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1.4 力与运动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新知讲解
考点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生活中,人们常用这样的体验: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要对它施加力,要使它不停下来,需要对它不断施力。据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要靠力来维持。2000 年后,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认真研究这些现象后,发现了不易察觉的阻力的作用,纠正了亚里士多德根据直觉经验得出的结论。
新知讲解
考点 2、力的作用效果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物体在时,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一切”表明定律对所有物体都是适用的;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理想情况,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二是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这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保持”表面物体不受力时只有两种状态,要改变这两种状态物体必须受到力的作用;
(4)“或”即两种状态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
新知讲解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由于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它已经成为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新知讲解
考点 3、惯性
1.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任何物体不受力时,都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特别提醒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所处位置、受力情况等无关。
3.惯性不是谁给予的,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也不能说物体“获得惯性”或“得到惯性”。
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存在惯性力。
惯性与力的区别
惯性 力
产生机制 物体因为具有质量而具有的 物体间相互作用
物理意义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产生条件 始终具有,与外界条件无关 物体间有相互作用时才有,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
构成要素 没有方向、没有作用点,只有大小。大小与质量有关,但大小没有具体数值,也没有单位 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大小由具体的数值和单位
效果 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总结 惯性和力本质不同,惯性不是力,因此,把惯性说成“惯性力”“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或“由于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应该为“物体由于惯性”或“物体因为具有惯性”。 3.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4.惯性的利用与惯性危害的防止
利用 用手柄的下端撞击其他物体,手柄受力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反复多次后,锤头就套紧了
跳远运动员助跑获得很大的速度后飞身一跃,靠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
防止 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驾驶员和乘客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上其他物体,驾驶员和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高速行驶中的车辆,刹车时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较长的距离。为了安全,道路上急转弯路段都要严格限制车辆行驶的速度
课堂练习
B
一.牛顿第一定律(共6小题)
1.(2023春 金东区期末)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B.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C.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高速行车时司乘人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课堂练习
C
2.(2023春 西湖区期末)2023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决赛中,中国队第13次拿下了苏杯冠军。如图是比赛现场的画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球离开球拍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受到惯性的作用
B.羽毛球空中飞行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羽毛球触球拍后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羽毛球在上升过程中,如果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羽毛球将静止
课堂练习
B
3.(2023春 柯桥区期末)滑板是一项很“酷”的运动。当小科以速度v冲到斜坡的图中位置时,若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科与滑板将( )
A.在最高点停下来 B.斜向上匀速直线运动
C.沿斜坡自由滑下来 D.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课堂练习
B
4.(2023春 武义县期末)排球垫球是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方法是用手臂将排球向上垫起,排球落下后又重复垫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垫排球时只有手对排球施加力的作用
B.手将球垫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排球离开手后,能继续上升,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离开手后,向上运动的排球,若受到的力都消失,它将静止
课堂练习
B
5.(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a点到b点是小球被抛出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小球在b点的速度为v。如果小球在b点突然受到的所有力都消失了,则小球将沿以下哪条轨迹运动( )
A.1 B.2 C.3 D.4
课堂练习
相邻位置间隔越来越大
D
6.(2023春 嵊州市期末)为了研究摆锤的摆动,小明用细绳把摆锤悬挂起来。将摆锤从A点静止释放,利用频闪照相技术拍摄摆锤在相同时间间隔的位置(如图)。
(1)小明发现摆锤从A点到O点时速度越来越快,他从照片中获得的证据是 。
(2)摆锤从A摆到最低点O时,细绳断裂,若此时一切外力都消失,那么摆锤将 。
A.保持静止
B.竖直下落
C.按原来的轨迹继续运动到B点
D.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课堂练习
D
7.(2023春 拱墅区期末)如图,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木箱,受到两个水平拉力F1、F2的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若木箱保持静止状态,则F1一定等于F2
B.若木箱保持静止状态,则F1一定小于F2
C.若木箱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等于F2
D.若木箱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大于F2
课堂练习
D
8.(2023春 金华期末)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对篮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运动形式为曲线运动
C.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
D.同时受到重力和手的推力的作用
课堂练习
D
9.(2023春 诸暨市期末)在人类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探索的历程中,有多位科学家提出过相应的认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物体在不受力时会停止运动
B.伽利略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相对牛顿的观点,笛卡尔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课堂练习
