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23 14:5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声音可以在( )、( )和气体中传播。
2. 早上物体的影子方向朝( ),到了傍晚影子方向朝( )。
3. 声音的强弱叫作________,声音的高低叫作_________。
4.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_______%;海洋占_______%。
5.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我们见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 )的光。
6. 物体常见的运动从本质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类( )和转动。
二、判断。(每题3分,共30分)
7. 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生林奈克发明的。( )
8. 地球上到处是水,所以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源。( )
9. 往耳朵里塞棉花是长期防止噪声危害的好办法。( )
10. 植树种草,加强绿化是降低噪声的有效途径。( )
11. 肺活量的大小与体育锻炼、身高、体重等因素有关。( )
12. 变质和过期的食物也能被消化,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 )
13. 白天太阳是光源,晚上月亮是光源。( )
14. 古人通过帆船入港时,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猜想地球是个球体。( )
15. 在课间活动中,奔跑的我们会产生撞击力,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 )
16. 摩擦力都是有害的,我们应该减少摩擦力。 ( )
三、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7. 如图所示,敲击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铁管时,发出音调较高的是( )。
A. 细铁管 B. 中等粗细铁管 C. 粗铁管
18. 早晨,小楠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影子的长度是5米,一小时后再去测量,大树的影子( )。
A. 不变 B. 大于5米 C. 小于5米
19. 地球是一个大球体,证据来源是( )。
A. 古希腊人的猜想 B. 亚里士多德做出的推测
C. 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一个方向行驶,最后又回到西班牙
20. 假如你的住所附近有一噪声源,那么防止噪声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 )。
A 关闭门窗不出门 B. 要求加装隔音板,减少噪声 C. 往耳朵内塞棉花
21. 影子形成的条件是( )。
A. 光源 B. 挡光物体 C. 屏 D. 以上都是
22. 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
A. 月亮 B. 手电筒 C. 萤火虫
23. 下列关于地球上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
B.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资源是咸水资源,只有少量的淡水,淡水只占地球上水量的3%
2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体常见运动从本质上分为两类:平动和转动
B. 直线运动就是平动,曲线运动就是转动
25. 为比较我们班同学谁跑得快,下列比赛方法中( )比较科学。
A. 同时起跑,看谁跑得最远
B. 同时起跑,看谁跑得更久
C. 同时在起跑线起跑,看谁跑完100米用的时间最短
26. 下列运动方式中属于平动是( )。
A. 钟摆的运动 B. 飞行的子弹 C. 旋转木马
27. 连线题。
风车转动 重力
雪橋犬拖动雪撬 浮力
弹簧恢复原状 风力
树叶漂在湖面上 磁力
苹果落地 弹力
磁悬浮列车 拉力
五、问答题。(8分)
28. 下图所示:用一根细绳将鼓的右面和三角橡皮筋连起来,拉直后,人用力敲打鼓的左面,皮筋会发出“咚、咚”的声音。
(1)鼓声是怎样产生的?
(2)橡皮筋会振动吗?
新湘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声音可以在( )、( )和气体中传播。
【答案】 ①. 固体 ②. 液体
【解析】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各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是不一样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2. 早上物体的影子方向朝( ),到了傍晚影子方向朝( )。
【答案】 ①. 西 ②. 东
【解析】
【详解】一天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早上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升起,影子在西;随着中午的到来太阳逐渐到了南方,影子朝向北方;到了下午太阳西下,影子朝向东。所以太阳一天的方向变化是东-南-西,所以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西-北-东。
3. 声音的强弱叫作________,声音的高低叫作_________。
【答案】 ①. 音量 ②. 音调
【解析】
【详解】声音的强弱叫作音量,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音量由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4.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_______%;海洋占_______%。
【答案】 ① 29 ②. 71
【解析】
5.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我们见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 )的光。
【答案】太阳
【解析】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一个月。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6. 物体常见的运动从本质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类( )和转动。
【答案】平动
【解析】
【详解】物体有平动、滚动、振动、跳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类平动和转动。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
二、判断。(每题3分,共30分)
7. 听诊器是1816年由法国医生林奈克发明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1816年9月13日,法国名医雷奈克用一本薄笔记本卷成圆筒,解决了困扰他很久的诊断难题,随之他发明了听诊器。听诊器能听到静脉,动脉,心,肺,肠,甚至可以听到母体里胎儿的心音,就现在而言,几乎每一个医生和患者都受益于他。所以雷奈克发明的听诊器,是为人类医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8. 地球上到处是水,所以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
【答案】×
【解析】
【详解】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咸水,无法直接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325%,而且分布不均。所以地球的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所以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们要节约用水。
9. 往耳朵里塞棉花是长期防止噪声危害的好办法。( )
【答案】×
【解析】
【详解】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或者不正确使用耳机,或者有不良的用耳卫生习惯等,都可能使我们的听力受到损害。所以在噪音大的环境中工作,要有必要的防护措施。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或者不正确使用耳机,或者有不良的用耳卫生习惯等,都可能使我们的听力受到损害。为了减少噪音危害,人们往往采用隔音材料或者吸音材料制造隔音墙、耳塞等。往耳朵里塞棉花会伤害耳朵。
10. 植树种草,加强绿化是降低噪声的有效途径。( )
【答案】√
【解析】
【详解】发声体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是噪音,广义上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声音都是噪音。根据噪音的概念解答即可。大量植树种草,加强绿化可以减弱噪音,起到隔音带的作用。
11. 肺活量的大小与体育锻炼、身高、体重等因素有关。( )
【答案】√
【解析】
【详解】肺活量是指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量。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表了一个人潜在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况。肺活量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成人的肺活量大于儿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参加户外活动,有利于增强肺活量。
