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7初识酸、碱和盐检测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23 18: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7 初识酸、碱和盐 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除去杂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中(括号里为杂质),正确的是(  )
A.CO2(CO):点燃
B.CO2(HCl):NaOH溶液
C.NaCl(Na2CO3):H2SO4
D.N2(O2):通过灼热的铜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提高75%酒精的浓度
B.SO42﹣、H+、OH﹣、Ba2+中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有3对
C.5g氢氧化钙溶于95g水中配制溶液,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
D.将50℃下的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硝酸钾固体析出,过滤后可得纯水和的硝酸钾固体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用汽油除去油污 B.用氮气做保护气
C.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4.农业种植需要各种化肥。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A.NH4Cl B.Ca(H2PO4)2 C.NH4H2PO4 D.KCl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稀盐酸除铁锈时溶液变为黄色
B.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白色烟雾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反应类型的判断对应均正确的是
A. 分解反应
B. 复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
7.下列物质中,化学式和俗名不相匹配的是( )
A.NaOH 烧碱 B.Na2CO3 小苏打 C.Ca(OH)2 消石灰 D.CaO 生石灰
8.依题意书写化学方程式及反应基本类型,其中正确的是
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的原因: CO2+H2O==H2CO3 化合反应
B.医疗上用氢氧化镁中和过多胃酸: Mg(OH)2+H2SO4==MgSO4+2H2O 复分解反应
C.焦炭能还原赤铁矿炼铁: 4C+Fe3O43Fe+4CO2↑ 置换反应
D.钟乳石的形成: Ca(HCO3)2 === CaCO3+CO2+H2O 分解反应
9.赣南种植烤烟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由于近段时间雨水较多,造成叶黄、株矮,为了不给农民造成损失,同学根据所学的知识,应施用复合肥,建议农民施用以下哪种肥料
A.NH4Cl B.KCl C.Ca3(PO4)2 D.NH4H2PO4
10.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D.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1.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NaOH+HCl=NaCl+H2O B.H2O+CCO+H2
C.CuO + COCO2 + Cu D.2NaClCl2↑+ 2Na
12.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大量白烟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石蕊试液滴加到稀盐酸中,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13.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碱性的是
A.柠檬汁(2~3) B.酱油(4~5) C.西瓜汁(5~6) D.液体肥皂(9~11)
二、填空题
14.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可模拟实现工业生产纯碱的过程如下(某些反应产物以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 。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列举小苏打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 。
(4)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5)仔细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 。
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尿素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生产尿素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1)向土壤中施加尿素,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填序号)。
A 增强抗寒抗旱能力
B 使枝叶浓绿茂盛
C 增强抗倒伏能力
(2)写出H、N、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 (填化学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上述反应中的B和C两种物质都是有机物
B 尿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C 在该反应中,A和B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若要生产30 g的尿素,则理论上需要A的质量为17 g
16.把一块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则它会有两种变化:
(1)它会吸收空气中的 ,是发生物理变化;
(2)它同时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发生 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填:能或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17.人间四月,一方晴好,小邓同学周末同父母去湖边野炊。
(1)邓爸带了小邓最爱的苏打水,这种“水”是 (填序号)。
①碱性的 ②化合物 ③均一的 ④稳定的
(2)邓妈带了外伤消毒药品﹣﹣碘酒,它的溶剂是 (填化学式)
(3)小邓带了自热米饭,其中发热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生石灰“发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往久置的发热剂中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显中性,则所得滤渣为 。(填化学式)
18.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更轻松、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①干冰②碳酸钙③甲烷④醋酸四种物质,请按照下列要求选用物质的序号填空: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医疗上常用作补钙剂的是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2)家里炒菜时油锅着火,最好的灭火方法是 。
(3)有的胃病患者胃酸过多,常服用一些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个钾原子 ;②2个二氧化氮分子 ;③硫离子 ;④生理盐水的溶质 。
(2)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Mg2+”中数字“2”的含义 ;
②中上方“3”的含义 。
三、实验题
20.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已知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
(1)B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可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与B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 。
(3)D装置中,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盛有碳酸钙的U型管中,过一会儿,脱脂棉剧烈燃烧。分析脱脂棉燃烧的两条原因: 、 。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① 实验室收集氨气应选用 (选填图中字母)作为收集装置;
② 下列干燥剂中不能用于干燥氨气的是 (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氧化钙
21.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甲同学和乙同学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猜想和验证。
