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单元测试卷
历史考试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3九下·四川期中)他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克服了两耳失聪带来的困难,创作出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不朽之作——《英雄交响曲》。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这位天才作曲家是( )
A.牛顿 B.列夫托尔斯泰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2.(2023九下·临汾月考)美国在1859年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导致这一时期石油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
A.人造纤维的发明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现代炸药的发明 D.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3.(2023九下·苏州)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并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
A.特斯拉技术难以超越爱迪生
B.科技的应用与推广举步维艰( )
C.交流电缺陷明显且影响使用
D.技术革命需要更多科学支持
4.(2023九下·中山月考)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他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B.生产进一步集中催生垄断组织
C.科学技术与生产企业紧密联系 D.专利制度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5.(2023九下·盐城月考)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到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答案见公众号:绿爱生活]( )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6.(2023九下·鞍山月考)知识结构图能帮助我们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图框中应填入(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美国内战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经济大危机
7.(2023九下·鞍山月考)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这一时期美国的科技成就包括(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2023九下·沭阳月考)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法拉第 D.爱迪生
9.(2023九下·合肥开学考)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和爱尔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们每早挨家挨户拜访顾客,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办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随着钟表的普遍使用,这种古老的职业到20世纪20年代基本消失了。“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 )
A.生产技术的提高 B.政府的强制推行
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D.社会矛盾的尖锐
10.(2023九下·广东月考)欧洲的一位巨人被誉为“光明的使者”其诸多贡献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这位“光明的使者”( )
领域 贡献
力学 提出运动力学四大定律
天文学 建立了行星定律理论的基础
光学 致力于三棱镜色散之研究并发明发射式望远镜
数学 发现数学的二项式定理及微积分方法等
A.成为文艺复兴中坚力量 B.冲垮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
C.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D.发展为法国启蒙运动领袖
11.(2023九下·驻马店开学考)它是19世纪伟大的作品,使我们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罗斯的生活。这部作品应是( )
A.《高老头》 B.《哈姆雷特》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战争与和平》
12.(2023九下·汕头开学考)下表所示为 19 世纪部分年份英国曼切斯特人口统计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研究曼切斯特( )
时间 曼切斯特棉纺织工人占棉纺织工业人
致比例 时间 曼切斯特居民人数
(单位:万)
1835年 80% 1801年 7.5
1840年 85% 1871年 25.1
A.棉纺织业中心地位的形成 B.纺织工人在居民中的比例
C.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性 D.工业革命中的主导性产业
13.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尔扎克——法国著名作家——《战与和平》
B.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物种起源》
C.牛顿——英国科学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贝多芬——德国作曲家——《英雄交响曲》
14.(2023九下·杭州开学考)下表是英国人口变化表,造成农业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0% 25%
A.国外市场的扩大 B.工业化与城市化
C.资产阶级革命 D.海外殖民扩张
15.(2023九下·深圳开学考)欧洲的一位巨人被誉为“光明的使者”,其诸多贡献如表1所示。据此可知,这位“光明的使者”( )
表1
领域 贡献
力学 提出运动力学四大定律
天文学 建立了行星定律理论的基础
光学 致力于三棱镜色散之研究并发明反射式望远镜
数学 发现数学的二项式定理及微积分方法等
A.成为文艺复兴中坚力量 B.冲垮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
C.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D.发展为法国启蒙运动领袖
16.1911年至1913年间,大不列颠25岁以上的人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同样,在普鲁士,1911年时,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295马克。上述材料中的差异主要说明了( )
A.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英、德两国工业发展迅速
C.工业革命加剧欧洲的贫富分化 D.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根源
17.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奔跑的每10辆汽车中就有5辆是美国生产的T型汽车,流水线生产出的T型汽车成为美国普通家庭的交通工具。下列为流水线生产汽车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
A.斯蒂芬森 B.亨利·福特 C.卡尔·本茨 D.法拉第
18.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B.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贫富悬殊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9.“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英国人“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20.“从法拉第发现电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材料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变长
B.电力技术发展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生产的直接推动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材料分析题
得分
21.科技改变世界。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与时代】
材料一: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
【科技与国家】
材料二: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力比较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3 5 4
【科技与公司】
材料三: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1903年,建立中央试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科技与个人】
材料四:19世纪后半期,新技术和新发明层出不穷,涌现出了许多科技达人,像“发明大王”“汽车之父”“飞机之父”等。
(1)简述材料一中a、b所处的两个阶段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3)根据材料三中杜邦公司的发展片段,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材料四中出现了各种称号,请说出你最佩服的人物,并谈谈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品质。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之父】
材料一:到了16世纪以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开始进入近代科学时期。17世纪下半叶,牛顿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交响乐之王】
材料二:贝多芬对拿破仑仰慕不已,把他当成建立伟大共和国的英雄人物,并为他谱写了一首交响曲,乐谱总谱上写着“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但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贝多芬勃然大怒:“……现在他必会蹂躏所有的人权以满足野心,他将凌驾于其他人之上而成为暴君。”当这首交响曲发表时,贝多芬把标题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文学泰斗】
