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心有信仰,砥砺前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心有信仰,砥砺前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3 13: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心有信仰,砥砺前行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某日,我经过一葡萄园,与四十出头的女园主攀谈。她承包村里一百亩土地栽种葡萄好几年了,苦吃了不少,钱没赚几个。惊问原因,都是“老天”捣的鬼:去年春节后大雪,大棚差不多损毁了;今年葡萄长势喜人,不曾想连续阴雨,快成熟的葡萄又开裂、溃烂,影响产量,成色也差。跟她开句玩笑:种葡萄既然要“靠天吃饭”,那你得给老天爷多烧烧香。女园主听后,若有所思,说:“烧香?给谁烧香?那得全中国14亿老百姓都得烧。可能吗?有必要吗?我有技术,不怕吃苦,认真做事,真诚待人,照顾好家庭,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今年不成,明天再来,我就不信这个邪——种不出好葡萄。要烧香啊,那香得烧在我心里!”听后,我若有所思……
材料二:刘海儿是南京金陵汇文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疫情期间,每周一早上,她和妹妹都要穿好校服,端端正正站在一起唱国歌,就像在学校每周一晨会上“升国旗,唱国歌”一样。
材料三: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习近平讲话摘要
读了上述文字,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又有什么感受?假如班上将举办一次主题班会,请你就上述材料,提炼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前人诗文中有许多关于信仰的表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信仰;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是李贺的信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信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信仰: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于谦的信仰;
“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是革命先烈李大钊的信仰。
这些诗句给一代代青年人很多的启示,作为当代青年,请结合你对这些诗句与自身信仰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建党百年主题MV《信仰的光》发布,歌词唱道“即便前方荆棘密布,用生命也要换来那抹最初的光亮。她用生命染红了东方,为你我留下永恒的信仰,龙的脊梁顶天立地不倒下,长城般的意志面对危险不会退缩……照耀吧,信仰的光,爱让希望无限生长:壮大吧,骄傲的太阳,会让万物绽放。向前闯,年轻的后浪,信仰的光为你保驾护航”。
读完以上歌词,你得到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风起云涌的时局中成立,推动社会变革的领袖们,恰是当年最“潮”的新青年,他们搞思潮、办杂志、领导学生运动……彰显出强大而积极的生命力。最艰难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相信与仰望。真正有价值的信仰,需要内心有超越的、高远的、伟大的信念。每一个时代的进步,都少不了有信仰的新青年。
明月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将录制《信仰浪奔》纪录片,以展现当代青年人的信仰对时代力量的铸就。其中一段是作为新大学生的你的入学发言,请写下你的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贴合身份,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最憎恨两件事: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穆罕莫德(伊斯兰先知)
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白岩松(央视著名主持人、记者)
中国太多人信仰缺失,到底为什么?——蒋勋(著名诗人、作家)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
1.例文:
信仰为剑,利刃断金刚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信仰为剑,利刃断金刚》,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信仰是什么?
古人已有给出了太多答案。在远古时期口耳相传的神话里,信仰是精卫填海的决绝,是夸父追日的执着,在而今,是女园主不信邪的坚持,是小学生在家“升国旗,唱国歌”的热爱,……是能让我们为之奉献一生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深藏于那一份矢志报国的豪壮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声声呐喊里,透出的是秦地将士们报君为国的信仰。“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即使所守之地只是“青海长云暗雪山”,春风都不曾吹到的孤城,将士们也誓死守卫祖国边疆;“挟秦剑兮带长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即使明知必死,信仰依然支持着士兵奋勇向前;而在近代的硝烟里,信仰是中国军人血荐轩辕的悲壮。
