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性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单元特征
政治: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为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最终确立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思想文化:欧洲文学巨匠和大师不断涌现,他们在艺术、文学与思想上谱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壮丽篇章。
时空坐标
知识框架
背景
时间 领先国家
主要标志
突出成就
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理论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市场基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美国、德国
电力的广泛应用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①
电的发现及应用
理论基础
概况
③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①发明早期发电机和电动机-19世纪70年代,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②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考真题
(2022年浙江杭州)“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以上情景全部出现,最早可见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C
知识梳理
②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②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内燃机
交通工具
(1)德国-奥托煤气内燃机
(2)德国-戴姆勒-汽油内燃机
(3)德国-狄塞尔-柴油内燃机
(4)中国-冯如-飞机,被誉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
(1)19世纪80年代-德国-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1913年-美国-福特-流水线生产汽车。
(3)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4)1884年-法国-夏尔多内-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1)19世纪60~80年代-碱、硫酸、人造染料
(2)1867年-瑞典-诺贝尔-现代炸药、无烟炸药。
(3)1869年-美国-海厄特-赛璐璐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特点
(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美、德领先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如俄国、日本)
(4)促进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考真题
知识梳理
(2022年辽宁营口)进入20世纪以来,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这种变化源于哪一科技成果的应用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计算机
B
影响
对中国
对社会
对资本主义国家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实力增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列强重新分配世界的矛盾激化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对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民族资本主义再一次得到发展,实业救国的口号开始出现,客观上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西方发明的火车、汽车、电灯、电报等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政治
经济
生活
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图说历史
知识梳理
侵华方式的转变
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领先国家
主要标志
理论基础
动力机械
主要发明
时代特征
能源
影响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英国
美国、德国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的应用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
蒸汽机
电动机、内燃机
珍妮机、蒸汽机、蒸汽船、蒸汽机车
电灯、内燃机、汽车、飞机等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煤炭
石油、电力
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促进生产力发展,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出现了垄断组织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史
实
梳
理
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二次工业革命
对外扩张
对资本主义国家
对中国
对世界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①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开始产生,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开端。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①亚非拉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并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①德美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霸主地位动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霸权矛盾加剧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直 击 中 考
2. (2022年山东青岛)世纪之交的美国进入了“发明的时代”。1860年至1890年,美国国家专利局登记的专利证达44万件。美国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工业产量超过英国、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在19世纪后半期里,美国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2倍。材料说明( )
A.英国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美国科技始终领先英国
C.德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 D.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D
D
1.(2021年湖北鄂州)下图为1850-1900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了显著变化。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3.(2022年江苏扬州)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棉纺织业的发展 B. 蒸汽机的改进
C. 电力的广泛应用 D. 内燃机的发明
4.(2022年山西)19世纪,热力学、电磁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这里所说的“新兴工业部门”有
A.煤炭和钢铁 B.电力和石油 C.冶金和采矿 D.交通和化工
D
B
直 击 中 考
5.(2022年山东威海)下图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6.(2022年山东枣庄)史实就是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选项属于史论的是( )
A.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B
C
直 击 中 考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1、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2、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3、政局稳定。
根据图表可以看出,西方四国人口变化如何?哪两国变化表现最为明显?阅读材料,归纳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变化:迅速增长
表现:英国;美国
原因
美国: 19世纪前50年,从530万增加到2319万,1911年达9197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英国:19世纪前50年,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1911年达到3607万。
变化一:人口增长
史料实证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
1841—1877年 英国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变化
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 ,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农业
工业
商业
变化二:劳动力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1)劳动力结构变化的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2)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表现:
史料实证
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英国早期的矿场主和工厂主发现几乎不可能把成年人变成工厂有用的人手。如果未成年人能够预先适应工业制度,那就可以大大减少他们在日后工作中的纪律问题,结果就产生了……大众教育。——《第三次浪潮》阿尔文·托夫勒
大众教育依据工厂模式,教授基本的读、写、算术及一点儿历史和其他科目的知识。大众教育还包括一项更为重要的“隐秘的课程”,期中包括三项:一是守时,二是服从,三是单调而重复的工作。——《第三次浪潮》阿尔文·托夫勒
①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②1802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③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具体表现
影响: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变化三:推动大众教育
史料实证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工业化
城市化
推进
工业
城市
农业
乡村
促进
工业革命中诞生的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工业革命
变化四:城市化
(1)城市化的原因: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2)城市化影响: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环境污染[1]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机器时代的“享受”
贫富分化加剧[2] 表现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影响 (1)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 (2)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科学家 牛顿[3] 简介 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杰出 贡献 (1)天文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4] (2)物理学:光学分析[5];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6]出版,物理学[7]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数学:微积分学[8]
牛顿(1643—1727)
影响 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科学家 达尔文[9] 简介 英国生物学家
达尔文
(1809—1882)
杰出 贡献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10],提出了进化论[11]的观点,指出: (1)物种可变: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2)自然选择: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12]的结果;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影响 《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13],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文学巨匠 列夫·托尔斯泰[1] 简介 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思想家,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2]
托尔斯泰
(1828—1910)
代 表作 《战争与和平》[3]《安娜·卡列尼娜》[4]《复活》[5]等,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作品 特点 (1)一方面猛烈抨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 (2)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音乐美术大师 贝多芬[6] 简介 18世纪,德国天才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
贝多芬
(1770—1827)
代 表作 《英雄交响曲》[7]是他的代表作。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英雄交响曲》气势磅礴,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相关 名言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音乐美术大师 梵高[8] 简介 荷兰近代杰出的画家之一
《向日葵》
代 表作 《夜间的咖啡馆》[9]《向日葵》[10]等。《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直 击 中 考
2. (2022年山东威海)某历史杂志中世界近代史专栏展示了下列内容,据此推断该专栏的标题是( )
A.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B.多彩的近代艺术宝库
C.生物科学的重大突破
D.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
D
C
1.(2022年湖南怀化)他是一个天才的作曲家,他创作的音乐充满了激情和想象力。由于受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他以英雄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和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他"是
A. 梵高 B. 列夫托尔斯泰 C. 贝多芬 D. 肖邦.
3. (2022·宿迁)19世纪晚期,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用“适者生存”来解释社会历史;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发表了《进化论与伦理学》。这说明进化论( )
A. 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B. 成为欧洲自然科学的绝对权威
C. 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D. 奠定了科学的人类起源说的基础
C
4. (2022·南充)优秀文艺作品可以彰显审美旨趣,反映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下列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是( )
A. 《高老头》 B. 《战争与和平》
C. 《英雄交响曲》 D. 《向日葵》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