材料三:他的作品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他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画界狂人】
材料四: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实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梵高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牛顿的三大成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的意义。为什么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会勃然大怒?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作品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请你简要介绍一下梵高。材料四中的名言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23.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打破各国孤立闭塞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因为只是从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扩张,欧洲贸易才走出地中海的狭小范围而扩大到全世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地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
材料二:表一:英、法、德、美世界贸易总值对比。
年份 世界贸易总值 英国(连同殖民地) 法国 德国 美国
1835 145 33.8(52.4) 15 21 12.8
1870 374 91.8(140) 45 42 34
表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材料三:资本主义在一步一步加强世界地区间的联系并且最后把世界连成整体时,也借助于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然而这些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新技术也都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归纳“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表一,归纳英国贸易总值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对比表一表二,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科技发展角度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的史实。
(5)综上所述,归纳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两耳失聪 ”“ 《英雄交响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贝多芬。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贝多芬生平及作品的了解,熟记知识点,阅读相关熟记解题
2.【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 人造纤维的发明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1870年到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猛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被发明出来,它使用石油作燃料,由于内燃机广泛的应用,才使得石油的产量猛增,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现代炸药的发明,不符合题意;
D.飞机制造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注意要理解内燃机使用石油作燃料。
3.【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 特斯拉技术难以超越爱迪生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并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举步维艰,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交流电缺陷明显且影响使用 ,不符合题意;
D. 技术革命需要更多科学支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可知,材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企业紧密联系,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企业生产中,加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步伐,故C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提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国,故A不符合题意;
材料内容与垄断组织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专利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5.【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中“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到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含义是指,英国衰落了而美国崛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走在了前列,经济发展迅速,而英国则发展相对缓慢,这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英美两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所以英国衰落了,而美国崛起了。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6.【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出现了改革和革命的浪潮,如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等,导致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等国后来居上,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国,出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项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六十年代至19世纪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的巩固与扩大在19世纪六十年代及以后,A项不正确;
美国内战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时期,B项不正确;
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矛盾,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因后果的理解。
7.【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①是火车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发明者斯蒂芬森, ②是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成果,发明者德国人卡尔·本茨, ③是电灯泡,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发明者是美国人爱迪生, ④是飞机,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的并试飞成功,B项正确,AC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图的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区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8.【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达尔文,不符合题意;
C.达拉第,不符合题意;
D.爱迪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基础知识。
9.【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等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而工业革命开展后,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工厂制度逐步推广,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普遍拥有了钟表,人们的时间观念普遍加强,因此导致这一古老的职业逐渐消失。所以,造成“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技术的提高,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强制推行,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排除C;
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了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0.【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在力学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在数学上,牛顿与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等;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可见,题干表格所述贡献为牛顿的成就,他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正确;
