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四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3 14:5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声音的强弱叫做( )。声音的高低叫做( )。
2.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3. 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拨动它,橡皮筋拉得紧,发出的声音( ),拉得松,发出的声音( )。
4. 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5. 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是( )和( )。
二、判断。(每题3分,共30分)
6. 牛的叫声低,鸟的叫声高。( )
7.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动的幅度越大音量大。( )
8. 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永远向前方。( )
9. 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生林奈克发明。( )
10. 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这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 )
11. 噪声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 )
12. 植树种草,加强绿化是降低噪声的有效途径。( )
13. 小肠上长有大量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的作用是吸收营养物质。 ( )
14. 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
15. 变质和过期的食物也能被消化,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 )
三、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6. 敲击音叉,音叉的小球跳动是因为( )。
A. 风吹动所致 B. 音叉振动所致 C. 人手拉动所致
17.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 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
18. 准备好一个空的玻璃杯,一边缓缓往杯子里加水,一边用筷子连续敲击杯口,杯子发出的音调会( )。
A. 越来越高 B. 越来越低 C. 没有变化
19. 假如你的住所附近有一噪声源,那么防止噪声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 )。
A. 关闭门窗不出门 B. 要求加装隔音板,减少噪声 C. 往耳朵内塞棉花
20. 吸气、呼气时气体不会经过的器官是( )。
A. 咽 B. 支气管 C. 食管 D. 肺
21. 声音可以( )中传播。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以上都是
22. 声音传播的方向( )。
A. 前方 B. 后方 C. 上方 D. 四面八方
23. 影子形成的条件是( )。
A. 光源 B. 挡光物体 C. 屏 D. 以上都是
24. 每年( )为全国爱耳日。
A 3月3日 B. 3月4日 C. 3月5日
25. 成人小肠长( )
A. 3到5米 B. 5到7米 C. 7到9米
26. 作图题。
五、简答题(8分)
27. 表演中,一位艺人用嘴使劲地吹一根细管,能发出声音(如图)。
(1)这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这种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入到观众的耳朵里来的?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声音的强弱叫做( )。声音的高低叫做( )。
【答案】 ①. 音量 ②. 音调
【解析】
【详解】音量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2.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答案】振动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振动产生声音;弹琴时,琴弦振动产生声音。
3. 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拨动它,橡皮筋拉得紧,发出的声音( ),拉得松,发出的声音( )。
【答案】 ①. 高 ②. 低
【解析】
【详解】声音有高有低,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根据声音强弱、高低的认识,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声音高,这是因为振动得快;拉得松,声音低,这是因为振动得慢;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强,轻轻拨,声音弱。
4. 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
【答案】 ①. 固体 ②. 液体 ③. 气体
【解析】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5. 人体主要消化器官是( )和( )。
【答案】 ①. 胃 ②. 小肠
【解析】
【详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不同的器官有不同的功能。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是胃和小肠。胃能够短暂地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食物在人体胃中进行蠕动,会形成食糜。肠盘曲于腹腔内,上端连着胃,下端连接大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也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器官。
二、判断。(每题3分,共30分)
6. 牛的叫声低,鸟的叫声高。( )
【答案】√
【解析】
【详解】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牛的叫声低,小鸟叫声很细,音调高,是因为声带振动频率高.
7.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动的幅度越大音量大。( )
【答案】√
【解析】
【详解】声音有强有弱,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8. 声音传播的方向是永远向前方。( )
【答案】×
【解析】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心是以声波的形式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9. 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生林奈克发明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1816年9月13日,法国名医雷奈克用一本薄笔记本卷成圆筒,解决了困扰他很久的诊断难题,随之他发明了听诊器。听诊器能听到静脉,动脉,心,肺,肠,甚至可以听到母体里胎儿的心音,就现在而言,几乎每一个医生和患者都受益于他。所以雷奈克发明的听诊器,是为人类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10. 将要上钩鱼,会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这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 )
【答案】√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11. 噪声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 )
【答案】×
【解析】
【详解】噪声是现代社会一大公害噪声使人烦躁不安,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损害听力等,影响人体健康。
12. 植树种草,加强绿化是降低噪声的有效途径。( )
【答案】√
【解析】
【详解】发声体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噪音,广义上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声音都是噪音。根据噪音的概念解答即可。大量植树种草,加强绿化可以减弱噪音,起到隔音带的作用。
13. 小肠上长有大量的小肠绒毛,小肠绒毛的作用是吸收营养物质。 ( )
【答案】√
【解析】
【详解】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胃部将食物输送到小肠,经过进一步的分解吸收,身体需要的成分被吸收,小肠的内表面布满了指状突起物,这就是小肠绒毛,这样的结构最有利于小肠对食物的吸收。
14. 呼吸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
【答案】√
【解析】
【详解】我们进行呼吸的过程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完成的。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这时空气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被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这时全身各处(二氧化碳)被血液运回肺,由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运出。
15. 变质和过期的食物也能被消化,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 )
【答案】×
【解析】
【详解】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残羹剩饭中含丰富的营养物质,适合微生物的生存,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物质的腐败、变质,此过程中还产生大量的毒素,如果再用来被人吃掉,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三、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6. 敲击音叉,音叉的小球跳动是因为( )。
A. 风吹动所致 B. 音叉振动所致 C. 人手拉动所致
【答案】B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音叉的小球跳动是因为音叉振动所致。
17.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在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 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C. 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也停止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以此分析选项可知,B选项观点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18. 准备好一个空的玻璃杯,一边缓缓往杯子里加水,一边用筷子连续敲击杯口,杯子发出的音调会( )。
A. 越来越高 B. 越来越低 C. 没有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的快慢和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在一个杯子里,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连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慢,因为敲击有水的杯子时,杯子里的水柱振动发声,杯中的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19. 假如你住所附近有一噪声源,那么防止噪声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 )。
A. 关闭门窗不出门 B. 要求加装隔音板,减少噪声 C. 往耳朵内塞棉花
【答案】B
【解析】
【详解】噪声的定义有两个:①从产生角度定义,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是噪声。②从环保角度定义,凡是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③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假如你的住所附近有一噪声源,那么防止噪声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要求加装隔音板,减少噪声。
20. 吸气、呼气时气体不会经过的器官是( )。
A. 咽 B. 支气管 C. 食管 D. 肺
【答案】C
【解析】
【详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那么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从外界到达肺部的正确顺序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不会经过食管。
21. 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以上都
【答案】D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2. 声音传播的方向( )。
A. 前方 B. 后方 C. 上方 D. 四面八方
【答案】D
【解析】
【详解】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23. 影子形成的条件是( )。
A. 光源 B. 挡光物体 C. 屏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24. 每年( )为全国爱耳日。
A. 3月3日 B. 3月4日 C. 3月5日
【答案】A
【解析】
【详解】耳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因为它是负责听觉和平衡身体的重要器官,因此保持耳朵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自2000年起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25. 成人小肠长( )。
A. 3到5米 B. 5到7米 C. 7到9米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成人的小肠长5~7米,内壁有很多绒毛,这样的结构最有利于小肠对食物的吸收。
26. 作图题。
【答案】
【解析】
【详解】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中转站,能够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五、简答题(8分)
27. 表演中,一位艺人用嘴使劲地吹一根细管,能发出声音(如图)。
(1)这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这种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入到观众的耳朵里来的?
【答案】(1)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的耳朵里。
【解析】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里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后是气体。
【详解】吹细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振动产生的,而且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观众的耳朵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