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农民阶级运动因
自身局限性而功败垂成
地主阶级洋务派努力
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
资产阶级维新改良因
软弱和妥协而饮恨京城
历史叩问:
因何选择革命之路?
“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地上天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末新政前期(1901—1905)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编练新军
教育改革
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
倡导创办
工商企业
改革官制
(外务部等)
一、山雨欲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清廷自掘坟墓
清末新政
宣布预备立宪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请愿运动
“皇族内阁”
1906年9月
1908年8月
1911年5月
清皇族内阁合影(1911年)
汉族4人 满族9人 其中皇族7人
一、山雨欲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首批内阁成员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
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
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
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
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
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
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
法部司法大臣:绍昌
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
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
清末新政后期:预备立宪(1906—1911)
清末新政
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以失败告终
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中国同盟会
性质: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领导机构
革命纲领
机关刊物
自今日(指同盟会成立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也。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推翻清政府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三民主义
BACK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的提出
广州起义
自立军起义
惠州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冈起义
七女湖起义
钦廉防城起义
镇南关起义
钦廉上思起义
云南河口起义
广州新军起义
黄花岗起义
1895年
1900年
1895年
1906年
1907年
1907年
1907年
1907年
1908年
1908年
1910年
1911年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一、山雨欲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武装起义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中国地图出版社
二、旧邦新造: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夺路、夺款
卖路、卖国
“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孙中山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的日益腐朽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革命团体、革命政党的建立
(组织基础)
(经济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军事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三民主义的确立
(思想基础)
(必要性)
1.背景:
2.条件:
(可能性)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阶级基础)
(政治基础)
那又为什么偏偏发生在辛亥年?
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为革命爆发提供有利时机。
革命的偶然性
武昌起义
10月11日
10月11日
10月12日
黎元洪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黎元洪:湖北新军统领,一贯仇视和破坏革命, 当推举他任都督时,他竟喊道:“莫害我!”起义士兵只好举枪逼其上任。
江苏宣布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江苏都督。
资产阶级
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央权威式微
地方势力扩张
投机革命隐藏失败危机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合影
“中国的华盛顿”
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表达国家和民族至上观念
二、旧邦新造: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总统 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首都 南京
纪年 民国纪年法
政体 共和政体
清政府
帝国主义列强
军事进攻
政治讹诈
任命
施压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威胁
拥护
支持
依靠
打击
革命党人 立宪派/旧官僚
袁氏何以当国?
袁世凯具备孙中山缺少的财力、武力。在立宪派心中袁世凯是“统一”和“秩序”的象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结束了清朝入关以来二百六十七年的统治,也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没有连年苦战、民不聊生,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在中国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
——傅国涌《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
革命须理性,妥协是智慧
你对南北议和中双方的“妥协”有什么新的认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主权在民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谈谈你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
体现了什么思想、性质、意义?
限制袁世凯独裁
杭州
贵阳
昆明
广州
长沙
福州
南昌
苏州
上海
安庆
武昌
江宁
镇江
西安
太原
成都
桂林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8小时——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
41天——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
80天——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有80天;
123天——从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
低烈度革命,高烈度变革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更是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2年,各省区新设工厂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激增至963家,比1911年增长99.38%。革命党人和立宪派人士以及部分军阀、政客共同挥舞着“实业救国”的旗帜,形成一股象征时代进步的实业热潮。
——石波:《辛亥革命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性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共和政体
思想: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推动思想解放
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迫令放足
改良旗袍
旧式旗袍
中山装
长袍马褂
剪辫运动
常见礼节
社会:革除封建社会风俗恶习,社会生活近代化
历史局限
1.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阻挠
主观
资产阶级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而只是狭隘的排满情绪;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封建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反对清朝统治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没有明确反对帝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且难以实现
①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历史局限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阻挠
主观
同盟会组织涣散,它既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又缺乏斗争策略。
①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脱离群众。
革命派虽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往往限于利用会党势力和新军力量进行斗争,而始终未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
③没有建立独立的革命军队。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历史局限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
帝厦将倾,暗流涌动
——寻革命之因
武昌首义,举国揭竿
——探革命之路
功泽后世,成败任说
——评革命之果
必要性
列强侵华
民族危机
清末新政
预备立宪
可能性
经济、阶级、思想、军事、组织等
南北议和
清帝退位
袁被选总统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历史意义
推翻帝制、民主共和
民族工业、革除旧俗
历史局限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未改变半殖半封
社会性质
1.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B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利,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从增进宪政意识看这种做法( )
A.与时俱进,民国政体不断完善
B.权力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C.防患专制,有利于维护共和体制
D.因人设法,违背法律精神
D
3.费正清在《导论·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 )
A.结束专制统治
B.引发军阀割据
C.强化中央集权
D.实现民族独立
B
4.中国历代采用帝王纪年,这种办法一直沿用到清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A
5.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