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备课}人教版地理七上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备课}人教版地理七上1.2《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4-11 15:4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山东省莱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董福军
■学习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4.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
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1:用小华和小明没有白天和黑夜的幻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境导入,让大家思考世界上有这样的地方吗?为什么?如果怎样他俩的愿望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了?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导入2: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导入3:用不同地方、时间差异的生活图片创景导入,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讨论现象成因,引入地球自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北京、开罗、纽约的时间为什么不同呢?
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归纳提升)
一、地球的自转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演示、点拨提升,帮助学生认识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并强化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绘图工作。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小组长组织大家,继续刚才的实验,用灯泡、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筒或蜡烛等光源照射地球仪,并按照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的产生,探究这些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画图、点拨提升,帮助学生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体验和分析:
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圈)的关系:
晨线、昏线的判断(自转法):
各地时间差异现象的产生、体验和分析:
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和日界线问题的解决如下。
老师在介绍地方时、区时、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时间和日界线的相关知识时,应着重让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时间是东早西晚;地球上同一经度的地方时间相同,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北京时间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是全国统一使用的时间;日界线理论上是180°经线,实际上与其不完全重合,是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结束,0点经线是另一条日界线,是自然存在的日界线;至于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和日期的具体计算问题,因为学生的知识基础还比较少一些、理论理解的难度也很大,建议初中阶段不必涉及,可以到高中阶段再去系统学习。
承转: 用日影变化的生活图片创景导入,根据课前预习成果,小组成员讨论现象成因,引入地球公转运动知识的学习。
二、地球的公转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用地球仪以及灯 ( http: / / www.21cnjy.com )泡、手电筒或蜡烛等光源,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观察讨论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用手电筒作为光源,模拟太阳光的照射,观察光亮点(直射点)与地球仪上三条标志性纬线(赤道、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
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3.下面两种情况中,太阳分别直射地球的什么地方?
4.观察家乡所在的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
5.为使底层住户也能全年见到阳光,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为什么?
6.家乡所在的地区哪个季节傍晚放学的时间最早和最晚?为什么?家乡四季的景观有哪些变化?我国主要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这对我国有哪些好处?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画图、点拨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升,并联系生活中的地理,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移动、正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移动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低的变化:
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归纳比较,实战演练
■课后作业
上网查询不同温度带的自然景观差异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家乡自然景观的季节变化知识,下节课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到讲台展示,小组之间互相点评和补充,获得对地球运动知识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现象和运动周期,引入了“天”和“年”两个常用的计时单位。
首先,学生的特点是对本节课有所了解,它们在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生活中知道一些地理现象,但是认识的不够深入,因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分析蕴含在生活现象背后的地理知识,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七年级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偏弱,但是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很高,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参与的空间,更多展现学生的风采个性。
秉承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尊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使地理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通过演示、视频、建立模型等解释原理,在学生掌握地理规律的同时,通过事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熟练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突破难点,我构建了以下教法和学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小学已学过的知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以直观的演示和观察、广泛的交流与思考,使学生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演示、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观察、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发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演示、画图,实现图文转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

《地球的运动》同步试题
江苏省邳州市岔河中学 宋 成
