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半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半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3 11: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辉南县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半月考
化学
一、单选题
1.下列操作中,符合实验安全规范的是( )
A.手持试管给其中的液体加热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加入浓硫酸中
C.实验结束后,将剩余的钠放到废液缸中 D.闻氯气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2.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常见用品,都是白色固体,区分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别用炒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残留物的是小苏打
B.用两只小玻璃杯,分别加入少量的两种样品,再加入等浓度的食醋,产生气泡速率较快的是小苏打
C.用洁净铁丝蘸取两种样品在煤气灯火焰上灼烧,使火焰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的是小苏打
D.先将两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石灰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
3.将30mL0.5mol·L-1Ba(OH)2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稀释后的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3mol·L-1 B.0.06mol·L-1 C.0.03mol·L-1 D.0.02mol·L-1
4.下列物质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后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
A.氨水 B.水 C.醋酸溶液 D.盐酸
5.向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钠的小颗粒,溶液里无固体析出的是( )
A.MgCl2溶液 B.Ca(OH)2饱和溶液 C.CuSO4溶液 D.盐酸
6.某无色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HCO3-、SO42-、Cl- B.Cu2+、NO3-、Cl-、SO42-
C.H+、Cl-、K+、CO32- D.K+、Mg2+、SO42-、OH-
7.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氧气的密度相同,混合气体中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5:3 B.7:1 C.5:1 D.3:2
8.汽车尾气中的和通过催化剂可转化为无毒的气体:。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得电子
C.是氧化剂 D.是还原产物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
B.任何物质都含有约个原子
C.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D.和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比为
10.在K2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测得Al3+浓度为0.2mol/L,加入等体积0.6mol/L的BaCl2溶液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则混合溶液中K+的浓度为(  )
A.0.3 mol/L B.0.45 mol/L C.0.6 mol/L D.0.15 mol/L
11.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醋酸溶解鸡蛋壳:2H++ CO32-= CO2↑+ H2O
B.铝片加入烧碱溶液:2A1+ 2OH-+ 6H2O=2[Al(OH)4]-+ 3H2↑
C.铁与盐酸反应:2Fe + 6H+= 2Fe3+ + 3H2↑
D.铜片投入FeCl3溶液中:Cu+ Fe3+ =Cu2+ + Fe2+
12.某溶液中含有和M离子;四种离子的个数之比为;则M有可能为( )
A. B. C. D.
13.部分含氯物质的分类与相应氯元素的化合价关系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与d,a与e在酸性情况下反应,均可以得到b
B.c 为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代替 b的原因是:c的毒性更小
C.b 的水溶里加入 CaCO3,可以增加d的产量
D.消毒液可用于环境消毒,主要是因为含有d,e的固体可用于实验室制O2
14.将和的固体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70℃,使其充分反应,最后测得生成的气体和残余固体均由两种物质组成,则其组成可能是( )
气体 残余固体
A 、 、
B 、 、
C 、 、NaOH
D 、 NaOH、
15.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a b c
A Na2CO3 NaHCO3 CO2
B FeCl3 FeCl2 Fe
C Al2O3 Al(OH)3 AlCl3
D MgCl2 Mg(OH)2 MgO
16.某溶液X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C1-、SO、CO、Na+、Mg2+、Cu2+为了确定该溶液的组成,取一定体积的上述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白色沉淀1一定是硫酸钡
B.溶液X中存在Na+、SO、CO
C.溶液X中可能存在Mg2+,一定不存在Cu2+
D.溶液2中滴入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X中含有Cl-
17.绿矾加强热,除生成水蒸气外,还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氧化产物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5∶2
C.可用溶液除去中的
D.只发生了氧化反应
18.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跟氯气完全反应时,消耗氯气,则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
A.铜和铁 B.铁和镁 C.钠和铝 D.钠和铁
19.某温度下,将氯气Cl2通入氢氧化钾溶液中,发生反应为:Cl2+KOH-KCl+KClO+KClO3+H2O(未配平),得到KCl,KClO,KCO3的混合液,经测定溶液中ClO-与ClO的个数之比为3:4,则被还原的氯原子与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
A.23:7 B.7:23 C.12:7 D.7:12
20.13.6g Fe和Fe2O3的混合物,加入150mL足量的稀硫酸,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1.12LH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为中和过量的H2SO4,并使Fe元素恰好全部转化为Fe(OH)2沉淀,恰好消耗了200mL3mol/L的NaOH溶液(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Fe2O3的物质的量为0.1mol
B.混合物中Fe的物质的量为0.5mol
C.原硫酸的浓度为2mol/L
D.与固体粉末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6mol
二、填空题
21. (1) 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 ②液态HCl、 ③CaCO3固体、 ④熔融KCl、⑤蔗糖、 ⑥铜、 ⑦CO2、 ⑧H2SO4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请对以下过程形成的分散系进行分类:
