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县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
(考试总分:100 分 考试时长: 75 分钟)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20小题,总分44分)
1.(2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均通过GLUT(载体蛋白)吸收葡萄糖。正常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而癌细胞主要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根据上述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获得相同的能量时,相比于癌细胞,正常细胞消耗的葡萄糖更多
B.葡萄糖进入人体所有细胞的过程均需要消耗ATP和载体蛋白的协助
C.癌细胞的GLUT相关基因的表达强度可能要大于正常细胞的
D.可通过注射GLUT抑制剂治疗癌症,且该方法对人体无副作用
2.(2分)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可能重新组合
B.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C.小鼠发生可遗传变异时,其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D.自然状况下,病毒和原核生物都会发生基因重组
3.(2分)多巴胺是一种能在脑内传递兴奋和愉悦信息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被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摄取回收,毒品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卡因作用于人体可延长其愉悦感的持续时间
B.滥用可卡因的后果是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
C.长期大量吸食可卡因后突然停药会出现抑郁症状
D.部分多巴胺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将进入突触后神经元
4.(2分)如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相关的中枢是③,与婴儿经常尿床相关的中枢是脊髓
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
D.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5.(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生长旺盛的洋葱不定根置于4℃的冰箱冷藏室中培养36小时后,剪取根尖制成临时装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分裂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处理能阻断洋葱根尖细胞中DNA的复制
B.用甲紫染液处理根尖可使染色体着色
C.制作临时装片前可用卡诺氏液维持细胞的活性
D.低倍镜视野中所有细胞染色体数都已发生改变
6.(2分)现代智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得到更多证据的支持。人们认为,约100万年前,非洲的古人类(人属各成员)第一次走出非洲,在各地发展出自己的种群,例如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特河谷发现的尼安德特人。约10万年前,人类(现代智人种)第二次走出非洲,与第一次走出非洲的人类发生有限的基因交流。之后由于目前尚在争议的原因,第一次走出非洲的人类包括尼安德特人陆续灭绝,而我们的祖先生存下来并逐渐扩散占据了全世界。2009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团队完成尼安德特人细胞核DNA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发现生活在非洲之外的现代人体内都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现代人的线粒体和Y染色体基因中则没有发现尼安德特人基因。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帕博的研究说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发生了不同物种的远缘杂交
B.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以说明他们具有共同祖先
C.非洲人不具有上述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说明他们没有共同祖先
D.现代人类和已灭绝古代人类的基因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变异具有随机性、不定向性
7.(2分)在一个果蝇种群中,雌雄果蝇数量相等,且雌雄个体之间可以自由交配。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80%,a的基因频率为20%。在I、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说明:实线表示A的基因频率变化,虚线表示a的基因频率变化
A.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经历三个时间段后,种群中XAXa、XA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20%
B.若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Ⅰ和Ⅲ的时间阶段中雌雄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都是32%,II时间段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以达到最大值
C.在第Ⅰ和Ⅲ时间段中A和a的基因频率不变,多次繁殖的后代基因型频率也不变
D.经历了I、Ⅱ、Ⅲ时间段,该种群产生了进化,但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8.(2分)对玫瑰花粉产生过敏性哮喘的病人,见到人造玫瑰花时也会出现哮喘,这种现象称为条件性免疫反应。此现象符合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建立模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玫瑰花粉是条件刺激,引起哮喘的人造玫瑰花是非条件刺激
B.该条件性免疫反应会消退,是因为两种刺激之间失去了联系
C.玫瑰花粉和人造玫瑰花引起的反射的效应器相同
D.免疫反应不受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的影响
9.(2分)如图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多巴胺和糖原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C.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②④⑤
D.图示过程体现了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0.(2分)SRY基因为雄性的性别决定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近期我国科学家发现X染色体上的SDX基因突变后,25%的雄鼠会发生性逆转,转变为可育型雌鼠,其余为精子生成缺陷型雄鼠。无X染色体的胚胎无法发育。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育雌性小鼠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能为XX或XY
B.若发生性逆转的雄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子代小鼠的雌雄比为2:1
C.SDX蛋白促进SRY基因表达可以解释SDX基因突变雄鼠的异常表型
D.SRY基因与SDX基因不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11.(2分)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其渗透压主要来自血浆蛋白
B.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C.组织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Na+和Cl-
D.神经—体液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2.(2分)当人们面对压力时机体会表现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速、皮肤及内脏血管扩张、文气管护张、代谢速率升高等,为机体在紧张的情况下提供充足的能量;由压力状态平复至平静状态,主要表现为瞳孔收缩、心跳减缓、支气管收缩和肠胃蠕动加速。研究表明,瑜伽训练可改善副交感神经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均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
B.当机体处于压力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机体处于紧张状态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相互配合,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缓解压力
D.若机体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下,副交感神经不活跃,可通过瑜伽训练进行调节
13.(2分)兴奋从突触前神经元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的过程叫作突触传递。在反射活动中,突触是反射弧中最容易发生疲劳的部位。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发生疲劳的原因可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突触传递后,①中的神经递质大大减少