1.(2013·济宁中考)下面是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 )
1.B 分析: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利用地球自转方向的右手法则来判定:右手大拇指代表北极上空,四指的指尖代表地球自转方向。
(2013·娄底学业考)“地球一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活动”,旨在倡导人类节约能源,为地球可持续未来祈福。2012年3月31日晚,全球有143个国家的城市在当地时间20:30顺次参与了熄灯一小时接力活动。读图,回答2~3题。
2.上图数码表示的首都中,顺次进入“地球一小时熄灯接力活动”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3.这种顺次接力方式的熄灯过程主要与什么因素的影响有关( )
A.海陆分布 B.气候变化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2.B 3.C 分析:课标要求“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上越往东的地方时间应该越早,熄灯时间就越早。
读下图,完成4~5题。
4. 在该图中( )
A.太阳正好直射在赤道地区
B.南极地区笼罩在黑夜之中
C.北京的天还没亮
D.对全球来说,白昼范围大于黑夜范围
5.如图中所示,北京( )
A.正午太阳升到了一年中的最高位置
B.正好是新学期刚开学
C.白天短,黑夜长
D.是一年中风沙天气最多的季节
4.B 5.A 分析:课标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从图中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可以看出北京处于昼半球,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断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半球昼短于夜,北半球昼长于夜,且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高的位置。北京新学期开学在9月1日前后,一年中风沙天气最多的季节是春季。
(2013·茂名学业考)读地球公转图,回答6~8题。
6.从图中信息可知,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7.当地球处在图中夏至日的位置时 (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C.北回归线上正午物体影子为一年中最短
D.南回归线上正午物体影子为一年中最短
8.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属于( )
A.北温带 B.南温带 C.热带 D.北寒带
6.B 7.C 8.C 分析: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要求“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6题,在地球绕日公转图中可读出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第7题,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回归线上正午物体影子为零,为一年中最短;南回归线这天正午物体影子为一年中最长。第8题, 地球公转使地球表面形成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
小明家要在上海市买房,为出行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准备买一楼,但爸爸担心房间的光照不好。小明建议元旦假期去看房。如果这几天光照条件好,那整年都不会有问题。根据这段材料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9~10题。
9.小明建议的看房日期,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c-d之间且更接近d B.c-d之间且更接近c
C.d-a之间且更接近d D.d-a之间且更接近a
10.运用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小明建议元旦去看房的理由是( )
A.这几天天气凉爽、阳光明媚,出行方便
B.这几天昼长夜短,看房时间充裕
C.正值假期,看房的人多,可以相互讨论、共同杀价
D.这几天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接近最小值,楼房的影子较长
9.C 10.D 分析:课标要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元旦假期”是题中的关键,元旦假期一般是1月1日~1月3日,比冬至日才过了10天左右,离春分日(图中a)还早。元旦正午太阳高度接近最小值,楼房的影子较长,如果这时太阳光能照射到的话,其他的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就高了,楼房的影子就短了,太阳光就更能照射到。
二、综合题
11.(2013·上海学业考)甲乙两图分别是冬至日和夏至日上海某教室中午时分的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冬至日太阳光照情况的是 图,室内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较多的是 图。
(2)甲图所示的当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北极圈以内出现 现象。
(3)用箭头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标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4)甲、乙两图中,与最近几天中午时分太阳光照情况比较接近的是 图,此时地球公转至图中字母 所在的位置附近。
分析:课标要求“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转。”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甲太阳直射角小,太阳位置更为倾斜,太阳直射点离上海的位置更靠南,所以,甲图属于冬至日太阳光照情况。乙图,太阳直射角大,太阳直射更厉害,室内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较多。第(2)题,上海位于北半球,冬至日当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南纬23.5°,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而且,越向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第(3)题,地球的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中表示为逆时针。第(4)题,学业考试期间为上海市夏季,中午时分太阳直射厉害,为图中乙图所示,此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球公转至B所在位置附近。
答案 :(1)甲乙 (2)南回归线 极夜 (3)略(4)乙 B
12.(探究创新题)在光线较暗的地方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并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观察记录结果并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自转时,产生了_________现象。
(2)当北京是白天时,美国的华盛顿是__________。
(3)东京和北京相比,___________先看到日出。
(4)下列哪些现象主要与地球自转有关________。
A.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B.夏天热,冬天冷
C.我们每一天都经历了白天和黑夜
D.夏天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比黑夜长;冬天日出晚、日落早,白天比黑夜短
(5)根据地球的自转周期进行推算。
时差的估算: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____________。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______小时。
(6)结合下图归纳出地球上时间差异的规律。
12. 课标要求“用地理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使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我们每一天都经历了白天和黑夜,世界各地一天中时刻不同。当北京是白天时,美国的华盛顿是黑夜。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早,东京比北京偏东,东京先看到日出。根据地球的自转周期可以推算出,地球每小时转过15°,所以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通过以上分析可归纳出地球上时间差异的规律: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
答案:(1)昼夜交替
(2)黑夜
(3)东京
(4)A C
(5)15° 1
(6)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