牛顿生活的年代晚于文艺复兴时期,排除A;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冲垮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排除B;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主要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与牛顿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的发展。难度适中,结合选项分析题干信息,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1.【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通过题文关键信息“19世纪”“俄罗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D项正确;
《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与“俄罗斯”无关,排除A项;
《哈姆雷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与“俄罗斯”无关,排除B项;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颁布的,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争与和平》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835年到1840年,曼彻斯特居民人数增长的同时棉纺织业工人占棉纺织工业人数的比例也在增长,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C项正确;
材料内容并不能体现曼彻斯特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排除A项;
表格中的数据反映的是曼彻斯特棉纺织工人占棉纺织工业人数比例,不是纺织工人在居民中的比例,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棉纺织业是工业革命中的主导性产业,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巴尔扎克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系列小说。在小说中,他把观察到的种种社会现象细致地描绘出来,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经典之作如《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再现了法国19批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科学和文化成就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巴尔扎克的代表作。
14.【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工业革命后,伴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许多人进入工厂做工。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村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题干中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表反映的正是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
ACD不是英国农业人口减少的原因,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15.【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提出运动力学四大定律”“发现数学的二项式定理及微积分法等”和所学可得出,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C选项正确;
牛顿不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A选项错误;
“冲垮”的表述太绝对,B选项错误;
牛顿不是启蒙运动的领袖,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科学与文化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近代科学的发展。
16.【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由于工业革命的推进,收入差异导致欧洲 贫富分化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不符合题意;
B. 英、德两国工业发展迅速 ,不符合题意;
D. 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根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7.【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普通家庭的交通工具,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斯蒂芬森,不符合题意;
C. 卡尔·本茨 ,不符合题意;
D.法拉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18.【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导致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不符合题意;
C. 人口膨胀贫富悬殊 ,不符合题意;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分析发生现象的原因回答。
19.【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指出,19世纪前期,英国工厂集中的地区死亡率陡增。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大力开展,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生活环境急剧恶化,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健康,最终导致了死亡率的提高,C符合题意;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英国医疗水平并不会降低,反而会得到提高,A不符合题意;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并没有出现粮食短缺的历史现象,B不符合题意;
人口膨胀不是导致工人贫困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难度一般,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
20.【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从法拉第发现电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可以看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周期变长,不是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是由于经济的社会和社会的原因。材料旨在说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变长,A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发展,难度一般,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1.【答案】(1)发展状况:快速增长。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兴起。
(4)爱迪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材料一中a、b所处的两个阶段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力发生了变化,反映出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兴起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爱迪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
故答案为:(1) 发展状况:快速增长。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兴起。
(4) 爱迪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示意图含义,进行分析回答,注意看懂示意图是解题的关键,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示意图含义,进行分析回答,注意看懂示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2.【答案】(1)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2)意义:《英雄交响曲》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原因:贝多芬认为拿破仑称帝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或拿破仑称帝将可能使法国大革命取得的民主成果被践踏;或拿破仑必会蹂躏所有的人权以满足野心,他将凌驾于其他人之上而成为暴君)。
(3)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4)梵高是近代荷兰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不爱慕虚荣,扎实、务实地探求艺术的精神品质。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三大成就是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会勃然大怒,原因是 贝多芬认为拿破仑称帝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或拿破仑称帝将可能使法国大革命取得的民主成果被践踏;或拿破仑必会蹂躏所有的人权以满足野心,他将凌驾于其他人之上而成为暴君)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他是巴尔扎克,他的作品有 《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梵高是近代荷兰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名言体现了梵高 不爱慕虚荣,扎实、务实地探求艺术的精神品质 ;
故答案为:(1)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2) 意义:《英雄交响曲》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原因:贝多芬认为拿破仑称帝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或拿破仑称帝将可能使法国大革命取得的民主成果被践踏;或拿破仑必会蹂躏所有的人权以满足野心,他将凌驾于其他人之上而成为暴君)。
