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沉淀溶解平衡 能力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碳酸钠溶液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O32﹣+2H2O=H2CO3+2OH﹣
B.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 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 mol﹣1
C.氢氧化钡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Ba(OH)2=Ba2++2OH﹣
D.向含Al(OH)3白色沉淀的溶液中不断通CO2沉淀逐渐溶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W随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无关
C.对已达到化学平衡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常数(K)一定改变
D.一般情况下,一元弱酸HA的Ka 越大,表明该酸的酸性越弱
3.已知t℃时,Ksp[Al(OH)3]=1×10﹣33,Ksp[Mg(OH)2]=4×10﹣12.在含有0.20mol/L H+且c(Mg2+)=c(Al3+)=0.10mol/L的溶液中不断加入KOH溶液,沉淀的质量m(沉淀)与加入KOH溶液的体积V[KOH(aq)]关系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4.在T ℃时,难溶物Ag2CrO4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又知T ℃时AgCl的Ksp=1.8×10-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 ℃时,Ag2CrO4的Ksp为1×10-11
B.T ℃时,Y点和Z点的Ag2CrO4的Ksp相等
C.T ℃时 , X点的溶液不稳定,会自发转变到Z点
D.T ℃时,将0.01 mol·L-1的AgNO3溶液逐渐滴入20 mL 0.01 mol·L-1的KCl和0.01 mol·L-1的K2CrO4混合溶液中,Cl-先沉淀
5.常温下,Ksp(CaCO3)=2.8×10-9,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a点是CaSO4的饱和溶液而b点不是
B.蒸发水可使溶液由b点变化到a点
C.常温下,CaCO3(s)+ (aq) CaSO4(s)+ (aq)的K=3.1 ×10-4
D.除去锅炉中的CaSO4时,可用Na2CO3溶液将其转化为CaCO3
6.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已知:
物质 Fe(OH)2 Cu(OH)2 Fe(OH)3
Ksp(25 ℃) 8.0×10-16 2.2×10-20 4.0×10-38
25 ℃时,对于含Fe2(SO4)3、FeSO4和CuSO4各0.5 mol的1 L混合溶液,根据上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pH=5的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
B.混合溶液中c(SO42-)∶[c(Fe3+)+c(Fe2+)+c(Cu2+)]>5∶4
C.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
D.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节pH到3~4过滤,可获较纯净的CuSO4溶液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Ksp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B.由于Ksp(ZnS)>Ksp(CuS),所以ZnS沉淀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CuS沉淀
C.其他条件不变,离子浓度改变时,Ksp不变
D.两种难溶电解质,Ksp小的,溶解度一定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泥中含有Zn、Fe、Ag、Au等金属
B.根据Ksp(CaCO3)<Ksp(CaSO4),在生产中可用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 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
C.常温下,将醋酸稀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H+)/c(CH3COOH)均减小
D.3H2(g)+WO3 (s)=W(s)+3H2O(g)只有在高温时才能自发进行,则它的△S < 0
9.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FeS溶于稀硫酸,而CuS不溶于稀硫酸,则Ksp(FeS)>Ksp(CuS)
B.pH=6的氯化铵溶液中:
C.pH=a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后,其pH=b,则b一定等于a-2
D.pH=7的CH3COONH4溶液和pH=7的Na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等
10.痛风性关节病的发病机理和尿酸钠有关。室温下,将尿酸钠(NaUr)的悬浊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盐酸,溶液中尿酸的浓度c(HUr)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尿酸为一元强酸
B.N点时,
C.M→N的变化过程中,逐渐减小
D.当时,
11.某温度下向含AgCl固体的AgCl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Cl的溶解度、Ksp均减小 B.AgCl的溶解度、Ksp均不变
C.AgCl的溶解度减小、Ksp不变 D.AgCl的溶解度不变、Ksp减小
12.已知某温度下,Ksp(AgCl)=1.8×10-10,Ksp(Ag2CrO4)=1.9×10-12,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时,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AgCl溶液与饱和Ag2CrO4溶液相比,前者的c(Ag+)大
B.向氯化银的浊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氯化银的Ksp减小
C.向0.000 8 mol·L-1的K2Cr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02 mol·L-1AgNO3溶液,则CrO42-完全沉淀
D.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溶液,则先产生AgCl沉淀
13.某温度下,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盛有 蒸馏水的烧杯中,用pH传感器和浊度传感器监测溶液中的pH和浊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
B.该温度下 的Ksp的数量级约为
C.50s时,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仍为无色
D.150s后溶液浊度下降是因为生成的 逐渐溶解
14.常温下,用AgNO3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01 mol/L的KCl、K2C2O4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如图所示(不考虑C2O 的水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点表示AgCl的不饱和溶液
B.Ksp(Ag2C2O4)等于10-10.46
C.向c(Cl-)=c( )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3溶液时,先生成Ag2C2O4沉淀
D.Ag2C2O4(s)+2Cl-(aq) 2AgCl(s)+ (aq)的平衡常数K=10-9.04
15.工业生产中利用方铅矿(主要成分为PbS,含有FeS2等杂质)制备PbSO4晶体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PbCl2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PbCl2(s)+2Cl-(aq)(aq) △H>0;Ksp(PbSO4)=1. 08×10-8,Ksp(PbCl2)=1.6×1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浸取”时发生的主要离子反应为MnO2+PbS+4H++4Cl-=PbCl2+S+MnCl2+2H2O
B.“沉淀转化”过程中,当溶液中c(Cl-)=0.1 mol/L时,c()=6.75×10-6 mol/L
C.“沉降”时加入冰水使PbCl2(s)+2Cl-(aq) (aq)平衡向右移
D.“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Fe(OH)2
16.工业上可通过如下流程回收铅蓄电池中的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PbSO4 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B.生成PbCO3的离子方程式为:
C.pH:滤液 < 饱和 Na2CO3 溶液
D.滤液中不存在Pb2+
二、综合题
17.高铁酸钾(K2FeO4)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可作为水处理剂和高容量电池材料.
