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2.D 3.B 4.B 5.A 6.C 7.B 8.D 9.A 10.A 11.C 12.C 13.C 14.B 15.A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BD 17.BC 18.C 19.ACD 20.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21.(12分)
(1)静息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分) 协助扩散
(2)大脑皮层 不是 热觉和痛觉的产生没有完整的反射弧(2分)
(3)交感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肾上腺和心脏 (2分)
(4)抑制TRPV1基因的表达,降低人体对疼痛的感知(其他答案合理可得分) (2分)
22.(11分)
(1)分级 分级调节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精细调控、维持机体的稳态(2分)
(2)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的分泌量减少,蒸发散热减少(2分)
(3)神经递质 促进脂肪的分解和调节UCP-1基因的表达(2分)
(4) 少 UCP-1将跨膜质子梯度与ATP 的合成解除偶联,电势能转化为更多的热量释放,产生的ATP减少(2分)
23.(12分)
(1)反馈调节 甲状腺和肾上腺(2分)
(2)Ⅱ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正常,缺乏胰岛素的受体,补充胰岛素仍不能降低血糖浓度(2分)
(3)①促进胰岛 B 细胞胰岛素的分泌,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并抑制其分解;促进糖的氧化分解(两条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②合理增加实验大鼠的数量,原因是实验材料太少,易因个体差异造成误差(2分)
③增加模型大鼠同时施加铁皮石斛和α-硫辛酸的实验组,测量血糖浓度变化(2分)
24.(10分)
(1)吸走1 mL 2,4-D溶液(2分)
(2)10-8(2分) 在10-11 mol/L~10-9 mol/L之间配制多组浓度梯度更小的2,4-D溶液,分组、编号,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观察统计实验结果(4分)
(3)植物体内缺乏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持续发挥作用(2分)
25.(10分)
(1)免疫监视(2分) 细胞毒性T细胞(2分)
(2)CAR细胞识别抗原不依赖MHC(2分)
(3)SUPRACAR-T细胞疗法通过一次制备,可以治疗多种癌症(2分)
(4)用能够与RR结合的物质来抑制EE与RR的结合,而抑制SUPRACAR-T细胞的激活(2分)
高二生物答案 第1页(共2页)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高 二 生 物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表示细胞1、2、3 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 X、Y、Z 之间的关系。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
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 中含有氨基酸、神经递质、血红蛋白、CO 等多种物质
B. 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X、Y
C. 食物中的糖类进入肝细胞的运输途径为 (Z)Y→Z→ 细胞1
(
细胞1
)D. 脑部受到严重外伤时,可能会使脑脊液渗透压降低而引发
脑水肿
2. 自主神经系统分布于人体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调节机体多种生理机能。下列关于自主 神经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 B. 都由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组成
C. 属于脊神经的一部分 D. 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3. 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人造子宫”,外部配置机器胎盘,与早产羊羔的脐 带联通,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足月 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电解质溶液应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肪和无
机盐等物质
B. 只要维持电解质溶液必要的成分和含量,就可
以促进羊羔健康生长
C.“人造子宫”需每天注入定量的电解质溶液以
确保“羊水”得到更新
D.羊羔产生的代谢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
统、呼吸系统等排到体外
4. 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为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建立该反射后, 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 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 给予电刺激, 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灯光属于无关刺激
B. 若P>Q, 说明条件反射的维持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
C. 恐惧反射是可以消退的,其消退是由于遗忘导致的
D. 恐惧反射的建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其消退不需要