(3) 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4) 梵高是近代荷兰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不爱慕虚荣,扎实、务实地探求艺术的精神品质。
【点评】(1)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来即可;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识记来介绍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进行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23.【答案】(1)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促进市场的扩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2)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总值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遥遥领先。得益于工业革命和广阔的殖民地。
(3)变化: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上升,超过英国。原因:政治角度: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解放了生产力。科技角度: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4)汽车,火车,飞机。电话电报。
(5)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给殖民地造成殖民灾难。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 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因为只是从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扩张,欧洲贸易才走出地中海的狭小范围而扩大到全世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地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促进市场的扩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2)、根据材料二表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总值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遥遥领先。得益于工业革命和广阔的殖民地;
(3)、根据材料二,对比表一表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上升,超过英国。原因主要有政治角度: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解放了生产力。科技角度: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4)、根据材料三“ 资本主义在一步一步加强世界地区间的联系并且最后把世界连成整体时,也借助于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然而这些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新技术也都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有汽车,火车,飞机。电话电报;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条件有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给殖民地造成殖民灾难;
故答案为:
(1)、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促进市场的扩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2)、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总值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遥遥领先。得益于工业革命和广阔的殖民地。
(3)、变化: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上升,超过英国。原因:政治角度: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解放了生产力。科技角度: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4)、汽车,火车,飞机。电话电报。
(5)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给殖民地造成殖民灾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难度一般,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 / 1部编版历史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单元测试卷
历史考试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3九下·四川期中)他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克服了两耳失聪带来的困难,创作出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不朽之作——《英雄交响曲》。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这位天才作曲家是( )
A.牛顿 B.列夫托尔斯泰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 两耳失聪 ”“ 《英雄交响曲》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贝多芬。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贝多芬生平及作品的了解,熟记知识点,阅读相关熟记解题
2.(2023九下·临汾月考)美国在1859年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导致这一时期石油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
A.人造纤维的发明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C.现代炸药的发明 D.飞机制造业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 人造纤维的发明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从1870年到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猛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被发明出来,它使用石油作燃料,由于内燃机广泛的应用,才使得石油的产量猛增,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现代炸药的发明,不符合题意;
D.飞机制造业的发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注意要理解内燃机使用石油作燃料。
3.(2023九下·苏州)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并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这反映出
A.特斯拉技术难以超越爱迪生
B.科技的应用与推广举步维艰( )
C.交流电缺陷明显且影响使用
D.技术革命需要更多科学支持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A. 特斯拉技术难以超越爱迪生 ,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材料“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并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科技的应用和推广举步维艰,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交流电缺陷明显且影响使用 ,不符合题意;
D. 技术革命需要更多科学支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4.(2023九下·中山月考)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他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B.生产进一步集中催生垄断组织
C.科学技术与生产企业紧密联系 D.专利制度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可知,材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企业紧密联系,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企业生产中,加快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步伐,故C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提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国,故A不符合题意;
材料内容与垄断组织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专利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科技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5.(2023九下·盐城月考)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到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答案见公众号:绿爱生活]( )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材料中“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到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含义是指,英国衰落了而美国崛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走在了前列,经济发展迅速,而英国则发展相对缓慢,这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英美两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所以英国衰落了,而美国崛起了。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6.(2023九下·鞍山月考)知识结构图能帮助我们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图框中应填入(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美国内战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经济大危机