B.递质释放出来后,通过③扩散到突触后膜,此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
C.①②④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
D.急性缺氧几秒钟,突触传递可能发生障碍,因为缺氧可能造成递质的合成减少
14.(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随机交配的小群体往往不能维持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B.种间互助可以通过影响共同进化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
D.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稳定性与环境多变性之间的矛盾
15.(2分)已知一个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生活在组织液中,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剁激而友生的一伙动作电L如图甲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分离并置于某溶液E中(溶液中的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同一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能如乙、丙、丁图所示。只考虑K+、Na+两种离子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组织液中K+浓度比细胞内的高,Na+浓度比细胞内的低
B.乙图:E液中Na+、K+两种离子的浓度都比组织液中的高
C.丙图:E液中K+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中的低
D.丁图:E液中K+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中的相同
16.(2分)A、B、C、D四种抗生素均可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引起的肺炎,为选出最佳疗效的抗生素,研究者将分别含等剂量抗生素的四张大小相同的滤纸片a、b、c、d置于Sau均匀分布的平板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h,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au菌落中的全部个体的耐药性基因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B.实验条件下,使用抗生素B之前,Sau中不存在抗抗生素个体,耐药性突变是有利变异
C.滤纸片b周围抑菌圈中出现的菌落,离抑菌圈越远抗药性越强
D.四种抗生素中,抗生素A治疗Sau感染引起的肺炎效果最好
17.(3分)某野生型水稻叶片为绿色,由基因C控制,在培育水稻优良品种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叶片为黄色的突变体。突变体1是基因C突变为C1所致,且基因C1纯合幼苗期致死;突变体2是基因C突变为C2所致,且基因型C1C2表现为黄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决定黄色这一表型时,基因C1表现为隐性
B.突变体1连续自交3代,F3成年植株中黄色叶植株占
C.突变体1和突变体2杂交,若子代中绿色:黄色=1:1,说明基因C2是隐性突变
D.突变体叶片为黄色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结果
18.(3分)将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兴奋过程和肌细胞收缩的机械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如图所示,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T管(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三联管结构处将信息传递至Ca2+释放通道;L管对Ca2+的释放。钙泵是一种Ca2+依赖式ATP酶,可以分解ATP获得能量使Ca2+逆浓度梯度转运,从而实现L管对Ca2+的回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是一种特殊的突触结构
B.若肌细胞的横管被破坏,则肌细胞接头处不会产生动作电位
C.Ca2+大量释放进入细胞质基质与收缩蛋白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D.静息状态时,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低于L管中的
19.(3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部分造血干细胞中,发生了如图所示变化,产生的BCR-ABL融合基因能编码一种活性加强的酪氨酸激酶,诱导细胞癌变。该病目前没有根治药物,但药物“格列卫”能有效控制病情。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CML患者体内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其异常染色体可通过减数分裂遗传给后代
B.染色体检查可用于CML诊断
C.“格列卫”的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D.图中所示的变异不会导致细胞中基因总数目的变化
20.(3分)如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点
B.图1中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C.图2中CO2浓度最高处在⑦,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能量
D.图2轴突中的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5小题,总分56分)
21.(8分)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如表是①④群体样本有关乙病调查的结果,请分析题意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注:每类家庭人数近200人。表中:“+”为发现该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
(1)据图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要根据系谱图及表中的_____________类家庭。
(2)Ⅲ3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
(3)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下列属于遗传咨询范畴的有_________。
A.详细了解家庭病史 B.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
C.推算后代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 D.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5)若Ⅰ1,同时患线粒体肌病(由线粒体DNA异常所致),则II2、II3______________(填“均患该病”、“均不患该病”或“无法确定”)。若Ⅲ2同时患克氏综合征,其性染色体为XXY,其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说明Ⅲ2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设乙病遗传情况调查中共调查8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400人),调查结果发现患者25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5人),如果在该人群中还有15个携带者,则b基因的频率是_____________。
22.(12分)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
(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________。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或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
①水、无机盐、纤维蛋白原(成纤维蛋白促进止血)②血红蛋白、钾离子通道蛋白、胃蛋白酶③葡萄糖、CO2、胰岛素受体④尿素、肌酐⑤食物中的淀粉消化为麦芽糖⑥丙酮酸和水反应生产CO2和[H]⑦乳酸与NaHCO3反应
(3)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经毛细血管壁进入_____________,再以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进入肝细胞被解毒;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__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的pH明显下降 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病人胃口不好,医生常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该注射液配制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不能过高或过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1分)小熊猫和大熊猫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小熊猫喜食箭竹的竹笋、嫩枝和竹叶,各种野果、树叶、苔藓、以及捕食小鸟或鸟卵和其它小动物、昆虫等,尤其喜食带有甜味的食物,而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现存大熊猫与小熊猫进化的原材料是_____________,其中的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性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熊猫与小熊猫是两个物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熊猫和小熊猫之间性状的差异,体现了_____________多样性层次。这种多样性的形成主要是生物与环境之间_____________的结果。