信仰的力量,体现在那一份心忧天下的担当里。
古有屈子行吟汨罗江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有范文正公观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慨。是宋代大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是杜甫心忧天下的那一份感伤。而在近代,中共党员方志敏正是因有信仰,才能在狱中安然写下对中国的构想;正是因为有信仰,秋瑾才能毅然冲破家庭桎梏,投身革命。正是因为有信仰,众多心忧天下的革命志士才会奋勇向前,以自身之光驱散中国之黑暗。
而在新时代,信仰是中华儿女们为实现中华复兴之梦想的不懈奋斗。建国初期,老一辈科学家们放弃国外优厚待遇,为新中国构筑军队甲盾,支撑他们的信仰;而新时期,南仁东、黄大年这样的科学家,不畏困难,无私奉献,信仰令他们满身光芒。而“糖丸爷爷”顾方舟一生只做一件事,农业专家李保国深入太行深处几十年,张定宇院长不顾病情毅然奔赴第一线,他们所做的一切,究其原因,都是因为有坚定的信仰。
习近平主席说过:“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苏格拉底也说过:“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也应学习先辈们的事迹,以信仰为帆,乘长风破万里浪。
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这次作文主要由三则材料构成的。第一则材料记叙了我与葡萄园女园主的攀谈经历。从女园主的话语“我有技术,不怕吃苦,认真做事,真诚待人,照顾好家庭,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今年不成,明天再来,我就不信这个邪——种不出好葡萄。要烧香啊,那香得烧在我心里!”可以看出她不信“邪”,有所坚持,相信自己,因为自己有“技术”“不怕吃苦,认真做事,真诚待人,照顾好家庭,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材料二是讲述在疫情期间,刘海儿坚持每周一“升国旗,唱国歌”。由此可以看出她们心中有信仰,行动上有坚持。材料三是引用的习近平的讲话摘要,强调信仰的意义和力量。综合三则材料来看,都指向“信仰”“坚持”。所以在作文时要抓住关键信息“信仰”。首先要明确“信仰”是什么?其次要阐明坚持信仰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坚持信仰?信仰能产生怎样的力量等等,来将这一问题解决。
其次注意文体,文章要写成议论文,并且要采用发言稿的形式来写,这就需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
1.信仰乃立人之根,立国之本
2.有信仰就有战胜困难的力量
3.信仰为剑,利刃断金刚
4.树立坚定信仰,助力华夏腾飞
素材:
1.一位青年在微信签名里写道:“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也正是敢于克服那些“不可能”,勇于挑战“不可能”,不怕走泥泞的道路,不怕失败,青春的底色才足够闪亮,人生的道路才足够辉煌。事实上,无论收获如何,不管经历什么,那些与信仰相伴向着梦想曙光进发的子,永远是人生最宝贵的回忆。
2.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使祖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代科学家袁隆平怀揣着“禾下乘”的梦想,带领着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中国农业史上一个又一个壮举。不管是曾经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还是如今名扬天下的科学家,他内心为国奉献的那份信仰始终未变。正是心中的信仰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使祖国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3.今年疫病流行,中国乃至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信仰的支撑成为一个民族渡过难关的桥梁。身患渐动症的张定宇院长,力求跑得更快,只为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心中不灭的,是对病人生命安全的信仰。由此观之,信仰是一把心中不灭的光炬,是为了他人不懈奋斗的一种责任,是时代的使命。
4.“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信仰的实践,助推人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欲上青天揽日月”的欧阳自远始终坚信,中国在航天领域虽然是后来者,但中国一定会进入空间时代。为此他和团队进行了35年的前期准备,为了心中的信仰,不懈探索,艰苦奋斗,完成了中国探月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壮举。
层次结构:
这是一篇以发言稿形式写成的议论文。文章开头以设问的方式来解释“信仰是什么”即“是能让我们为之奉献一生的力量”,引出文章的论题。接下来开始对“信仰的力量”做积极的论证:“信仰的力量,深藏于那一份矢志报国的豪壮里。”“信仰的力量,体现在那一份心忧天下的担当里。”“信仰是中华儿女们为实现中华复兴之梦想的不懈奋斗。”在论证的过程中,引用大量的诗句,列举屈原、杜甫、方志敏、秋瑾、老一辈科学家,新一辈南仁东、黄大年“糖丸爷爷”等人的事例来进行论证。最后用习近平主席的话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希望。”和苏格拉底的名言“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来升华和总结论点——以信仰为帆,乘长风破万里浪,对广大青年提出号召!