【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出现了改革和革命的浪潮,如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等,导致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等国后来居上,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国,出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项正确;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六十年代至19世纪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的巩固与扩大在19世纪六十年代及以后,A项不正确;
美国内战属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时期,B项不正确;
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矛盾,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因后果的理解。
7.(2023九下·鞍山月考)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迅速赶上并超过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这一时期美国的科技成就包括(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①是火车机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发明者斯蒂芬森, ②是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成果,发明者德国人卡尔·本茨, ③是电灯泡,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发明者是美国人爱迪生, ④是飞机,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的并试飞成功,B项正确,ACD项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图的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区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8.(2023九下·沭阳月考)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法拉第 D.爱迪生
【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达尔文,不符合题意;
C.达拉第,不符合题意;
D.爱迪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基础知识。
9.(2023九下·合肥开学考)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和爱尔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他们每早挨家挨户拜访顾客,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办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随着钟表的普遍使用,这种古老的职业到20世纪20年代基本消失了。“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 )
A.生产技术的提高 B.政府的强制推行
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D.社会矛盾的尖锐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等地存在专职叫人起床上班的“叫醒工”,而工业革命开展后,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现代工厂制度逐步推广,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普遍拥有了钟表,人们的时间观念普遍加强,因此导致这一古老的职业逐渐消失。所以,造成“叫醒工”消失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技术的提高,A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强制推行,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排除C;
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了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0.(2023九下·广东月考)欧洲的一位巨人被誉为“光明的使者”其诸多贡献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这位“光明的使者”( )
领域 贡献
力学 提出运动力学四大定律
天文学 建立了行星定律理论的基础
光学 致力于三棱镜色散之研究并发明发射式望远镜
数学 发现数学的二项式定理及微积分方法等
A.成为文艺复兴中坚力量 B.冲垮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
C.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D.发展为法国启蒙运动领袖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在力学上,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在数学上,牛顿与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等;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可见,题干表格所述贡献为牛顿的成就,他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正确;
牛顿生活的年代晚于文艺复兴时期,排除A;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冲垮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排除B;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主要是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与牛顿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的发展。难度适中,结合选项分析题干信息,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1.(2023九下·驻马店开学考)它是19世纪伟大的作品,使我们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罗斯的生活。这部作品应是( )
A.《高老头》 B.《哈姆雷特》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战争与和平》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通过题文关键信息“19世纪”“俄罗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D项正确;
《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与“俄罗斯”无关,排除A项;
《哈姆雷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与“俄罗斯”无关,排除B项;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美国颁布的,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争与和平》的相关史实。
12.(2023九下·汕头开学考)下表所示为 19 世纪部分年份英国曼切斯特人口统计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研究曼切斯特( )
时间 曼切斯特棉纺织工人占棉纺织工业人
致比例 时间 曼切斯特居民人数
(单位:万)
1835年 80% 1801年 7.5
1840年 85% 1871年 25.1
A.棉纺织业中心地位的形成 B.纺织工人在居民中的比例
C.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性 D.工业革命中的主导性产业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835年到1840年,曼彻斯特居民人数增长的同时棉纺织业工人占棉纺织工业人数的比例也在增长,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C项正确;
材料内容并不能体现曼彻斯特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排除A项;
表格中的数据反映的是曼彻斯特棉纺织工人占棉纺织工业人数比例,不是纺织工人在居民中的比例,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棉纺织业是工业革命中的主导性产业,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尔扎克——法国著名作家——《战与和平》
B.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物种起源》
C.牛顿——英国科学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贝多芬——德国作曲家——《英雄交响曲》
【答案】A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巴尔扎克将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人间喜剧》的系列小说。在小说中,他把观察到的种种社会现象细致地描绘出来,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经典之作如《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再现了法国19批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科学和文化成就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巴尔扎克的代表作。
14.(2023九下·杭州开学考)下表是英国人口变化表,造成农业人口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代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期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0% 25%
A.国外市场的扩大 B.工业化与城市化
C.资产阶级革命 D.海外殖民扩张