(a)可能是氢氧化钠 (b)可能是碳酸钠 (c)可能是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
(1)甲同学向所取少量粉末中滴加一种溶液后,排除了(a)的可能性。请你推测他所加的试剂和观察到的现象。
(2)为了进一步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请你帮助乙同学设计一种方案进行鉴定,确定其成分,并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四、计算题
22.2015年8月3号孩子们去泰山旅游,当时,孩子们对泰山的石灰石产生了兴趣,想知道石灰石炭酸钙的纯度是多少,于是取了一块石灰石样品,并做了以下实验:取12.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向盛有样品的烧杯中加入足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溶液充分反应,所用稀盐酸质量(用X表示)和烧杯中剩余固体质量(用Y表示)如图所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是多少?(提示:碳酸钙的质量除以石灰石总质量乘以百分之百)
(2)充分反应后共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是无法除去一氧化碳的,因为混合气体中没有氧气来支持燃烧,A不正确;
B、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气体,用NaOH溶液来吸收,虽然能把氯化氢气体除去,但也把二氧化碳除去了,B不正确;
C、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滴加适量的H2SO4,碳酸钠与硫酸反应,虽然除去了碳酸钠,但又引进了新的物质硫酸钠,C不正确;
D、除去N2中少量O2,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氧气能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从而除去了氧气,剩余氮气,D正确。故选D。
【点睛】用化学方法进混合物的除杂时,把杂质转化为与主要物质不同状态的物质即可除去,但又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2.C
【详解】A.酒精具有挥发性,蒸发时,酒精比水挥发得快,所以不能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提高75%酒精的浓度,故A错误;
B.H+和OH﹣结合生成水,SO42和Ba2+结合生成BaSO4,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有2对,故B错误;
C.氢氧化钙微溶于水,5g氢氧化钙不能完全溶于水,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故C正确;
D.将50℃下的饱和KNO3溶液冷却至室温,硝酸钾固体析出,过滤后可得硝酸钾溶液和硝酸钾固体,故D错。
故选C。
3.B
【详解】A、用汽油除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B、用氮气做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C、浓硫酸可做干燥剂,是因为其具有吸水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D、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B。
4.A
【详解】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正确;
B、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C、NH4H2PO4 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
D、KCl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A
【详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出现蓝色沉淀,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
故选A。
6.B
【详解】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选项中的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
B、氯化钾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和硝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正确;
C、铁在氧气中点燃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铝和氧化铁混合加热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2Fe+Al2O3,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7.B
【详解】A、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A
【详解】A、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
B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而不是硫酸,故B错误;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故C错误;
D、钟乳石的形成过程中,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a(HCO3)2 === CaCO3+ CO2+H2O,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该选项中二氧化碳后没有气体符号,故D错误。故选A。
9.D
【分析】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产量;磷肥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寒、抗旱能力;钾肥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详解】A、NH4Cl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不符合题意;
B、KCl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不符合题意;
C、Ca3(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C不符合题意;
D、NH4H2PO4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选项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大量白雾,选项错误;
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质名称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D、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与酸性溶液不变色;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A、NaOH+HCl=NaCl+H2O,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B、H2O+CCO+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C、CuO + COCO2 + Cu,该反应的生成物中铜是单质,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2NaClCl2↑+ 2Na,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A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有大量的白雾,而不是白烟,故B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C正确;
D.紫色的石蕊试液滴入稀盐酸(显酸性)中,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3.D
【详解】A.柠檬汁的pH<7,呈酸性,该选项不正确;
B.酱油的pH<7,呈酸性,该选项不正确;
C.西瓜汁的pH<7,呈酸性,该选项不正确;
D.液体肥皂的pH>7,呈碱性,该选项正确;
故选D。
14. 过滤 CaO + H2O = Ca(OH)2 2NaHCO3Na2CO3+H2O+CO2↑ 作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使溶液显碱性,与尽量多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钠 氯化铵