(1)FeO42﹣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4FeO42﹣+10H2O 4Fe(OH)3+8OH﹣+3O2↑,K2FeO4在处理水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 ;
(2)与MnO2﹣Zn电池类似,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为 ;
(3)将适量K2FeO4配制成c(FeO42﹣)=1.0×10﹣3mol L﹣1(1.0mmol L﹣1)的试样,FeO42﹣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不论溶液酸碱性如何变化,铁元素都有4种存在形态
B.改变溶液的pH,当溶液由pH=10降至pH=4的过程中,HFeO4﹣的分布分数先增大后减小
C.向pH=8的这种溶液中加K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FeO4+OH﹣=HFeO4﹣+H2O
D.pH约为2.5 时,溶液中H3FeO4+和HFeO4﹣比例相当
(4)HFeO4﹣═H++FeO42﹣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其数值接近 (填字母).
A.10﹣2.5 B.10﹣6 C.10﹣7 D.10﹣10
(5)25℃时,CaFeO4的Ksp=4.536×10﹣9,若要使100mL,1.0×10﹣3mol L﹣1的K2FeO4溶液中的c(FeO42﹣ )完全沉淀(一般认为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 L﹣1时上为完全沉淀),则理论需控制溶液中Ca2+浓度至少为 .
18.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
(1)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中的几种离子。
①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
②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
③取②的滤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
④原溶液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下列A~D中的 (填标号)。
A. B. C. D.
(2)某小组同学对比和的性质,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写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
②向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和溶液中分别滴加的盐酸,溶液pH变化如下图所示。
a.图 (填“甲”或“乙”)是的滴定曲线。
b.A′~B′的离子方程式为 。写出A′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
c.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③向的和溶液中分别滴加少量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后者有气体产生,且白色沉淀的成分只有一种。已知:
i.的溶液中,,
ii.25℃时,,
写出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19.镍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红土镍矿是镍资源的主要来源。以某地红土镍矿[主要成分Mg3Si2O5(OH)4、Fe2MgO4、 NiO、FeO、 Fe2O3] 为原料,采用硫酸铵焙烧法选择性提取镍,可减少其他金属杂质浸出,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2[Mg3Si2O5(OH)4]+9(NH4)2SO4 3( NH4)2Mg2(SO4)3+12NH3↑+4SiO2+10H2O↑;
②2Fe2MgO4+15(NH4)2SO4 (NH4)2Mg2(SO4)3+16NH3↑+4(NH4)3Fe(SO4)3+8H2O↑
③常温下,NiSO4易溶于水,NiOOH 不溶于水。
(1)“焙烧”前将“矿样”与(NH4)2SO4混合研磨的目的是
(2)经分析矿样中大部分铁仍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浸渣”中,只有部分FeO在空气中焙烧时与(NH4)2SO4反应生成Fe2(SO4)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浸渣"的主要成分除铁的氧化物外还有 (填化学式)。
(3)焙烧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最佳焙烧温度是________ (填序号)左右。.
A.300℃ B.350℃ C.400℃ D.600℃
(4)若残留在浸出液中的铁完全转化为黄铵铁矾除去, “除铁”时通入NH3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 。该工艺条件下,Ni2+生成Ni(OH)2沉淀,Fe3+生成Fe(OH)3或黄铰铁矾沉定,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
(5)“沉镍"时pH调为8.0,滤液中Ni2+浓度约为 mol/L (100.4≈2.5)。
(6)流程中 (填化学式)可循环使用,减少污染。
(7)NiSO4在强碱溶液中用NaClO氧化,可制得破性镍镉电池电极材料NiOOH,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0.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物的溶解平衡均属于化学平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生活中明矾常作净水剂,其净水的原理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常温下,取0.2mol L﹣1 HCl溶液与0.2mol L﹣1 MOH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后的pH=5.写出MOH的电离方程式: .