C
10.(2023春 嘉兴期末)如图所示为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射箭项目图标,下列有关射箭运动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用力拉弦,弓弦弯了,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用力越大,弓弦弯得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C.手松开后,在弦的弹力作用下箭飞出,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的作用
D.手拉弦时,手指会感觉到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堂练习
D
11.(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的物体正在运动,若这对平衡力中撤去一个,那么,这个物体在撤力前后的运动( )
A.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B.都是变速直线运动
C.撤力前是匀速直线运动,撒力后是变速直线运动
D.撤力前是匀速直线运动,撤力后是变速运动,但运动路线不一定是直线
课堂练习
f=F
2N
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
12.(2023春 上城区期末)小金在做题时,看到了如下三幅图像。他整理相应信息设计如下表格,并按①②③的顺序做了部分推理。
阶段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时间 0﹣3s 3﹣6s 6﹣9s
状态 静止 向右加速 向右匀速
f和F大小关系 f=F f<F ①
F大小 2N 6N 4N
f大小 ② ③4N 4N
(1)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
(2)小金在③处填4N的依据是在阶段二和阶段三,物体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 ,因此,两个阶段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课堂练习
光滑、耐高温
导弹速度与导弹受到的阻力的
平方成正比
13.(2022秋 鹿城区期末)巡航导弹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的大气层内飞行。其飞行弹道通常由发射升空阶段、俯冲加速阶段和末端巡航飞行阶段组成。可以实现远距离发射,超低空高速飞行,精确打击目标。如图是某巡航导弹的飞行路线图。
(1)结合巡航导弹在大气加速俯冲的特点,推测导弹外壳材料应具备的性质有 (答出2点即可)。
(2)已知该导弹的速度和阻力测试数据如表。
导弹速度v(米/秒) 50 100 150 200
导弹受到的阻力f(牛) 50 200 450 800
分析表格数据,推测导弹速度与导弹受到的阻力之间的关系为: 。
课堂练习
运动状态不变
静止
14.(2023春 温州期末)如图是小明制作的“运动和力关系”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
(1)概念图中的“?”应填入的内容是 。
(2)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上升至最高点时,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此时物体会处于 状态。
(3)电梯上升过程中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甲图所示,该过程中电梯对人支持力为F,人的重力为G,如乙图。结合概念图判断0﹣t1阶段内,F与G大小关系。
课堂练习
C
15.(2022秋 江北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悬挂的拉手突然向后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做匀速运动 B.汽车突然减速运动
C.汽车突然加速运动 D.汽车的运动不能确定
课堂练习
C
16.(2023春 玉环市期末)如图所示,汽车头枕、安全带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护司机的生命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前行时突然刹车,头枕发挥作用
B.汽车前行时撞上前车,头枕发挥作用
C.汽车前行时撞上前车,安全带发挥作用
D.汽车前行时受到后车撞击,安全带发挥作用
课堂练习
A
17.(2023春 上城区期末)如图所示,小金同学为了取出两头均空的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采用了手拿球筒中部竖直向下敲击桌面的方法。对这一情境分析合理的是( )
A.羽毛球卡在球筒中,是因为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
B.敲击桌子时,羽毛球会从筒的上端出来
C.击打的速度越快,羽毛球具有的惯性越大
D.击打球筒时,球筒没有惯性
课堂练习
A
18.(2023春 吴兴区期末)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如图所示。“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
A.后车追尾 B.突然减速 C.追尾前车 D.左右转弯
课堂练习
D
19.(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在一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表面光滑的小车上,静止放置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2>m1).当车从静止状态突然水平向右启动时,则两个小球( )
A.一起向左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度B.一起向右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度
C.一起向左运动,且m2的速度等于m1的速度D.对地面仍保持静止
课堂练习
D
20.(2023春 仙居县期末)最近,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吸引全国各地的吃货们前往品尝。烧烤时需要撒上孜然粉,“撒孜然粉”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孜然粉被撒出后惯性变小 B.落到烤串上的孜然粉不再具有惯性
C.用力撒能增大孜然粉的惯性 D.撒出去的孜然粉由于惯性能继续运动
课堂练习
A
21.(2023春 东阳市期末)《灌篮高手》不仅是一部经典的体育动画,更是一部承载了无数人篮球梦想和青春记忆的作品。如图所示是运动员投篮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篮时,手对篮球的推力等于篮球对手的力
B.篮球被投出去向上运动时,篮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C.篮球猛烈撞击篮板时,篮球发生了形变,篮板没有
D.篮球最终会落回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课堂练习
D
课堂练习
D
23.(2022秋 宁波期末)练习移动射击时,竖直安装并固定一圆形靶,靶的水平和竖起直径将靶面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右平行于靶面运动的汽车经过靶时,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可能落在( )
A.Ⅰ区
B.Ⅱ区
B.Ⅲ区
D.Ⅳ区
课堂练习
A
课堂练习
B
25.(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末)一个人在火车车厢内向车尾方向水平抛出一个物体,那么另一个站在地面站台上的人看到物体的运动轨迹不可能的是( )
A.轨迹1
B.轨迹2
C.轨迹1和2
D.轨迹2和3
课堂练习
D
26.(2022秋 海曙区期末)如图,用尺子快速击打下方的棋子,被击打的棋子飞出,而上方的棋子稳稳下落,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选择粗糙桌面,可增大桌面对棋子的支持力
B.被击打的棋子飞出后,受到惯性的作用继续向前
C.上方的棋子加速下落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D.选择较光滑的棋子,可减小棋子间的摩擦
课堂练习
B
27.(2022秋 鄞州区期末)如图是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击球时,球拍对球施加的力大于球对球拍施加的力
B.击球时,球拍对乒乓球施加的力是球拍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C.球被击出后能在空中向前运动,是因为惯性大于阻力
D.乒乓球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飞得就越远
课堂练习
静止
惯性
28.(2023春 诸暨市期末)2023年5月11日5时16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天舟六号进入组合体飞行阶段。
(1)对接后的组合体飞行阶段,天舟六号相对于核心舱处于 状态。
(2)若航天员在太空中做抛物实验,抛出的小球会沿原来方向近似匀速直线前进,是因为小球具有 。
课堂练习
【解答】解:(1)因为自行车行驶时,人与车有共同速度;当人直接从车上跳下来,着地时受到摩擦力使脚的速度为零;由于惯性,人的上身还要保持与车行驶时的速度,所以向前倾倒,可能摔跤。
(2)因为下车时人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下车时用力向前推自行车或等停下自行车后,再下车。
29.(2023春 东阳市期末)甲同学骑自行车带乙同学(如图)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自行车行驶时,乙要从车上下来,乙同学知道如果直接跳下来,他可能会摔跤。
(1)试解释这是为什么?
