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修上册第1单元 单元统整学习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修上册第1单元 单元统整学习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3 15:0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学段二 
单元统整学习
任务一 探究中国革命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任务二 结合本单元有关作品,把握其中的写作技巧
任务三 搜集并运用真实可靠的材料,写一篇以革命者
为主要对象的作文
活动1 了解中国革命的历程和基本内涵
1.中国革命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哪些时期?请结合有关史料作简要介绍。
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学段二
任务一 探究中国革命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2.中国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案 中国革命精神是指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精神传统,特别是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实践中产生的,反映革命的性质、体现革命者品格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从多方面去研究概括。大体说来,包括追求真理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应包括英雄主义的献身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军民一致的鱼水之情等。
答案 (1)具有当代价值。
(2)①中国革命精神作为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将随着这一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中国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只要这个事业在继续发展,这个精神就会继续存在并发挥自己的作用。中国当代革命事业的实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这个事业正在大力推进之中,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进。因此,中国革命精神始终是我们的力量源头与源泉。中国革命精神不存在放弃和过时的问题。
活动2 思考中国革命精神的价值
进入新时代,中国革命精神是否具有当代价值?如何看待中国革命精神在今天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
②中国革命精神体现了人性的升华,是人性中崇高精神的集中体现,这样的革命精神作为人性在特定时期所迸发出来的崇高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具有延续性和超越性。如2019年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于敏、孙家栋、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这五位科学家,撑起了“共和国勋章”的半壁江山。他们在科学前沿坚毅地探索,在重大科技领域默默地耕耘,氢弹、核潜艇、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突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富强打下坚实基础;杂交水稻技术和青蒿素的发现,不仅为我国粮食和医药领域、更为全人类的健康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而他们这种不计名利、勇于探索、攻坚克难的精神不正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具体体现吗?
再如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在建议公众“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的同时,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防疫最前线。南方医院千名医护人员请战、上海三批华山医院医疗队、四川派出135人组建第一批援助湖北的医疗队、江苏数十位医护人员集结完毕……驰援武汉,他们说无怨无悔,义不容辞。他们是医生,是请战者,更是勇士。他们时刻准备,他们全力以赴,奔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前线,他们筑起了健康防线,也在人们心里筑了一道名为安心的防线。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选择逆行,这不也正是中国革命精神在现代的发扬光大吗?
③在新时代弘扬中国革命精神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的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还能进一步增强我们党的忧患意识、节俭意识、公仆意识,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侈浪费,坚决反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真正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有效地主导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的发展方向。
由此,我们也可以说,中国革命精神是我们的一个精神源头。如果没有源头,也就没有后来的水流。实际上,中国革命精神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需要是相通的,中国革命精神在当前仍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返 回
学段二
任务二 结合本单元有关作品,把握其中的写作技巧
活动1 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
本单元的作品,既抒发了深沉的情感,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性。选择一篇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作品,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感情抒发与理性表达结合在一起的。
答案 以《大战中的插曲》为例。
(1)对于在战火中救起的两个日本小女孩,聂荣臻将军有把她们养起来的仁爱之心、人道主义关怀,这种感情是深沉的。但想到“如果养起来,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再说,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异国他乡,大的五六岁了,已经开始懂事,留下来她很可能会伤感的。她们失去了父母,只剩姐妹二人,不在本国的土地上,将来也会给她们造成痛苦。送回去,爸爸妈妈虽然死了,她们家里总还会有亲戚朋友可以照应吧。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把她们送回去。”最终的这种选择,是一种理性的思考。
(2)聂荣臻在给日本官兵写的一封信中说“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日阀专政,逞其凶毒,内则横征暴敛,外则制造战争。致使日本人民起居不安,生活困难,背井离乡,触冒烽火,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对于中国和平居民,则更肆行烧杀淫掠,惨无人道,死伤流亡,痛剧创深。此实中日两大民族空前之浩劫,日阀之万恶罪行也”。这些内容表达了对日阀挑起战争,侵我中华的愤慨、痛恨之情;表达对遭受战争创痛的无辜的中日人民的痛惜、悲悯之情。信中又说“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
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但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所以坚持抗战,誓死抗日者,迫于日阀侵略而自卫耳。而侵略中国亦非日本士兵及人民之志愿,亦不过为日阀胁从耳”。对日本幼女的救助,对战争责任者的判定则是理性的。
(3)“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知杀害了我们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这里充满了对日本法西斯强烈的愤慨之情。“当然,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于解除武装的俘虏。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套。”“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对被俘士兵我们决不伤害,对日本人民我们不仅不伤害,还要尽最大力量给予爱护和照顾。”这又体现了深刻的理性。
作品将浓郁的情感与理性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带领读者身临其境达到感同身受之效,又增强了文章的深度与厚度,从而使文章意蕴丰富,情真味浓,增强了可读性。
活动2 体会消息与通讯的不同之处
