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五四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23 15:3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物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5分)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以下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南飞的大雁
D.日出东方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某同学突然以很快的速度向平面镜跑去,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与人间的距离将(  )
A.像变大,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大
B.像变大,人和像的距离变小
C.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不变
D.像大小不变,人和像间的距离变小
4.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5.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相对于太阳是静止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 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6.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7.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秒,如果他在前秒内的平均速度为;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 B. C. D.
8.如图所示的各光路图中,能正确反映光从水斜射入空气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
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m/s
C.物体在20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
10.如图所示,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移近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当两者接触时,观察到小球被音叉反复弹开,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  )
A.能听到声音,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D.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11.如图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①火车站的隔音屏障
②为了安静而关窗
③飞机指挥员戴头盔
④禁止鸣喇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如下实验,属于研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的是(  )
①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落到鼓面上,听声音的不同
②把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慢慢抽出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③把同一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从同一梳子上刮过,听声音的不同
④相同的瓶内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听声音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时,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前方
②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③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在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4.“曾有一年,月食之时,当在日没后,乃日尚未沉,而出地之月已食矣。”早在明代,人们对于月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下列光现象成因与此相同的是(  )
①树丛的光束②雨后的彩虹③水中的倒影④水中“弯折”的铅笔⑤阳光下人的影子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①⑤
15.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对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段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段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③前3小时内,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④段汽车运动的速度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16.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是 .
17.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运载火箭搭载飞船上升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 的。
18.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 。
19.小丽站在竖直平面镜前2米处,她沿垂直于镜面的方向远离镜面走了1米后,她的像离她 米。
三、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2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图中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1.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请画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的位置,并画出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第22题7分,第23题9分,第24题9分,共25分)
22.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本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陡”或“缓”),目的是便于测量 ;
(3)若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计算出的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4)某次实验中,测得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C点所用时间tAC=0.8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5)如图所示,与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做运动相符的是 。
A.
B.
C.
D.
23.关于声,小明和小华做了下面的一些实验:

(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 。此探究中将音叉的振动间接通过乒乓球的运动表现出来,在物理学中,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 。
(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能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了,这个实验说明了 。
(5)如图5所示,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此时发出的声是 波。
24.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 ;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像和物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4)综上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5)若移开玻璃板后的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6)若现有2mm和3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用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7)若将实验中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则蜡烛A的像将 (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
五、计算题(第25题8分,第26题8分,第27题10分,共26分)
25.一列火车全长300m,匀速通过6.7km的南京长江大桥,已知火车在60s内行驶了600m的距离,求:
(1)这列火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2)这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全部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26.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27.烟台市最长的蓁山隧道全长5500米,隧道内限速60km/h,求:
(1)当车辆匀速通过隧道时,以地面为参照物车辆是 的;
(2)车辆通过隧道的时间最短不能少于多少?
(3)车辆在隧道中以36km/h行驶,鸣笛后1s听到回声,那么听到回声时,车辆距离前方的障碍物多远?(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试卷第4页,共8页
1.B
【详解】A. 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在流动,属于机械运动;B. 星光闪闪是由于大气层对光线发生了折射形成的,不属于机械运动;C. 南飞的大雁,大雁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D. 日出东方,太阳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选B.
【点睛】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D
【详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振动的快慢无关,A错误;
B.人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而不是舌头振动发声的,B错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响度小一些,不是频率要低一些,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扔,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D正确;
正确选D。
3.D
【详解】AB.因为平面镜成像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人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也不变,故A、B错,
CD.又因此时物距变小,则像距也变小,那人和像间的距离当然也变小了。故C错,D正确。
故选D。
4.B
【详解】音调由振动的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动的振幅决定,都与振动物体无关,是能够模仿的,只有音色是由振动物体的结构和材料等性质决定的,是振动物体特有的,很难模仿,故专用纹锁能辨别主人的道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不同而设计的,故B是正确的.
5.D
【详解】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A错误;B. 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的.故B错误;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以其中一辆赛车为参照物,另一个赛车相对于所选为参照物的赛车位置发生着改变,所以它们是相对运动的.故C错误;D."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D正确.故选D.
6.A
【详解】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可知其速度为
由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羚羊奔跑的速度为20m/s;
所以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
故选A。
7.C
【分析】已知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详解】百米赛跑的路程s=100m,运动时间t=10s,运动员的平均速度=10m/s;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运动员的平均速度问题,熟练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要注意求平均速度只能用路程比时间,要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8.C
【详解】AD.AD中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故AD不符合题意;
BC.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C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A、由图象知,5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故A正确;B、整个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m,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0.2m/s,故B正确;CD、前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m,则速度为:v1==0.5m/s,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5~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变,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而10~20s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2= = =0.15m/s.所以,物体在2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s内的速度大;故C错误,D正确.故选C.