【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工业革命后,伴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许多人进入工厂做工。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村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题干中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表反映的正是工业化进程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
ACD不是英国农业人口减少的原因,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15.(2023九下·深圳开学考)欧洲的一位巨人被誉为“光明的使者”,其诸多贡献如表1所示。据此可知,这位“光明的使者”( )
表1
领域 贡献
力学 提出运动力学四大定律
天文学 建立了行星定律理论的基础
光学 致力于三棱镜色散之研究并发明反射式望远镜
数学 发现数学的二项式定理及微积分方法等
A.成为文艺复兴中坚力量 B.冲垮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
C.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D.发展为法国启蒙运动领袖
【答案】C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根据“提出运动力学四大定律”“发现数学的二项式定理及微积分法等”和所学可得出,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科学在光学、热学、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C选项正确;
牛顿不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A选项错误;
“冲垮”的表述太绝对,B选项错误;
牛顿不是启蒙运动的领袖,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科学与文化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近代科学的发展。
16.1911年至1913年间,大不列颠25岁以上的人中4.93%的人拥有60%以上的财富。同样,在普鲁士,1911年时,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1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却为23295马克。上述材料中的差异主要说明了( )
A.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英、德两国工业发展迅速
C.工业革命加剧欧洲的贫富分化 D.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根源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由于工业革命的推进,收入差异导致欧洲 贫富分化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不符合题意;
B. 英、德两国工业发展迅速 ,不符合题意;
D. 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的根源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注意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7.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奔跑的每10辆汽车中就有5辆是美国生产的T型汽车,流水线生产出的T型汽车成为美国普通家庭的交通工具。下列为流水线生产汽车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 )
A.斯蒂芬森 B.亨利·福特 C.卡尔·本茨 D.法拉第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普通家庭的交通工具,故选项B符合题意;
A.斯蒂芬森,不符合题意;
C. 卡尔·本茨 ,不符合题意;
D.法拉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18.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汽车工业快速发展 B.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贫富悬殊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导致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不符合题意;
C. 人口膨胀贫富悬殊 ,不符合题意;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分析发生现象的原因回答。
19.“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英国人“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指出,19世纪前期,英国工厂集中的地区死亡率陡增。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大力开展,伴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生活环境急剧恶化,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健康,最终导致了死亡率的提高,C符合题意;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英国医疗水平并不会降低,反而会得到提高,A不符合题意;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并没有出现粮食短缺的历史现象,B不符合题意;
人口膨胀不是导致工人贫困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难度一般,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
20.“从法拉第发现电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材料旨在说明( )
A.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变长
B.电力技术发展的条件是逐步形成的
C.科学理论的突破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D.法拉第的发现源于生产的直接推动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从法拉第发现电到爱迪生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的和社会的原因。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生利的阶段。”可以看出,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周期变长,不是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是由于经济的社会和社会的原因。材料旨在说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变长,A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发展,难度一般,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材料分析题
得分
21.科技改变世界。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与时代】
材料一: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
【科技与国家】
材料二: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力比较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3 5 4
【科技与公司】
材料三: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1903年,建立中央试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
【科技与个人】
材料四:19世纪后半期,新技术和新发明层出不穷,涌现出了许多科技达人,像“发明大王”“汽车之父”“飞机之父”等。
(1)简述材料一中a、b所处的两个阶段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3)根据材料三中杜邦公司的发展片段,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材料四中出现了各种称号,请说出你最佩服的人物,并谈谈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品质。
【答案】(1)发展状况:快速增长。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兴起。
(4)爱迪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材料一中a、b所处的两个阶段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快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1870—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力发生了变化,反映出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兴起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爱迪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
故答案为:(1) 发展状况:快速增长。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兴起。
(4) 爱迪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示意图含义,进行分析回答,注意看懂示意图是解题的关键,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示意图含义,进行分析回答,注意看懂示意图是解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之父】
材料一:到了16世纪以后,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开始进入近代科学时期。17世纪下半叶,牛顿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交响乐之王】
材料二:贝多芬对拿破仑仰慕不已,把他当成建立伟大共和国的英雄人物,并为他谱写了一首交响曲,乐谱总谱上写着“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但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贝多芬勃然大怒:“……现在他必会蹂躏所有的人权以满足野心,他将凌驾于其他人之上而成为暴君。”当这首交响曲发表时,贝多芬把标题改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文学泰斗】
