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数学归纳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数列满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则是递减数列,,使得时,
B.若,则是递增数列,,使得时,
C.若,则是递减数列,,使得时,
D.若,则是递增数列,,使得时,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从到时,不等式左边需要增加的项为( )
A. B.
C. D.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从到,左边需要增乘的代数式为( )
A. B. C. D.
4.在正项数列中,,,则( )
A.为递减数列 B.为递增数列
C.先递减后递增 D.先递增后递减
5.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任意的,”,第一步应该验证的等式是( )
A. B.
C. D.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由递推到时,不等式左边( )
A.增加了 B.增加了
C.增加了 D.增加了
7.某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如果当时该命题成立,可推得时该命题也成立,那么,若已知时该命题不成立,则可推得( )
A.当时,该命题不成立 B.当时,该命题成立
C.当时,该命题不成立 D.当时,该命题成立
8.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从到时,左边增加的项数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9.已知数列的首项为,且满足,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数列的最大项为2 B.数列没有最小项
C.数列是递减数列 D.,都有
10.数列满足(且),则( )
A.若,则数列是等比数列 B.若,则数列是等差数列
C.若,则数列中存在最大项与最小项 D.若,则
11.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B.
C. D.
12.“冰雹猜想”也称为“角谷猜想”,是指对于任意一个正整数,如果是奇数 乘以3再加1,如果是偶数就除以2,这样经过若干次操作后的结果必为1,犹如冰雹掉落的过程.参照“冰雹猜想”,提出了如下问题:设,各项均为正整数的数列满足,则( )
A.当时,
B.当时,
C.当为奇数时,
D.当为偶数时,是递增数列
三、填空题
1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从 “到”左边需要增加的代数式是
1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时,在第二步证明从到成立时,左边增加的项数是
15.若,,(是正整数),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后猜测 .
16.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则 ;进一步通过计算求得,,猜想 .
四、解答题
17.对于数列定义为的差数列,为的累次差数列.如果的差数列满足,,则称是“绝对差异数列”;如果的累次差数列满足,,则称是“累差不变数列”.
(1)设数列:2,4,8,10,14,16;:6,1,5,2,4,3,判断数列和数列是否为“绝对差异数列”或“累差不变数列”,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2)若无穷数列既是“绝对差异数列”又是“累差不变数列”,且的前两项,,(为大于0的常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3)已知数列:是“绝对差异数列”,且.证明:的充要条件是.
18.数列满足为正整数.
(1)试确定实数的值,使得数列为等差数列;
(2)当数列为等差数列时,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对每个正整数,在和之间插入个2,得到一个新数列,设是数列的前项和,试求满足的所有正整数.
19.已知函数.
(1)依次求,,的值;
(2)对任意正整数n,记,即.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0.设,.
(1)当时,计算的值;
(2)你对的值有何猜想?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
21.设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整数,且.记.如果对于所有的正整数均有.
(1)求,,,,;
(2)猜想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22.设数列满足,.
(1)计算,猜想的通项公式并加以证明;
(2)求数列,求的前项和.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由,得到,再逐项判断.
【详解】解:因为,所以,
当时,则,,设,则,所以是递减数列,当,,故A错误;
当时,,,又,所以,设,则,即,又因为,所以,所以,,故B正确;
当时,,,所以是递减数列,当时,,故不存在,使得时,恒成立,故C错误;
当时,则,,设,则,所以是递增数列,当,,故D错误;
故选:B
2.D
【分析】根据归纳法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
当时,
当时,
相比从到,可知多增加的项为
故选:D
3.B
【分析】分别求出时左端的表达式,和时左端的表达式,比较可得“n从到”左端需增乘的代数式.
【详解】解:当时,左端=,
当时,左端=,
故左边要增乘的代数式为.
故选:B.
4.A
【分析】先判断大小关系,进而假设数列单调性,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即可得结论.
【详解】由,且,
显然成立,
假设,成立,
当时,则,
所以,故为递减数列.
故选:A
5.B
【分析】由数学归纳法相关步骤可得答案.
【详解】因,则第一步应验证当时,是否成立.
故选:B
6.C
【分析】列出和的情况,比较得到答案.
【详解】当时,,
当时,,
故增加了,但减少了.
故选:C.
7.C
【分析】根据逆否命题与原命题真假性一致可得出结论.
【详解】可得题干等价于其逆否命题:当时该命题不成立,则可推得时该命题也不成立.
所以,当时该命题不成立,则当时,该命题也不成立,
当时,该命题不成立,则当时,该命题也不成立.
故选:C.
8.A
【分析】运用数学归纳法,分别给出和时的表达式,来确定增加的项数
【详解】解:时,可得:
时,可得:,
故增加了项.