2.例文:
心有信仰,砥砺前行
信仰如旗,凝聚磅礴的力量;理想如炬,照亮前行的征程。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刘胡兰,从“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杨善洲……一代代共产党人坚守信仰,砥砺前行。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在新的长征路上,只要我们坚持用真理武装头脑,用真理指引理想,用真理坚定信仰,赓续红色基因,争当红军传人,坚守共产党人、革命军人的精神高地,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就一定能攻克那一座座“娄山险关”,征服那一处处“松潘草地”,更好地肩负起强军兴军的历史责任。曾几何时,武汉“封城”,“最美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山奔赴武汉,无数的医护人员,无数共产党员“请战出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了防护的堡垒,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温暖而有力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谭医院院长张定宇,拖着病重的身体,牵挂着同为医护人员却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妻子,却一刻不停息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拼了性命与死神争分夺秒抢救病人。“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封城之际开着电动轮椅到门诊部坐诊。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共产党员”,只有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共产党员,才会在危急关头,扶危渡厄;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身忘死,救民于危难,解民于水火,绽放最绚烂的光芒,汇集成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支部委员,先安排我!”“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在增援武汉之际,无数共产党员主动请缨,奔赴防控疫情斗争一线。“时间就是生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干出来的,一定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在火神山医院项目建设工地上,无数党员不眠不息,与时间赛跑,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用实干与担当,践行着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凝聚起了抗击疫情坚不可摧的信心和勇气。
“心有信仰,砥砺前行”。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我们青年一代,更是应心怀信仰,在这大好青春年华,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经受住一场又一场严峻考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1.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首先审读材料,确定立意方向。通过大量列举前人诗文中关于信仰的表述,强调信仰的重要性:杜甫的信仰突出忧国忧民的大爱和担当;李贺的信仰是男子汉大丈夫应该驰骋沙场建功立业;范仲淹的信仰是心装天下,休戚与共;文天祥的信仰是无惧生死彪炳史册:于谦的信仰是坚守正直保持高洁情操;“人道的警钟响了!革命先烈李大钊的信仰追求自由拯救中国,强调中国共产的伟大作用和坚定的信念。
要求:这些诗句给一代代青年人很多的启示,作为当代青年,请结合你对这些诗句与自身信仰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可见身份是当代青年,围绕关键词“信仰”写作,注意结合诗句应该体现高大上的精神和为国为民的大爱和担当,突出责任、精神、选择、价值、生命等正能量的话题。
2.提示:具体写作时注意不要流于口号,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和感召性,比如“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格言联璧》),“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既定奋斗目标还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还需要发扬英雄精神、激发奋斗热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回望百年党史,人们愈加强烈地感受到,今天尤须崇尚英雄、缅怀先烈,激扬英雄精神、砥砺家国情怀,让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火不熄。
【立意】1.信仰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2.坚定信仰,知行合一;
3.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4.坚定如钢铁的信仰,让人生千磨万击还坚劲;
5.在怀疑的时代,我坚守信仰;
6. 信仰之光照亮百年征程。
【素材】1.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多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论断!我不由想起那首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诗:“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召唤我,我就走向大山。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双手划烂,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生活如此,革命更是如此。因为拥有共同的信仰,一大批仁人志士、热血青年才会坚定无悔地追随着中国共产党;因为拥有坚定的信仰,数万红军才能在围追堵截中屹立不倒、在冰天雪地里宁折不弯,“万水千山只等闲”,最终“三军过后尽开颜”。
2. 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团结汇聚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用拼搏、奉献、奋斗为伟大的信仰和信念注入新的内涵,铸就了崇高精神。在信仰的激励下,大无畏革命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焦裕禄强忍病痛誓要改变兰考面貌,杨善洲退休后把荒山改造为绿林,黄文秀扎根乡村为农民脱贫致富倾情奉献……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把对信仰的坚守化为报国为民的行动,树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执着信念、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
3. 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颓废、享乐之风盛行,“丧文化”大行其道,“怀疑一切”理论甚嚣尘上。然而正如卢新宁所言:“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青年人应摒弃消沉之心,直面人生,知其难,信其力,行其艰。“朝霜暮雪,不改英雄意气。”对于真正的强者,知其难,反而会坚定他们的信念,将事情做成功。知科技创新之难,华为公司聚员工信念之力,终于研发出领先于全球的5G技术;知黄土高原水土治理之难,朱显谟立下让黄河水变清的理想,奋斗几十年,最终使黄河入沙量减少了60%!反之,一个人如若沉溺于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中,难免会被眼前闲适安逸的表象所迷惑,失去了对现实的准确认知,也丧失了奋进的勇气。跳出自我设置的舒适圈,直面社会现状,是每个国民,特别是青年人的当务之急。
