河和再生水厂的自来水进行净化,清水流入园区内唯一的人工湖——妫汭( gui rui)湖。在世园会园区内,呈现出飞鸟蹁跹、鱼翔浅底的美景。
世园会使用再生水作为唯一景观用水,利用食藻虫吞噬藻类。水生植物合成植物蛋白,鱼、虾、螺、贝等水生动物又通过摄食,把植物蛋白转化为动物蛋白。最后水体中的鱼、虾、螺及贝等动物可被捕捞上岸成为绿色水产品。这样进入水体的富营养物质就被转移上岸,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
世园会园区与周边的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世园会闭幕后园区将被打造为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及市民旅游的目的地,并为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提供服务保障。
(1) 文中提到的妫汭湖,可以看作是一个 。
(2) 原来的森林公园内林地生态系统相对单一,设计师补植了上万株乔木和灌木。这样做是因为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 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 黑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活在水中,茎细长,花淡紫色,果实中一般有 粒种子。由此推测,黑藻是 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 的。黑藻通过细胞 增加细胞数目,经过细胞生长和 形成多种组织,进而形成植物体。
(4) 在世园会生态展示区,枯死的树木也被保留了下来。枯死的树木最终会腐烂消失,这一过程离不开 ,它们参与生态系统的 循环和能量流动。
(5) 文中提到的水体净化中,富营养物质是通过 转移到鱼、虾、螺、贝等体内。
答案
一、选择题(共16题)
1.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错误;某些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地积累,B正确;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C正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D正确。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使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生态系统就达到生态平衡,在食物链:草 鼠 蛇 鹰中,假如蛇的数量大量减少,鼠因天敌的数量减少而数量增加,鹰因食物蛇减少而数量减少,可见A符合题意。
【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 【答案】B
【解析】在草场中存在食物链草 虫 鸟,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罩起来,虫子就会失去天敌,因食物充足而大量繁殖,导致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这说明了食物链的破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故选B。
【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6. 【答案】A
【解析】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大,故A正确;
故选A。
【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7. 【答案】D
【解析】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在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牧草 鹿 狼的食物链,把狼杀绝,鹿由于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从而使鹿场上的植物(鹿的食物)减少,以鹿为食动物也会随着鹿的增多而增多,后来鹿的数量会随着植物(鹿的食物)的减少而减少。
故选D。
【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8. 【答案】D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A错误;
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B错误;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C错误;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择D选项。
【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9. 【答案】B
【解析】动物在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马尾松纯林常常是山林经砍伐后种植的人工林,生物种类单一,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所以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而在马尾松与其他树种形成的混交林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较高,食物链食物网较复杂,可能有多种松毛虫的天敌控制松毛虫的增长。故选择B选项。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0.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1. 【答案】D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A错误;
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B错误;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C错误;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
故选择D选项。
【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2. 【答案】D
【解析】热带雨林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自动调节能力最强,故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3. 【答案】C
【解析】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植物(草)数量增多时,以该植物为食的动物(野鼠)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此外,动物因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例如,野鼠数量下降,会使草的数量增加,野鼠还要与牛羊争夺生存的空间和牧草,所以野鼠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故C正确;
故选C。
【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4.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受到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及各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弱。因此选项所示生态系统中,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食物链和食物网最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故选择B选项。
【知识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5.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6. 【答案】C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二、综合题(共4题)
17. 【答案】
(1) 叶;土壤中
(2) 竞争;传粉
(3) 蕨类;分解者;太阳能
(4) 自动调节能力
(5) ①②⑤
【解析】
(1)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其次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蒸腾少量的水分,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采用地膜覆盖和行间覆盖秸秆的手段,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天旱保墒、雨后提墒,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生长发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
(2) 青蛙和啄木鸟都捕食害虫为食,属于竞争关系,施放七星瓢虫等昆虫,除了生物防治外,还能在开花期帮助植物传粉。
(3) 在距今 亿年以前,地球上曾经茂盛的生长着高达数十米的蕨类植物,它们构成了大片大片的森林,后来,这些蕨类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炭;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是产甲烷杆菌,产甲烷杆菌是一种厌氧型的微生物,只能利用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不侵染活的动植物,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够用于“点灯和做饭”的能源,最终来自太阳能。
(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弱。该农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相对较弱。
(5) ①草稿纸、打印纸尽量双面使用,②外出就餐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⑤外出尽量选择步行、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符合低碳环保生活方式。
【知识点】生物部分、叶片的结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间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蒸腾作用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土壤的成分和作用
18. 【答案】
(1) 缺少分解者和无机环境;分解者
(2) 凤眼莲 食草鱼 野鸭
(3) 自我调节
(4) 氮,磷,钾等
【解析】
(1)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缺一不可,根系上的大量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2) 答案不唯一,只要保证起点为生产者,终点为消费者,箭头由被吃者指向捕食者,且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即可。
(3) 人工浮床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4)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为氮磷钾。
【知识点】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和食物网
19. 【答案】
(1) 生态因素
(2)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自我调节
(3) 蛇;捕食和竞争
(4) 生产者;②;碳—氧平衡
(5)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
【解析】
(2)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减少,但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生态系统可以通过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分别是:草 兔 鹰;草 兔 狐;草 鼠 狐;草 鼠 鹰;草 鼠 蛇 鹰;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 乙 甲 丙,图二中的甲对应的生物是蛇。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因此此生物与鹰存在的关系有捕食和竞争。
(4) 由分析可知:图三中的 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植物,它通过生理过程②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地面上的生活环境,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5)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减少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如节约水电、出行时不坐私家车改乘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植树造林等,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知识点】生物部分、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种间关系、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非生物部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20. 【答案】
(1) 生态系统
(2) 强;超过(大于)
(3) 被子(绿色开花);生产者;分裂;分化
(4) 分解者;物质
(5) 食物链(网)
【解析】
(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如文中提到的妫汭湖,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出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5)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传递的,如文中提到的水体净化中,富营养物质是通过食物链转移到鱼、虾、螺、贝等体内。
【知识点】生物部分、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特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食物链和食物网、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