(3)0.1mol/L的NaHA溶液中,测得溶液中的显碱性.则
①该溶液中c(H2A) c(A2﹣)(填“>”、“<”或“=”).
②作出上述判断的依据是 (用文字解释).
(4)含Cr2O72﹣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5.0×10﹣3 mol L﹣1的Cr2O72﹣.为了使废水的排放达标,进行如下处理:
①绿矾为FeSO4 7H2O.反应(I)中Cr2O72﹣与Fe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②常温下若处理后的废水中c(Cr3+)=6.0×10﹣7 mol L﹣1,则处理后的废水的pH= .(Ksp[Cr(OH)3]=6.0×10﹣31)
21.某含镍(Ni)废催化剂中主要含有Ni,还含有Al、Al2O3、Fe及其它不溶于酸、碱的杂质。部分金属氢氧化物在25℃时沉淀的pH和Ksp近似值如下表所示:
化学式 Fe(OH)2 Fe(OH)3 Al(OH)3 Ni(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7.6 2.7 3.5 7.0
沉淀完全时的pH 9.6 3.7 4.8
Ksp近似值 10-17 10-39 10-34 10-15
现用含镍废催化剂制备NiSO4·7H2O晶体,其流程图如下:
(1)X酸的化学式为 ,滤渣Ⅱ成分的化学式为 。
(2)上述表格中Ni(OH)2刚好沉淀完全时的pH为 。
(3)“净化除杂”中包含了两步操作过程:第一步加入氧化剂,当加入H2O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第二步是调节溶液的pH,其操作过程是 。
(4)“操作Y”为: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即得NiSO4·7H2O晶体。
(5)某镍冶炼车间排放的漂洗废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Ni2+和Cl-,下图是双膜三室电沉积法回收废水中Ni2+的示意图。
①交换膜b为 (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②阳极反应式为 。
③若阴极室得到29.5g的金属镍和0.2g的氢气,则阳极室的溶液质量减少 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分步进行,主要以第一步为主,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H2O HCO3﹣+OH﹣,故A错误;
B.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 mol﹣1,液态水更稳定,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 mol﹣1,故B错误;
C.氢氧化钡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故C正确;
D.碳酸的酸性较弱,向含Al(OH)3白色沉淀的溶液中不断通CO2,沉淀不会溶解,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碳酸根离子的水解分步进行,水解方程式只写出第一步的反应即可;
B.燃烧热中生成氧化物必须为稳定氧化物,液态水比气态水稳定;
C.氢氧化钡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
D.碳酸为弱酸,氢氧化铝不溶于碳酸.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A.KW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的浓度以及溶液的酸碱性无关,故A错误;
B.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当难溶物确定时就只和温度有关了,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无关,故B正确;
C.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则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一元弱酸HA的Ka 越大,酸性越强,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KW只与温度有关;
B.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当难溶物确定时就只和温度有关了,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无关;
C.改变压强,如平衡不移动,则平衡常数不变;
D.一元弱酸HA的Ka 越大,酸性越强.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加入的OH﹣先后分别与H+、Al3+、Mg2+反应,当Mg2+完全沉淀为Mg(OH)2时,过量的OH﹣再溶解Al(OH)3沉淀.溶液中H+几乎反应完,根据每消耗1 molOH﹣生成Al(OH)3和Mg(OH)2的质量分别为26 g和29 g,因此两条直线的斜率不同,生成Al(OH)3的斜率小些,生成Mg(OH)2的斜率较大,B、D图象起点错误,C图象OH﹣先后分别与Al3+、Mg2+反应生成沉淀的斜率一样错误,故选A.
【分析】根据题意加入的OH﹣先后分别与H+、Al3+、Mg2+反应,当Mg2+完全沉淀为Mg(OH)2时,过量的OH﹣再溶解Al(OH)3沉淀.溶液中H+几乎反应完,根据每消耗1 molOH﹣生成Al(OH)3和Mg(OH)2的质量分别为26g和29g,因此两条直线的斜率不同,生成Al(OH)3的斜率小些,生成Mg(OH)2的斜率较大.