材料三:他的作品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他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画界狂人】
材料四: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实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梵高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牛顿的三大成就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的意义。为什么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会勃然大怒?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作品有哪些?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请你简要介绍一下梵高。材料四中的名言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1)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2)意义:《英雄交响曲》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原因:贝多芬认为拿破仑称帝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或拿破仑称帝将可能使法国大革命取得的民主成果被践踏;或拿破仑必会蹂躏所有的人权以满足野心,他将凌驾于其他人之上而成为暴君)。
(3)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4)梵高是近代荷兰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不爱慕虚荣,扎实、务实地探求艺术的精神品质。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家及其成就;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三大成就是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贝多芬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会勃然大怒,原因是 贝多芬认为拿破仑称帝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或拿破仑称帝将可能使法国大革命取得的民主成果被践踏;或拿破仑必会蹂躏所有的人权以满足野心,他将凌驾于其他人之上而成为暴君)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他是巴尔扎克,他的作品有 《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
(4)依据材料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梵高是近代荷兰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名言体现了梵高 不爱慕虚荣,扎实、务实地探求艺术的精神品质 ;
故答案为:(1)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
(2) 意义:《英雄交响曲》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表达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原因:贝多芬认为拿破仑称帝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或拿破仑称帝将可能使法国大革命取得的民主成果被践踏;或拿破仑必会蹂躏所有的人权以满足野心,他将凌驾于其他人之上而成为暴君)。
(3) 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4) 梵高是近代荷兰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等。不爱慕虚荣,扎实、务实地探求艺术的精神品质。
【点评】(1)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来即可;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识记来介绍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读懂材料含义进行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23.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打破各国孤立闭塞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因为只是从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扩张,欧洲贸易才走出地中海的狭小范围而扩大到全世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地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
材料二:表一:英、法、德、美世界贸易总值对比。
年份 世界贸易总值 英国(连同殖民地) 法国 德国 美国
1835 145 33.8(52.4) 15 21 12.8
1870 374 91.8(140) 45 42 34
表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材料三:资本主义在一步一步加强世界地区间的联系并且最后把世界连成整体时,也借助于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然而这些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新技术也都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归纳“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表一,归纳英国贸易总值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二,对比表一表二,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和科技发展角度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的史实。
(5)综上所述,归纳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影响。
【答案】(1)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促进市场的扩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2)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总值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遥遥领先。得益于工业革命和广阔的殖民地。
(3)变化: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上升,超过英国。原因:政治角度: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解放了生产力。科技角度: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4)汽车,火车,飞机。电话电报。
(5)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给殖民地造成殖民灾难。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 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也是因为只是从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扩张,欧洲贸易才走出地中海的狭小范围而扩大到全世界,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地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促进市场的扩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2)、根据材料二表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总值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遥遥领先。得益于工业革命和广阔的殖民地;
(3)、根据材料二,对比表一表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上升,超过英国。原因主要有政治角度: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解放了生产力。科技角度: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4)、根据材料三“ 资本主义在一步一步加强世界地区间的联系并且最后把世界连成整体时,也借助于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然而这些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新技术也都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产物。……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讯有汽车,火车,飞机。电话电报;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条件有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给殖民地造成殖民灾难;
故答案为:
(1)、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促进市场的扩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2)、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贸易总值超过法德美三国总和,遥遥领先。得益于工业革命和广阔的殖民地。
(3)、变化: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上升,超过英国。原因:政治角度:美国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解放了生产力。科技角度: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4)、汽车,火车,飞机。电话电报。
(5)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给殖民地造成殖民灾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和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难度一般,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