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要看其是否有利于促进党风的建设”错,根据原文第四段内容可知,判断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判断党员
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是否正确,要看其是否“与人民利益相一致”。)
2.D(“一开始仅仅是对戏曲文艺方面的要求,后来才把这种求新精神推广到整个革命事业的范畴”错。求新精神一开始就是整个革
命事业前进方向的指针,和对戏曲文艺的要求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3.C(第三段的核心观点是延安整风精神是一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求实精神。A项,体现了延安整风精神中的求新精神,可
证明第五段的论点。B项,只是含有“实事求是”的表述,没有涉及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才能做到实事求是的内容。C项,引
用钟南山院士的话强调做科研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只有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才可信。D项,强调中央对调查研究的重视。
综上,只有C项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的核心观点。)
4.(1)从论证思路来看,①首先提出观,点:延安整风精神是一种求新精神:②然后从延安整风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角度,指出求新
的目的:③接着具体分析求新精神的要求:④最后总结求新精神的实质。(2)从论证方法来看,主要运用例证法证明观点。如以大
生产运动的合作社和教育事业的改革为例,阐述求新精神的具体要求。(论证思路2分,其中每点0.5分,论证方法2分,意对即
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5.①安徽小岗村18位村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改变之前大集体式生产方式,取得突出成效,体现了求新、求变的精神。
②万里书记亲临小岗村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将小岗村的做法推广到全省,体现了不唯上、只唯实的求实精神。③我党在全国普遍实
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这是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求变的政策方针,充分体现求实、
求新精神。(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D(A项,“由于地下水不能饮用”错,村中的一口甜水井也是地下水。“但作者认为这和古人的生活毫无二致,因而心生苍凉”错,原
文是“这情景有一种古意,尤其是逆光中的剪影,地老天荒,让人心生苍凉”,只是说五河城里驮水卖水的场面让人觉得五河人还生
活在古代,不是说他们和古人的生活完全一样。B项,“但因正忧虑于个人遭际而没有过多关注”错,作者没有过多关注还有其他原
因,如青春的惆怅、酵素自身的戚容等。C项,“作者从五河到上海的途中,一路心情舒畅”错,根据第三段内容可知,作者在蚌埠到
上海的路程中是心情舒畅的,但大刘庄到蚌埠则不一定了,所以“一路心情舒畅”不能确定。)
7.C(“愿意把长江比作亚马逊河,意在突出长江流域土地的贫瘠和资源的匮乏”错,根据原文“它更像亚马逊河…直到那时候,我们
还用木杵捣衣”可知,作者愿意把密西西比河比作亚马逊河,意在突出五千年文明对长江流域的过度开发造成的贫瘠。)
8.①从文学的角度欣赏当时落后的地域习俗。木杵捣衣是古老的习俗,乡人们保留书面语“小圩”“大圩”来称呼地名,以及把农田称
为“湖”都使文章具有一种人文意识。②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进步缓慢和生存环境较差的忧心。木杵捣衣代表了一种原始和落
后,“湖”的概念更来自土地的淹没,圩中人民面对着一种生存上的困境。(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9.①20世纪70年代,作者下乡落户的经历让她认识到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太过缓慢,需要进化到下一个文明,而人们已多次错失了
发展机会。②受台湾拆船业的启发,作者认为拆船寓意新旧文明的加速更替,于是想写一个拆船的故事。③作者想写一个原始出
发的故事,而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DFG(原句标点为: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11.B(A项,“予观夫巴陵胜状”的“胜”是美好的意思。B项,“锦瑟无端五十弦”中“无端”意为“没有缘由”,引申为“何故”,文中的“无
端”意思为“没有尽头”。C项,“白驹过隙”中的“隙”是缝隙的意思,“乘隙而入”中的“隙”指空子。)
12.B(“乐毅认为攻打即墨的时机不够成熟,便号令暂缓进攻”错,根据原文“田单闻之…以待其事”可知,攻打即墨的时机不够成熟,
便号令暂缓进攻是田单散布的谣言,不是乐毅认为的。)
13.(1)乐毅怕被杀而不敢回国,借着攻打齐国的名义,实际上是想集结军队坐北面南到齐国称王。(被动句1分,“以…为名”“南
面”各1分,句意1分)
(2)我们只怕燕国军队把所俘虏的齐兵割掉鼻子,放在队伍最前列与我们作战,那么即墨一定会失败。(倒装句1分,“劓”“前行”
各1分,句意1分)
14.①田单用反间计让燕王换掉乐毅,同时激起即墨人对燕军的恐惧和愤恨;②用诈降计让燕军防备越来越松懈:③用愤怒的牛群和
五千齐军偷袭燕军,同时让城中百姓击打铜器来声张虚势。(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所以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像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
【高三11月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X经验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延安整风精神是一种“是就是,非就非”的求真精神。延安整风运动是思想教育运动,是用来解决党内的是非
高三语文
问题,即在精读文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个人都要深思熟虑,反省自己的工作及思想,反思自己的全部历史,“把
文件中的道理当作尺码,来量一量自己…来称一称自己”,从而进行怜如其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出改正错误
的实际办法。1943年2月6日,中央党校为庆祝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举办舞会,在会场中悬挂两条标语,其中一
条就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1945年4月,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会场两侧悬挂着6个插着鲜红党旗的旗座,每
考生注意:
个旗座上也写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8个大字。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在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凡是正确的理论、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党员千部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必然“与人民利益相一致”,凡是错误的理论、纲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错误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必然“与人民利益相造背”。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延安整风精神是一种“推陈出新”的求新精神。延安整风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求变、求新,求个人思想从