4.【答案】C
【解析】【解答】A、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为:Ag2CrO4(s) 2Ag+(aq)+CrO42-(aq),Ksp=c2(Ag+)·c(CrO42-)=(10-3mol/L)2 10-5mol/L=10-11,A不符合题意;
B、溶度积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变化,所以T℃时,Y点和Z点时Ag2CrO4的Ksp相等,B不符合题意;
C、T ℃时,X点是过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过程中,银离子与铬酸根离子浓度均降低,不会自发转变到Z点,C符合题意;
D、0.01mol/L AgNO3溶液滴定20mL0.01mol/LKCl和0.01mol/L的K2CrO4的混合溶液,c(CrO42-)=0.01mol/L,得到c(Ag+)= ,c(Cl-)=0.01mol/L,依据溶度积计算得到:c(Ag+)=1.8×10 10(mol/L)2÷0.01 mol/L=1.8×10-8mol/L,所以先析出氯化银沉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Ksp=c2(Ag+)·c(CrO42-)计算;
B.Ksp只与温度有关;
C.银离子与铬酸根离子浓度均降低;
D.根据Ksp=c2(Ag+)·c(CrO42-)和Ksp=c(Ag+)·c(Cl-)计算c(Ag+)。
5.【答案】B
【解析】【解答】A.a点在溶解平衡曲线上,所以为饱和溶液,b点位于曲线下方,该点处溶液中c(Ca2+)·c(SO42-)<9×10-6,所以为非饱和溶液,A不符合题意;
B.b点和a点溶液中硫酸根浓度相同,蒸发水后,硫酸根和钙离子浓度均会增大,无法变化到a点,B符合题意;
C.对于反应CaCO3(s)+SO42-(aq)CaSO4(s)+CO32-(aq)平衡常数K=,C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Ksp(CaSO4)> Ksp(CaCO3),二者为类型相同沉淀,因此硫酸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的溶解度,所以Na2CO3溶液可将CaSO4转化为CaCO3,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曲线上的点均为硫酸钙溶解平衡点,曲线下方的点为不饱和溶液,曲线上方的点为过饱和溶液。由a点溶液c(Ca2+)=3×10-3mol/L,c(SO42-)=3×10-3mol/L,可求得Ksp(CaSO4)= c(Ca2+)·c(SO42-)=9×10-6。
6.【答案】D
【解析】【解答】A. 在pH=5的溶液中c(OH-)= 10-9mol/L,c(Fe3+ )= =4.0×10-11mol/L,所以Fe3+不能大量存在,A符合题意;
B. 混合溶液中c(SO )=2.5mol/L,Fe3+、Fe2+、Cu2+发生水解,c(Fe3+)+c(Fe2+)+c(Cu2+)<2.0mol/L,所以c(SO )∶[c(Fe3+)+c(Fe2+)+c(Cu2+)]>5∶4,B符合题意;
C. 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NaOH溶液,由于Ksp[Fe(OH)3]最小,所以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C符合题意;
D. 滤液中含有氯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pH=5,结合Ksp[Fe(OH)3]计算溶液中c(Fe3+),从而确定是否存在Fe3+;
B.根据溶液中c(SO42-)和c(Fe3+)、c(Cu2+)以及存在的水解分析;
C.Ksp越小,越先形成沉淀;
D.加入氯水,会引入新的杂质Cl-;
7.【答案】D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当难溶物确定时就只和温度有关了,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Ksp(ZnS)>Ksp(CuS),在ZnS饱和溶液中加入Cu2+溶液,可生成CuS沉淀,故B不符合题意;
C.Ksp只受温度的影响,与浓度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对于阴、阳离子的个数比相同即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的数值越大,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即溶解度越大.对于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用Ksp的大小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必须通过计算进行比较,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只与反应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B.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角度分析;
C.Ksp只是温度的函数;
D.Ksp小的,溶解度不一定小.
8.【答案】B
【解析】【解答】A.电解精炼铜,阳极上的锌和铁也会失电子生成离子,阳极泥是银、金等,A不符合题意;
B.由于CaCO3和CaSO4二者是同种类型的难溶物(阳离子与阴离子之比都为1:1),Ksp(CaCO3)<Ksp(CaSO4),则可说明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SO4,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向更难溶的物质转化,所以在生产中可用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B符合题意;
C.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电离,氢离子物质的量增大,醋酸分子物质的量减小,所以氢离子浓度和醋酸浓度之比增大,C不符合题意;
D.当△G=△H-T △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要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说明△H>0,△S>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锌,铁比铜活泼,以离子形式存在。
C温度不变,醋酸的电离常数=醋酸跟离子浓度*氢离子浓度/醋酸浓度不变,加水稀释,酸性减弱,则醋酸电离出的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常数不变,则氢离子浓度和醋酸浓度之比增大