(3)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______________(填“大熊猫”或“小熊猫”)的存在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大熊猫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几年后,对该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0%。该种群_____________(填“发生”或“没发生”)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9分))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暗红色源自于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叠加。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a、B/b基因的控制。现有果蝇品系甲为一种棕色素与朱红色素合成均受抑制的白眼纯合突变体。
(1)研究人员用品系甲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均为暗红眼。根据杂交结果,推测A/a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均不考虑XY同源区段)。品系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2)进一步将F1个体与品系甲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2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
根据F2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这A/a、B/b两对基因的存在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组合Ⅰ与组合Ⅱ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型同为aaBb的两亲本果蝇杂交产生子代,该过程中是否发生基因重组 请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次重复上述杂交组合Ⅰ时,发现极少数实验中所得F2全为暗红眼,而重复杂交组合Ⅱ,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不变。初步推测有个别F1雄蝇所产生的携带_____________基因的精子不育。
25.(16分)人体在紧张时会迅速做出一系列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遇到蛇时,多数人会感到毛骨悚然,心跳加速,肌肉收缩,打寒战,这是通过内分泌系统、______________系统的调节实现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_____________反射。
(2)巴普洛夫的狗形成条件反射后,听到铃声会分泌唾液,该反射过程中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经过先给铃声再给食物的训练,狗的大脑皮层中甲、乙两处会建立暂时性联系.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__________(填“长”、“短”或“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元轴突末梢每个分支会膨大成杯状或球状体的突触小体,其内分布较多细胞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这对于突触小泡的形成、移动及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很重要的影响。兴奋只能由突触前神经元向突触后神经元单向传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甘膦是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其在环境中的残留会给环境带来潜在风险。科研人员为研究草甘膦浓度对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A、依据推荐的草甘膦最低农田使用浓度(1.64ml·L-1),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草甘膦溶液。
B、选取体重基本一致、生理状态良好的成年蟾蜍72只,随机均分为6组,置于适宜条件下饲养。
C、每天定时将不同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均匀喷洒到不同组蟾蜍的体表,对照组用蒸馏水代替。
D、每隔一定时间分别从每组中随机抽取3只蟾蜍,将蟾蜍的脑和脊髓损毁,剥制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1),再使用相应仪器测定并计算蟾蜍坐骨神经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结果如图2。
①实验中使用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不能称为反射弧,这是因为其中的_____________(结构)不能发挥功能。实验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以维持标本的生活状态,任氏液的化学成分及浓度与蟾蜍细胞外液的_____________(组成)最接近。
②神经冲动在图1所示坐骨神经的a、b间是以_____________形式传导的,当在a处给予一次适宜刺激后处细胞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2所示结果计算,连续用2.05mL·L-1的草甘膦处理蟾蜍5天,草甘膦使神经冲动传导速度减慢约_____________m·s-1。
③本研究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在分析实验结果后提出“除草甘膦外,还存在其它因素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观点,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20小题,总分44分)
1.(2分)【答案】C
2.(2分)【答案】D
3.(2分)【答案】D
4.(2分)【答案】A
5.(2分)【答案】B
6.(2分)【答案】D
7.(2分)【答案】A
8.(2分)【答案】C
9.(2分)【答案】D
10.(2分)【答案】B
11.(2分)【答案】C
12.(2分)【答案】A
13.(2分)【答案】B
14.(2分)【答案】C
15.(2分)【答案】C
16.(2分)【答案】D
17.(3分)【答案】C
18.(3分)【答案】B
19.(3分)【答案】A
20.(3分)【答案】C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5小题,总分56分)
21.(8分)(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
(2)
(3)
(4)ACD
(5)均患病
形成卵细胞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
(6)3.75%
22.(12分)(1)无机盐和蛋白质
组织液、血浆(2分)
(2)①④⑦
(3)①. 组织液
②. 自由扩散
③. 8
(4) 不会
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2分)
(5)若浓度过高会造成细胞失水死亡,若浓度过低会造成细胞吸水涨破(2分)
23.(11分)(1) 突变和基因重组 (1分)
基因突变后仍然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或可能突变是隐性突变(2分)
大熊猫与小熊猫存在生殖隔离(1分)
(2)基因和物种
协同进化
(3)小熊猫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生存空间,小熊猫食性更杂(2分)
(4)发生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4.(9分)(1)常
常
aabb
(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眼色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不发生交叉互换,而雌性可以发生交叉互换(2分)
(3)否,基因重组至少需要两对等位基因,而aaBb中只有一对等位基因(2分)
(4)ab
25.(16分)(1)神经
条件
(2)传出神经机器支配的唾液腺
长
前者反射弧中突触数量较多
(3) ①. 高尔基体、线粒体
②.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①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
组织液
②局部电流(电信号)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恢复到正电位
2
③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升高,蟾蜍坐骨神经冲动传导速度逐渐减慢(2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蒸馏水喷洒)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也会随实验时间延长而下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