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
非马克思主义的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求工作作风从主观主义转变为实事求是,求组织工作从山头主义、宗派主义
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转变为五湖四海,最终实现党风的优良和事业的全新局面。求新,不是喊口号,不是装门面,而是要党员领导千部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因。
勇于担当,顺应潮流,开拓创新。1942年10月毛泽东为延安平刷院题宇“推陈出新”。五年后的1947年10月转战
陕北的毛泽东在看完晋刷《反徐州》后,题词“与时并进”,这种一以贯之的求新思想,不仅仅是对戏曲文艺的要求,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更是整个苹命事业前进方向的指针。所以,在大生产运动中,改变了几千年来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经济,建立了相互帮助、共同劳动的初级形式的合作社;在陕甘宁边区出现了全国解放区第一个带有社会主义性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的农业合作社一苗店子合作农场。在教育事业上,不仅主张要以“打碎旧的一套”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废除
延安整风运动是1942年到1945年4月七大召开前,党在领导敌后抗战的同时在全党范国内开展的一场深入
封建的旧的教育制度,而且主张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教育的思想“翻译成真正中国的言语”,“彻底地改进我们的
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它为全党树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为夺取抗战胜利
全部牧育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在职教育”,“发展真正与人民与实际相联系的教育,替中国的新教有真正开辟
和民主苹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了以求知、求实、求真、求新等为主要内涵
一条康庄大道”。这种求新就是要深入群众生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性和创造性,运用“集中起来,坚持下去”
的整风精神,这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借鉴延安整风经验,“以整风精神开展
的领导方法,最终实现既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又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的创造。
批评和自我批评”,“以整风精神严格党内生活”。
延安整风精神是一种“挤”“钻”的求知矫神。延安整风运动是全党千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
(摘编自谭虎娃《延安整风精神浅谈》,有刷改)
思主义”的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和把握。学习和应用吸收了儿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的马克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思主义,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具体的社会知识与科学知识做基础,而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粉力。面对干部工作
A延安整风运动树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并形成一套特有的理论精神,至
繁忙学习时间少,有的千部文化水平低、理论素养差等问题,1939年5月毛泽东在《在延安在职千部教育动员大会
今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没有工夫,这己成为不要学习理论、躲懒的根据了。共产党员不学习理论是不对的,有问题
B.“这已成为不要学习理论、躲懒的根据了”中的“这”指“没有工夫”;“这才是共产党员的真精神”中的“这”指“有
就要想法子解决,这才是共产党员的真精神。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作“挤”,用“挤”来对付忙。看不懂也有
问题就要想法子解决”。
一个办法,叫作“钻”。延安整风运动首要的就是以“挤”“钻”的求知精神为导向,从“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的政
C,“不唯上”是说上级不符合实际的话可以不听,“不唯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表现,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能创
治高度出发,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湘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造性地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延安整风精神是一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求实粉神。如何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呢?延安整风中的陈云
D.判断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正确,判断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作风是否正确,要看其是
经过认真思索,得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结论。所谓“不唯上”,不是说上面的话不要听,而是说不要“唯
否有利于促进党风的建设。
上命是从”,这同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的“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全党服从中央”的组织原则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不矛盾:“不唯书”,也不是说不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不遵循马克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是说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
A延安整风运动强调主动学习,要求党员干部从党员的责任感出发,系统而全面地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只唯实”,就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坚持
B.从文章第三段可以看出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它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表现,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求实精神,以“眼晴向下”“做小学生”的态度,把调查研究作为学习的重要一环,作为认
C.文中两次提到延安时期我党悬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意在证明延安整风精神是一种求真精神。
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最终真正做到了用马克思主义这根“失”来射中国革命实际这个“的”,用中国苹命的实践
D.“推陈出新”一开始仅仅是对戏曲文艺方面的要求,后来才把这种求新精神推广到整个革命事业的范畴。
【高三11月质量检测·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三11月质量检测·语文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