故选:A
9.ACD
【分析】根据题意利用数学归纳法可得,,进而判断ABD;对于C:根据题意结合数列单调性的定义分析判断.
【详解】因为,,令,可得,
且
1.先证,证明如下:
当时,;
假设当时,;
则当时,则有:
因为,可得,
所以;
2.再证,证明如下:
当时,;
假设当时,;
则当时,则有
因为,可得,
所以;
综上所述:,,
可在数列的最大项为2,最小项为1,故A正确,B错误;
对,都有,故D正确;
因为当时,,可知,
即当时,,
可得,则,
可得,
可知,
对于,可知其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且,则对任意恒成立,
所以对于任意恒成立,
可得,即,
所以数列是递减数列,故C正确;
故选:ACD.
10.ABD
【分析】由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概念可判断A,B,利用B中结论求得,利用函数单调性可判断C,利用数学归纳法及作差法判断选项D.
【详解】选项A,因为若,,
所以,,…,,
即,,是等比数列,故A正确;
选项B,令,而,
,
又,数列是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故B正确;
选项C,由选项B的结论及可知:,
,显然,数列在上单调递减,
故当时,有最大值2,没有最小值,故C错误;
选项D,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时,,
(2)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即,
当时,,满足,
故当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1)(2),对任意,有,
下面证明,
,
,上面不等式中的等号不成立,
,,
故,故D正确.
故选:ABD.
11.BCD
【分析】先证明是递增数列,且各项均为正,由递推公式求得发现A错误,然后由递推关系利用基本不等式变成不等式,让依次减1进行归纳得出B正确,由递推式适当放缩得,这样对进行归纳得出,此不等式两边取以2为底的对数可证明选项D,对由指数幂运算法则变形为,然后证明,再结合是正整数可得证C.
【详解】,∴,是递增数列,
又,所以,,,,,A显然错误;
,∴,B正确;
对选项C,,
∴,依此类推:
,
,下证,
时,,
时,,
时,,
假设时,成立,,
则时,,
所以对任意不小于3的正整数,,
所以,又是正整数,所以,C正确;
对选项D,由选项C得,所以, D正确.
故选:BCD.
12.ACD
【分析】当时,结合条件求出可判断A,求出可判断B;由数学归纳法可证明C;据与零的关系,判断数列单调递增可判断D.
【详解】对于A,当时,,
,,,,
,故A正确;
对于B,当时,由A选项知:,故B不正确;
对于C,因为,当为奇数时,且为偶数,.
假设为奇数时, ;为偶数时,.
当为奇数时,,且为偶数;
当为偶数时,.
所以若为奇数,则;若为偶数,则.
因此对都有,故C正确;
对于D,当为偶数时,若为奇数,则为奇数.
因为为奇数,所以归纳可得,对,均为奇数,则,
所以,
所以数列单调递增,故D正确.
故选:ACD.
13.
【分析】利用数学归纳法的步骤计算即可.
【详解】把和代入等式左边分别可得:
①
②
两式作差得.
故答案为:
14.
【分析】分别写出和时不等式的左边的式子,比较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由题意知时,左边式子为,
时,左边式子为,
故增加的项数为 ,
故答案为:
15.3
【分析】计算出前几项,得出是周期为6的数列,即可根据周期得出答案.
【详解】,,
则,
,
,
,
,
,
即,,所以是周期为6的数列,
,
,
故答案为:3.
16. /0.5
【分析】根据给定递推公式结合计算即得;由给定递推公式及当时依次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因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都有,
则有,解得,
所以;
因当时,则由及,解得,
由及,解得,
由,,,猜想.
故答案为:;
17.(1)答案见解析
(2)答案见解析
(3)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定义分析判断即可;
(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为定值,利用累加法结合等差数列运算求解;
(3)根据“绝对差异数列”结合充分、必要条件分析证明.
【详解】(1)对于数列:2,4,8,10,14,16;可得:
差数列为:2,4,2,4,2,不满足,所以不是“绝对差异数列”;
累次差数列为:2,,2,,满足,所以是“累差不变数列”,
对于数列:6,1,5,2,4,3;可得:
差数列为:,4,,2,,不满足,所以不是“绝对差异数列”;
累次差数列为:9,,5,,不满足,所以不是“累差不变数列”.
(2)因为,则,
反证:假设不是定值,即存在,使得,
可得,即,
这与既是“绝对差异数列”相矛盾,假设不成立,所以为定值,
①若,即,
可知数列是以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当时,则
,
当时,符合上式,
综上所述:;
②若,同理可得;
综上所述:若,;
若,.