青年一代,怀着一腔孤勇踏上人生的旅途,不论遭遇何等挑战与挫折,都不要失去信仰。培根说:“不相信明天的青年,是对自己的背叛。”信仰之可贵,一在于它让我们永不失对将来的希望,二在于它还能为我们的前行之旅提供方向和力量。有信仰的马斯克倾尽家财研制纯电高速的汽车,而没信仰的国内某商人却以造车为名,将从股市收刮的金钱带到国外挥霍享受:两人的境界高低其实是信仰的有无决定的。
3.例文:
信仰之光照亮百年征程
坚如磐石的信仰、坚不可摧的信念、坚贞不渝的忠诚,引领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漫漫征途,我们党用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辟新的征程。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寻救国救民之道。马克思主义以其强大的真理力量,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灯塔。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中,我们党应运而生。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坚定而执着。面对敌人的屠刀,中国共产党人毫不畏缩;面对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的封锁、威胁,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面对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人沉着冷静,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笃定前行。无论是高歌行进的胜利时刻,还是陷入低潮的困难之际、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们党都矢志不渝。坚定信仰和远大理想激励我们党不断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团结汇聚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用拼搏、奉献、奋斗为伟大的信仰信念注入新的内涵,铸就了崇高精神。在信仰的激励下,大无畏革命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焦裕禄强忍病痛誓要改变兰考面貌,杨善洲退休后把荒山改造为绿林,黄文秀扎根乡村为农民脱贫致富倾情奉献……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把对信仰的坚守化为报国为民的行动,树立起一座座精神丰碑,诠释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执着信念、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
因为信仰,我们党能够摆脱以往政治组织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得我们党能够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因为信仰,我们党能够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历史潮流。我们党深厚的群众根基、无私的胸怀、宽广的视野、化危为机的智慧,都与对信仰信念的坚守密不可分。在信仰信念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我们党坚定信仰,创造了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辉煌业绩。新征程上,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着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尤须保持在信仰信念上的定力,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道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奋斗伟力。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材料的核心是《信仰的光》的歌词,“即便前方荆棘密布,用生命也要换来那抹最初的光亮”写共产党面临艰难困苦,荆棘坎坷,用鲜血和生命驱走了黑暗,迎来了光明的新中国。“她用生命染红了东方,为你我留下永恒的信仰,龙的脊梁顶天立地不倒下,长城般的意志面对危险不会退缩”写共产党精神永存,信仰永存,留下来中华民族顶天立地,不屈服、不退缩的钢铁般的意志和精神。“照耀吧,信仰的光,爱让希望无限生长:壮大吧,骄傲的太阳,会让万物绽放”写信仰之光流传后人,给今天的我们留下希望,让万物生长。“向前闯,年轻的后浪,信仰的光为你保驾护航”告诉我们青年一代,应当在信仰的呵护下, 在老一辈共产党人精神的照耀下,接过信仰、奋斗接力棒,勇闯难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努力拼搏。
【立意】1.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3.坚定心中信仰,踏上奋斗征程;
4.信仰之光护驾后浪,中华征程续写辉煌。
【素材】1. 百年党史,树立了信仰丰碑、书写着奋斗历程。信仰造就理想的传奇。在南京这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无数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浴血奋斗、慷慨赴义。雨花英烈史砚芬在遗书中写道:“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抗日女英雄周喆在就义前放声歌唱:“同志们,向太阳,向自由,向着那光明的路。”信仰点燃奋斗的激情。从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到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以“雨花英烈精神”为代表的众多红色符号,照亮了全市广大党员的精神世界,成为奋斗征程上的导向航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进一步感悟思想力量、高扬信仰旗帜,激情燃烧、甘于奉献,不畏艰险、勇敢担当。
2. 坚定信仰,奋斗不止,就一定能书写崇高,成就非凡。坚定信仰,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坚守“人民”这一核心价值,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补钙铸魂,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中实践初心使命。
3.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教科书,镌刻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和红色基因。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翻开这部历史,我们追寻革命原点、缅怀前辈楷模、回顾奋斗历程,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回眸百年风雨,我们向历史寻经验、求规律、探未来,不断坚守为国为民初心、鼓舞攻坚克难勇气、锤炼过硬本领作风,在新征程上砥砺奋进。
4.例文:
信仰浪奔,不负青春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值此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作为新入学的大学生,能在这个神圣而庄严的场合发言,我深感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信仰浪奔,不负青春”!
