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一(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一(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3 21:1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一
50分钟 50分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1分)下列各项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雁翎、钟乳石 B.鲸鱼、松树
C.珊瑚、青虾 D.枯枝、芦苇
2.(1分)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棵树 B.一群羊
C.一片草地 D.一片树林中的所有鸟
3.(1分)若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应选择下列哪一实验装置(  )
A. B.
C. D.
4.(1分)下列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铁锤 B.疯牛病病毒 C.痢疾杆菌 D.珊瑚
5.(1分)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自己制造有机物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生活都需要氧气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6.(1分)5×的目镜和10×的物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细胞放大的倍数是(  )
A.15倍 B.50倍 C.500倍 D.150倍
7.(1分)如图所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玻片标本上的一个物像在视野左上方,欲将此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移向(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下方
8.(1分)极地狐与大耳狐的耳朵大小明显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光照 D.空气
9.(1分)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根部都要带一个土坨,其主要目的是(  )
A.运输方便 B.减少养分的消耗
C.保护幼根和根毛 D.减弱光合作用
10.(1分)将面包片烤干后不容易发霉,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
A.提出问题 B.做出假设 C.制订计划
11.(1分)小勇同学尝试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④→③→②→①
12.(1分)下列四组镜头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目镜5X、 物镜10X B.目镜10X、物镜40X C.目镜15X、物镜10X
13.(1分)小刚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装片,污点均未移动,那么污点应该在(  )
A.目镜上 B.装片上 C.反光镜上 D.物镜上
14.(1分)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巴斯德 B.达尔文 C.孟德尔 D.袁隆平
15.(1分)水果店常会用保鲜膜包裹水果,除了防止水分蒸发,另一个重要目的是(  )
A.抑制呼吸作用 B.促进呼吸作用
C.抑制光合作用 D.促进光合作用
16.(1分)稻田中水稻和杂草之间是(  )关系。
A.捕食 B.合作 C.寄生 D.竞争
17.(1分)小黄为探究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将其连通。接着,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加液体s,几分钟后发现草履虫运动方向如图所示,则液体s最可能是(  )
A.肉汁 B.池塘水 C.浓盐水 D.细菌培养液
18.(1分)10月中旬,浏阳终于开始降温,也迎来了久违的雨水。各处的桂花这才争相开放、吐露芬芳。这体现了(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环境适应生物 D.生物适应环境
19.(1分)甲同学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以便视野达到最大亮度;乙同学观察头发时两眼张开,左眼观察,右眼绘图;丙同学使用低倍镜已看到细胞,但觉得模糊,于是调节细准焦螺旋;丁同学使用低倍镜看不到细胞,于是他换高倍镜期望看到细胞。上述同学操作正确的有(  )
A.甲乙丁 B.甲乙丙 C.乙丁 D.乙丙
20.(1分)下图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下列哪项能正确表示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并继续生长过程中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情况(  )
A. B.
C. D.
二、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6分)
21.(6分)近年,我国有关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层出不穷。为探究镉的危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同学们提出问题: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危害吗
(二)进行探究实验:
①取32只体重为,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
②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镉浓度/() 溶液量 死亡数/只
A 0(清水) 0
B 0.015 2
C 0.030 3
D 0.045 6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1分)该实验的变量为   。
(2)(1分)镉浓度为0的A组的作用是   。
(3)(1分)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环境需要相同,目的是   。
(4)(1分)每组各用8只小鼠而不是1只小鼠的目的是   。
(5)(2分)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
三、读图理解题(共4题;共24分)
22.(6分)如图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构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填“甲”或“乙”)图。
(2)(2分)染色体   是的载体,存在于细胞的   中(用图中数字作答)。
(3)(1分)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含钙的无机盐较多,而对含硅的无机盐吸收却很少,这主要与甲图中哪个结构有关?   (用图中数字作答)。
(4)(1分)洋葱通常呈紫色,紫色物质存在于   中(用图中数字作答)。
(5)(1分)绿色植物可以通   过(用图中数丰作答)进行光合作用。
23.(6分)如图为动植物细胞模式图,请分忻并回答问题。
(1)(1分)根据图中结构可知.图甲是   细胞的模式图。
(2)(2分)若将细胞乙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结构非常薄,一般不容易看到。将细胞与外部环分开的结构是   ,此结构在细胞中除有保护作用外,还控制   ,从而保证了细胞正常的生活。
(3)(1.5分)甲、乙两种细胞尽管在形态和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别,但它们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都是   。
(4)(1.5分)吃西瓜时,我们会觉得甘甜多汁,主要是因为图中的   (填数字序号)内含有溶解了糖分的细胞液。
24.(6分)下图描述的是绿色植物——大豆的一生,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1.5分).图示①→②过程所需的环境条件有:适宜的温度、   和充足的空气。
(2)(3分)从④→⑤过程中必须经过   和   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3)(1.5分)⑤(果实)是由④中的   发育形成的。
25.(6分)如图是人体的结构层次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5分)胃、小肠等结构属于   结构层次,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起来的。
(2)(1.5分)人和动物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等基本组织.