(3)因为,根据集合的互异性可知,,
则,
又因为数列是“绝对差异数列”,则,,
充分性:若,
可得,
即,所以,
若差数列为,符合的排序只能为;
若差数列为,符合的排序只能为或,
若差数列为,符合的排序只能为或,
若差数列为,符合的排序只能为或或或,
若排序为,则当差数列为时,无法排序,不合题意;
若排序为,则当差数列为时,无法排序,不合题意;
所以符合的排序只能为或,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差数列为,符合的排序为,
显然,符合题意;
假设在差数列有意义的前提下:
当差数列为,符合的排序为;
则当差数列为时,符合的排序为或,
当差数列为时,
对于可得符合的排序为;
对于,无法排序;
所以符合的排序为,
即当差数列为,符合的排序为;
所以当差数列为,符合的排序为,成立;
同理可证:当差数列为,符合的另一种排序为;
依次类推,可得其排列为或,
所以,故充分性成立;
若,则,
若差数列为,则符合的排序为或,
若差数列为,则符合的排序为或或或,
若差数列为,则符合的排序为或,
因为的排序为,不合题意,
的排序为,不合题意,
所以若差数列为,则符合的排序为,
若差数列为,则符合的排序为或,
若差数列为,则符合的排序为或,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差数列为时,符合的的排序为,
当时,成立;
假设在差数列有意义的前提下:
当差数列为,符合的排序为;
当差数列为,符合的排序为或,
当差数列为,
对于可得排序为,
对于则无法排序,
所以当差数列为,符合的排序为;
同理可证:当差数列为,符合的排序为;
此时满足数列是“绝对差异数列”的排序只有两种:
或,
则
,必要性成立;
所以的充要条件是.
【点睛】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新定义的问题,处理此类问题时,通常根据题中新定义的概念,结合已知结论求解,根据题中的定义,结合等差数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进行求解.
18.(1);
(2).
【分析】(1)由已知有,写出前3项并利用等差中项的性质列方程求t即可.
(2)根据(2)和题设列举数列,易判断不合题意,适合题意,要使时成立,必为中一项得整理化简有,结合数学归纳法判断上述等式恒不成立,即可得结果.
【详解】(1)由,得,于是,
由,可得,此时,
由知:此时数列为等差数列.
(2)由(2)及题设知:为,
则,显然不合题意,适合题意,
当时,若后添入,则,不合题意,
从而必是数列中的某一项,则,
则 即,整理,
显然k=1,2,3,4不是该方程的解,而当时,成立,证明如下:
当n = 5时,,左边大于右边,不等式成立;
假设时,成立,
当时,
因此当时,不等式成立,
所以恒成立,即无正整数解.
所以满足题意的正整数仅有.
【点睛】关键点睛:涉及给出递推公式探求数列规律的问题,按条件写出变量的前几个取值对应数列,认真分析每个变量对应的数列,找准变化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9.(1),,;
(2)猜想,证明见解析
【详解】(1),,,,
,,,
所以,,;
(2),,,
所以猜想,
当时,,成立,
假设当时,命题成立,即,
即
那么当时,,
,
,
,
所以当时,猜想成立,
综合以上可知,当时,成立.
20.(1)8,32,144,680;
(2)猜想:当时,能被8整除,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给定关系式,代入计算作答.
(2)由(1)的结果,猜想结论,再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作答.
【详解】(1)由,,得;
;;
.
(2)由(1)猜想:当时,能被8整除.
①当时,有,能被8整除,命题成立;
②假设当时命题成立,即能被8整除,
则当时,
,
显然和均为奇数,它们的和必为偶数,从而能被8整除,
又依归纳假设,能被8整除,所以能被8整除,因此当时命题也成立,
由①②知,当时,能被8整除.
21.(1),,,,
(2),证明见解析
【分析】(1)利用代入法进行求解即可;
(2)根据前五项的特点进行猜想,然后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即可.
【详解】(1)因为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整数,
所以数列是递增数列,
因为,,
所以舍去,
同理可得:舍去,舍去,舍去,
所以,,,,;
(2)猜想:,证明过程如下:
当时,显然成立,
假设当时成立,即,
当时,,
解得:,或,
因为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整数,
所以数列是递增数列,
显然,
所以,舍去,
所以当时,成立,
综上所述:
22.(1),,,猜想,证明见解析
(2)
【分析】(1)利用递推关系式可求得,由此可猜想得到通项公式;利用数学归纳法可证得通项公式成立;
(2)由(1)可得,采用错位相减法可求得.
【详解】(1)由,得:;;;
由此可猜想,证明如下:
当时,,即成立;
假设当时,成立,
那么当时,,即成立;
综上所述:当时,.
(2)由(1)得:,
,,
两式作差得:,
.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