百年的艰辛,百年的奋斗,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们以无比坚定的信仰推动着社会变革,终于取得民族的解放、独立和富强。天安门城楼上的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如黄钟大吕,震响在历史的天宇。中国人民不必再仰人鼻息,遭受列强欺凌,中国人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上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他们的实践证明,青年人只有培养超越、高远、伟大的信念,才能铸就崇高而坚定的信仰。而今,新中国已经昂首阔步迈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自当以先辈们为榜样,锤炼自己的精神,磨砺自己的品性。
培养超越的信念,需要具有前瞻的视野。革命先辈们能够在民族最艰难的时候选择相信与仰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把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透过历史的表象,看到民族的未来。他们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而光明却是美好的。就如方志敏烈士在他的《可爱的中国》里所言:“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历史证明,方志敏烈士预言的这一天果然就在“很近的将来”实现了。
培养高远的信念,需要具有坚韧的品性。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奋斗目标,一百年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磨难始终初心不改,追求不变。“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无产阶段革命志士夏明翰,面对敌人酷刑和死亡的威胁,他坚忍不拔、顽强不屈,就义之时年仅28岁。正是坚韧的品性铸就他高远的信念,形成他伟大的信仰的底色。
培养伟大的信念,需要具有爱国的胸襟。那些共产主义先驱们从来都是把国家放在第一位。心中有国家,才不会计较个人的私利,才不会畏惧遇到的困难,才不动摇自己的信念。心中有国家,他们所挚爱的对象就不再是自我,而是他人、社会与民族。“愿得此身长报国”,先辈们将他们的爱国情、爱国志融入到他们伟大的信念之中,水乳交融。
朋友们,当我们拥有了前瞻的视野、坚韧的品性和爱国的胸襟,我们也就具备了超越、高远、伟大的信念,也就树立起真正有价值的信仰。“中国梦”要靠我们青年一代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需要靠我们去推动、去完成。
让我们做最“潮”的新青年,担负起历史使命,为了崇高的信仰奋力拼搏!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情境任务型作文题,虚设了“明月市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将录制《信仰浪奔》纪录片”这样一个具体情境,要求考生以新大学生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作文题所给材料的内涵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们作为曾经最“潮”的青年,他们坚守崇高的信仰,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取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材料中有一句重要的引导语“真正有价值的信仰,需要内心有超越的、高远的、伟大的信念”,考生应该重点分析“信仰”与“信念”之间的关系,论述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该如何培养“有价值的信仰”,进而铸就新时代的力量。
【立意】1.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2.心中有信仰,脚下有方向。
3.信仰与热情相依为命,与献身结伴而行。
4.鞭挞丑陋,拯救信仰。
5.当代青年要树立崇高的信仰,铸就新时代的力量。
【精彩片段】1.屈原有信仰,枉遭放逐,忠贞不改,社稷苍生化作汨罗江边的千古绝唱;司马迁有信仰,仗义执言,惨遭凌辱,屈辱的泪水融进笔端,写出穿越百代的历史巨著;文天祥有信仰,“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爱国的信念唱出了气贯长虹、豪情万丈的正气歌。
鲁迅的信仰,是匕首投枪的攻击,讽刺揭露的唤起,显示着洞察万物的理智;李大钊的信仰,是身处逆境顽强的抗争;杨靖宇的信仰,是为镰刀锤头的事业书写壮丽的乐章!
2.卡耐基说:“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
信仰是一代伟人挥动巨笔画下的宏伟画卷,也是普通人执着的追求、无私的奉献;信仰是苍穹里耀眼的辰星,也是沙土里的平淡与真善;信仰是设计师的张张蓝图,更是坚实大厦里的粒粒砂石、块块红砖!
