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三国鼎立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分析曹操一胜一负的原因。
2、知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四、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问导入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展现一个个历史人物,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师:一曲《三国演义》主题曲把我们的思绪带入1800年前那个刀枪剑戟,英雄辈出的时代。三国是哪三国?三国鼎立的局面又是怎样形成的?让我们一起走入第16课《三国鼎立》(板书:第16课 三国鼎立,大屏幕展示课题。)
(二)研问探究,掌握要点
1、学生自主快速阅读课本,用笔圈画自己认为的重要时间、事件、相关人物,初步了解本课大致内容。
2、每6人为一组,共分9组,以组长为核心,并指定每组的中心发言人,共同完成以下表格。(大屏幕展示)
(三)交流展示,解疑答惑
以举手抢答的方式,由9组中的5位中心发言人给全班同学展示以上问题答案,本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老师及时给以点评,并对积极展示答案的几组进行激励表扬。
(四)点拨指导,疑问解惑
师:我们要探究三国的历史,得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看图:军阀长期混战有什么危害。(生答:生产遭到破坏,妻离子散,大量的人员伤亡)
师:大量的人员伤亡使汉朝的人口从5006万变成了100多万。很好。曹操的《蒿里行》再现了这一悲惨状况:“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课件4)。
<一>官渡之战
出示材料:
材料一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1、材料一的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原因: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
2、针对这样的状况,曹操采取了什么措施?
(开展屯田,恢复发展生产)
材料二 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强调“唯才是举”,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曹操起兵后,为解决军粮不足问题,决定推行屯田制;在战争中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
根据材料二,归纳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生总结:曹操: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优势;人才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经济上:采用屯田,重视农业生产;军事上:策略得当,采取正确的战术。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师:为什么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呢?(课件)
看图,官渡之战后,曹操乘胜追击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实力大增,其他军阀看老大袁绍都打不过,有的望风而逃,有的主动投降,所以很快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由此可见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师: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
材料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步出夏门行》
问:材料三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他实现了吗?原因又是什么?
生:统一全国没有实现,赤壁之战中惨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师:曹操统一全国,还有一定的阻力,显示《赤壁之战前曹、孙、刘势力范围图》一是江南的孙权,孙权在江南苦心经营,百姓生活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地位日益巩固;二是刘备,207年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时,他还没有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却迅速发展,其中的关键是起用了诸葛亮。与此相关的成语故事是三顾茅庐,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讲故事)
师: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意图一举消灭孙刘势力,统一天下。从图中我们不难发现孙权、刘备实力根本无法与曹操抗衡,在诸葛亮的建议下,二人联手抗曹,也才组成五万联军,与曹操的二十万大军在赤壁展开决战。谁会赢呢?哦,曹操。哦,孙刘联军。结合课文第二目的史料,谁来介绍一下赤壁之战吗?(课件赤壁之战)
师:曹操作为一个曾经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的优秀将领,他的军事素养无可挑剔。可为什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会以多败少。结合视频和课文第二目的史料(分组讨论: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播放视频,阅读史料)
生讨论得出:孙刘联军擅长水战,又采用了诈降、火攻等策略;曹军长途跋涉,十分疲劳;士兵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曹操多次胜利,这次人数又多所以骄傲轻敌,没有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并且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但结局却不同,结合所学内容尝试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通过分析对你有何启示?(课件展示)
生:讨论分析。
师:官渡之战中,曹操处于劣势,袁绍自以为兵多将广,骄傲轻敌,不虚心听取部下意见,而曹操却虚心听取了许攸的建议,采用了正确的战术打败袁绍;而到了赤壁之战中,曹操兵多将广,处于优势,但是骄傲轻敌,而孙刘联军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联合起来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所以轻易地打败了曹操。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骄兵必败”的结论。
<三>三国鼎立
师: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又占有了广东,福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所以曹操的儿子曹丕在220年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又称蜀汉。222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王,国号吴。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师:强敌环伺,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在学生介绍时分别出示魏、蜀、吴经济代表性的成就图片。(课件:发展图)
师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师:通过三国代表的介绍,我们知道在三国鼎立时期,形势相对稳定,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
(五)归纳总结,质问升华
师:回首东汉末年军阀连年混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和痛苦。经过官渡之战(板书:官渡之战)北方基本统一,赤壁之战(板书: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了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形势相对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