D△G=△H-T△S<0才能自发进行,T升高△G要减小,可推△S>0
9.【答案】C
【解析】【解答】A.FeS溶于稀硫酸,而CuS不溶于稀硫酸,对于组成相似的物质,溶解性越大,Ksp越大,所以Ksp(FeS)>Ksp(CuS),故A不符合题意;
B.pH=6的氯化铵溶液中铵根水解,溶液显酸性,根据质子守恒可知溶液中,故B不符合题意;
C.pH=a的NaOH溶液稀释100倍后,其pH=b,如果a=8,则b不等于a-2,因为常温下氢氧化钠溶液无论怎么稀释都不可能显酸性,故C符合题意;
D.铵根和醋酸根均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氯化钠不水解,因此pH=7的CH3COONH4溶液和pH=7的NaCl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V。
【分析】A.组成相似的物质,溶解性越大,Ksp越大;
B.根据质子守恒计算;
C.稀释后pH不能跨过7;
D.根据双水解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答】A.由已知可知,尿酸为一元弱酸,A项不符合题意;
B.N点时,pH=7,c(H+)=c(OH-),根据电荷守恒,c(Na+)+c(H+)=c(Ur-)+c(Cl-)+c(OH-),所以c(Na+)=c(Ur-)+c(Cl-),根据物料守恒:c(Na+)= c(Ur-)+ c(HUr),两式合并可得c(Cl-)=c(HUr),B项符合题意;
C.尿酸钠(NaUr)的上层清液中:Ur-+H2O HUr+OH-,溶液显碱性,滴加盐酸,在M→N的变化过程中,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HUr)增大,c(Ur-)减小,溶液趋向于中性,温度不变,Ksp不变,则的值增大,C项不符合题意;
D.当c(HUr)=c(Ur-)时,根据Ka(HUr)==2.0×10-6,c(H+)=2.0×10-6,则pH=5.7,溶液呈酸性,c(H+)>c(OH-),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结合电离平衡常数可以知道为弱酸;
B、结合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判断;
C、离子浓度的比值可以看出溶度积之比;
D、结合电离平衡常数判断。
11.【答案】C
【解析】【解答】温度不变,氯化银的电离平衡常数保持不;加盐酸后,因Cl-增加,沉淀溶解平衡向AgCl方向移动,溶解度减小。
故答案为:C
【分析】难溶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2.【答案】D
【解析】【解答】A.饱和AgCl溶液中,c(Ag+)=c(Cl-),则c2(Ag+)=Ksp(AgCl)=1.8×10-10,解之得c(Ag+)=1.34×10-5mol/L,饱和Ag2CrO4溶液中c(Ag+)=2c(CrO42-),则c3(Ag+)/2=Ksp(Ag2CrO4)=1.9×10-12,解之得c(Ag+)=1.56×10-4mol/L,显然后者的c(Ag+)大,A不符合题意;
B.AgCl的Ksp只与温度有关,向AgCl的浊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虽然平衡向逆方向移动,但Ksp不变,B不符合题意;
C.两溶液混合后则c(K2CrO4)=0.0004mol/L,c(AgNO3)=0.001mol/L,根据2Ag++CrO42-=Ag2CrO4↓,则溶液中剩余的c(Ag+)=0.001 mol/L-0.0004 mol/L×2=0.0002mol/L,根据Ksp(K2CrO4),则生成沉淀后的溶液中c(CrO42-)= Ksp(K2CrO4)/c2(Ag+)=1.9×10-12/(0.0002mol/L)2=2.5×10-5mol/L>1.0×10-5mol/L,溶液中存在难溶物的溶解平衡,所以CrO42-不能完全沉淀,C不符合题意;
D、根据Ksp(AgCl)、Ksp(Ag2CrO4),则当Cl-开始沉淀时c(Ag+)= Ksp(AgCl)/ c(Cl-)=1.8×10-7mol/L,当CrO42-开始沉淀时c(Ag+)= =4.36×10-5 mol/L,故先产生AgCl沉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AgCl、Ag2CrO4的Ksp进行计算;
B.Ksp只与温度有关,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无关;
C.计算混合后溶液中c(CrO42-),从而判断溶液中CrO42-是否完全沉淀;
D.根据AgCl、Ag2CrO4的Ksp,计算Cl-完全沉淀所需c(Ag+),从而确定反应过程中先形成的沉淀;
13.【答案】D
【解析】【解答】A、常温下蒸馏水的pH=7,而图象中蒸馏水的pH=6.5<7,说明该实验不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因此该实验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
B、该温度下,当氢氧化镁达到饱和时,pH不变,此时pH=10.00,该温度下Mg(OH)2的Ksp=c(Mg2+)×c2(OH-)= ,由图可知,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 ,所以c(OH-) ,Ksp= c3(OH-)=5×10-10,即该温度下Mg(OH)2的Ksp的数量级约为 ,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
C、50s时溶液的pH小于8,滴入酚酞后溶液为无色,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
D、Mg(OH)2为难溶物,随着Mg(OH)2的沉降,溶液的浊度会下降,即150s后溶液浊度下降是因为生成的Mg(OH)2沉降,故D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水的电离吸收热量,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温度越高水电离出的c(H+)越大,蒸馏水的pH越小;
B.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 ,当Mg(OH)2溶液饱和时,溶液的pH=10,该温度下Mg(OH)2的Ksp=c (Mg2+)xc2(OH-)
C.酚酞变色范围为8-10;
D. Mg (OH)2属于难溶物,随着时间的推移,Mg (OH)2会逐渐沉降。
14.【答案】B
【解析】【解答】A.n点时c(Ag+)比溶解平衡曲线上的c(Ag+)大,所以表示AgCl的过饱和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Ksp(Ag2C2O4)=(10-4)2×10-2.46=1×10-10.46,故B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当阴离子浓度c(Cl-)=c( )时,生成AgCl沉淀所需的c(Ag+)小,则向c(Cl-)=c( )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3溶液时,先析出氯化银沉淀,故C不符合题意;