12. 变质和过期的食物也能被消化,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 )
【答案】×
【解析】
【详解】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残羹剩饭中含丰富的营养物质,适合微生物的生存,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物质的腐败、变质,此过程中还产生大量的毒素,如果再用来被人吃掉,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13. 白天太阳是光源,晚上月亮是光源。( )
【答案】×
【解析】
【详解】月亮自身不发光,是反射了太阳的光
14. 古人通过帆船入港时,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猜想地球是个球体。( )
【答案】√
【解析】
【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古人通过帆船人港时,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猜想地球是个球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通过应用遥感技术,能够精确的计算出地球形状的各种数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略扁的球体。
15. 在课间活动中,奔跑的我们会产生撞击力,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 )
【答案】√
【解析】
【详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三要素。在课间活动中,奔跑的我们会产生撞击力,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奔跑。
16. 摩擦力都是有害的,我们应该减少摩擦力。 ( )
【答案】×
【解析】
【详解】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有利有弊,生活中我们根据需要来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比如鞋底、轮胎等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旱冰鞋安装滚轮,用划雪板划雪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三、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7. 如图所示,敲击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铁管时,发出音调较高的是( )。
A. 细铁管 B. 中等粗细铁管 C. 粗铁管
【答案】A
【解析】
【详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敲击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铁管时,粗铁管振动较慢,所以发出音调较低;细铁管振动较快,所以发出音调较高。
18. 早晨,小楠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影子的长度是5米,一小时后再去测量,大树的影子( )。
A. 不变 B. 大于5米 C. 小于5米
【答案】C
【解析】
【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影子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所以早晨,小楠测得一棵大树在阳光下影子的长度是5米,一小时后再去测量,大树的影子小于5米。
19. 地球是一个大球体,证据来源是( )。
A. 古希腊人的猜想 B. 亚里士多德做出的推测
C. 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向一个方向行驶,最后又回到西班牙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16世纪至17世纪,航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20. 假如你的住所附近有一噪声源,那么防止噪声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 )。
A. 关闭门窗不出门 B. 要求加装隔音板,减少噪声 C. 往耳朵内塞棉花
【答案】B
【解析】
【详解】噪声的定义有两个:①从产生角度定义,物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是噪声。②从环保角度定义,凡是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③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假如你的住所附近有一噪声源,那么防止噪声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要求加装隔音板,减少噪声。
21. 影子形成条件是( )。
A. 光源 B. 挡光物体 C. 屏 D. 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
【详解】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22. 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
A. 月亮 B. 手电筒 C. 萤火虫
【答案】A
【解析】
【详解】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月球自身不发光。
23. 下列关于地球上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
B. 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资源是咸水资源,只有少量的淡水,淡水只占地球上水量的3%
【答案】B
【解析】
【详解】选项A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正确;
选项B地球上的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地球上的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选项C地球上大部分的水资源是咸水资源,只有少量的淡水,淡水只占地球上水量的3%,正确。
2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物体常见的运动从本质上分为两类:平动和转动
B. 直线运动就是平动,曲线运动就是转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体常见的运动从本质上分为两类:平动和转动。把物体运动的路径连成线,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根据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还是曲线,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是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25. 为比较我们班同学谁跑得快,下列比赛方法中( )比较科学。
A. 同时起跑,看谁跑得最远
B. 同时起跑,看谁跑得更久
C. 同时在起跑线起跑,看谁跑完100米用的时间最短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叫做速度;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在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所以为比较我们班同学谁跑得快,应该在相同距离下比较时间,所以同时在起跑线起跑,看谁跑完100米用的时间最短比较科学。
26. 下列运动方式中属于平动的是( )。
A. 钟摆的运动 B. 飞行的子弹 C. 旋转木马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体有平动、滚动、振动、跳动和摆动等运动方式,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方式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方式。钟摆的运动是摆动形式,旋转木马属于转动;飞行的子弹属于平动。
27. 连线题。
风车转动 重力
雪橋犬拖动雪撬 浮力
弹簧恢复原状 风力
树叶漂在湖面上 磁力
苹果落地 弹力
磁悬浮列车 拉力
【答案】
【解析】
【详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和物体启动或停止。但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一个足够的力。风车转动是受到风力的作用;雪橋犬拖动雪撬运动的是拉力;弹簧恢复原状会产生弹力;树叶漂在湖面上会受到水的浮力;苹果落地是受到重力的作用;磁悬浮列车是磁力的相互作用运行的。
五、问答题。(8分)
28. 下图所示:用一根细绳将鼓右面和三角橡皮筋连起来,拉直后,人用力敲打鼓的左面,皮筋会发出“咚、咚”的声音。
(1)鼓声是怎样产生的?
(2)橡皮筋会振动吗?
【答案】(1)鼓面振动产生的。
(2)会振动。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由于橡皮筋是和鼓的右面相连的,所以同时也会振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