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技能·一课两练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
(2)兵革非不坚利也 ( )
(3)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 )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5)人恒过然后能改 ( )
(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
答案:(1)围 (2)兵器 (3)归顺,服从 (4)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5)常常 (6)明白,了解 (7)指在国外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
(2)行拂乱其所为。
译文: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答案:(1)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2)使他做事不顺。
(3)这样以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 )
A.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B.行拂乱/其所为。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解析】选D。正确的停顿应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用原文语句回答。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概括决定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胜负的三个条件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作者得“人和”的实质是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六位经受磨难、成就事业的人物事例是为了证明 ,作者认为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
。
答案:(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 天下顺之
(2)生于忧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课内阅读。
(2013·德阳中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回答问题。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②行拂乱其所为 ( )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 )
答案:①这;此 ②违背 ③奋起,指有所作为 ④如果
(2)请翻译下面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答案:(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能。
(3)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附画线句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答:
答案:举例论证(或事实论证、摆事实);阐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历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或:阐释了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炼)。
(2014·盐城中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4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墨子·兼爱》)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委而去之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相攻国者亦然 ( )
(4)具此而已矣 ( )
答案:(1)放弃 (2)限制 (3)这样 (4)全,都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三处停顿。
当 察 乱 何 自 起 起 不 相 爱 臣 子 之 不 孝 君 父 所 谓 乱 也
答案: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
(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译文:
答案:(1)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事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原因(或根源)。
4.【甲】【乙】两文都阐述了治政之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者强调了 ,后者强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概括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两文均出自诸子百家的语段,若能知晓孟子“仁政”,以及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再结合文中的中心句,便很容易得出答案。
答案:前者:仁或道 或答:得道(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助,失道(者)寡助 或答:施行仁政得民心 后者:爱或兼爱 或答:爱民、君臣父子皆相爱 或答:反对暴政(答题时可以直接引用或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意思准确即可)
附【乙】【译文】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事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原因(或根源)。
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
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