5. 将枪乌贼离体的神经纤维置于培养液中,研究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实验装置如图。两个神 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1、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增大培养液Na 浓度,电表1的读数明显增大
B. 若将N 处的电极移至N 处膜外,电表1读数为零
C. 在T点给予适宜刺激,电表Ⅱ将发生两次偏转
D. 分别给予P 点和T点相同刺激,电表1指针的摆
动次数相同
6. 排球队员可以根据同伴的手势做出精妙的战术配合。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同伴作出准确的手势需要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参与
B. 理解同伴的手势需要视觉中枢和言语区的V 区参与
C. 对战术的学习是大脑皮层多个区域独立活动的结果
D. 战术的学习和记忆可能与脑内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7. 由于意外事故或疾病引起的脊髓横断,将引起断面以下节段暂时性丧失反射活动能力,称 为脊休克。脊休克时,断面以下节段脊髓支配的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膀 胱内尿充盈等,随着时间的延长,脊休克后的一些反射可逐渐恢复,但第二次横断脊髓并不会 出现脊休克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脊休克表明脊髓中存在调控内脏的反射活动中枢
B. 脊休克是由于脊髓横断刺激本身引起的病理现象
C. 脊休克时,断离的脊髓节段失去了来自大脑皮层的调控
D. 排尿反射恢复后,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
8. 某科学家为了研究性激素在胚胎生殖系统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在家兔胚胎生殖系统分化之 前,通过手术摘除即将发育为卵巢或睾丸的组织,观察它们的性染色体组成及外生殖器的表现。 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性染色体组成 外生殖器表现
未做手术 手术后
XY 雄性 雌性
XX 雌性 雌性
A.该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中的减法原理
B. 该实验证明雄性生殖器官发育需要来自睾丸提供的激素
C. 若上述摘除手术后,注射一定量的睾酮,两者均发育为雄性
D.若手术阻断垂体和下丘脑之间的联系,不影响生殖器官的功能
9. 天然抗原一般是大分子,包含多个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化学基团——抗原表位, 又称抗原决定簇。抗原表位是与T 、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结构 单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也可由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抗原都是蛋白质
B.抗原表位是决定免疫反应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C. 大分子的天然抗原会使机体产生多种抗体
D.T 细胞、B细胞、抗体均可特异性识别抗原
10.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脑的发育
B.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长
C. 下丘脑可通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控垂体的分泌活动
D. 在恐惧时,机体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而呼吸加快
11. 在某种哺乳动物体内注射m 抗 原 和n 抗原后,机体内产生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注射m 抗原后,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
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
B.第28天注射m抗原,辅助性T细胞只具
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C.第56天再次注射n 抗原,抗n抗体会在
较短时间内达到峰值
D.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不能促进
(
时间/
d
)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2. 化妆品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的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 水泡等症状。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 致敏肥大细胞表面的抗体与 B细胞膜上的受体能识别同一种过敏原
C.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即可引起该细胞释放组织胺 D. 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13. 关于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有科学家提出“酸生长假说”:生长素与受体结合,进 一步通过信号转导,促进细胞膜上H+-ATP酶的活化,把H+排到细胞壁,细胞外pH下降导致 细胞壁松弛,细胞吸水而体积增长。关于该假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H+排出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B. 生长素促进生长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 生长素浓度越高,H+-ATP 酶的活性越高,细胞生长越快
D. 若使用促进H+外排的壳梭孢菌素,可刺激胚芽鞘切段短暂生长
14. 植物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有红光吸收型 (Pr) 和远红光吸收型 (Pfr)。
无活性的Pr 在细胞质中合成,接受红光刺激后可转化为有活性的Pfr 并转移到细胞核内,影 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分生组织中尤为丰富
