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16.1《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16.1《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3 13:1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6.2共筑生命家园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的准则是 ( )
A. 社会和谐 B. 自然规律 C. 绿色发展 D. 造福人类
2.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做到 ( )
①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 
③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④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下列选项中与这首诗所反映的理念相同的是 ( )
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亚洲象是云南的宝贝,云南与亚洲象相生相惜,相依相偎。为了让亚洲象幸福地生活,云南先后建立了2个国家级、2个省级和1个州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多年保护,亚洲象数量逐渐增加,云南成为亚洲象的幸福家园。这说明 ( )
A. 人类可以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 B.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C. 保护亚洲象要禁止开发自然资源 D. 人类是亚洲象的主宰者
5. 漫画《北极熊:何处安身?》警示人们 ( )
①不应消耗能源资源
②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③要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④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2021年4月,我国云南一群野生亚洲象开启了一场北迁之旅。大象们在街道上打闹嬉戏,在水塘里泡澡;还尝过村民们的酒糟,踩坏了附近的菜地……为保证大象的行进,当地采取柔性措施,做好人员疏散,确保人象两安。这体现了 ( )
A. 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B. 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C.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筑生命家园 D. 生态良好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7.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下列选项与上述名言蕴含道理一致的是 ( )
A.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C. 杀鸡取卵,涸泽而渔 D. 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一步
8. 2020年2月2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通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将停止一切以食用为目的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活动。开展这一行动 ( )
①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
③表明我国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④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2019年6月,新疆建设首座动物迁徙天桥,该桥架设在准噶尔盆地国道上,专门为动物迁徙设计,桥两侧有4个饮水池为动物提供饮水保障,桥面上铺撒草种、动物粪便引导动物通过。对建动物迁徙天桥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这会阻碍当地的经济发展 ②体现了人类加强对动物的保护
③表明新疆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此举旨在
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强大发达 ( )
③杜绝人类滥食野生动物 ④警示人类要尊重和保护自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对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采取了绕避,在野生动物活动的地段设置通道等措施。这些措施 ( )
①可以减少对建设青藏铁路的投资 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③有利于保护环境 ④能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针对下面漫画中的现象,许多地区开展了规范月饼生产经营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对此,你的理解是 (  )
A. 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
B. 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C. 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D. 此专项行动能坚决杜绝价格欺诈等侵权行为的发生
13. 漫画《选择》启示我们 ( )
①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③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④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4.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我们应该 ( )
①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③从我做起,坚持绿色出行,拒绝使用私家车 ④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冬奥会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占全部赛时保障车辆的84.9%;通过手机可完成场馆室内高精度导航;场边的“移动诊疗车”可在5分钟内完成颌面创伤的现场影像学检查和人工智能诊断……以下标题最能概括上述时事新闻的是 ( )
A. 魅力冬奥,美丽中国 B. 科技创新,助力冬奥
C. 科技支撑,绿色冬奥 D. 低碳环保,绿色之诺
16.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下列符合绿色发展的是 ( )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②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③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 ④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7.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习近平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在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这一理念,就要 ( )
A. 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B. 抓好脱贫攻坚,推进全面小康
C.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D. 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旅游经济
18. 我国全面启动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北京等46个重点城市要在2020年底、其他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2025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这体现我国 ( )
A. 公民自觉履行环保义务 B.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C. 倡导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D.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9. 下列对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的有 ( )
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②绿色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④建设美丽中国只需要绿水青山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 在浙江安吉,“卖石头”到“卖风景”之变,圆了乡亲们的生态小康梦;在山西右玉,通过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不毛之地变身塞上绿洲,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上述材料说明 ( )
①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 ②人类只有征服自然才能获得金山银山
③我国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有机统一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 提倡绿色消费、追求低碳生活,作为公民要 ( )
A. 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态文明理念
B. 制定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C. 推进城镇化建设,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D. 勤俭节约,养成绿色出行、环保选购的良好习惯
22. 2022 年7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推进固体废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该工作方案,2022 年山东省16个市全部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 ( )
①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 ②垃圾分类融入日常生活
③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 ④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
①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
②说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③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息息相关
④启发我们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暂停经济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4. PPE怪圈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PPE怪圈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这些地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A. 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人口增长
B. 努力提升人口的文化素质
C. 合理规划和使用自然资源
D. 坚持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
25. 淄博市原山林场从一个“要饭林场”成为固定资产超10亿元,年收入超亿元,集生态林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于一身的国有企业集团,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从穷乡僻壤到金山银山的“蝶变”,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领军者。这启示我们要 ( )
①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建设 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③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发展战略 ④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材料一: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为零”,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提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中国提前完成向国际社会的承诺。
⑴ 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承诺碳中和的底气来自哪里。(4分)
材料二:要实现碳中和承诺,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使用60瓦灯泡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节能灯的4倍,使用滚筒式干洗机则比晾晒衣服每天多排放2.3千克二氧化碳,但我们身边很多人依然选择高能耗生活方式;碳排放大部分来自发电和工业端,这些行业对高碳能源依赖性强,绿色能源开发、生产成本高;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高能耗现象,政府监测还不到位,惩处力度不够。
⑵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如何破解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存在的难题。(6分)
27. 2021年12月18日,以“生态文明:创新实践与国际传播”为主题的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已经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美丽中国画卷徐徐铺开。但也要看到,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各方不懈为之奋斗。
⑴ 请你列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个即可)
⑵ 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对此,国家应该怎么办?