(2)凭你的经验,你认为怎样下车比较好。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科学上册 1.4力与运动(解析版)
一.牛顿第一定律(共6小题)
1.(2023春 金东区期末)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B.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C.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高速行车时司乘人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答案】B
【解答】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故B正确;
C、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D、高速行车时司乘人员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伤害,但不能减小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2.(2023春 西湖区期末)2023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决赛中,中国队第13次拿下了苏杯冠军。如图是比赛现场的画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球离开球拍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受到惯性的作用
B.羽毛球空中飞行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羽毛球触球拍后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羽毛球在上升过程中,如果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羽毛球将静止
【答案】C
【解答】解:A、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不是力,只能说具有惯性,不能说受惯性,因此球离开球拍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球具有惯性,故A错误;
B、惯性只与质量有关,羽毛球空中加速飞行,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
C、羽毛球触球拍后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羽毛球在上升过程中处于运动状态,如果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羽毛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
3.(2023春 柯桥区期末)滑板是一项很“酷”的运动。当小科以速度v冲到斜坡的图中位置时,若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科与滑板将( )
A.在最高点停下来
B.斜向上匀速直线运动
C.沿斜坡自由滑下来
D.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B
【解答】解:当小科以速度v冲到斜坡的图中位置时(还没有到斜坡顶端),若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他将保持这一瞬间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小科与滑板将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B。
4.(2023春 武义县期末)排球垫球是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方法是用手臂将排球向上垫起,排球落下后又重复垫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垫排球时只有手对排球施加力的作用
B.手将球垫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排球离开手后,能继续上升,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离开手后,向上运动的排球,若受到的力都消失,它将静止
【答案】B
【解答】解:A、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垫排球时,手对排球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排球对手施加力的作用,故A错误;
B、手将球垫起,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正确;
C、惯性是个状态量,排球离开手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上运动,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也不能说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排球向上运动过程中,若一切外力都消失,它将保持原来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5.(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a点到b点是小球被抛出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小球在b点的速度为v。如果小球在b点突然受到的所有力都消失了,则小球将沿以下哪条轨迹运动( )
A.1 B.2 C.3 D.4
【答案】B
【解答】解: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如果同时消失,物体将保持外力消失瞬间的速度和方向永远运动下去;
当小球被抛出后运动到最高点b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速度v,所以,若小球在b点受到的所有力都消失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将会沿水平方向(即轨迹2)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B。
6.(2023春 嵊州市期末)为了研究摆锤的摆动,小明用细绳把摆锤悬挂起来。将摆锤从A点静止释放,利用频闪照相技术拍摄摆锤在相同时间间隔的位置(如图)。
(1)小明发现摆锤从A点到O点时速度越来越快,他从照片中获得的证据是 相邻位置间隔越来越大 。
(2)摆锤从A摆到最低点O时,细绳断裂,若此时一切外力都消失,那么摆锤将 D 。
A.保持静止
B.竖直下落
C.按原来的轨迹继续运动到B点
D.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摆锤相邻位置间隔越来越大;(2)D。
【解答】解:(1)由题意,频闪仪每隔相同时间照相一次,而摆锤间距越来越大,则知摆锤的速度越来越大;
(2)当细绳断裂,且摆锤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摆锤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1)摆锤相邻位置间隔越来越大;(2)D。
二.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应用(共8小题)
7.(2023春 拱墅区期末)如图,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木箱,受到两个水平拉力F1、F2的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若木箱保持静止状态,则F1一定等于F2
B.若木箱保持静止状态,则F1一定小于F2
C.若木箱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等于F2
D.若木箱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大于F2
【答案】D
【解答】解:AB、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可能有运动的趋势,可能没有运动趋势。当物体没有运动趋势时,水平方向上只受两个水平拉力F1、F2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一定相等;当物体有运动趋势时,此时物体受到拉力F1、F2和摩擦力作用,这三个力是平衡力,F1一定不等于F2.可能F1大,也可能F2大,故AB错误。
CD、当物体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向左的摩擦力,F2和F1、摩擦力是平衡力,则F2一定大于F1.
