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备课}人教版地理七上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备课}人教版地理七上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4-11 15:5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北京一零一中学 金梓乔
学习目标

1.阅读景观图,在实际情境中识别五种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

2.通过动手制作等高线模型,了解山地地形等高线的特点;

3.在简单的等高线地图上,读海拔高度、计算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进行道路选择、判断河流位置及流向等;

4.知道等深线地图,并与实际景观相对应;

5.将等高线地图转绘为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等高线的应用

2.教学难点:山脊、山谷的判断,相对高度的计算,河流流向的判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实践活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1.引入:世界的地表千姿百态,我们称之为地形。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引入课题,明晰概念。
二、基本地形 2.出示一组地形照片。 2.读图,判断景观图中的地形。
3.归纳:五种基本地形与山地中的常见地形。讲授:海拔的概念。
三、等高线 4.承转:完整表达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需用等高线来表示。 5.观察等高线形成的动画。思考: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有什么特点?②两条相邻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抽象过程具体化,突破难点。
6.归纳:等高线的判读原则:①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同。②两条相邻的等高线间等高距相同。
7.讲授:相对高度。 8.计算A、B两点的相对高度。 概念应用与计算。
9.带领学生制作常见等高线地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等高线特点。(山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10. 制作常见等高线地形模型,观察等高线特点。 动手实践,观察。
11.小结:常见地形的等高线的特点。
四、地形剖面图 12.引导学生绘制地形剖面图。 13.绘制地形剖面图,完成教科书P28活动。
五、校园实践活动 14.练习:判断工作单上A、B、C图的地形名称。 巩固与应用。
15.带领学生考察校园。 地点一:少年湖 ①这个地点的等高线地图与A、B、C、D中哪张图相似? ②这张图中等值线数值的标注有何特点? ③讲授:等深线。 地点二:初中楼草坪 ①这里是什么地形? ②这个地点的等高线地图与A、B、C、D中哪张图相似? ③判断这里的坡度陡缓。 地点三:荷花池南岸 ①这个地点的等高线地图与A、B、C、D中哪张图相似? ②如果这里的山体足够高,可以开发何种旅游项目? 地点四:东面小山 ①辨认这里的地形部位。与草坪小丘相比,这座山有何特点? ②上山小路修在哪里?在你手中的图中找出小路的位置。 ③辨认小山的山脊和山谷。如果下雨,水往哪里汇?在你手中学案上找出河流的位置,判断河流的流速快慢。 16.思考、回答,完成工作单。 实践活动,复习、巩固等高线知识,在实际情况中应用等高线知识。

作业:填充图册P13第4题

附:地形图的判读小组工作单

1.请你判断下面三幅等高线地图(A、B、C)的地形名称。


A B C D_____________

2.校内考察与等高线地图的应用

(1)请你在下面地图中标注考察点1──4的位置。

(2)请你判断从考察点1-2-3-4,我们所走的方向。

(3)一般的,在山区中修路,我们会选择 进行修建,道路选择尽量与等高线 。

(4) 容易发育河流。山体坡度较陡,河流 。


(5)如果想在图A的山体的正东方向修一条爬向山顶的小路,应当如何修建?请你在图中进行标注。

(6)请你在图A中判断甲、乙、丙哪个地点更容易发育成河流?两条河流哪一条流速快些?两条河流的流向分别是什么?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测试题
北京一零一中学 金梓乔
读某地等高线地图,回答1—3题。


1.图中山地最高峰的海拔高度是 。

A.800米 B.850米 C.800-900米 D.800-850米

解析:图中最高点位于横向虚线穿过的右侧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峰处,我们只需判断该点的海拔高度即可。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本图等高距是100米。该山峰位于800米等高线以内,因此海拔高度在800-850米之间。

答案:D

2.图中容易发育成河流的地方是(  )

A.a B.b C.c D.d

解析:在山中,山谷处容易发育出河流。a、b、c、d四地点中,b处为山谷,容易发育出河流。

答案:B

3.图中两条虚线相交点的地形是(  )

A.山峰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解析:两条虚线交汇处两侧是山峰,中部相对海拔较低,符合鞍部的特点。

答案:C

读下图,回答4—5题。


4.读图,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③>②

解析:本题考查坡度陡缓的判读。同样图幅大小,等高线越密集,地形坡度越陡。可以看出,在图中坡度从陡到缓依次是①②④③。

答案:C

5.计算①和②的相对高度为 。

解析:计算相对高度,首先要读出两地的海拔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该图等高距为50m,因此①地海拔高度为300m<①<350m,②地海拔高度为250m<②<300m。二者相减,可以得到相对高度:0m<H①②<100m

答案:0—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