D.Ag2C2O4+2Cl-=2AgCl+ 的平衡常数 ,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图示,可知在线上的点都是溶解平衡的点,同时n点银离子浓度大于平衡时的点
B.根据ksp=c(Ag+)2c(C2O42-)进行代入数据进行计算
C.考查的是ksp大小的关系,根据数据计算出ksp,ksp越大,越不易形成
D.根据计算出氯化银和草酸银的ksp,代入公式计算
15.【答案】B
【解析】【解答】A.“浸取”时盐酸与MnO2、PbS发生反应生成PbCl2和S,MnO2被还原成Mn2+,加入的NaCl可促进反应PbCl2(s)+2Cl-(aq)(aq)平衡正向移动,使更多的Pb元素存在于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MnO2+PbS+4H++4Cl-=+S+ Mn2++2H2O,A项不符合题意;
B.“沉淀转化”过程中,当溶液中c(Cl-)=0.1 mol/L时,mol/L,c()==6.75×10-6 mol/L,B项符合题意;
C.PbCl2(s)+2Cl-(aq)(aq) △H>0反应吸热,加入冰水温度降低,反应逆向移动,即平衡向左移,C项不符合题意;
D.加入MnO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除去,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浸取”时盐酸与MnO2、PbS发生反应生成PbCl2和S;
B.根据c(Cl-)=0.1 mol/L计算c(Pb2+),再结合c()=计算;
C.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降温平衡逆向移动;
D.加入MnO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转化成 Fe(OH)3 。
16.【答案】D
【解析】【解答】A.PbSO4为难溶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故A不符合题意;
B.PbSO4转化为PbCO3,加入 可转化沉淀,发生转化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 参与沉淀转化,溶液碱性变弱,所以pH:滤液<饱和Na2CO3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总会有一部分溶解,滤液中存在Pb2+,只是浓度较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难溶电解质也会有一部分溶解,溶液中存在少量或微量的铅离子
17.【答案】(1)能够消毒杀菌,同时FeO42﹣被还原成Fe3+,Fe3+水解形成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2)FeO42﹣+3eˉ+4H2O=Fe(OH)3+5OH﹣
(3)B;D
(4)C
(5)4.536×10﹣5mol L﹣1
【解析】【解答】解:(1)高铁酸钾(K2FeO4)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是一种优良的水处理剂,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同时FeO42﹣ 被还原成Fe3+,Fe3+水解形成Fe(OH)3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
故答案为:能够消毒杀菌,同时FeO42﹣ 被还原成Fe3+,Fe3+水解形成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杂质;
(2.)正极是FeO4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电极反应式为:FeO42﹣+3eˉ+4H2O=Fe(OH)3+5OH﹣,故答案为:FeO42﹣+3eˉ+4H2O=Fe(OH)3+5OH﹣;
(3.)A、不同pH值时,溶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态及种数不相同,比如在pH值等于6时,就只有两种形态,故A错误;
B.根据图片知,改变溶液的pH,当溶液由pH=10降至pH=4的过程中,HFeO4﹣的分布分数先增大后减小,故正确;
C.向pH=8的这种溶液中加K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FeO4﹣+OH﹣=FeO42﹣+H2O,故错误;
D.根据图片知pH约为2.5 时,溶液中H3FeO4+和HFeO4﹣比例相当,故正确;
故选BD;
(4.)HFeO4﹣ H++FeO42﹣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根据图象知,等HFeO4﹣和FeO42﹣
浓度相等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接近中性,所以K接近10﹣7,
故答案为:C;
(5.)25℃时,CaFeO4的Ksp=4.536×10﹣9,若要使100mL1.0×10﹣3mol L﹣1的K2FeO4溶液中的c(FeO42﹣ )完全沉淀,理论上至少要加入的Ca(OH)2的物质的量= = =4.536×10﹣5,故答案为:4.536×10﹣5mol L﹣1.
【分析】(1)高铁酸钾(K2FeO4)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是一种优良的水处理剂,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形成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2)正极是FeO4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电极反应式为:FeO42﹣+3eˉ+4H2O=Fe(OH)3+5OH﹣;(3)A、不同pH值时,溶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态及种数不相同,比如在pH值等于6时,就只有两种形态; B.根据图片知,改变溶液的pH,当溶液由pH=10降至pH=4的过程中,HFeO4﹣的分布分数先增大后减小; C.向pH=8的这种溶液中加K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FeO4﹣+OH﹣=FeO42﹣+H2OD.根据图片知pH约为2.5 时,溶液中H3FeO4+和HFeO4﹣比例相当;(4)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5)根据溶度积常数计算.