当物体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向右的摩擦力,F2和F1、摩擦力是平衡力,则F1一定大于F2.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2023春 金华期末)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对篮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运动形式为曲线运动
C.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
D.同时受到重力和手的推力的作用
【答案】D
【解答】解:AD、不计空气阻力,篮球在空中只受重力,不再受到手的推力,故A正确、D错误;
B、篮球在空中运动形式为曲线运动,故B正确;
C、篮球在最高点时,仍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因此,速度不为零,故C正确。
故选:D。
9.(2023春 诸暨市期末)在人类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探索的历程中,有多位科学家提出过相应的认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物体在不受力时会停止运动
B.伽利略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相对牛顿的观点,笛卡尔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答案】D
【解答】解: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维持,不受力就不会运动,故A正确;
B.伽利略提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正确;
C.笛卡尔认为物体不受力时将永远运动下去,相对牛顿的观点,笛卡尔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故C正确;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归纳概括出来的,不能直接通过实验得出,故D错误;
故选:D。
10.(2023春 嘉兴期末)如图所示为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射箭项目图标,下列有关射箭运动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用力拉弦,弓弦弯了,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用力越大,弓弦弯得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C.手松开后,在弦的弹力作用下箭飞出,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的作用
D.手拉弦时,手指会感觉到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C
【解答】解:A、用力拉弦,弓弦弯了,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故A正确;
B、用力越大,弓弦弯得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故B正确;
C、手松开箭离开弦后,箭受到的弹力不再存在,由于惯性箭飞出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
D、手拉弦时,手指会感觉到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
故选:C。
11.(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的物体正在运动,若这对平衡力中撤去一个,那么,这个物体在撤力前后的运动( )
A.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B.都是变速直线运动
C.撤力前是匀速直线运动,撒力后是变速直线运动
D.撤力前是匀速直线运动,撤力后是变速运动,但运动路线不一定是直线
【答案】D
【解答】解:由于物体受一对平衡力并且是运动的,可以判断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当撤去一个力后,平衡状态被打破,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如果剩余的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
如果剩余的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减速运动,
如果剩余的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则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故选:D。
12.(2023春 上城区期末)小金在做题时,看到了如下三幅图像。他整理相应信息设计如下表格,并按①②③的顺序做了部分推理。
阶段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时间 0﹣3s 3﹣6s 6﹣9s
状态 静止 向右加速 向右匀速
f和F大小关系 f=F f<F ①
F大小 2N 6N 4N
f大小 ② ③4N 4N
(1)①处应填 f=F ,②处应填 2N 。
(2)小金在③处填4N的依据是在阶段二和阶段三,物体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 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 ,因此,两个阶段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答案】(1)f=F;2N;(2)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
【解答】解:由左起第一幅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t和v﹣t图像分别如左起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所示,由图v﹣t图像知:
阶段一物体静止,受到的拉力与静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F,有表格数据可得静摩擦力f=2N;
阶段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与滑动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F,滑动摩擦力为4N;
而物体在阶段二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也是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则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大小等于阶段三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即为4N。
故答案为:(1)f=F;2N;(2)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不变。
13.(2022秋 鹿城区期末)巡航导弹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的大气层内飞行。其飞行弹道通常由发射升空阶段、俯冲加速阶段和末端巡航飞行阶段组成。可以实现远距离发射,超低空高速飞行,精确打击目标。如图是某巡航导弹的飞行路线图。
(1)结合巡航导弹在大气加速俯冲的特点,推测导弹外壳材料应具备的性质有 光滑、耐高温 (答出2点即可)。
(2)已知该导弹的速度和阻力测试数据如表。
导弹速度v(米/秒) 50 100 150 200
导弹受到的阻力f(牛) 50 200 450 800
分析表格数据,推测导弹速度与导弹受到的阻力之间的关系为: 导弹速度与导弹受到的阻力的平方成正比 。
【答案】(1)光滑、耐高温;(2)导弹速度与导弹受到的阻力的平方成正比
【解答】解:
(1)巡航导弹在大气加速俯冲时,导弹外壳与大气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所以导弹外壳要具有耐高温的特点;为了减小导弹机械能的损耗,导弹的外壳要光滑;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速度变为2倍时,阻力变为4倍,速度变为3倍时,阻力变为9倍,速度变为4倍时,阻力变为16倍,故结论为:导弹速度与导弹受到的阻力的平方成正比。
14.(2023春 温州期末)如图是小明制作的“运动和力关系”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
(1)概念图中的“?”应填入的内容是 运动状态不变 。
(2)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上升至最高点时,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此时物体会处于 静止 状态。
(3)电梯上升过程中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甲图所示,该过程中电梯对人支持力为F,人的重力为G,如乙图。结合概念图判断0﹣t1阶段内,F与G大小关系。
【答案】(1)运动状态不变;(2)静止;(3)F大于G。
