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5.《人应当坚持正义》(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3 17: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
——(美)韦伯斯特
人应当坚持正义
柏拉图
说说你所知道的苏格拉底及其名言
04
说说你所知道的苏格拉底及其名言
1.“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2.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
3.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5.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6.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
13.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
21.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22.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24.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
25.你自己就是座金矿,关键是看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30.许多赛跑的失败,都是失败在最后的几步。跑“应跑的路”已经不容易,“跑到尽头”当然更困难。
35.谦逊是藏于土中甜美的根,所有崇高的美德由此发芽滋长。
42.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我们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而忙的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59.人生在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不过是一个人的本能;而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这却是一个人的智慧。
72.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
73.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
81.“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82.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69年 --- 约公元前399年)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又是一位个性鲜明、从古至今被人毁誉不一的著名历史人物。苏格拉底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而柏拉图更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他的学生之一是柏拉图,他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柏拉图的主要作品为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代表作有《对话录》《理想国》等。
积累词语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膺:胸;
恫瘝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大而不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
当仁不让:《论语》:“当仁不让于师。”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前来求学的人时,常常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必须促人醒悟的警告。
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冲:要冲。
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着了火,大家都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用尽了,鱼也就干死了。比喻因牵连而受祸害或损失。
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罪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他的好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成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故事背景
语言建构与运用
把握苏格拉底的重要人生概念,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
01
思维发展与提升
掌握苏格拉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的提问技巧,提升论辩能力。
02
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会苏格拉底的论辩之巧。
03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苏格拉底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的精神品质。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04
【学习目标】
请圈画出体现苏格拉底观点的句子。借助批注法概括相对应的苏格拉底的观点。
初读课文,把握人生理念
学习任务一
提示:
①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
②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人的不必听。
③要听从明白人、内行人的意见,不管糊涂人、外行人的意见;
④只能听从那一个深知道义与不义的人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了。
⑤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获得体面、正派?
⑥我们是深受道理约束的,慎重考虑我们行事是否正当,……只该考虑自己这样做不正当的问题。
⑦那就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
⑧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
学习任务一
初读课文,把握人生理念
①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 )
②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人的不必听。
③要听从明白人、内行人的意见,不管糊涂人、外行人的意见;
④只能听从那一个深知道义与不义的人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了。
( )
⑤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获得体面、正派?
( )
⑥我们是深受道理约束的,慎重考虑我们行事是否正当,……只该考虑自己这样做不正当的问题。
⑦那就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
( )
⑧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 )
奉行,听从道理
听从内行人意见,听从道理,坚持道义
活得体面正派
做正当的事
无论何种情况,都唯正当而行,不能以坏报坏
标题《人应当坚守正义》,在文中“正义”包含了哪些理念?怎样理解?
正义的含义:公正的、正当的道理;公道的、有利于人民的;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做出的肯定判断。作为道德范畴,与“公正”同义。
(1)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
(2)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
(3)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正义所毁灭的部分毁灭了。
(4)我试图未得到雅典人同意释放,便离开此地是不是正当?
(5)我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
再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学习任务二
人应当坚持正义
我奉行听从道理
听从内行(深知道义)意见才能活得
体面正派
考虑行事是否正当,任何情况下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
层层铺垫,步步设问
品读探究,学习论辩艺术
学习任务三
苏格拉底善于言辞,劝说艺术高超,真正做到了“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再读课文,请你分析苏格拉底的论辩技巧艺术。
提示:
苏格拉底 ...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 你以为如何 这话说的不对吗
格黎东 说的很对。
苏格拉底 那就应该重视好的意见,不管那些坏的意见吗
格黎东 是的。
苏格拉底 好的意见不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不就是糊涂人的意见吗
格黎东 当然是。
苏格拉底 在这方面,我们该怎么说呢 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
格黎东 只听从一个人的。
......
苏格拉底 你说得对。别的事情岂不也是这样吗,格黎东 我们用不着一一枚举,可以总起来看。例如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这都是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事情。在这些事情上我们是应当听从众人的意见,对众人的意见诚惶诚恐,还是应当只听那一个内行的,对他毕恭毕敬胜于他人 我们如果不听他的,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坏的部分。难道不是这样吗
格黎东 我想是这样,苏格拉底。
学习任务三
以第一部分为例,看看苏格拉底以怎样的方式说服格黎东。
①开宗明义。合乎正道,可贵;服膺无可非议的道理。表明立场。
②谈话中偏重于问,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进而连续追问,层层递进,使对方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
③以谦和的态度发问。“我最好的朋友啊”“请你看看我开始这一考察的方式是否令你满意,请你尽可能诚恳地...”获得听者的认同。
④ 举例类比。以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为例,由此及彼,深入浅出,通过这一类比,苏格拉底使自己的观点易于被理解,进而被接受。
分析苏格拉底的论辩技巧劝说艺术。
学习任务三
品读探究,学习论辩艺术
苏格拉底式对话
苏格拉底式对话是一种采用对谈的方式,以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苏氏认为透过对话可使学生澄清自己的理念、想法,使谈论的课题清晰。尤其他认为只要一直更正不完全、不正确的观念,便可使人寻找到“真理”。这种对话模式,犹如戏剧,拥有无比的张力。尤其穿插轻松、诙谐的语调,屡屡让人陷入推理的自我矛盾中,达致澄清的效果。他用讨论问题的方式与人交谈,但不把结论直接教给别人,而是指出问题所在,并一步步引导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被后人称之为“苏格拉底的提问式对话法”或称“产婆术”。
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有哪些特点?