点睛:(1)根据图象解答;(2)从图象中找出2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3)在路程﹣﹣时间图象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而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分别求出物体在0~5s时间内的速度和10~20s内的速度,然后比较即可.
10.B
【详解】月球上是真空,此实验移到月球上去做,敲击音叉,音叉可以振动,音叉接触音叉,音叉的振动会引起乒乓球被弹起。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听不到声音。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A
【详解】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减弱。①火车站的隔音屏障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②为了安静而关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③飞机指挥员戴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④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①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小球弹起的高度不一样,说明振幅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②把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慢慢抽出空气,听声音的变化,是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
③用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从梳子上刮过,梳齿振动的快慢不同,音调不同,所以是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
④相同的瓶内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瓶子和水振动发声,瓶子和水的质量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综上所述,探究“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的是③④,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详解】①由图知道,3s内,甲物体的通过的路程小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由于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从同一方向运动,所以甲物体在乙物体的后方,故①错误;
②由图知道,0~4s内,乙物体通过的路程s=8m,则0~4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故②正确;
③由图知道,在2~4s内,乙物体运动的s-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所以在2~4s内,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③错误;
④由图知道,在0~2s内,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小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根据知道,在0~2s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④正确。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D
【详解】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雨后的彩虹,是光通过小水珠组成的透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的,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弯折”的铅笔,是水中铅笔反射的光斜射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现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变浅的虚像;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阳光照射不到人的影子区域,从而形成的人影。①⑤与月食成因相同,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5.D
【详解】①如图所示,在OA段,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①正确;
②在AB段,汽车通过的路程不随时间而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②错误;
③前3小时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时间为,则汽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故③错误;
④CD段,汽车通过的路程为,时间为
则该时间段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④正确。
故选D。
16.3.50cm
【详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5cm对齐,估读为9.5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9.50cm﹣6.00cm=3.50cm
17.静止
【详解】运载火箭搭载飞船上升过程中,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18.9∶10
【详解】已知甲、乙两物体的时间之比和通过的路程之比,根据公式可求甲、乙两物体的运动速度之比。两车运动速度之比
19.6
【详解】小丽站在竖直平面镜前2米处,她沿垂直于镜面的方向远离镜面走了1米后,她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米,她的像离她6米。
20.
【详解】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作图.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单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分别作出A、B两点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则连接A’、B’即为AB的像.如图:

点睛:重点是平面镜成像特征的掌握,牢记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1.
【详解】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S的像S',连接S'A交平面镜于点O,沿AO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2. 缓 时间 大 1 C
【详解】(1)[1]实验时,要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速度公式算出它的平均速度同,所以,本实验的原理是。
(2)[2][3]如果斜面的坡度较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会比较快,不利于时间的测量,所以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缓,目的是便于测量时间。
(3)[4]若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的时间会偏小,由可知,计算出的速度会偏大。
(4)[5]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在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C点运动的路程
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5)[6]小车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过程中,小车做加速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3. 乒乓球弹跳起来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转换法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空气 变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钢尺 次声
【详解】(1)[1][2][3]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显示音叉的振动,这种方法叫作转换法。
(2)[4]为了显示桌子的振动,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其他轻小物体从而放大振动现象。
(3)[5]敲响左边的音叉,右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6][7]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一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9]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是因为钢尺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钢尺振动的频率低于人的听声范围,此时发出的声是次声波。
24.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相等 垂直 相等 对称 虚 2 所成的像出现重影 向上
【详解】(1)[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能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蜡烛A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玻璃板后面没有点燃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3][4]观察图乙可以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5]综上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关于镜面对称。
(5)[6]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因此移开玻璃板后的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6)[7][8]因为玻璃板有厚度,会在前后面各成像,所以应选择较薄的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用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所成的像出现重影。
(7)[9]因为平面镜成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若将实验中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则蜡烛A的像将向上移动。
25.(1)10m/s;(2)700s
【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这列火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
(2)这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全部通过这座大桥所走过的路程为
则需要的时间为
答:(1)这列火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10m/s;
(2)这列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全部通过这座大桥需要700s。
26.(1)20m/s;(2)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详解】解:(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为,在这段时间行驶的路程为,故制动前行驶速度为
(2)根据题意可知,酒后驾驶反应时间为
则酒后的反应距离为
汽车从采取制动措施到完全停止行驶的总路程为
因此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答:(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20m/s;
(2)汽车会撞上障碍物。
27. 运动 330s 165m
【详解】解:(1)[1]当车辆匀速通过隧道时,以地面为参照物,车辆与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所以车辆是运动的。
(2)[2]已知隧道内限速60km/h,车辆通过隧道的时间最短为
(3)[3]在1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听到回声时车辆距离前方的障碍物的距离为
答:(1)车辆是运动的;
(2)车辆通过隧道的时间最短为330s:
(3)听到回声时车辆距离前方的障碍物的距离为165m。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