3.信仰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人民有信仰,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
青年有信仰,国家就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经典名言】1.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 —— 泰戈尔
2.爱情、希望、恐惧和信仰构成了人性,它们是人性的标志和特征。 —— 罗·勃朗宁
3.怀疑与信仰,两者都是必需的。怀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 —— 罗曼·罗兰
4.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 —— 卡耐基
5.信仰与热情相依为命,与献身结伴而行,没有热情和牺牲精神,一切信仰都是虚伪的。
5.例文:
心有信仰气自华
信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它使我们明白生命的真相和宇宙的奥秘,使我们脱离空虚、世俗、卑贱、持守生命中的神圣,使我们有面对苦难和死亡的力量。
心有信仰,才能开天辟地、敢为人先。革命岁月的长征路上,红军战士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往哪里走 ”,而回答的最多的一句便是“跟着走”。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红军能坚持无穷尽的“跟着走” 是信仰的力量,是董存瑞“为了新中国,前进”的信仰,是红军连长“往打胜仗的方向走”的信仰,是全体军民“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信仰。纵观古今中外,从“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到“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周恩来,从“I have a dream”的马丁路德金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信仰在历史时间的坐标上从未缺席,永远指向逐梦圆梦的方向。
心有信仰,才能成竹在胸,勇于任事。曾引用《吕氏春秋》之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志”来解读理想信念。奋进之路上必然补满荆棘坎坷,没有强大的信仰力量支撑难以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焦裕禄兰考治沙、杨善洲荒山播绿、黄大发绝壁开路、南仁东觅求“天眼”,圆“九天揽月”之梦的嫦娥、神舟团队,践“五洋捉鳖”之行的鱼鹰、蛟龙团队,正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有力举证。新时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心有信仰,才能有理有据,长存正气。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何来 来自于不断学习中的探索和自省,更来自于信仰一以贯之的追求。丧失了信仰,就等于放弃了指路的明灯,看不清利益下的陷阱,不知道哪些路是走不得的,哪些东西是碰不得的,所以即使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依然有人重蹈覆辙。在追思焦裕禄中有感而发“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唯有坚定信仰,才能心无旁骛,正气长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长征路已然开启,社会和时代赋予当今党员干部更多的使命与责任。唯有坚定信仰,才能心无旁骛、气质自华,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行稳致远。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我最憎恨两件事: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人要有信仰;“缺乏信仰的人,在一个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便无所畏惧”,缺乏信仰的可怕性、危害性;“中国太多人信仰缺失,到底为什么”,为什么中国人缺乏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的信仰。材料关键词是“信仰”,人应该有自己的信仰,才能有理想,有奋斗的动力,有道德底线,有奔向未来的动力。
【立意】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信仰在我心;信仰指引我前进;信仰的光等等。
【结构】《心有信仰气自华》,标题切题,首段点明观点“信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中间三段并列式论述,“心有信仰,才能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心有信仰,才能成竹在胸”“心有信仰,才能有理有据,长存正气”。最后一段强调“唯有坚定信仰,才能心无旁骛、气质自华,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行稳致远”。
【素材】1.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财富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只有坚定这份信仰、信念和忠诚,在立根固本上下足功夫,才会有强大的精神免疫力和精神抵抗力,奋斗在前进的路上。作为靠信仰起家的中国共产党人,“心有信仰气自华”,是新时代必备的气质。
2.“心有信仰”,才能思想上清醒、政治上敏锐。常常有落马的官员在总结自己腐败的原因时,都提到了自己平时心里空空,也不注重学习,所以在面对诱惑,面对选择时,不能自持。没有了信仰,就等于放弃了指路的明灯,看不清利益下的陷阱,不知道哪些路是走不得的,哪些东西是碰不得的,所以即使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还有人重蹈覆辙。唯有坚定信仰,建立起坚强的思想防线、意识堡垒,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行稳致远。
3.“心有信仰”,才能成竹在胸,勇于任事。新时代,党的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面对新的形势,始终坚定信仰不动摇。世界每一天都在变化,国家每一天都在进步,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躬身实践,才能使信仰成为定海神针,才能心中有底,底气十足,勇于担当。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走正路、创事业的灵魂和根基。根基动摇,地动山摇。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