【解答】解:(1)物体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不变;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改变,故概念图中的“?”应填入的内容是运动状态不变。
(2)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上升至最高点时,速度为0,若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此时物体保持速度为0,会处于静止状态。
(3)电梯上升过程中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甲图所示,该过程中电梯对人支持力为F,人的重力为G,如乙图。结合概念图判断0﹣t1阶段内,物体处于加速运动状态,受力不平衡,且较大的力与运动方向相同,则支持力F大于G。
三.惯性(共15小题)
15.(2022秋 江北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悬挂的拉手突然向后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做匀速运动 B.汽车突然减速运动
C.汽车突然加速运动 D.汽车的运动不能确定
【答案】C
【解答】解:车上悬挂的拉手开始随车一起向前运动,当汽车突然加速运动时,悬挂的拉手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后倾。
故选:C。
16.(2023春 玉环市期末)如图所示,汽车头枕、安全带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护司机的生命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前行时突然刹车,头枕发挥作用
B.汽车前行时撞上前车,头枕发挥作用
C.汽车前行时撞上前车,安全带发挥作用
D.汽车前行时受到后车撞击,安全带发挥作用
【答案】C
【解答】解:AB.汽车前行时受到后车撞击,人体由于惯性会向后倒,此时车辆加速或减速的压力都集中在人体脆弱的颈部和头部,而头枕则对此起缓冲作用,保护人体头部,故AB错误;
CD.汽车前行时突然刹车或汽车前行时撞上前车,人体由于惯性会向前冲,此时安全带发挥作用,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7.(2023春 上城区期末)如图所示,小金同学为了取出两头均空的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采用了手拿球筒中部竖直向下敲击桌面的方法。对这一情境分析合理的是( )
A.羽毛球卡在球筒中,是因为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
B.敲击桌子时,羽毛球会从筒的上端出来
C.击打的速度越快,羽毛球具有的惯性越大
D.击打球筒时,球筒没有惯性
【答案】A
【解答】解:A、卡在球筒中的羽毛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受力平衡,平衡力的合力为0,而在竖直方向羽毛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由此可知羽毛球必然受到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故A正确;
B、手拿球筒中部竖直向下敲击桌面时,由于受到桌面向上阻力的作用,球筒将停止运动,而羽毛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相对于球筒向下运动,因此羽毛球会从筒的下端出来,故B错误;
C、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故C错误;
D、任何物体在均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A。
18.(2023春 吴兴区期末)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如图所示。“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
A.后车追尾 B.突然减速 C.追尾前车 D.左右转弯
【答案】A
【解答】解:
当汽车突然减速或追尾前车时,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身体会向前倾,这时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当汽车左右转弯时,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身体突然偏向右方或左方,此时头枕不会起到保护作用;
当后车追尾时,坐在座椅上的人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头会突然后仰,这时较软的头枕会保护头颈不被撞伤;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19.(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在一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表面光滑的小车上,静止放置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2>m1).当车从静止状态突然水平向右启动时,则两个小球( )
A.一起向左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度
B.一起向右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度
C.一起向左运动,且m2的速度等于m1的速度
D.对地面仍保持静止
【答案】D
【解答】解:小车与两个小球原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当小车运动时,由于小车表面光滑,表面无摩擦,两个小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即相对地面静止。
故选:D。
20.(2023春 仙居县期末)最近,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吸引全国各地的吃货们前往品尝。烧烤时需要撒上孜然粉,“撒孜然粉”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孜然粉被撒出后惯性变小
B.落到烤串上的孜然粉不再具有惯性
C.用力撒能增大孜然粉的惯性
D.撒出去的孜然粉由于惯性能继续运动
【答案】D
【解答】解:A、孜然粉被撒出后质量不变,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落到烤串上的孜然粉具有惯性,故B错误;
C、用力撒不能增大孜然粉的惯性,故C错误;
D、撒出去的孜然粉由于惯性能继续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21.(2023春 东阳市期末)《灌篮高手》不仅是一部经典的体育动画,更是一部承载了无数人篮球梦想和青春记忆的作品。如图所示是运动员投篮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篮时,手对篮球的推力等于篮球对手的力
B.篮球被投出去向上运动时,篮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C.篮球猛烈撞击篮板时,篮球发生了形变,篮板没有
D.篮球最终会落回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答案】A
【解答】解:A、投篮时,手对篮球的推力和篮球对手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故A正确;
B、篮球被投出去向上运动时,篮球受到重力和阻力的作用,故B错误;
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篮球猛烈撞击篮板时,篮球发生了形变,同时篮板受到篮球的作用力,篮板也发生了形变,故C错误;
D、篮球最终会落回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重力的作用,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22.(2023春 富阳区期末)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为了预防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跳远前的助跑 B.溜冰时脚向后蹬地
C.锤头松了撞击锤柄 D.司机系安全带
【答案】D
【解答】解: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当其起跳后,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惯性的有利影响,不符合题意;
B、溜冰时脚向后蹬地,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获得向前的动力,由于惯性再继续向前滑行,是利用惯性,不符合题意;
C、锤头松动时,把锤柄的一端用力撞几下,即该过程中,锤头和锤柄一开始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撞击到障碍物时运动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锤头套紧,不符合题意;
D、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被撞伤,属于防止惯性的不利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D。
