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高二年级2023年秋季期中调研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B项,“充分证明新时代青年已能从容应对惊涛骇
浪”错误,原文“无论是推进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还是啃下改
革硬骨头、实现高质量发展,抑或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容应对惊涛骇浪”,原
文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前者不能作为后者的证据。故选B。
2.【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项,“这样就能”错误,应该为“这样
才”:B项,“才能书写别样的精彩篇章,进而成为新征程中的中流砥柱”错误,根据材料一
第4段“成为中流砥柱”和“书写精彩篇章”并非递进关系;D项,“因此青春是现在进行
时”错误,和前面部分没有因果关系。故选C。
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材料一的论点是青年,“青年奋斗者,追寻着信
仰之光,成就一个蓬勃发展的中国,一个青春盎然的中国”。ACD项均能体现这一论点,B项,
屈原的诗句表现的是保持自己的高洁,和材料一的论点关系不大,故选B。
4.【答案】
①引用论证,如引用习主席的新年贺词、“术业有专攻”等,增强论证的权威性;②举例论
证(事实论证),列举周恩来、方志敏等人物的事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因果论证,如
“正是因为有了雄心壮志和理想信念,…终于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运用因果分析的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④比喻论证,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
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文采。(每点1分,答满3点得满分。)
5.【答案】
①材料一从要求青年具体应该怎样做的角度论述(或者“这样做的方法”)。(1分)提出青
年应该树立报国为民的理想、练就为民服务的真本领、提升拼搏奋斗的勇气。(1分)
②材料二从青年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角度论述(或者“这样做的原因”)。(1分)从青年兴则
国家兴,青年是最积极的力量,青年生逢其时,大有可为的角度加以分析。(1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答案】B【解析】B项“原因在于…”以偏概全,还有其他原因。故选B。
7.【答案】C【解析】C项中“意在表明作战的艰难”错,是为了衬托碑匠。故选C。
8.【答案】①小说中部队要碑匠在石碑上錾出文字是为了留给后人当作纪念。
②小说中抗日战争期间几位碑匠多次在石壁上刻字是在积极抗日,彰显了碑匠们的爱国精
神。③小说结尾处老人要求在碑匠崖上刻字,表明在当下也要传承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爱国
精神。
9.【答案】①作者并没有直接写碑匠,而是通过一个老人的回忆,将碑匠形象鲜活地呈现在
高中语文学科试卷答案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