《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下分别简称为《别》《县》)同属新闻作品,前者是一篇消息,后者是一篇通讯。请结合有关内容分析两种新闻体裁的不同特点,体会两篇作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答案 (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可成熟。如《别》作为消息,报道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新华社记者当天就发表了这篇消息,非常及时、迅速,时效性非常强。而《县》作为通讯,采写的是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事迹。焦裕禄于1964年5月14日逝世,1965年12月17日,在兰考县委的会议室里,穆青第一次听到焦裕禄身边的干部介绍焦书记的事迹。
三天以后,在开封宾馆,穆青和冯健、周原组成了一个写作班子,深入河南兰考一线进行较长时间全面、深入的采访。1966年2月7日《县》在《人民日报》发表,前后历时一年多。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地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如《别》运用独特视角,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历史时刻。《县》的作者穆青和同事们深入一线,前后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洞悉焦裕禄这一典型的全部材料,然后选择最有价值的事例,来展现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焦裕禄挑战个人极限的那种硬骨头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3)从篇幅上看,消息一般篇幅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消息比较短,多为百字或数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通讯的文字篇幅稍微长一些。如《别》仅千字左右,而《县》足有1万多字。
(4)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也以叙述为主,但可以灵活运用描写抒情及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了语言表现力。
该文最突出的亮点便是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对比、白描和细节描写,并配以适当的叙述、议论和抒情。例如文中描述焦裕禄肝病作痛时的情景:“……正当党领导着兰考人民同涝、沙、碱斗争胜利前进的时候,焦裕禄的肝病也越来越重了……无论开会、作报告,他经常把右腿踩在椅子上,
用右膝顶住肝部。他棉袄上的第二和第三个扣子是不扣的,左手经常揣在怀里……原来他越来越多地用左手按着时时作痛的肝部,或者用一根硬东西顶在右边的椅靠上。日子久了,他办公坐的藤椅上,右边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他对自己的病,是从来不在意的……他真是全心全意投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去了。”这段话中,治理兰考“三害”的胜利前进与焦裕禄日益严重的肝病、焦裕禄对自己病情的忽视与对兰考的重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踩”“顶”“揣”“按”等一系列动词将焦裕禄忍痛的细节通过白描手法表现出来,简明而生动,朴实而形象;同时,末句在叙述的基础上,融入了议论和抒情,焦裕禄舍身为人、无私奉献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5)从语言上分析: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如《别》中,涉及查尔斯王子、港督彭定康,没有出现“你”“我”的人称。《县》中,“我”“你”“他”三个人称均有出现。
返 回
学段二
任务三 搜集并运用真实可靠的材料,写一篇以革命者为主要对象的作文
本单元课文展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讴歌了革命者意志坚定、不畏艰险、真诚善良、无私奉献等优秀品质,请选一位你熟悉的革命者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
(1)准确理解“革命者”的含义,重在表现其革命精神。这里的“革命者”是指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理想、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同反动势力做斗争的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可以是课本中出现的革命者,如刘和珍、左联五烈士、聂荣臻、杨成武等。可以是家乡的革命先烈。无论是哪一类革命者,要重点突出其革命精神。
(2)要搜集他们真实可靠的材料,可以查阅资料,搜集、积累相关素材,可以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革命历史遗迹。而且,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这些资料。
(3)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可以写人物传记、通讯等,也可以根据基础材料进行文学作品创作,如写小说、戏剧等。在写这些虚构的文学体裁时,可以虚构,但要以真实材料为基础。如2018年全国卷Ⅰ所考的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把一些原始材料、个人书信穿插其中。
感谢有您,相信有我
——给闻一多先生的一封信
先生:
您好。
现在是2019年,距离20世纪您参与的那场“五四风雷”,已有百年。
一百年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国家危亡之际,一场以北京青年学生为主,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自北京席卷全国。“五四”运动爆发后,您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清华大学饭厅门前,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
【参考例文】
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在此,请允许我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您为祖国挺身而出。
在国家存亡危急之秋,无数如您一般的青年学子听着“风声雨声读书声”,关心着“家事国事天下事”,把个人的命运融入时代的洪流里,舍弃小我,成全大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国家的反抗意识,激起人民的斗争精神,给倾颓的国家带来一丝曙光。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就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您这样的青年舍身报国,中华民族才得以始终屹立不倒,中国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自您离开后,一代代青年人接续奋斗,中国取得了主权独立,增强了经济实力,提高了国际地位。到如今,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全面脱贫指日可待,小康社会也即将全面建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担,即将交付于我们这一代的青年。此时,除了向您表达崇敬与感激,也请您放心,我辈青年,定能秉承先辈心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忆昔日,祖国发展,感谢有您;看今朝,盛世圆梦,相信有我。
相信有我,因为我所处的时代和您多有相似,却变得更好。我们都在开放中接触到各种思想的冲击,接受诸多文化的影响。但相比一百年前,国家的力量空前强大,我们以无比自信的姿态来看待这些,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这些都是我们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
相信有我,因为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恰如完成一幅画卷。一百多年来,无数如您一样的先辈已然为我们完成了构图,勾勒出了框架,唤醒了人民的独立意识和爱国热情,实现了国家的金瓯无缺;如今,我们只需要在这幅画卷上着色,让细节变得美好,让这幅“江山如此多娇”的画卷愈加和谐。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赖您之福,我们的努力奋斗已无需在枪林弹雨中进行,我们只需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挥洒青春与汗水,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与国偕行。我们这一代青年,有这样的自信,也有这样的担当!
先生,感谢有您,昔日为祖国而努力付出;相信有我,如今定不负先生之愿。
【点评】文章以闻一多先生为写作对象,首先介绍闻一多先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表达了对以闻一多为代表的一代人为国家而努力奋斗的感谢,阐明青年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然后将视角转到当下,表明当代青年努力为国的动力与底气。文章突出“感谢”与“相信”,表现出一代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成就今日之中国的主旨,构思巧妙。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