23.(2022秋 宁波期末)练习移动射击时,竖直安装并固定一圆形靶,靶的水平和竖起直径将靶面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右平行于靶面运动的汽车经过靶时,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可能落在( )
A.Ⅰ区 B.Ⅱ区 C.Ⅲ区 D.Ⅳ区
【答案】D
【解答】解:汽车向右平行于靶面运动,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射出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右运动,又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子弹还会向下运动,所以子弹会射向靶面的右下方,即Ⅳ区。
故选:D。
24.(2022秋 宁波期末)如图,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列车启动后,下列选项中的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列车启动后,车厢由于受到牵引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小球由于具有惯性保持静止,即小球b相对于路灯a的位置不发生改变,观察四个选项中的图,可知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故选:A。
25.(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末)一个人在火车车厢内向车尾方向水平抛出一个物体,那么另一个站在地面站台上的人看到物体的运动轨迹不可能的是( )
A.轨迹1 B.轨迹2 C.轨迹1和2 D.轨迹2和3
【答案】B
【解答】解:抛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在车上水平抛出时的出手速度(相对于列车),因为物体在没有被抛出之前,已经具有一个与火车相同的速度。
①如果抛出时的出手速度小于火车的速度,也就是相对于地面该物体仍具有向前的速度,物体将会以一个向前的水平初速度平抛,即另一个站在地面站台上的人看到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4;
②如果抛出时的出手速度恰好等于火车速度,也就是相对与地面该物体在抛出时水平速度为0,将会做自由落体运动,由落体的运动轨迹是竖直向下的直线,即另一个站在地面站台上的人看到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1;
③如出手速度大于火车速度,则是一个向后的平抛,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即另一个站在地面站台上的人看到物体的运动轨迹如图3。
故选:B。
26.(2022秋 海曙区期末)如图,用尺子快速击打下方的棋子,被击打的棋子飞出,而上方的棋子稳稳下落,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选择粗糙桌面,可增大桌面对棋子的支持力
B.被击打的棋子飞出后,受到惯性的作用继续向前
C.上方的棋子加速下落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D.选择较光滑的棋子,可减小棋子间的摩擦
【答案】D
【解答】解:A、选择粗糙桌面,可增大摩擦力,不能增加支持力,故A错误;
B、被击打的棋子飞出后,质量不变,故惯性不变,但不能说惯性作用,故B错误;
C、棋子加速下落时,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不处于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故C错误;
D、选择较光滑的棋子,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棋子间的摩擦,故D正确。
故选:D。
27.(2022秋 鄞州区期末)如图是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击球时,球拍对球施加的力大于球对球拍施加的力
B.击球时,球拍对乒乓球施加的力是球拍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C.球被击出后能在空中向前运动,是因为惯性大于阻力
D.乒乓球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飞得就越远
【答案】B
【解答】解:A、击球时,拍对球的力和球对拍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击球时,球拍对乒乓球施加的力是球拍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故B正确;
C、球被击出后能在空中向前运动,是由于惯性,故C错误;
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它因素无关;乒乓球速度越大,但乒乓球的质量不变,其惯性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28.(2023春 诸暨市期末)2023年5月11日5时16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天舟六号进入组合体飞行阶段。
(1)对接后的组合体飞行阶段,天舟六号相对于核心舱处于 静止 状态。
(2)若航天员在太空中做抛物实验,抛出的小球会沿原来方向近似匀速直线前进,是因为小球具有 惯性 。
【答案】(1)静止;(2)惯性。
【解答】解:(1)对接后的组合体飞行阶段,天舟六号相对于核心舱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天舟六号相对于核心舱处于静止状态。
(2)抛出的小球会沿原来方向近似匀速直线前进,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1)静止;(2)惯性。
29.(2023春 东阳市期末)甲同学骑自行车带乙同学(如图)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自行车行驶时,乙要从车上下来,乙同学知道如果直接跳下来,他可能会摔跤。
(1)试解释这是为什么?
(2)凭你的经验,你认为怎样下车比较好。
【解答】解:(1)因为自行车行驶时,人与车有共同速度;当人直接从车上跳下来,着地时受到摩擦力使脚的速度为零;由于惯性,人的上身还要保持与车行驶时的速度,所以向前倾倒,可能摔跤。
因为下车时人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下车时用力向前推自行车或等停下自行车后,再下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科学上册 1.4力与运动(原卷版)
考点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生活中,人们常用这样的体验: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要对它施加力,要使它不停下来,需要对它不断施力。据此,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要靠力来维持。2000年后,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认真研究这些现象后,发现了不易察觉的阻力的作用,纠正了亚里士多德根据直觉经验得出的结论。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猜想与假设 阻力可能是使物体运动速度减小的原因
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 去一辆小车,让它三次都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控制变量法:控制滑上水平面时速度相同)。依次在水平面上铺上毛巾、棉布、木板(控制变量法:使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同),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下其停止的位置。
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棉布、木板、毛巾、刻度尺等
实验过程 (1)在水平面上铺上表面最粗糙的毛巾,让小车从斜面上适当位置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的距离;(2)撤去毛巾,铺上表面较粗糙的棉布,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棉布表面上运动的距离;(3)撤去棉布,铺上较为光滑的木板,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实验记录 接触面小车受到阻力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小车速度减小的情况毛巾表面较大较近很快棉布表面较小较远较快木板表面最小最远较慢
分析与论证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科学推理 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它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即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考点2、力的作用效果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物体在时,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一切”表明定律对所有物体都是适用的;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理想情况,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二是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这是定律成立的条件;
