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3 10:47:34

文档简介

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 2023 秋季学期高一年级
上学期 11 月考试化学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A A D B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A C C D
16.(共 16分,每空 2分)
(1)MnO2 + 4H+ 2Cl- =
△= Mn2++ Cl2↑ + 2H2O (2)B、D
(3)干燥的布条不褪色,湿润的布条褪色
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 (4)abd
光照
(5) ①Ca(ClO)2 + CO2 + H2O = CaCO3 + 2HClO 2HClO === 2HCl + O2 ↑ ②0.01mol/L
③16NaOH + 8Cl2 =△= 5NaClO + NaClO3 + 10NaCl + 8H2O
17.(共 10分,每空 2分)
(1)① K+、SO42-、CO32- ② Cu2+、Ca2+、Ag+
(2) Ba2CO3 + 2H+ == Ba2+ + CO2↑+ H2O
(3)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足量的 Ba(NO3)2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
生成,则有Cl 存在,否则没有。 (4)④②①②③
18.(共 14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NH3 CO2 H2O NaCl NaHCO3 NH4Cl
(2)2NaHCO △3 == Na2CO3 + CO2↑+ H2O
(3)漏斗中与广口瓶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变(或漏斗中的液面不再下降)
(4)氢氧化钠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1分) 浓硫酸(1分)
(5)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被装置 D吸收
(6)73.6% 偏高
19.(共 15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H+ + NH3·H2O= NH4+ + H2O
(2)13.9 玻璃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 ④
(3) ① Na+ 、OH— H+ + OH— =H2O(1分)
(4) AC
第 1 页 共 1 页
{#{QQABaQCEogCAABAAARhCUwGQCEKQkBCAACoOQAAIsAAAABFABCA=}#}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 2023秋季学期高一年级
上学期 11月考试化学试卷
时间:75分钟 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O—16 Cu—64 Ca—40 Cl—35.5 S—32 H—1 C—12 N—14 Na—23 Mn—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个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古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以下对古诗词中涉及化学知识解读正确的是( )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是指弥漫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B.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涉及的自然现象海市蜃楼与胶体知识有关。
C.火树银花不夜天,兄弟姐妹舞翩跹。“火树银花”主要由灼烧时涉及的化学变化来解释。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泪”是指石蜡燃烧后生成的液态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铜能导电,但它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
B.CuSO4·5H2O、冰水、液氯都属于纯净物
C.CaO、Na2O、Na2O2等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D.NaHSO4、HCl、HNO3在水中均能电离出氢离子,按分类属于酸
3.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后制得的一种碘化银溶胶的微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碘化银溶胶中,胶体粒子的直径为 1~100nm
B.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碘化银胶体中的硝酸钾溶液
C.碘化银胶体粒子能吸附阳离子,从而使碘化银胶体
带正电荷
D.碘化银溶胶与硝酸银溶液本质区别是前者会产生丁
达尔效应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aQCEogCAABAAARhCUwGQCEKQkBCAACoOQAAIsAAAABFABCA=}#}
4.下列有关氯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向氯水中加入 NaHCO3溶液,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有 HClO 存在
B.家庭中使用漂白粉时,为了增强漂白能力,可加入少量的食醋
C.向部分变质的漂粉精粉末中加入浓盐酸,反应中生成的气体既有 Cl2又有 CO2
D.次氯酸见光易分解,所以氯水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5.下列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除杂方法
A CO2(g) CO(g) O2 点燃
B CO2 HCl 饱和 Na2CO3溶液 洗气
C Cl2(g) HCl(g) 饱和 NaHCO3溶液 洗气
D Na2CO3(s) NaHCO3(s) — 灼烧
6.下列溶液中,跟 100 mL 0.5 mol·L-1 NaCl -溶液中所含的 Cl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
A.100 mL 0.5 mol·L-1 MgCl2溶液 B.25 mL 0.25 mol·L-1 BaCl2溶液
C - -.50 mL 1 mol·L 1 NaCl溶液 D.200 mL 0.25 mol·L 1AlCl3溶液
7.有下列三个在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K2Cr2O7+14HCl=2KCl+2CrCl3+7H2O+3Cl2↑
请根据上述反应分析推断,下列不正确的是( )
A.Fe2+、I-、Cl-、Cr3+的还原性由强到弱依次是 I->Fe2+>Cl->Cr3+
B.反应中③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6
C.向 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 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 + Cl2 = 2Cl-+2Fe3+
D +.常用 NaHSO3将酸性废液中的 Cr2O72-还原成 Cr3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r2O72- + 3HSO3-+ 5H+ = 2Cr3++ 3SO42-+ 4H2O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量的钠着火时可以用沙子盖灭,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B.侯氏制碱法中应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的 CO2再通入氨气
C.向碳酸钠固体中滴加几滴水,试管壁发热,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
D.将少量的 Na投入饱和 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减轻
9.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物质的转化。下列转化过程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Na2O2→O2 B.KI→I2 C.Cl2→NaCl D.FeCl3→FeCl2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aQCEogCAABAAARhCUwGQCEKQkBCAACoOQAAIsAAAABFABCA=}#}
10.下列实验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碳酸氢钠的热 B.检验过氧化钠与水反 C.除氯气中的氯化 D.测新制氯水
稳定性 应的产物之一 氢气体 的 pH值
11.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Cu2+ + Ag
B.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HCO -3 + Ca2++ OH- = CaCO3↓ + H2O
C.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Ba2+ + SO42- = BaSO4 ↓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O :OH-2 + CO2 = HCO -3
