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相似》单元复习题 (原卷+答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七章《 相似》单元复习题 (原卷+答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23 19:00: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 第二十七章相似》单元复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
A.1,1,2,3 B.1,2,3,4 C.2,3,4,5 D.2,3,6,9
2.如图,AB∥CD,AB=6,CD=9,AD=10,则OD的长为( )
A.4 B.5 C.6 D.7
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标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标杆高,
测得,则旗杆高度是( )
A. B. C. D.
4 . 已知线段AB=1,C是AB的黄金分割点,AC>BC,则BC的长为( )
A.﹣1 B. C. D.
5.如图,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当∠B=∠DAC,AC=4时,BC的长为( )
A.2 B.4 C.6 D.8
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调整自己的位置,
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
已知纸板的两条直角边DE=50 cm,EF=25 c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6 m,CD=10 m,
则树高AB等于( )
A.4 m B.5 m C.6.6 m D.7.7 m
如图,△ABC中,∠A=78°,AB=4,AC=6.将△ABC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
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相似的是( )
A. B.C. D.
8 . 如图是小莹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在点P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
光线从点A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CD的顶端C处.
已知AB⊥BD,CD⊥BD.且测得AB=1.4米,BP=2.1米,PD=12米.
那么该古城墙CD的高度是( )
A.6米; B.8米; C.10米; D.12米.
9 . 图1是装了液体的高脚杯示意图(数据如图),
用去一部分液体后如图2所示,此时液面( )cm
A.1 B.2 C.3 D.4
10 .如图,在 ABCD中,AC,BD相交于点O,点E是OA的中点,连接BE并延长交AD于点F,
已知S△AEF=4,则下列结论:①;②S△BCE=36;③S△ABE=12;④△AEF~△ACD,
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填空题
11.已知,且,则的值为 .
为了估计河的宽度,在河的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再在河的这一边选定点B和C,
使,然后再选定点E,使,用视线确定与交于点D.
此时,测得,,,则两岸间的距离是 .
如图,小明在打网球时,使球恰好能打过网(网高0.8m),而且落在离网4m的位置上,
则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球拍击球的高度为 m.
如图,在A时测得旗杆的影长是4米,B时测得旗杆的影长是16米,
若两次的日照光线恰好垂直,则旗杆的高度是 米.
15 .如图,点A是双曲线上一动点,连接,作,且使,
当点A在双曲线上运动时,点B在双曲线上移动,则k的值为 .
如图,已知为⊙的直径,直线与⊙相切于点,于点,交⊙于点.
若,,则 .

三、解答题
17.已知,且,求值.
18.如图,正方形ABCD,点E,F,G分别在AB,BC,CD上,∠EFG=90°.求证:△EBF∽△FCG.
19.在中,是斜边上的高.

(1)证明:;
(2)若,求的长.
如图,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高,要把它加工成一个正方形零件,
使一边在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边、上.则该正方形的边长.
21 . 如图,点,分别在轴,轴上,且,轴,,,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线段的中点,求的值
如图,在中,,,点从出发,以的速度向运动,
同时点从出发,以的速度向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
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1)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当 时,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
2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上,且BD=CE,AD与BE相交于点F,
(1)证明:△ABD≌△BCE;
(2)证明:△ABE∽△FAE;
(3)若AF=7,DF=1,求BD的长.
24 .如图,已知是的直径,于点B,D是上异于A、B的一个动点,
连接,过O作交于点C.

(1)求证:是的切线;
(2),求.
25.【问题背景】
中,,,P为上的动点,小熙拿含角的透明三角板,
使角的顶点落在点P,三角板可绕P点旋转.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1)如图1,当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交、于点E、F时,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
①;②;③;④.
【用数学的思维思考】
(2)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到图2情形时,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交的延长线、边于点E、F.与相似吗?请说明理由;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3)在(2)的条件下,动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 第二十七章相似》单元复习题解答
选择题
1.下列各组中的四条线段成比例的是( )
A.1,1,2,3 B.1,2,3,4 C.2,3,4,5 D.2,3,6,9
【答案】D
2.如图,AB∥CD,AB=6,CD=9,AD=10,则OD的长为( )
A.4 B.5 C.6 D.7
【答案】C
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标杆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标杆高,
测得,则旗杆高度是( )
A. B. C. D.
【答案】C
4 . 已知线段AB=1,C是AB的黄金分割点,AC>BC,则BC的长为( )
A.﹣1 B. C. D.
【答案】C
5.如图,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当∠B=∠DAC,AC=4时,BC的长为( )
A.2 B.4 C.6 D.8
【答案】D
如图,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纸板DEF测量树的高度AB,他调整自己的位置,
设法使斜边DF保持水平,并且边DE与点B在同一直线上,
已知纸板的两条直角边DE=50 cm,EF=25 cm,测得边DF离地面的高度AC=1.6 m,CD=10 m,
则树高AB等于( )
A.4 m B.5 m C.6.6 m D.7.7 m
【答案】C
如图,△ABC中,∠A=78°,AB=4,AC=6.将△ABC沿图示中的虚线剪开,
剪下的阴影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相似的是( )
A. B.C. D.
【答案】C
8 . 如图是小莹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在点P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
光线从点A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CD的顶端C处.
已知AB⊥BD,CD⊥BD.且测得AB=1.4米,BP=2.1米,PD=12米.
那么该古城墙CD的高度是( )
A.6米; B.8米; C.10米; D.12米.
【答案】B
9 . 图1是装了液体的高脚杯示意图(数据如图),
用去一部分液体后如图2所示,此时液面( )cm
A.1 B.2 C.3 D.4
【答案】C
10 .如图,在 ABCD中,AC,BD相交于点O,点E是OA的中点,连接BE并延长交AD于点F,
已知S△AEF=4,则下列结论:①;②S△BCE=36;③S△ABE=12;④△AEF~△ACD,
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填空题
11.已知,且,则的值为 .
【答案】12
为了估计河的宽度,在河的对岸选定一个目标作为点A.再在河的这一边选定点B和C,
使,然后再选定点E,使,用视线确定与交于点D.
此时,测得,,,则两岸间的距离是 .
【答案】
如图,小明在打网球时,使球恰好能打过网(网高0.8m),而且落在离网4m的位置上,
则根据图中的数据可知,球拍击球的高度为 m.
【答案】
如图,在A时测得旗杆的影长是4米,B时测得旗杆的影长是16米,
若两次的日照光线恰好垂直,则旗杆的高度是 米.
【答案】8
15 .如图,点A是双曲线上一动点,连接,作,且使,
当点A在双曲线上运动时,点B在双曲线上移动,则k的值为 .
【答案】﹣9
如图,已知为⊙的直径,直线与⊙相切于点,于点,交⊙于点.
若,,则 .