18.【答案】(1)Cu2+;Ag+;Mg2+;B
(2)HCO+H2O H2CO3+OH-;乙;CO+ H+ = HCO;c(Na+)>c( CO)>c(OH-)>c(HCO)>c(H+);A>B>C;Fe2+ + 2HCO= FeCO3↓ + H2O + CO2↑
【解析】【解答】(1)①含有Cu2+的溶液呈蓝色,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Cu2+,所以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Cu2+;
②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Ag+和Cl-反应生成难溶于硝酸的沉淀氯化银,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Ag+。
③②的滤液不含Ag+,取②的滤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氢氧化镁,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Mg2+。
④A.Ag+和Cl-反应生成难溶于硝酸的沉淀氯化银,原溶液中一定不含,故不选A;
B.与Mg2+、Ag+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故答案为:B;
C.与Mg2+、Ag+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含有,故不选C;
D.与Mg2+、Ag+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含有,故不选D;
选B。
(2)①是强碱弱酸盐,发生水解,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2O H2CO3+OH-。
②a.同浓度的和溶液,溶液的pH大于,所以图乙是的滴定曲线。
B.A′~B′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 H+ = HCO。A′是碳酸钠溶液,碳酸根离子发生水解CO+H2O HCO+OH-、HCO+H2O H2CO3+OH-,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Na+)>c( CO)>c(OH-)>c(HCO)>c(H+)。
c.A为碳酸氢钠溶液,HCO水解促进水电离;B点为NaCl溶液,NaCl对水电离无影响;C点为氯化钠、盐酸的混合液,HCl抑制水电离,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③的溶液中,,,25℃时,,开始生成FeCO3沉淀时c(Fe2+)=mol/L;,开始生成Fe(OH)2沉淀时c(Fe2+)=mol/L,所以向溶液中滴加少量溶液生成FeCO3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Fe2+ + 2HCO= FeCO3↓ + H2O + CO2↑。
【分析】(1)依据离子共存的规律及题目操作中出现的现象分析判断。
(2)依据电离和水解平衡的规律分析;
③利用Ksp分析。
19.【答案】(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4FeO+6(NH4)2SO4+O2 2Fe2(SO4)+12NH3↑+6H2O;SiO2
(3)C
(4)2.3≤pH < 2.7
(5)2.5x10-3
(6)NH3
(7)2Ni2++ClO-+4OH-=2NiOOH ↓+Cl-+H2O
【解析】【解答】(1)混合研磨可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可使物质混合均匀,充分反应。
(2)反应过程中,FeO与(NH4)2SO4反应生成Fe2O3,铁元素被氧化,因此有O2参与反应。NH4+转化为NH3逸出,同时生成H2O,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6(NH4)2SO4+O22Fe2(SO4)3+23NH3↑+6H2O。“焙烧”过程中,硅酸盐转化为SiO2,因此“浸渣”中还含有SiO2。
(3)由图可知,当温度为400℃时,镍元素的浸出率最高,铁元素的浸出率最低,因此选用温度为400℃,C符合题意。
(4)“除铁”过程中,铁元素转化为黄安铁矾,不转化为Fe(OH)3,同时镍元素不形成Ni(OH)2沉淀,因此调节溶液pH值时,应控制pH的范围为:2.3<pH<2.7。
(5)当溶液中Ni2+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9.2,此时溶液中c(H+)=10-9.2mol·L-1,则此时溶液中。因此该温度下,Ni(OH)2的溶度积。“沉镍”时调节溶液的pH=8.0,此时溶液中c(H+)=10-8mol·L-1,则此时溶液中c(OH-)=10-6mol·L-1,因此滤液中。
(6)流程中“除铁”过程中需要通入NH3,“焙烧”过程中又会产生NH3,因此NH3属于可循环使用物质。
(7)ClO-具有氧化性,将Ni2+氧化成NiOOH,自身还原为Cl-。过程中Ni由+2价变为+3价,失去一个电子;Cl由+1价变为-1价,得到2个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Ni2+、NiOOH的系数为2,ClO-、Cl-的系数为1。由电荷守恒可得,反应物中还含有OH-,且其系数为4。由氢原子个数守恒可得,生成物中有H2O,且其系数为1。因此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i2++ClO-+4OH-=2NiOOH↓+Cl-+H2O。
【分析】(1)研磨可增大接触面积,使物质充分反应,同时加快反应速率。
(2)FeO与(NH4)2SO4反应过程中生成Fe2(SO4)3,铁元素被氧化,则有O2参与,反应同时生成NH3和H2O,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焙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确定“浸渣”中所含的物质。
(3)焙烧过程中要出去铁元素,获得镍元素,据此结合图像中铁元素和镍元素的浸出率确定实验温度。
(4)根据表格中物质沉淀的pH进行分析。