①花生油加入水中后充分搅拌;
②向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钾至恰好饱和;
③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④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⑤用滤纸过滤氢氧化铁胶体后得到的滤液;
⑥将纳米材料分散在塑料中制备复合材料;
⑦碘和酒精的混合物。
属于浊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胶体的是 。
22.化学实验室需要0.6mol/L.硫酸溶液480mL。用质量分数为98% 密度为1.84g /cm 3的浓硫酸来配制,根据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所需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2)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_______mL。需该浓硫酸体积为_____mL(保留I位小数)。
(3)配置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配制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量取 ②计算 ③稀释 ④摇匀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冷却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②→①→③→_____→_____→_____→_____→④(填序号)。
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会对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造成怎么样的误差 (选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①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吸出______
②转移前,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
③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标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A.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给其中的液体加热,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加入沿器壁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B错误;
C.钠为活泼金属能和水反应,剩余的钠应该放回原瓶,C错误;
D.氯气有毒,闻氯气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D正确;
故选D。
2.B
解析:A.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纯碱、水、二氧化碳,不会全部挥发,A错误;
B.纯碱与醋酸反应分步进行,小苏打与醋酸反应一步完成,用两只小玻璃杯,分别加入少量的两种样品,再加入等浓度的食醋,产生气泡速率较快的是小苏打,B正确;
C.两者均含有钠元素,焰色试验均能出现黄色火焰,不能区分,C错误;
D.先将两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石灰水,均能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区分,D错误;
故选B。
3.B
解析:稀释前,0.5mol·L-1Ba(OH)2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2=1 mol/L,设稀释后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稀释前后OH-的物质的量相等,则:0.03L×1mol L 1=0.5L×c mol L 1,解得c=0.06,B项正确;
答案选B。
4.D
解析:A.氨水、水是弱电解质,加入少量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变大,A错误;
B.水是弱电解质,加入少量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变大,B错误;
C.醋酸是弱电解质,加入少量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导电能力变大,C错误;
D.盐酸中氯化氢电离的氢离子和氯离子导电,是强电解质溶液,加入少量固体后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所以钠离子和氯离子导电,离子浓度变化不大,导电能力变化很小,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A、金属钠与氯化镁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NaOH会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会出现浑浊,A错误;
B、钠固体与饱和Ca(OH)2溶液中的水反应,饱和溶液中溶剂减少,则会有Ca(OH)2固体析出,则出现浑浊,B错误;
C、钠固体与CuSO4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的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则出现浑浊,C错误;
D、钠固体与盐酸溶液反应剧烈,生成氯化钠和氢气,不会出现浑浊,D正确;
故选D。
6.A
解析:A.Na+、HCO3-、SO42-、Cl-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且均无色,故A正确;
B.Cu2+显蓝色,与溶液无色不符,故B错误;
C.H+、CO32-能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Mg2+、OH-能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7.B
解析:若NO、NO2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氧气的密度相同,则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令NO、N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32,整理的x:y=7:1,故答案为B。
8.C
解析: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反应中碳化合价升高,因此失去电子,故B错误;
C.反应中氮化合价降低,因此是氧化剂,故C正确;
D.碳化合价升高得到,因此是氧化产物,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9.D
解析: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为40g/mol,A错误;
B.1mol O2中含有约1.204×1024个原子,B错误;
C.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单位,C错误;
D.3.2gO2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和4.8gO3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故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比为2:3,D正确;
故选D。
10.C
解析:假设溶液体积均为1L,Ba2+离子物质的量为1L×0.6mol/L=0.6mol,混合溶液中加入BaCl2,恰好使溶液中的SO42﹣离子完全沉淀,则根据方程式SO42﹣+Ba2+=BaSO4↓可知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是0.6mol,浓度是0.6mol/L。由于溶液不显电性,忽略水的电离可知3c(Al3+)+c(K+)=2c(SO42﹣),即0.2mol/L×3+c(K+)=0.6mol/L×2,解得c(K+)=0.6mol/L,答案选C。
11.B
解析:A.醋酸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错误;
B.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正确;
