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蒹葭》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3 18:25:2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蒹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蒹葭》“秋水伊人”背后“可望而不可即”的隐约美丽的情怀。
2.诗歌鉴赏情景交融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赏析,从情感分析入手依据文本理解把握《蒹葭》的情感和美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蒹葭》之美,体会《诗经》中华夏初民们饮食男女的朴素之心的吟咏,诗歌的温柔敦厚之风。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诗歌的本质核心是心灵和情感,诗歌之美在画面、在节奏、在含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说明】
学生对《诗经》了解几近乎零,大多学生对诗歌这一体裁的认知即背诵或考试中难易莫辨的选择题、赏析题,失去了阅读诗歌感知情感的初心。
本课尝试通过对《蒹葭》一诗情感感知分析入手体会《诗经》的美的魅力,加以对比的方法落实分析字词背后的情感,初步理解《诗经》文字的特点,引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为学习教材中的《采薇》一文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背诵《蒹葭》、《关雎》、《无衣》三首诗,理解诗的基本意思,印发《诗经》补充扩展阅读资料。
2.导入:《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穿越了西周到春秋中期长达五百年的岁月风尘,或浅吟低唱,或钟鼓齐鸣,颂声煌煌。与今天诗歌在生活中的孱弱不同,在那时,它既是礼仪,又伴和着最华美的乐章,既高贵也普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成为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在今人看来,古奥生涩的词语掩盖了内里朴素温暖、隐约美好的情感。
3.复习背诵《蒹葭》、《关雎》、《无衣》三首诗,请生寻找其中的共同点,讨论概括了解诗经中诗歌形式的基本特征:四言、重章叠韵,感悟《诗经》朴素也美丽的形式。
4. 请生比较讨论三首中最喜欢的、最美的诗,重点分析《蒹葭》一诗的情感。
抓诗歌中变化的关键字,以情景关系的角度体会本诗表现的思人的情感道
时间、地点的变化,情景交融地展现 “思人”对“伊人”思慕苦苦追寻而不得的惆怅之情,进而落实《蒹葭》的不同主旨说。(教材中思考与练习一中已提及,无需占用过多的时间)
5.师扣住“秋水伊人”析《蒹葭》画面美。
6.通过与《关雎》的比较,了解诗作高下与情境虚实的关系,及诗歌的画面美与含蓄美、朦胧美。
扣住《蒹葭》中的“宛”字分析“伊人”的时远时近、时隐时现、时有时无,进而感知美是从“无限中看到有限”。
7.以补充材料中的诗为蓝本,请生注意研读《诗经》不同篇目的标题,感知古人生活在草木 葳蕤、山川日月的自然中,抒发和谐美好的情感,情感自然真挚,领略《诗经》之美。
8.总结 任何时候打开《诗经》,都有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扑面而来,那里有初民们淳朴温厚的气息、草木葳蕤的光泽、细致而婉转的相思、隐约而美丽的情怀……诗中邂逅相遇的那些“巧笑倩兮”的良人、“在水一方”的美景,那些读起来诘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句子,都是从曾经鲜活的生活和生命中走来,是最朴实、最真挚的歌唱。《诗经》时代是中国人的孩童时光,我们的祖先在田地山野之中、湖泊河流之畔、街巷居室之侧,采摘着快乐、忧伤和梦想。
《诗经》既古老又现代,在飞速变化的时代中,它保留了旧日情感的痛苦和美好,并使其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