⑶ 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各方不懈为之奋斗。对此,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28. 材料一:黄河源头有一个县,过去发现金矿后,各路人马在草原上疯狂采金。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西部贫困县,人均收入曾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采金者所到之处,遍地疮痍,再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当地草场退化,河湖面积萎缩,鼠害猖獗,风沙四起,许多牧民被迫背井离乡。
材料二:我国东部有一个县,森林覆盖率高,山清水秀。在这里,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百姓生活也因此得到改善。当地人精心呵护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们明白:当代人享受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⑴ 从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角度看,我们从材料一中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⑵ 找出材料二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句子,并写在下面。
⑶ 以“人类与自然”为话题,先提出一个观点,然后运用以上材料中的信息简要论证这一观点。
29. 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与改造,创造了太多“黑科技”和绿色发展案例。北京冬奥会“黑科技”和“绿科技”比翼齐飞。请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协助冰墩墩做好宣传工作。
【防疫黑科技 安全奥运】“智能防疫员”、雾化消毒机器人、机器人大厨无接触智能送餐、云上转播、“腋下创可贴”智能体温计、疫情防控千里眼系统……这些黑科技开创“无人化”的数字服务场景,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说:“北京冬奥会的闭环是安全、有效的,这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冬奥村缜密的防疫措施和完备的设施令运动员们纷纷点赞。
⑴ 请你说说“冬奥村缜密的防疫措施和完备的设施令运动员们纷纷点赞”的依据。
【环保绿科技 简约奥运】19个冬奥场馆100%使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绿色可再生能源;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创新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北京对零八年夏奥会的五个场馆进行升级,“鸟巢”“水立方”通过改造在冬奥会上重新“服役”。
⑵ 有人说:“绿科技有助于打造环保奥运,简约奥运不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请说说你的看法。
【冬奥村拆箱 人文奥运】在冬奥村,每位运动员都会收到一个装载着新春礼盒的入住“礼品包”,里面装有一张绘画作品,这是中国小朋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冬奥浓浓的祝福。还配备了新春礼盒:春联、福字和可以DIY的纸灯笼,让世界各国运动员感受着浓浓的中国年味儿。
⑶ 假设你是冬奥会的志愿者,你想对世界各国运动员送出哪件中国礼品,并附推荐理由。
9.6.2共筑生命家园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10 BDBBD CBBDB 11—20 DCDBC DCCBB 21—25 DDACB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⑴ 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节能环保已取得成绩;政府行使管理职能,为实现碳中和发挥积极作用。
⑵ ①个人提高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理念;②企业依靠科技创新,降低成本;③政府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
27. ⑴ 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推动绿色发展;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民自觉行动;等。
⑵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⑶ 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节约粮食;绿色出行;等。
28. ⑴ 资源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或过度开发资源,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⑵ 当代人享受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⑶ 示例一:观点: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论证:自然中的矿产、绿水青山,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资源,表明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示例二:观点:人类的活动影响自然。论证:人们在草原上疯狂采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表明人类的活动影响了自然。(或人们精心呵护绿水青山,保护了良好自然环境,表明人类的活动影响了自然)
示例三:观点: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过度索取。论证:过度采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牧民被迫背井离乡,表明人类不应该对大自然过度索取。
示例四:观点: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论证:过度采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牧民被迫背井离乡,这告诫我们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或人们精心呵护自然环境,推动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这表明人类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9. ⑴ ①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②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③中国的举措体现了关怀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不仅善待自己,还关注他人命运。④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关注疫情安全,中国担当向世界显示了中国智慧。⑤意义:对运动员:创新让生活更美好、便捷舒适、激发运动潜能。对中国:树立大国形象、提高国际地位。
⑵ ①观点片面。②“绿科技有助于打造环保奥运”是对的,因为这样做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要求,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践行了绿色等新发展理念。③但是“简约奥运不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是错的,因为简约奥运能够大幅降低资金投入,减少资源浪费,弘扬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④意义:环保奥运和简约奥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弘扬传统美德,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形象、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⑤做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节约建设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打造环保奥运和简约奥运。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⑶ ①窗花剪纸。窗花剪纸贴在窗户上,可以用来装饰家居,增添节日气氛,让家里更喜庆。②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冬奥会周边。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雪容融”以中国标志性符号灯笼为创意进行设计创作。这是一次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的精彩融合。③中国四大名著。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承载着无数中华文化精华,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