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第20课一课两练 5.20﹡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语文第20课一课两练 5.20﹡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4-12 18: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提技能·一课两练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或谓惠子曰   (      )
(2)鹓过之 (      )
(3)于是鸱得腐鼠 (      )
(4)夫鹓发于南海 (      )
(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
(6)是鱼之乐也 (      )
(7)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
答案:(1)有人 (2)经过 (3)在这时 (4)出发,起飞 (5)完全,确定是 (6)这 (7)怎么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庄子往见之    B.仰而视之曰
C.是鱼之乐也 D.我知之濠上也
【解析】选C。C项,“之”是结构助词;其他三项均是代词。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译文: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
(4)请循其本。
译文:
答案:(1)惠子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现在你要因为你的梁国(相位)而对我发怒吗?
(3)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4)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4.填空。
(1)《<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时期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2)《惠子相梁》中比喻巧妙贴切,“鹓”比喻       ,“鸱”比喻       ,“腐鼠”比喻        。
(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两人围绕惠子提出的“    ,    ?”展开了一场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辩论”。
答案:(1)《庄子·秋水》 战国 (2)庄子 惠子 功名利禄 (3)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5.课内阅读。
(2013·南昌中考)阅读《惠子相梁》,回答(1)~(5)题。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B.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解析】选C。“今”是时间词,时间词后停顿。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惠子相梁        (    )
②非梧桐不止 (    )
答案:①做宰相 ②栖息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
译文:
答案: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
(4)请具体分析本文中庄子的语言技巧。
答: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的语言技巧。可以从庄子讲故事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思考作答。
答案: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鹓,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间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志趣,讥讽惠子心胸狭窄。
(5)结合文意说说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针对庄子的行动——主动见惠子,庄子的语言——讲故事等方面思考。
答案:①面对惠子的猜忌,庄子主动与惠子见面,可见他的勇敢与机智。②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可见他淡泊名利、志向高洁。
(2014·广东中考)阅读文言文,回答1~3题。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
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国无尉/去国怀乡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
【解析】选B。B项“子”均解释为“你”。A项“为”:任用/心理活动。C项“国”:诸侯国,国家/国都。D项“闻”:听说/出名。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停顿。先理解画线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意思,将画线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需要停顿。另外,文言词语“哉”“也”后停顿。
答案: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国人称善”的原因可以从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和晋平公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 ( http: / / www.21cnjy.com )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附【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