C.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错误;
D.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电荷不守恒,应为Cu+2Fe3+═Cu2++2Fe2+,故错误。
答案选B。
12.B
解析:根据溶液电中性原理,设M所带电荷为x,则,则B中和D中离子符合电荷要求,但能与铁离子生成沉淀而不能共存,则排除,B正确;
答案选B。
13.B
解析:A.盐酸和次氯酸可生成水和氯气,盐酸和次氯酸钠可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故A正确;
B.ClO2为一种新型自来水消毒剂,代替Cl2的原因是:ClO2消毒效率更高;不产生新的有毒有害的物质,故B错误;
C.氯气的水溶液中含有HCl、HClO,HCl与加入的CaCO3反应,HCl的消耗促进Cl2与水的反应,生成更多的HClO,故C正确;
D.消毒液可用于环境消毒,主要是因为含有HClO,氯酸钾可用于实验室制O2,故D正确;
故选B。
14.C
解析:当CO2、H2O同时通过足量的Na2O2时可认为是CO2先与Na2O2反应,则题干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有CO2存在,因为若有CO2存在则另外两种气体H2O(g)和O2一定也都存在,这样最后就会有三种气体,不符合题意,所以生成的气体由H2O(g)和O2组成。H2O(g)剩余说明Na2O2已经反应完毕,则生成的两种固体为Na2CO3、NaOH (NaHCO3在270℃下完全分解),所以生成气体为H2O(g)、O2,剩余固体为Na2CO3、NaOH。
故选C。
15.C
解析:A.Na2CO3和CO2、H2O反应生成NaHCO3,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CO2,CO2和NaOH反应生成Na2CO3,故A不符合题意;
B.FeCl3和Fe反应生成FeCl2,FeCl2和Cl2反应生成FeCl3,FeCl2和Zn反应生成Fe,Fe和Cl2反应生成FeCl3,故B不符合题意;
C.Al2O3不能直接反应生成Al(OH)3,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Al(OH)3和HCl反应生成AlCl3,AlCl3不能直接一步得到Al2O3,故C符合题意;
D.MgCl2和NaOH反应生成Mg(OH)2,Mg(OH)2和HCl反应生成MgCl2,Mg(OH)2加热分解变为MgO,MgO和HCl反应生成MgCl2,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6.B
解析:A.白色沉淀1为碳酸钡、硫酸钡的混合物,A项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溶液X中存在Na+、SO、CO,B项正确;
C.含有碳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镁离子,二者不能共存,C项错误;
D.因加入盐酸,引入氯离子,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离子,D项错误;
答案选B。
17.B
解析:A. 铁由+2价升高为+3,Fe2O3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
B.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160:64=5∶2,故B正确;
C. 也能溶于溶液,故C错误;
D. 铁由+2价升高为+3,硫由+6价降为+4价,既发生了氧化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8.A
解析:A.提供1mol电子需要金属Fe的物质的量为mol,质量为mol×56g/mol=18.7g,提供1mol电子需要金属Cu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0.5mol×64g/mol=32g,二者混合提供1mol电子的平均质量介于18.7g~32g之间,故A符合;
B.提供1mol电子需要金属Mg的物质的量为0.5mol,质量为0.5mol×24g/mol=12g,提供1mol电子需要金属Fe的物质的量为mol,质量为mol×56g/mol=18.7g,,二者混合提供1mol电子的平均质量介于12g~18.7g之间,故B不符合;
C.提供1mol电子需要金属Na的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1mol×23g/mol=23g。提供1mol电子需要金属Al的物质的量为mol,质量为mol×27g/mol=9g,,二者混合提供1mol电子的平均质量介于9g~23g之间,故C不符合;
D.提供1mol电子需要金属Na的物质的量为1mol,质量为1mol×23g/mol=23g。提供1mol电子需要金属Fe的物质的量为mol,质量为mol×56g/mol=18.7g,二者混合提供1mol电子的平均质量介于18.7g~23g之间,故D不符合;
故选A。
19.A
解析:Cl2生成与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1价和+5价,经测定和个数之比为3∶4,则可设为3个,为4个,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数为3+4=7个,根据化合价变化可知,反应中失去电子的总个数为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一定相等,则该反应中得到电子的个数也是23个,Cl2生成KCl是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则被还原的Cl的个数为23个,所以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数之比为23∶7。
故选A。
20.C
解析:反应后不能使KSCN溶液显色说明生成FeSO4,还生成H2,n(H2)==0.05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n(Fe)=n(Fe2O3)+0.05mol,由固体总质量可得:56g/mol×n(Fe)+160g/mol×n(Fe2O3)=13.6g,可得:n(Fe)=0.1mol,n(Fe2O3)=0.05mol,用氢氧化钠中和过量的H2SO4,并使Fe元素恰好全部转化为Fe(OH)2沉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根据硫酸根离子守恒有:n(H2SO4)=n(Na2SO4)=n(NaOH)=×0.2L ×3mol/L=0.3mol,c(H2SO4)==2mol/L,根据原子守恒,n(FeSO4)=n(Fe)+2n(Fe2O3)=0.1mol+0.05mol×2= 0.2mol,与固体粉末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2mol,综上所述C正确。
21. ①②③④⑧ ⑤⑦ ①③ ②④⑦ ⑤⑥
解析:(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且是自身发生电离的化合物,所有的酸、碱、盐和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均为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故①NaCl晶体、 ②液态HCl、 ③CaCO3固体、 ④熔融KCl、⑤蔗糖、 ⑥铜、 ⑦CO2、 ⑧H2SO4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①②③④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⑦,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⑧;⑤⑦;
(2) ①花生油不溶于水,故花生油加入水中后充分搅拌形成乳浊液;②硝酸钾易溶于水,故向蒸馏水中加入硝酸钾至恰好饱和形成溶液;③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Fe(OH)3沉淀,属于悬浊液;④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反应最终生成Ba(HCO3)2溶液;⑤由于胶体能够透过滤纸,故用滤纸过滤氢氧化铁胶体后得到的滤液就是氢氧化铁胶体;⑥将纳米材料分散在塑料中制备复合材料,形成的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故形成胶体;⑦碘易溶于酒精,故碘和酒精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综上所述:属于浊液的是①③(填序号,下同);属于溶液的是②④⑦;属于胶体的是⑤⑥,故答案为:①③;②④⑦;⑤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