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 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0—16 Cl—35.5K—39 Mn—5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2L水
B. 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 只有固体、液体间的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有气体参加反应,就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碳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2.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的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物质的种类 ⑥元素的种类
⑦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②③⑤ B.①②⑤⑥
C.①②⑥⑦ D.③④⑥⑦
3. 实验室使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各物理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4.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 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
C. 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条件
D. 化学反应的快慢
5.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6.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 只含碳元素 B. 碳、氧两种元素
C. 碳、氢两种元素 D. 碳、氢、氧三种元素
7. 下列关于 的读法错误的是( )
A. 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B.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C. 常温下,每2体积的氢气与1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体积的水
D.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36 份质量的水
8. 在反应2A==B+3C中,10gA充分反应后生成一定量的 B和 2.5 g C,则 B的质量为( )
A.17.5g B.12.5g C.7.5g D.2.5g
9. 将 4 g A 和足量 B混合加热,A 与 B发生化学反应,4gA完全反应后生成3gC和2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3: 1 D.4: 1
10. 工业上用CH 和CO 制取合成气会产生积碳,如图是抗积碳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Ni 基双金属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B.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改变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D. 合成气可合成多种化工产品,价值大
11. 交警对涉嫌酒驾的司机进行检测时,一般利用如下化学反应原理: (橙红色)+6H SO ═2X(绿色﹚ 其中X 的化学式为( )
12. 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B.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C. 在化合物里,元素正价总数和负价总数的绝对值相等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一定相等
13. 在化学反应 中,A 与 B2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0g A与8gB 充分反应,生成AB 的质量是( )
A.10g B.13 g C.16 g D.18g
14.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 3.6 4.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待测值为 16
C. 反应生成的 P和Q的质量比为2∶3
D. N 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二、填空题(共 26分)
15. (13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固体 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MgH 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其化学式为 工业上,可以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得尿素,反应中还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氮化镁,还有少量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镁的氧化物。已知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写出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 (8分)解决问题常面临着方法的选择,面对不同的结果我们应继续探索。为得知15.8g 高锰酸钾完全分解能产生多少克氧气,小柯与小妍分别采用了以下方法:
小柯:实验测定法 小妍:计算法
小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 15.8 g 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得到氧气1300 mL。 解: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KMnOA的化学量×0% =39+15×4/16×4×100%≈40.5% 氧气的质量为 15.8g×40.5%≈6.4g 答: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6.4g。
(1)在本实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 则由小柯的测量结果可算出15.8g高锰酸钾分解后产生的氧气质量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g。
(2)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小妍的计算方法明显错误,本题不能采用该方法计算氧气质量的一项理由是 (填字母)。
A. 高锰酸钾中含氧元素
B. 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中含氧元素
C. 氧气中含氧元素
(3)15.8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所产生氧气的质量为 g。
(4)若实验操作无误,不考虑实验中的误差,针对小柯的测定结果与你的计算结果,请提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
17. (5分)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A中的物质属于 (填序号)。
①化合物 ②单质 ③纯净物 ④混合物
(2)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 24分)
18. (10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图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两个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实验结论】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1)你认为 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 。
(2)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小刘或小李的结论正确的原因: 。
(3)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为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 和 (填化学式)(注:以上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
19. (14分)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他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我 (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 因为 。
(3)小红按如图所示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 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是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并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 的含量远大于( 的含量, 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 MgO却远多于 ,这是为什么呢 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
四、计算题(8分)
20.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 和 混合物的方法制取 反应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 的质量是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 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 D 4. D 5. B 6. C 7. C 8. C 9. D10. B 11. A 12. D 13. C 14. B
二、填空题
化合
16. (1)1.8
(2)B
(3)1.6
(4)实际测得的氧气的质量大于理论计算出的氧气的质量,原因可能是生成锰酸钾或二氧化锰分解放出了氧气.
17. (1)①③
分子
三、实验探究题
18. (1)小刘 小李所做实验中产生的 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合理即可)
(2)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合理即可)
(3) Fe CuSO (合理即可)
(2)不同意 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气体参加了反应
(3)【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黄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并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试管中有气体产生,湿 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黄色固体是Mg N
【反思与交流】O 的化学性质比 活泼(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
20. 解: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2)设原混合物中 的质量为x。
245 96
x 19.2g
x=49 g
原混合物中 KClO 的质量分数为 答: 原混合物中 KClO 的质量分数是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