B. 光敏色素对光敏感,主要吸收红光用于水的光解生成氧气
C. Pr转化为Pfr 的过程未引起遗传信息的改变
D. 红光通过激活 Pr 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来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15. 研究人员为探究定期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和(或)2,4-D 对即将成熟的柑橘体内脱落酸 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一项科学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关于实验结果的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A. 随留树天数的增加,赤霉素的含量逐渐 上升,柑橘脱落增加
B. 喷洒2,4-D比喷洒赤霉素更利于保持 柑橘不脱落状态
C. 赤霉素和2,4-D混合使用使柑橘留树 天数增加
D. 赤霉素、2,4-D 对脱落酸的合成均起 抑制作用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有些癌症患者受“酸碱体质理论”的影响,不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而寄希望于注射碱性 物质以达到治愈的目的。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①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 病之源”;②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体质的酸性与碱性主要是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的 pH
B. 测得某人的唾液 pH为6.5,则可判断其内环境呈弱酸性
C. 患者体内的癌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对内环境的稳态也有影响
D. 多吃“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等,可以明显改变内环境的 pH
17. 天然蛋白抗原通常同时存在T 细胞和B 细胞受体的结合部位,而有些半抗原分子(如DNP) 由于免疫原性很低,直接免疫不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只有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才可诱导出抗半 抗原抗体。图示 DNP-BSA交联物诱导的免疫应答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半抗原:二副基酚(DNP): 载体;牛血浦白量白(BSA);+: 表示产生的量
A. 天然蛋白抗原一般不能同时激活T 细胞和B 细胞
B. 交联物免疫后可以产生三种特异性抗体
C. 交联物免疫后针对半抗原 DNP 的抗体数量最多
D. 半抗原分子都不能使辅助性T 细胞分泌产生细胞因子
18. 尿崩症患者排尿量会异常增大,可能是因为抗利尿激素 (ADH) 不同程度的缺乏,称为中 枢性尿崩症;也可能是因为肾脏对ADH 敏感性降低,称为肾性尿崩症。醛固酮进入肾小管和集 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质内受体结合形成醛固酮—受体复合物,再穿过核膜调节基因表达,生 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肾性尿崩症患者体内的ADH 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偏高
B. 补充外源ADH 可对中枢性尿崩症患者进行治疗
C. 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促进Na+重吸收
D.ADH 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
19.羽毛轻轻拂过皮肤会产生瘙痒,异常状态(如瘙痒症)下, 一般的机械触压也会引起瘙痒。
小鼠表皮组织的触觉感受器细胞 (MC) 可以表达
Piezo2 (一种阳离子通道),该通道激活后可以
引起MC 细胞膜去极化(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减
小的方向变化),进而触发神经递质(如组胺等)
的释放,如图。研究人员对Piezo2 进行敲除,
随后发现实验动物会产生明显的瘙痒现象。下列
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A. 钙离子内流引发MC产生兴奋
B. 组胺可以活化皮肤的 MC
C. 抑制 Piezo2 可减少组胺释放
D. 活化 Piezo2 可减轻瘙痒症状
20. 赤霉素具有促进植物茎秆伸长的作用,下图表示生长素、赤霉素和乙烯三种激素对细胞纵 向伸长的影响。已知生长素合成过程中会有ACC 合成酶的合成,这种酶是合成乙烯必要的。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感染赤霉菌的水稻,比正常水稻的产量高
B. 植物茎秆的生长是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形成
的调节网络调控的
C. 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细胞伸长可能是促进了
乙烯的合成,抑制了细胞的纵向伸长
D. 赤霉素既能促进生长素合成,又能抑制其分解,说明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三 、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2分)吃辣椒后舌头和口腔会有“灼烧疼痛”的感觉,诺贝尔奖获得者朱利叶斯等发 现了一种位于感觉神经末梢上的通道蛋白TRPV1 (辣椒素受体),与辣椒素结合后, Ca +通过
TRPV1内流而产生兴奋,进而产生“灼烧感”。请回答:
(1)神经元未兴奋时,细胞膜两侧可测得静息电位。静息电位产生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 。感觉神经元的TRPV1 受体与辣椒素结合后, Ca + 以 的方式进入细胞内,产生兴奋。
(2)兴奋传至 (神经中枢)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该过程 (是/不是)
反射 , 原因是
