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第2课一课两练 1.2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语文第2课一课两练 1.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2 17:3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提技能·一课两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蘸着(zhàn)    驱逐(qū)    蓬蒿(ɡāo)
B.憔悴(cùi) 荇藻(zǎo) 堤上(dī)
C.折断(zhé) 荔枝(lì) 蝼蚁(lóu)
D.残损(sǔn) 寂寞(mò) 掠过(luè)
【解析】选C。A项,“蒿”应读hāo;B项,“悴”应读cuì;D项,“掠”应读
lüè。
2.下面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B.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C.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D.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解析】选A。“锦障”应为“锦幛”。
3.选词填空。
(1)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 搜索)这广大的土地。
(2)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   (感到 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3)无形的手掌   (掠过 擦过)无限的江山。
(4)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   (驱逐 驱除)阴暗,带来苏生。
答案:(1)摸索 (2)触到 (3)掠过 (4)驱逐
4.按原文填空。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
(2)这黄河的水        。
(3)只有那辽远的一角     ,     ,     ,坚固而蓬勃生春。
答案:(1)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2)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3)依然完整 温暖 明朗
5.下面一句话是诗中写家乡春天的景象,根据你的体验,仿例写句。
例句: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仿句:
夏天,
秋天,
冬天,
答案(示例):(夏天,)陌上绿野如碧浪,小麦苗摇摆有泥土的清香。
(秋天,)山上红叶如晚霞,一片叶飘落有思念的忧伤。
(冬天,)天上白雪如琼瑶,冰凌花纷扬有梦幻的渴望。
6.课内阅读。
阅读“我用残损的手掌”至“手掌沾了阴暗”,回答(1)~(3)题。
(1)“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中“这一角”“那一角”分别指哪个地方?
答:
答案:“这一角”是指已经沦陷的地区;“那一角”是指国民党统治区。
(2)“江南的水田……现在只有蓬蒿”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赏析。从“当年”“现在”入手判断所用的修辞手法。扣住“突出……特点”回答其作用。
答案:对比。突出江南大地的破败。
(3)诗人写自己的家乡,写了家乡春天的哪些景象?他是从哪些感官角度来描写的?
答:
【解析】答题时,注意找准描写家乡春天景象的句子,从中概括。感官的角度指的是视觉、嗅觉、触觉,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答案:作者写到了家乡春天的繁花、嫩柳、荇藻、水。调动了视觉、嗅觉、触觉,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一、美文品析
(一)(2013·恩施中考)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新  月
沙 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1.“新月”与“小船”,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面。诗人是如何将这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的?这两句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技巧。第一问可联系“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回答。第二问注意从这句诗与下文的关系上思考作答。
答案:运用比喻,诗人抓住“新月”与“小船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形上“弯弯”这一共同特征,将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这两句诗是全诗的引子,后面内容都围绕这两句诗展开(或引出诗歌后面内容)。
2.诗歌第二节选取了哪几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怎样的情感(联系第三节作答)?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诗歌第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所写的具体事物“花香”“夜暖”“春天”即是意象。从描写的事物和“故乡”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对故乡的赞美和思念。
答案:花香、夜暖、春天。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浓烈的思乡之情。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3~6题。
狱中题壁
戴望舒
①如果我死在这里,
朋友啊,不要悲伤,
我会永远地生存
在你们的心上。
②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③当你们回来,从泥土
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④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
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
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3.第②节中的“你们之中的一个”指谁?“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指记忆什么?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你们之中的一个”即诗中的他,即诗人自己。结合第②节内容理解“记忆”的内容。
答案:指“我”。永远记忆“我”及“深深仇恨”。
4.结合全诗,谈谈“他唯一的美梦”指什么。
答:
答案:希望祖国胜利。
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并没有实写诗人在敌人狱中的生活感受,而是通过想象创造一个超现实的诗境。
B.诗人一方面用肉体的死亡突出爱国精神的不灭,另一方面又用死后对光明的眷恋映照生前对自由的渴望。
C.全诗文字在沉郁中显示力度,语调从舒缓里见深沉,形象和画面平实、朴素而又飞扬着浪漫的激情。
D.“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暗示诗人在狱中备受摧残,气息奄奄,行将离开人世。
【解析】选D。诗中并没有暗示诗人气息奄奄、行将离开人世的信息。所以D项有误。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赏析。抓住重点句子“用你们胜利的欢呼”“他怀着的深深仇恨”“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等分析回答。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对革命胜利的信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综合运用
7.根据对话情境,完成以下三个小问题。
班长:大家注意啦!这里有一个通知:校学生会准备在6月8日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
学生甲:(性急地插话)现代诗歌朗诵会?喜欢诗歌的人并不是非常多,没有必要专门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啊!
学生乙:可是,现在正提倡“高雅艺术进校园”呢。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能让大家更充分地感受现代诗歌的美,这种形式很不错的。
学生丙:我也觉得挺好的。我对现代诗歌很感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趣。我读过泰戈尔的《飞鸟集》,喜欢朗诵舒婷的《致橡树》。余光中的《乡愁》我也背得挺熟:“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班长:(提高声量)你们慢点争论!听我把话说完啊!文艺部的小张还要求各班在本周三之前将有关现代诗歌朗诵会的活动建议汇总到校学生会呢!
学生乙:(兴奋地)好!我建议……
(1)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争论的焦点是 (  )
A.余光中的《乡愁》究竟美不美
B.有没有必要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
C.喜欢诗歌的人到底多不多
(2)下面的说法与班长的通知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校学生会准备在6月8日举办现代诗歌朗诵会。
B.有关现代诗歌朗诵会的活动建议须汇总到校学生会。
C.表演者只能朗诵泰戈尔、舒婷和余光中的诗。
(3)假设你就是学生乙,请接着把你的活动建议说完整。
答:
答案:(1)B (2)C  ( http: / / www.21cnjy.com )(3)示例一:我建议各班先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从中挑选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活动。示例二:我建议校朗诵会的主持人要进行海选,以丰富这次活动的内容。
三、写作练笔
8.【写法借鉴】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一种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梅花的美的确与众不同。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美,比起娇艳的牡丹、绚丽的月季、清秀的荷花,别有一番风味。是的,即使它不如茉莉清香,不如菊花美丽,不如桃花艳丽,但它的确很美,它的美绽放在风雪中,盛开在风雨里,开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当人们走出门外,看到这傲立于风雪之中的梅花,谁能不为它倾倒?谁能不被它征服?谁能不被它别具一格的美丽所吸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