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烟墩镇中心初级中学
CO2
CO
结论:
观察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分子区别在哪里?
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不同,物质不同 。
分子构成不同
元素相同
故:它们分子构成不同,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不相同。
导入新知
新课知识
一、 二氧化碳
下层蜡烛先熄灭,
上层后熄灭
1.CO2既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2.CO2密度比空气的大。
现象
分析
新课知识
一、 二氧化碳
塑料瓶子最终变瘪
CO2能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所以瓶会变瘪。
实验6-4 如图6-15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 立即旋紧瓶盖, 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与空气比较)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新课知识
一、 二氧化碳
无色
无味
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
于水
不支持
燃烧
根据实验6-3和6-4完成下表:
新课知识
一、 二氧化碳
关于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小知识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我们喝的汽水就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新课知识
一、 二氧化碳
实验6-5 取四朵用石蕊①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 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 观察现象。
(Ⅰ) (Ⅱ) (Ⅲ) (Ⅳ) 烘干第四朵花
现象
分析
变红色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
无变化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无变化
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
新课知识
一、 二氧化碳
实验6-5 取四朵用石蕊①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 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 观察现象。
(Ⅳ) 烘干第四朵花
现象
分析
变红色
CO2与H2O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化学方程式为:
H2O+CO2=H2CO3。
纸花变为紫色
这是由于烘干时,碳酸分解,二氧化碳逸出,化学方程式:
H2CO3=H2O+CO2↑。
新课知识
一、 二氧化碳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原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可用这个原理来检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
CO2+Ca(OH)2=CaCO3↓+H2O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的冷藏保鲜和冷藏运输、医疗上血液制品的储存和运输等方面。如果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奥秘。
新课知识
一、 二氧化碳
前面我们分析了气态二氧化碳的性质,事实上,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变成固态,此时我们把它称为“干冰”。
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
新课知识
一、 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虽然二氧化碳是无毒的,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一定量时,会使人窒息死亡。
新课知识
一、 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CO2
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
光合作用
灭火
新课知识
一、 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能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1. 什么是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
新课知识
一、 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3.防治措施
尽量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燃料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2.危害
温室效应
课堂小结:
二氧化碳
物理
性质
化学
性质
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能溶于水
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H2O+CO2=H2CO3
CO2+Ca(OH)2=CaCO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