(3)“总保持”表面物体不受力时只有两种状态,要改变这两种状态物体必须受到力的作用;
(4)“或”即两种状态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说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由于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它已经成为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
考点3、惯性
1.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任何物体不受力时,都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特别提醒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的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态、所处位置、受力情况等无关。3.惯性不是谁给予的,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也不能说物体“获得惯性”或“得到惯性”。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不存在惯性力。
2.惯性与力的区别
惯性 力
产生机制 物体因为具有质量而具有的 物体间相互作用
物理意义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产生条件 始终具有,与外界条件无关 物体间有相互作用时才有,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
构成要素 没有方向、没有作用点,只有大小。大小与质量有关,但大小没有具体数值,也没有单位 有大小、方向、作用点;大小由具体的数值和单位
效果 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总结 惯性和力本质不同,惯性不是力,因此,把惯性说成“惯性力”“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或“由于惯性作用”都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应该为“物体由于惯性”或“物体因为具有惯性”。
3.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图示 现象分析
启动汽车,乘客后仰:汽车突然启动时,乘客的下半身会随车向前运动,而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身体就会向后仰
垫片飞出,鸡蛋落入杯中:用木棍猛敲击鸡蛋下的垫片,垫片飞出,但鸡蛋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不会随垫片飞出,在垫片飞出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落到杯子中
紧急刹车,乘客前倾: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在车座的作用下会随车停止运动,但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以身体就会向前倾
蹬一下地,滑板车能滑行一段距离:向后蹬地,滑板车受力向前运动,之后滑板车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滑行,但因为滑行过程中始终受到地面阻力的作用,所以最终会停下来
4.惯性的利用与惯性危害的防止
利用 用手柄的下端撞击其他物体,手柄受力停止运动,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反复多次后,锤头就套紧了
跳远运动员助跑获得很大的速度后飞身一跃,靠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
防止 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驾驶员和乘客由于惯性向前运动撞上其他物体,驾驶员和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高速行驶中的车辆,刹车时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较长的距离。为了安全,道路上急转弯路段都要严格限制车辆行驶的速度
浙江各地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一.牛顿第一定律(共6小题)
1.(2023春 金东区期末)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B.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C.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高速行车时司乘人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2.(2023春 西湖区期末)2023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决赛中,中国队第13次拿下了苏杯冠军。如图是比赛现场的画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球离开球拍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受到惯性的作用
B.羽毛球空中飞行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羽毛球触球拍后方向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羽毛球在上升过程中,如果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羽毛球将静止
3.(2023春 柯桥区期末)滑板是一项很“酷”的运动。当小科以速度v冲到斜坡的图中位置时,若外力全部消失,则小科与滑板将( )
A.在最高点停下来 B.斜向上匀速直线运动
C.沿斜坡自由滑下来 D.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4.(2023春 武义县期末)排球垫球是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方法是用手臂将排球向上垫起,排球落下后又重复垫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垫排球时只有手对排球施加力的作用
B.手将球垫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排球离开手后,能继续上升,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离开手后,向上运动的排球,若受到的力都消失,它将静止
5.(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a点到b点是小球被抛出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小球在b点的速度为v。如果小球在b点突然受到的所有力都消失了,则小球将沿以下哪条轨迹运动( )
A.1 B.2 C.3 D.4
6.(2023春 嵊州市期末)为了研究摆锤的摆动,小明用细绳把摆锤悬挂起来。将摆锤从A点静止释放,利用频闪照相技术拍摄摆锤在相同时间间隔的位置(如图)。
(1)小明发现摆锤从A点到O点时速度越来越快,他从照片中获得的证据是 。
(2)摆锤从A摆到最低点O时,细绳断裂,若此时一切外力都消失,那么摆锤将 。
A.保持静止
B.竖直下落
C.按原来的轨迹继续运动到B点
D.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应用(共8小题)
7.(2023春 拱墅区期末)如图,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木箱,受到两个水平拉力F1、F2的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若木箱保持静止状态,则F1一定等于F2
B.若木箱保持静止状态,则F1一定小于F2
C.若木箱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等于F2
D.若木箱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1一定大于F2
8.(2023春 金华期末)向空中斜抛出去的篮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若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对篮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运动形式为曲线运动
C.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
D.同时受到重力和手的推力的作用
9.(2023春 诸暨市期末)在人类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探索的历程中,有多位科学家提出过相应的认知,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物体在不受力时会停止运动