苏格拉底总是以谦和的态度发问,语气亲切诚恳,语调相对平和沉稳。
苏格拉底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通过让对方不间断地回答问题,使对方一步一步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
苏格拉底的提问,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体现了高超的“劝说”艺术。
01
03
02
坚持原则
有信仰有底线,不因个人原因而违背原则,不做不正当的事。
舍生取义
人格高尚,为追求真理与正义,勇于牺牲,坦然自若。
循循善诱
待人和善,向他人传道循循善诱,使对方从心底接受自己的观点。
精神品质
读完这篇文章,你感受到苏格拉底怎样的形象?
03
请输入标题
1.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你怎样看?为什么?分小组展开辩论。
学习任务四
思辨积累,拓展迁移
示例1:苏格拉底坚持正义、舍生取义的行为令人感动。这个世界上除了生命之外,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真理、正义、理想。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和正义被毁造成的损失比身体被毁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越狱固然延长了其生命的长度,可坦然面对法律的审判却能够维护雅典法律的权威,巩固刚刚恢复的民主政体,以苏格拉底当时言论及身份的影响力,一旦他越狱,其负面的效应对刚刚恢复民主政体的雅典社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只有法律树立了权威,才能有国家秩序和社会正义的存在。苏格拉底没有选择越狱而是选择服从法律的审判,在当时雅典社会倡导了一种公民遵法守法的法治精神。
示例2:苏格拉底应该越狱逃跑。越狱不仅是苏格拉底面对不公正审判,毋需有罪名的合理反抗,更告诉了雅典民众,人民可以反抗这种不公正的,侵犯人权的审判,而这才是对腐朽雅典民主的最有力的反击和批判!而这才有利于雅典民主社会的反思和进步!越狱之后,他能更好的影响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接受他的观点,进而能更好的改变社会,改变世界。
不赞赏。从法律的角度看,雅典的政府之所以是民主的,是因为管辖权是操纵在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手中的,多数人的观点知识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并非永远正确,一旦将其奉为绝对的正义和法律的唯一来源,真理就会被扼杀。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下,极其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这种多数人的暴政几千年依赖一直都是民主不可回避的弊端。而苏格拉底便是死在这种民主司法的多数人的暴政之下的。
2.是否存在永恒的正义?它有没有时代性?
正义是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的,但由于世界观的不同,心中的正义也是不尽相同的,并没有绝对一说。追求正义,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事情,但是每个人期望的正义,都不相同。这才衍生成了在一定社会区域内一个系统的规范化的通用社会准则。这就是法律。“绝对的正义”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但可以存在于理念世界当中。
3.尽管孔子与苏格拉底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但两者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学方法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请就此展开讨论,查阅相关资料,概括两者教育思想的相似之处。
教育目的相似。孔子身处礼崩乐坏的奴隶社会末期,他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士”成为他理想中的人才,从而改善春秋以来“天下无道”的局面。苏格拉底身处雅典民主制面临危机的时代,公民各行其是,政客趁乱结党营私,造成审判的不公正,而苏格拉底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从政人才,促进政治的发展。
教育对象相似。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其3000弟子上至贵族下至贫民,他使教育由“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四夷”,扩大了受教育对象,使平民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苏格拉底主张在受教育上人人平等,其学生来源于各个阶层与领域。苏格拉底的教学活动从不收取任何学费,教育活动也是教无定所,餐桌、私宅、公共场所等都是他进行教育活动的地点。
教学方法相似。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明孔子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适时进行启发。苏格拉底是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认为教师应该做新思想的“产婆”,教育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学生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进而提出了著名的教学方法——“产婆术”(又称问答法)。
比证法
驳 论
驳论是指通过证说对方论点错误,从而间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的目的是驳倒对方的论点,可以直接反驳对方论点,也可以从反驳对方论据或论证入手,揭露对方缺乏依据,论证错误,论点不能成立。
比证法
常用的驳论方法有三种:
直接反驳,运用论据或推理,直接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反证法,为了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可以先证明与其相矛盾的另一论点是正确的,从而间接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归谬法,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它为前提,推导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论点是错误的。
1.
梳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名言警句,体会这些格言警句的现实意义;
2.
摘抄两则古今中外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以及三句名言。写在作业本上。
作业布置