(3)(3分)整个动物体由多种不同的系统构成,高等动物和人体除了有消化系统外,还有   系统、   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雁翎、钟乳石、珊瑚、枯枝不能呼吸,不能生长和繁殖,不属于生物;而鲸鱼、松树、青虾、芦苇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答案】C
【解析】【解答】A、一棵树只有部分植物,没有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一棵树不属于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一群羊,只有动物,没有生产者、分解者等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一群羊不属于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一片草地,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一片草地属于生态系统,符合题意;D、一群鸟,只有部分动物,没有生产者、分解者等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一群鸟不属于生态系统; 所以属于生态系统的是一片草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3.【答案】A
【解析】【解答】对照实验是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若要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观察题图可知,A图符合要求;B图的变量是湿度,不是光;C图有光、湿度两个变量;D图有有光、湿度两个变量。因此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铁锤、珊瑚不属于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疯牛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内生活;痢疾杆菌属于细胞,有细胞结构,只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答案为:C
【分析】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答案】D
【解析】【解答】 A、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有植物、自养细菌,A不符合题意。
B、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有的生物生活不需要氧气,如厌氧菌,C不符合题意。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能新陈代谢;②生物能生长发育;③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④成熟个体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6.【答案】B
7.【答案】A
【解析】【解答】由于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物像在视野左上方,实际上物像在右下方,欲使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向它的相反方向移动装片方向,即向左上方移动。
故答案为:A
【分析】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可根据图中像位置,结合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像,从而可以确定装片的移动方向。
8.【答案】A
【解析】【解答】北极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狐好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A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9.【答案】C
【解析】【解答】植物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移栽幼苗时,总是保留根部的土,目的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植物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10.【答案】A
【解析】【解答】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题干所述内容属于提出问题。
故答案为:A。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1.【答案】B
【解析】【解答】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基本步骤:擦→滴→刮→涂→盖→染
图中①是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并将其涂抹在生理盐水中,②是滴加碘液,并在盖玻片的另一端用吸水纸吸引,③是滴加生理盐水,④是在盖盖玻片
故答案为:B
【分析】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步骤:擦→滴→刮→涂→盖→染。
制作要点:①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口腔细胞正常的形态特征(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②取材要恰准确。用凉开水漱口可避免刮下食物残渣,要轻轻地刮,以免使口腔受伤。
③尽量避免气泡产生:先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液滴边沿,盖玻片和载玻片成一定角度,然后缓缓放下。
④在“染”这一步,因为口腔上皮细胞透光性强,不易观察,需要滴加碘液,使细胞染色减少其透明度,利于观察。用碘液处理的标本,在显微镜下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12.【答案】A
【解析】【解答】四组镜头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50倍,所以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A。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13.【答案】D
【解析】【解答】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如下: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装片,不动就不在装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装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题干中,转动目镜和装片,污点均未动,说明污点一定在物镜上,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使用中污点的判断,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显微镜视野中异物(污点)位置的判断,异物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14.【答案】D
【解析】【解答】A、巴斯德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A错误;
B、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被称为“进化论之父”,B错误;
C、孟德尔通过种植豌豆等植物,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被称为“遗传学之父”,C错误;
D、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家的贡献和地位,初中生物常考的生物学家如下:
1、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2、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3、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鹅颈瓶实验,认为细菌不是自然产生的。
4、列文虎克发现红细胞和酵母菌。
5、普利斯特利玻璃罩实验提出植物能更新空气。
6、萨克斯叶子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证明: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并产生淀粉。
7、巴普洛夫利用狗铃声分泌唾液试验发现条件反射。
8、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
9、孟德尔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
10、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遗传病。
1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2、米勒实验:原始海洋可以产生有机小分子。
15.【答案】A
【解析】【解答】A.保存水果蔬菜的方法是降低氧气浓度或降低温度,目的是抑制呼吸作用,使有机物的分解变慢,A符合题意。
B.氧气浓度不足,会抑制呼吸作用,不会促进呼吸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氧气浓度不足,会影响呼吸作用,C不符合题意。