12.在 Na2SO4和 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测得 Al3+浓度为 0.1mol/L,SO -42 浓度为 0.3mol/L,则
混合溶液中 Na2SO4的浓度为( )
A.0.15mol/L B.0.3mol/L C.0.45mol/L D.0.6mol/L
1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氖气与 22.4L氢气所含原子数均为 2NA
B.8.7g MnO2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
C.1mol Na与足量的 O2反应,生成 Na2O和 Na2O2混合物,钠失去的电子总数为 NA
D.1L 0.1mol/L的 Na2SO4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 0.4NA
14.下列有关溶液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 500 mL 1 mol·L-1的盐酸溶液蒸发至 100 mL -,浓度变为 5 mol·L 1
B.将 10 mL 18.4 mol·L-1浓硫酸与 90 mL水混合,得到的稀硫酸浓度为 1.84 mol·L-1
C -.配制 1 mol·L 1CuSO4溶液 100 mL,应称取胆矾晶体 25.0g
D.实验室需要 450 mL 0.2 mol·L-1的 NaOH溶液,应准确称量烧碱 3.6 g
15.容积不同的 A、B两个密闭容器,A中充满氮气,B中充满 CH4和 CO2混合气体,同温同压
下测得两容器中气体密度相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容器 A和容器 B中所含气体质量一定不同
B.容器 B中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氢气密度的 14倍
C.容器 A和容器 B中所含气体分子数一定不同
D.容器 B中 CH4和 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aQCEogCAABAAARhCUwGQCEKQkBCAACoOQAAIsAAAABFABCA=}#}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55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个小题,共 55分。)
16.(16分)舍勒发现制氯气的方法至今还是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主要方法之一。
(1)写出舍勒实验室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
(2)某同学应用该方法,按照制备、净化、收集、性质检验及尾气处理的顺序进行实验。下列装置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表示气流方向)
(3) 装置 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得出的结论是 。
(4)验证氯水中 HClO光照分解的产物。将新制的氯水加入三颈烧瓶内,将 pH传感器、氯离子传
感器、氧气传感器分别插入三颈瓶中(如图 1),用强光照射氯水,进行实验并采集数据,获得相
关变化曲线。
若能够证明氯水中 HClO在光照下发生了分解反应,则图 2中纵坐标可以表示的物理量是
_______(填字母)
a.氢离子的浓度 b.氯离子的浓度 c.氯水的 pH d.氧气的体积分数
(5)某化工厂用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产漂白粉。该厂出厂产品说明书如图 3。
①漂白粉需“密封避光保存于阴凉处”是什么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②使用漂白粉时最好“随用随配”。某次使用时,取漂白粉 2.54 g溶于水配成 1L溶液,所得溶液
中次氯酸钙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假设漂白粉中只含有次氯酸钙和氯化钙)。
③氯气能用于制备漂白液,但若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生成 NaCl、NaClO3,当 NaOH与 Cl2反应
生成的 n(NaClO):n(NaClO3)=5:1时,写出 NaOH与 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aQCEogCAABAAARhCUwGQCEKQkBCAACoOQAAIsAAAABFABCA=}#}
17.(10分)Ⅰ.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 Cu2+、Ca2+、K+、Ag+、SO42-、CO32-、Cl- 中的几种,
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滴加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沉淀滤出。
②向①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③向①滤液中加入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不溶于稀 HNO3。
(1)试判断:该溶液中肯定有 ,肯定没有 (填离子符号)。
(2)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若要检验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否存在,进行的实验操作为 。
Ⅱ.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 Cl-、CO32-、OH-,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 3种阴离子依次
检验出来:
(4)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可重复使用)
①滴加Mg(NO3)2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 AgNO3溶液 ④滴加 Ba(NO3)2溶液
18.(14分)I.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联合制碱法”为世界制碱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图
为联合制碱法的主要过程(部分物质已略去)。
(1)沉淀池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煅烧炉中发生的反应 。
II.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 NaCl,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测定工业纯碱中
Na2CO3的含量。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aQCEogCAABAAARhCUwGQCEKQkBCAACoOQAAIsAAAABFABCA=}#}
(3)检验装置 B气密性的方法:塞紧带长颈漏斗的三孔橡胶塞,夹紧两侧弹簧夹后,向漏斗中注入
一定量的水,使漏斗中的液面高于瓶内的液面,停止加水,一段时间后,若 ,
说明装置不漏气。
(4)装置 A中的试剂为 ,装置 C中的试剂为 。
(5)实验结束后通入空气的目的: 。
(6)实验前称取 28.80g样品,实验后测得 D装置增重 8.80g,则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若缺少 E装置,会使测定结果 (填“偏高”或“偏低”)。
19.(15分)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1)稀硫酸可以和 NH3·H2O反应生成正盐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某学生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 0.5mol/L的稀硫酸500mL,需要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除量筒、烧杯、试剂瓶外,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 ;
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填序号)。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3)在两份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 Ba(OH)2溶液中,分别逐滴滴入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
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 Ba(OH)2和 H2SO4反应的曲线为 (填①或②)
滴定至 b点时,溶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有 ;
b到 d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为方便计算,有人将 98%浓硫酸表示成下列形式,其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选项)
1 10
A.H2SO4· H2O B.H2SO4·H2O C.SO3· H2O D.H2SO4·SO3
9 9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aQCEogCAABAAARhCUwGQCEKQkBCAACoOQAAIsAAAAB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