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共34张ppt1份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共34张ppt1份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23 17:4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3页,说出豌豆用作遗传实验
材料的优点
1、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
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思考:1、如何确定豌豆在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2、什么是性状?什么叫相对性状?
1、花
单性花
两性花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自花传粉
自交
异花传粉
杂交
自交
高茎(花)
矮茎(花)
提供花粉
——父本
去雄
套袋
人工授粉
再套袋
接受花粉
——母本
人工异花传粉
2.易区分的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个体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例:下列各组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①狗的长毛和黑毛 ②羊的白毛和牛的黄毛
③桃树的红花和绿叶 ④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⑤猫的长毛与鼠的黑毛 ⑥豌豆的紫花与白花
⑦牛的有角与羊的有角 ⑧茉莉的白花与绿叶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4-7页,观察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哪些问题,如何解释问题、验证假说。
1、矮茎在F1消失,在F2重现
2、高茎:矮茎=3:1
思考:1、矮茎为什么消失,后又重现?
2、其他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也会出现3:1?
3、如果选动物材料,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吗?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P、F、F1、F2、父本、母本、杂交、自交、 正交、反交含义
亲本
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
子一代
子二代
正交:若甲为母本,乙为父本间的交配方式称为正交
反交:则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交配方式称为反交。
自交:遗传物质组成相同的个体的交配。
杂交:遗传物质组成不同的个体的交配。
2、观察实验,发现问题
性状分离:
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F1
F2
正 交
×


反 交
×


P
?矮茎消失
?矮茎重现
性状 F2的表现 显性 隐性 显性:隐性
种子的形状 圆粒 5474 皱粒 1850 2.96:1
茎的高度 高茎 787 矮茎 277 2.84:1
子叶的颜色 黄色 6022 绿色 2001 3.01:1
花的颜色 红色 705 白色 224 3.15:1
豆荚的形状 饱满 882 不饱满 299 2.95:1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 绿色 428 黄色 152 2.82:1
花的位置 腋生 651 顶生 207 3.14:1
?3:1是偶然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
性状
隐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
的性状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提出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
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遗传因子:同一个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表示
纯合子/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不同
体细胞/配子:遗传因子成对/成单
受精:雌雄配子结合
遗传图解要求:①每个个体写性状和遗传因子组成
②配子只写遗传因子组成
③亲子符号、交配方式
④F2写比例
探究·实践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取小桶并编号

分装彩球

混合彩球

随机取球

放回原小桶

重复实验
思考:
1、为什么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彩球必须相等?
2、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吗?
3、为什么每次抓出的小球放回原桶并且摇匀后才可再次抓取?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讨论: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
高茎
矮茎
配子
F1
P
DD
dd
×
d
D
Dd
高茎
高茎
高茎
F1
配子
F2
×
Dd
Dd
d
D
d
D
DD
Dd
Dd
dd
高茎
矮茎
高茎
高茎
1 : 2 : 1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即能确定F1是纯合子/杂合子
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称为测交实验
配子
F1
P
高茎
矮茎
Dd
dd
×
d
D
d
高茎
Dd
dd
矮茎
杂种子一代
隐形纯合子
根据假设测交理论预期:
高茎:矮茎=1:1
测交实验的测交结果:
高茎:矮茎 = 87 : 79 ≈ 1 : 1
五、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 _________ ,不相_______;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_____ 中,随 _____ 遗传给后代。
成对存在
融合
分离
分离
配子
配子
任务三:总结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的研究过程,关注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根据假说、演绎推理
观察实验、提出问题
实验验证,结果相符
得出结论、揭示规律
假 说 - 演 绎 法
1、分别具有显性和隐性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其子代显性和隐性个体之比为52∶48。以下哪项推论是正确的( )
A.两个亲本都有显性遗传因子
B.两个亲本都有隐性遗传因子
C.一个亲本只有显性遗传因子
D.前三项推论都不正确

课堂练习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
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
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
D.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3、番茄果实的红色形状对黄色为显性。现有两株红色番茄杂交,其后代可能出现的的性状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全是红果 ②全是黄果
③红果∶黄果=1∶1 ④红果∶黄果=3∶1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一株杂合的红花豌豆自花传粉共结出10粒种子,有9粒种子生成的植株开红花,第10粒种子长成的植株开红花的可能性为( )
A.9/10 B.3/4 C.1/2 D.1/4

5、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鼠。它们的性状及数量可能是( )
A.全部黑色或白色 B.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
C.二黑二白 D.以上任何一种都有可能

6.(2021·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一月考)某生物小组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若要增加乙桶中的一个D彩球,则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减少甲桶中的一个D彩球
B.减少乙桶中的一个d彩球
C.增加甲桶中的一个D彩球
D.增加乙桶中的一个d彩球

1.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判断
3.亲子代遗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的相互推断
4.杂合子连续自交问题
2.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六、分离定律的应用
【典例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
B
①杂交法
②自交法
1.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判断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后代表现出的性状和植株数目 圆粒 皱粒
1 皱粒×皱粒 0 102
2 圆粒×圆粒 125 40
3 圆粒×皱粒 152 141
A.1 B.2   C.3 D.1和3
B
练1:豌豆种子的形状由R和r基因控制,下表是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根据下列杂交组合能够很快判断出显隐性性状的是(  )
【典例2】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
A.杂交、杂交
B.杂交、测交
C.自交、自交
D.自交、测交
D
1.自交法
2.测交法
3.花粉鉴定法
2.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典例3】控制蛇皮颜色的遗传因子遵循分离定律,现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P: 黑斑蛇×黄斑蛇    P: 黑斑蛇×黑斑蛇
↓ ↓
F1: 黑斑蛇、黄斑蛇 F1: 黑斑蛇、黄斑蛇
     甲 乙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黄斑是隐性性状
C.甲实验中,F1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D.乙实验中,F1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D
正推法
反推法
3.亲子代遗传因子组成与性状表现的相互推断
练2.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有苦味,是由显性遗传因子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作味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b控制。统计味盲家族,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的概率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 (  )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 ⑤Bb×bb  ⑥BB×Bb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④⑤② D.④②⑤
C
【典例4】杂合子(Aa)的个体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分析:
杂合子连续自交第n代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杂合子连续自交第n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隐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4.杂合子连续自交问题
1/4AA 1/2Aa 1/4aa
Aa
(1/4AA 1/2Aa 1/4aa)
1/8AA 1/4Aa 1/8aa
1x1/8AA (1/4AA 1/2Aa 1/4aa) 1x1/8aa
1/16AA 1/8Aa 1/16aa
AA(1/4+1/8+ 1/16+```+1/2n+1) Aa(1/2n) aa(1/4 + 1/8 +`````+1/2n+1)
AA(1/2-1/2(n + 1) ) Aa(1/2n) aa(1/2-1/2(n + 1) )
P
F1
F2
F3
Fn
1x1/4AA
1x1/4aa
1x1/4AA
1x1/4aa
杂合子自交后代所占比例的曲线辨析
纯合子(AA和aa)
显性(隐性)纯子
杂合子
Fn 杂合子 纯合子 显性纯 合子 隐性纯 合子 显性性 状个体 隐性性
状个体
所占 比例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