D.促进光合作用的做法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等,储存水果是抑制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①促进呼吸作用:深耕松土、及时排水,促进根吸收氧气,从而促进根部进行呼吸作用,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②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果蔬保鲜.农产品保存法(抑制呼吸作用)可概括为“三低”:低温、低氧、低含水量.如贮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
16.【答案】D
【解析】【解答】解:水稻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同一块稻田中的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包括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17.【答案】C
【解析】【解答】草履虫的运动方向是从右向左移动,说明液体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的刺激,草履虫会逃避不利刺激,因此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18.【答案】B
【解析】【解答】浏阳迎来了久违的雨水,各处的桂花争相开放、吐露芬芳,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水分对生物的影响,是环境影响生物。故答案为:B。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指阳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19.【答案】D
【解析】【解答】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甲同学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是错的,反光镜应该斜射;乙同学和丙同学的操作正确;丁同学使用低倍镜看不到细胞,于是他换高倍镜期望看到细胞。这种做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20.【答案】A
【解析】【解答】在种子萌发成植株这段时间,种子中的有机物含量减少,因为要为萌发提供营养,植株长成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含量又会增加。
故答案为:A
【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
21.【答案】(1)镉浓度
(2)作对照/对照
(3)控制单一变量
(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
(5)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或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危害)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本实验要探究“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是否有影响”,表格中,A、B、C、D四组中,镉浓度不同,所以,变量为镉浓度。
(2)表格中,A组中镉浓度为0,应该为对照组,与其他四组形成对照实验,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
(3)实验中,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环境需要相同,目的是控制唯一变量,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4)每组各用8只小鼠而不是1只小鼠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5)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镉浓度为0的A组,小鼠全部存活,镉浓度最大的D组,小鼠死亡只数最多,可以得出结论: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即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是有危害的。
故答案为:(1)镉浓度;(2)对照;(3)控制单一变量;(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5)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即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对实验的干扰;有的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要设置重复试验,在不增加实验难度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实验动物的数量,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2.【答案】(1)甲
(2)遗传物质;④
(3)②
(4)⑤
(5)③
【解析】【解答】(1)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叶绿体,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细胞质,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图中的甲图为植物细胞结构图,细胞中有细胞壁、液泡等结构。
(2)图中④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不同数量的染色体,携带者遗传信息。
(3)图中②是细胞膜,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还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有害的物质不能流出,因此,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含钙的无机盐较多,而对含硅的无机盐吸收却很少,这主要与细胞膜有关。
(4) 图中,⑤是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所以,洋葱通常呈紫色,紫色物质存在于液泡中。
(5)图中,③是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故答案为:(1)甲;(2)遗传物质、④;(3)②;(4)⑤;(5)③。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在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中细胞膜贴在细胞壁伤上,不容易被观察到,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遗传物质存在细胞核内,能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和叶绿体是两种能量转换器。
23.【答案】(1)动物
(2)细胞膜;物质进出
(3)细胞核
(4)⑤
24.【答案】(1)适量的水分
(2)传粉;受精
(3)子房
【解析】【解答】(1)图示①→②过程表示的是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④→⑤的过程是指从开花到结出果实的过程,此过程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3)一朵花在完成传粉受精后,雄蕊、花柱、柱头等调谢,只有膨大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故答案为:(1)适量的水分,(2)传粉、受精,(3)子房。
【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一生所以经历的过程,熟知种子萌发的条件,花在完成传粉受精后,各部分的变化,可结合以下来记忆:
25.【答案】(1)器官
(2)神经组织
(3)呼吸系统;运动系统
【解析】【解答】(1)胃、小肠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属于器官。
(2)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
(3)动物体和人体有八大系统,分别是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八大系统。
故答案为:(1)器官;(2)神经组织;(3)呼吸系统;运动系统
【分析】人和高等动物的结构层次
名称 组成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 保护、分泌 人的口腔上皮、腺体
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骨组织、血液、肌腱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脊髓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动物的器官举例:心脏、唾液腺、一块骨、一块肌肉、皮肤等都是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人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