【答案】
三、解答题
17.已知,且,求值.
解:设,
,,,




的值为.
18.如图,正方形ABCD,点E,F,G分别在AB,BC,CD上,∠EFG=90°.求证:△EBF∽△FCG.
解:∵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B=∠C=90°,
∴∠BEF+∠BFE=90°,
∵∠EFG=90°,
∴∠BFE+∠CFG=90°,
∴∠BEF=∠CFG,
∴△EBF∽△FCG.
19.在中,是斜边上的高.

(1)证明:;
(2)若,求的长.
(1)证明:∵是斜边上的高.
∴,
∴,

又∵
∴,
(2)∵
∴,

∴.
如图,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高,要把它加工成一个正方形零件,
使一边在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边、上.则该正方形的边长.
解:设与的交点为,如下图:
设,则,
由题意可得,,
∴,
∴,即
解得,

21 . 如图,点,分别在轴,轴上,且,轴,,,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线段的中点,求的值
解:作轴于,则,
∵轴,,,
∴,
∵,
∴,
∴,
∵,
∴,
∵,
∴,
∴,
即,
∴,
∴,
∵点是的中点,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
如图,在中,,,点从出发,以的速度向运动,
同时点从出发,以的速度向运动,当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
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

(1) ;(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当 时,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
解:(1)根据题意可得:,,
∴,
故答案为:;
(2)∵,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
∴或,
∴或,
∴或,
∴或时,以、、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
故答案为:或.
2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上,且BD=CE,AD与BE相交于点F,
(1)证明:△ABD≌△BCE;
(2)证明:△ABE∽△FAE;
(3)若AF=7,DF=1,求BD的长.
解:(1)∵△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BD=∠BCE,
在△ABD与△BCE中
∵,
∴△ABD≌△BCE(SAS);
(2)由(1)得:∠BAD=∠CBE,
又∵∠ABC=∠BAC,
∴∠ABE=∠EAF,
又∵∠AEF=∠BEA,
∴△AEF∽△BEA;
(3)∵∠BAD=∠CBE,∠BDA=∠FDB,
∴△ABD∽△BDF,
∴,
∴BD2=AD DF=(AF+DF) DF=8,
∴BD=2.
24 .如图,已知是的直径,于点B,D是上异于A、B的一个动点,
连接,过O作交于点C.

(1)求证:是的切线;
(2),求.
解:(1)证明:如图,连接,

由得:,
∵,
∴,,
∴,
又∵,,
∴,
∴,
∵,
∴,
又∵D在上,
∴是的切线;
(2)由(1)得,,
∵,
∴,
∵CBAB,
∴,
∵在中,
∴,
∵是切线,
∴,
∴,
∴,
∴,即,
∵在中,
∴,
∵,
∴,
∴,即,
∴.
25.【问题背景】
中,,,P为上的动点,小熙拿含角的透明三角板,
使角的顶点落在点P,三角板可绕P点旋转.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1)如图1,当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交、于点E、F时,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
①;②;③;④.
【用数学的思维思考】
(2)将三角板绕点P旋转到图2情形时,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交的延长线、边于点E、F.与相似吗?请说明理由;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
(3)在(2)的条件下,动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说明理由.
解:(1) ∵,,
∴,
又∵
∴,
又∵,
∴,故③正确;
∴,故②正确;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④ .

理由:∵在中,,
∴.
∵,
∴,
∵,
又∵,
∴,
∴,
又∵,
∴.
(3)动点P运动到中点位置时,与相似,
证明:同(1),可证,
得,
而,
因此 .
又∵,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