。
(3)正常人吃辣后会心跳加快,如图为人体通过神经支配心跳加快的部分通路,神经元
A 是 (交感/副交感)神经元,通路 A 和通路 B中效应器是
(4)受体 TRPV1由相应的基因TRPV1控制合成,在人类身上广泛地分布。朱利叶斯等发 现TRPV1与炎症相关的疼痛敏感反应有关,TRPV1 受体为很多患者缓解疼痛提供了一个治疗的
靶点,请据此提出疼痛治疗的新思路
22.(12分)哺乳动物体内存在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 是哺乳动物特有的适应性产热细胞。 BAT 细胞内具有丰富的线粒体,其线粒体内膜上具有产热分子解偶联蛋白1 (UCP-1), 在低 温环境条件下可作为质子通道,将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等氧化分解产生的跨膜质子梯度与 ATP
的合成解除偶联,进而将更多的电势能转化为热量释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过程体现了甲状腺激素分泌既存在 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这 两种调节相互依存,其意义为 。
(2)在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在增加产热的同时,还能通过. ( 答出
两条)等途径减少散热,维持机体温度的相对平衡。
(3)图中去甲肾上腺素属于 (激素/神经递质),可调节cAMP 发挥的作用是 。
(4)在低温环境下,与其他类型的细胞相比,消耗相同碳水化合物, BAT 细胞产生的 ATP
(多/少),原因是
23 . (11分)糖尿病 (DM) 是一种复杂的慢性代谢紊乱引发的疾病, I 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 病的发病机理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 为 _。当血糖浓度降低后,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含量上升,神经系统还可以通
过调节 _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2)分析上图,不能用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的糖尿病类型是 ,原因是
(3)研究人员以大鼠为实验材料,用铁皮石斛对糖尿病模型鼠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疗效。
大鼠腹腔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72h 之后尾静脉采血测量血糖值,大鼠血糖浓 度≥16.70mmol/L 提示糖尿病(DM)大鼠建模成功,选取建模成功的5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 铁皮石斛低(2.0g/kg)、 铁皮石斛中(4.0g/kg)、 铁皮石斛高(8.0 g/kg)剂量组、阳性对照
组 (a- 硫辛酸, 60 mg/kg), 实验结果如下表。
①上述实验说明铁皮石斛有降低血糖的功效,请推测铁皮石斛降血糖的途径主要有
(至少两条)。
②从实验设计的严谨性角度分析,本实验方案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
③为了研究多种药物降低血糖的综合治疗效果,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还应设计的实验操
作是
24. (10分)某学习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2,4-D 促进蔷薇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设置了如图1的试管,分别将长势相同的枝条插入①到⑤号和盛有清水的试管中,相同的时间 后统计枝条生根数,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物学实验遵循的原则,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还需要对图1中⑤号试管进
行的操作是
(2)图2中2,4-D 对枝条生根起抑制作用的浓度是 mol/L。若上述实验是预实验,
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正式实验,写出实验思路:
(3)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效果稳定,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可能的原因是
25. (10分)嵌合抗原受体T 细胞 (CAR-T) 疗法使人类的抗癌史翻开了新的篇章。细胞在癌 变过程中产生了肿瘤抗原,其中一部分抗原与肿瘤细胞内的MHC 分子结合形成“抗原-MHC” 复 合体,并呈递在细胞表面才能被T 细胞识别。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下调MHC 的表达来逃 避T 细胞的识别。为应对这种“免疫逃逸”,科研人员分离出患者的T 细胞,利用基因工程技 术为T 细胞装上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 (CAR), 体外扩增培养CAR-T 细胞,再
输回患者体内,即可进行肿瘤免疫治疗。
(1)当体内出现肿瘤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发挥 功能,调动 ( 细
胞名称)将其裂解。
(2)CAR-T 细胞疗法能克服肿瘤细胞通过下调MHC 分子表达导致的免疫逃逸,原因
是 _;但肿瘤细胞的高突变性仍然能够改变少数细胞的肿瘤抗原从而实现免疫逃逸。
(3)近年来CAR-T 细胞疗法又取得新进展。新一代CAR(SUPRACAR) 分为两部分, 一部 分是在T 细胞上表达的“通用”受体,另一部分则是单独的“肿瘤”受体,可以同时辅以不同
的肿瘤受体scFy。与传统CAR-T细胞相比,SUPRA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癌症上的优势是
(4)CAR-T 细胞疗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易引起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RS) 等。为抑制
CRS 的发生,根据 SUPRACAR-T 细胞疗法的原理,提出在必要时降低T 细胞活性的思路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