B.伽利略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相对牛顿的观点,笛卡尔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10.(2023春 嘉兴期末)如图所示为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射箭项目图标,下列有关射箭运动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用力拉弦,弓弦弯了,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B.用力越大,弓弦弯得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C.手松开后,在弦的弹力作用下箭飞出,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的作用
D.手拉弦时,手指会感觉到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1.(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的物体正在运动,若这对平衡力中撤去一个,那么,这个物体在撤力前后的运动( )
A.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B.都是变速直线运动
C.撤力前是匀速直线运动,撒力后是变速直线运动
D.撤力前是匀速直线运动,撤力后是变速运动,但运动路线不一定是直线
12.(2023春 上城区期末)小金在做题时,看到了如下三幅图像。他整理相应信息设计如下表格,并按①②③的顺序做了部分推理。
阶段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时间 0﹣3s 3﹣6s 6﹣9s
状态 静止 向右加速 向右匀速
f和F大小关系 f=F f<F ①
F大小 2N 6N 4N
f大小 ② ③4N 4N
(1)①处应填 ,②处应填 。
(2)小金在③处填4N的依据是在阶段二和阶段三,物体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 ,因此,两个阶段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13.(2022秋 鹿城区期末)巡航导弹主要以巡航状态在稠密的大气层内飞行。其飞行弹道通常由发射升空阶段、俯冲加速阶段和末端巡航飞行阶段组成。可以实现远距离发射,超低空高速飞行,精确打击目标。如图是某巡航导弹的飞行路线图。
(1)结合巡航导弹在大气加速俯冲的特点,推测导弹外壳材料应具备的性质有 (答出2点即可)。
(2)已知该导弹的速度和阻力测试数据如表。
导弹速度v(米/秒) 50 100 150 200
导弹受到的阻力f(牛) 50 200 450 800
分析表格数据,推测导弹速度与导弹受到的阻力之间的关系为: 。
14.(2023春 温州期末)如图是小明制作的“运动和力关系”的概念图,还有部分未完成。
(1)概念图中的“?”应填入的内容是 。
(2)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上升至最高点时,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此时物体会处于 状态。
(3)电梯上升过程中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甲图所示,该过程中电梯对人支持力为F,人的重力为G,如乙图。结合概念图判断0﹣t1阶段内,F与G大小关系。
三.惯性(共15小题)
15.(2022秋 江北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一竖直悬挂的拉手突然向后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做匀速运动 B.汽车突然减速运动
C.汽车突然加速运动 D.汽车的运动不能确定
16.(2023春 玉环市期末)如图所示,汽车头枕、安全带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护司机的生命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前行时突然刹车,头枕发挥作用
B.汽车前行时撞上前车,头枕发挥作用
C.汽车前行时撞上前车,安全带发挥作用
D.汽车前行时受到后车撞击,安全带发挥作用
17.(2023春 上城区期末)如图所示,小金同学为了取出两头均空的羽毛球筒中的羽毛球,采用了手拿球筒中部竖直向下敲击桌面的方法。对这一情境分析合理的是( )
A.羽毛球卡在球筒中,是因为球受到向上的摩擦力
B.敲击桌子时,羽毛球会从筒的上端出来
C.击打的速度越快,羽毛球具有的惯性越大
D.击打球筒时,球筒没有惯性
18.(2023春 吴兴区期末)轿车除了安全带以外,还有一种安全装置“头枕”,对人起保护作用,如图所示。“头枕”主要是防止以下哪种情况对人体造成伤害( )
A.后车追尾 B.突然减速 C.追尾前车 D.左右转弯
19.(2023春 长兴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在一辆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表面光滑的小车上,静止放置质量为m1、m2的两个小球(m2>m1).当车从静止状态突然水平向右启动时,则两个小球( )
一起向左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度B.一起向右运动,且m2的速度大于m1的速
C.一起向左运动,且m2的速度等于m1的速度 D.对地面仍保持静止
20.(2023春 仙居县期末)最近,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吸引全国各地的吃货们前往品尝。烧烤时需要撒上孜然粉,“撒孜然粉”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孜然粉被撒出后惯性变小 B.落到烤串上的孜然粉不再具有惯性
C.用力撒能增大孜然粉的惯性 D.撒出去的孜然粉由于惯性能继续运动
21.(2023春 东阳市期末)《灌篮高手》不仅是一部经典的体育动画,更是一部承载了无数人篮球梦想和青春记忆的作品。如图所示是运动员投篮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篮时,手对篮球的推力等于篮球对手的力
B.篮球被投出去向上运动时,篮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C.篮球猛烈撞击篮板时,篮球发生了形变,篮板没有
D.篮球最终会落回地面,是由于篮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22.(2023春 富阳区期末)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为了预防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跳远前的助跑 B.溜冰时脚向后蹬地
C.锤头松了撞击锤柄 D.司机系安全带
23.(2022秋 宁波期末)练习移动射击时,竖直安装并固定一圆形靶,靶的水平和竖起直径将靶面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右平行于靶面运动的汽车经过靶时,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可能落在( )
Ⅰ区 B.Ⅱ区
Ⅲ区 D.Ⅳ区
24.(2022秋 宁波期末)如图,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列车启动后,下列选项中的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 B.
C. D.
25.(2022秋 余姚市校级期末)一个人在火车车厢内向车尾方向水平抛出一个物体,那么另一个站在地面站台上的人看到物体的运动轨迹不可能的是( )
A.轨迹1 B.轨迹2 C.轨迹1和2 D.轨迹2和3
26.(2022秋 海曙区期末)如图,用尺子快速击打下方的棋子,被击打的棋子飞出,而上方的棋子稳稳下落,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选择粗糙桌面,可增大桌面对棋子的支持力
B.被击打的棋子飞出后,受到惯性的作用继续向前
C.上方的棋子加速下落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D.选择较光滑的棋子,可减小棋子间的摩擦
27.(2022秋 鄞州区期末)如图是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击球时,球拍对球施加的力大于球对球拍施加的力
B.击球时,球拍对乒乓球施加的力是球拍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C.球被击出后能在空中向前运动,是因为惯性大于阻力
D.乒乓球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飞得就越远
28.(2023春 诸暨市期末)2023年5月11日5时16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天舟六号进入组合体飞行阶段。
(1)对接后的组合体飞行阶段,天舟六号相对于核心舱处于 状态。
(2)若航天员在太空中做抛物实验,抛出的小球会沿原来方向近似匀速直线前进,是因为小球具有 。
29.(2023春 东阳市期末)甲同学骑自行车带乙同学(如图)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自行车行驶时,乙要从车上下来,乙同学知道如果直接跳下来,他可能会摔跤。
(1)试解释这是为什么?
(2)凭你的经验,你认为怎样下车比较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