(5)根据Ni(OH)2完全沉淀的pH,计算Ni(OH)2的溶度积Ksp;结合“沉镍”时溶液的pH值,计算此时溶液中c(Ni2+)。
(6)流程中需要加入的物质,在流程过程中又会生成的,为可循环使用的物质。
(7)NaClO具有氧化性,将NiSO4氧化成NiOOH,自身还原为NaCl,结合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0.【答案】(1)Al3++3H2O Al(OH)3+3H+
(2)MOH M++OH﹣
(3)>;NaHA溶液显碱性,说明其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
(4)1:6;6
【解析】【解答】解:(1)明矾溶于水电离出铝离子,铝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净水,所以明矾能净水,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 Al(OH)3+3H+,故答案为:Al3++3H2O Al(OH)3+3H+;(2)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MOH恰好反应生成盐,得到的盐溶液呈酸性,说明该盐是强酸弱碱盐,弱碱电离可逆,其电离方程式为:MOH M++OH﹣,
故答案为:MOH M++OH﹣;(3)①NaHA溶液中,HA﹣离子既电离也水解,电离产生A2﹣,水解生成H2A,溶液显碱性,说明其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所以c(H2A)>c(A2﹣)故答案为:>;②NaHA溶液中,HA﹣离子既电离也水解,电离产生A2﹣,水解生成H2A,溶液显碱性,说明其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
故答案为:NaHA溶液显碱性,说明其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4)①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可以求得Cr2O72﹣与Fe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故答案为:1:6;②Ksp[Cr(OH)3]=c(Cr3+)c3(OH﹣)=c3(OH﹣)×6.0×10﹣7=6.0×10﹣31 ,c(OH﹣)=1.0×10﹣8 ,其pH=6,故答案为:6.
【分析】(1)明矾中含有铝离子,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净水;(2)室温下取0.2mol L﹣1HCl溶液与0.2mol L﹣1 M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6,说明得到的盐是强酸弱碱盐;(3)NaHA溶液中,HA﹣离子既电离也水解,测得溶液显碱性,说明其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4)①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可以求得Cr2O72﹣与FeSO4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据Ksp[Cr(OH)3]=6.0×10﹣31和c(Cr3+)=6.0×10﹣7 mol L﹣1求得c(OH﹣)可求得pH.
21.【答案】(1)H2SO4;Fe(OH)3、Al(OH)3
(2)9.0或9
(3)2Fe2++H2O2+2H+=2Fe3++2H2O;用NiO[或Ni(OH)2等]调节溶液pH至4.8~7.0(或4.8≤pH<7.0)
(4)冷却结晶
(5)阴;2H2O-4e- = O2↑+4H+;10.8
【解析】【解答】(1)根据流程可知,最后产物为硫酸盐,所以酸浸时所使用的酸为稀硫酸;滤渣Ⅱ成分的化学式为Fe(OH)3、Al(OH)3;
(2)KspNi(OH)2=c(Ni2+)·c2(OH-)=10-15,Ni(OH)2刚好沉淀完全时c(Ni2+)=10-5mol/L,则c (OH-)=10-5mol/L,此时溶液的pH为9;
(3)加入H2O2溶液时,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第二步调节溶液的pH至4.8~7.0除去Al3+、Fe3+,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以加入NiO[或Ni(OH)2],其操作过程是:用NiO[或Ni(OH)2等]调节溶液pH至4.8~7.0(或4.8≤pH<7.0);
(4)从滤液中得到NiSO4·7H2O晶体,其操作步骤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5)①在电解过程中,阳极为水中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为废水中Ni2+放电,结合浓缩室由稀盐酸得到浓盐酸可知交换膜为b阴离子交换膜;
②阳极为水中氢氧根离子放电,阳极反应式为:2H2O-4e- = O2↑+4H+;
③若阴极室得到29.5g的金属镍和0.2g的氢气,则阴极发生的反应式为:Ni2++2e- =Ni、2H2O+2e- = H2↑+2OH-,可知该过程中共转移1.2mol e-,阳极水放电生成O2和H+,生成的氧气溢出,H+透过交换膜进入浓缩室,通过得失电子守恒可知,阳极室的溶液减少的质量为18×1.2/2=10.8g;
【分析】(1)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杂质,根据最后所得产物确定所加酸;
(2)根据Ni(OH)2的溶度积进行计算;
(3)H2O2具有氧化性,能将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调节溶液的pH是使溶液中的Al3+和Fe3+形成沉淀,据此确定所需调节的pH的范围;
(4)根据结晶操作进行分析;
(5)①根据电极反应以及离子移动方向确定离子交换膜;
②电解过程中,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OH-在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据此写出电极反应式;
③根据电极反应式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