【详解】(1)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为经操作后固液分离;(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aO + H2O = Ca(OH)2;(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小苏打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用途是作发酵粉的主要成分;(4)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两种气体的顺序是: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溶液显碱性,与尽量多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更多的碳酸氢钠;(5)观察流程图,其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二氧化碳之外,还有氯化铵。
15. B NH4NO3 BD
【详解】(1)尿素属于氮肥,氮肥使枝叶浓绿茂盛,故选:B。
(2)硝酸铵化学式NH4NO3,H、N、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故填:NH4NO3。
(3)A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A为NH3,B为CO2,C为CO(NH2)2,D为H2O,上述反应中的B是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A错误。
B 尿素CO(NH2)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B正确。
C由微观示意图可知,A为NH3,B为CO2,C为CO(NH2)2,D为H2O,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 CO(NH2)2+H2O在该反应中,A和B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错误。
D 若要生产30 g的尿素,设则理论上需要A的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氮元素元素质量不变,30g× =x×,x=17g,D正确。
故选:BD。
16. 水蒸气 化学 2NaOH+CO2═Na2CO3+H2O 不能
【详解】(1)它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是发生物理变化;
(2)它同时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钠、碳酸钠在溶液中都显碱性,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17. ①③④ 酒精 CaO+H2O==Ca(OH)2  CaCO3
【详解】(1)①苏打水是碳酸氢钠水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所以苏打水是碱性的,正确;②苏打水是一种溶液,属于混合物,错误;③苏打水是一种溶液,溶液具有均一性,正确;④苏打水是一种溶液,溶液具有稳定性,正确。故选①③④。(2)溶液中有固体、液体时,液体是溶剂,所以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3)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可作发热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久置的发热剂在空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aO+H2O==Ca(OH)2,CO2 + Ca(OH)2 == CaCO3↓+ H2O,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往久置的发热剂中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滤液显中性,说明发热剂已经变质为CaCO3,所以所得滤渣为CaCO3。
18.(1) ① ② ③
(2)锅盖盖灭
(3)
【解析】(1)
①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②碳酸钙含有钙元素,与盐酸反应可生成能被吸收的钙离子,医疗上常用作补钙剂。
③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
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原理。
(3)
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1) 3K 2NO2 S2- NaCl
(2) 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详解】(1)①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3个钾原子可表示为3K;
②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2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2NO2;
③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由于硫原子的质子数=电子数=16,核外电子排布为2、8、6,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符号为S2-;
④生理盐水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氯化钠中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
(2)①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则“Mg2+”中数字“2”的含义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②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化合价,则中上方“3”的含义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20.(1)长颈漏斗
(2) (或) 能控制反应开始和停止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接触(以上两空可调换顺序)
(4) F b
【详解】(1)根据仪器的特征,B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该装置可选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试管口加一团棉花,也可选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装置通过捏挤下部装液体药品软塑料管,可实现固液分离,与B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开始和停止。故填:(或);能控制反应开始和停止。
(3)脱脂棉属于可燃物,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该反应放热,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所以脱脂棉燃烧。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以上两空可调换顺序)。
(4)①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所以实验室收集氨气应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故填:F。
②氨气水溶液呈碱性,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氨气,可用固体氢氧化钠、氧化钙来干燥氨气,固体氢氧化钠有吸水性,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者与氨气都不反应。故填:b。
21. 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步骤: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滴加酚酞试液;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详解】(1)他所加的试剂是氯化钙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即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故填: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2)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滴加酚酞试液;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填:实验步骤: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静置,滴加酚酞试液;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实验结论: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点睛】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22.(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12.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是
答:12.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是83.3%。
(2)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充分反应后共生成4.4g二氧化碳。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